【痊癒了嗎?還是苦難的開始?--慢性COVID-19存活者的身心症】
COVID-19存活者,高達三成痊癒後仍被衰弱症狀所苦。有研究將此臨床表徵命名為「遠程新冠肺炎」(long-haul COVID),或「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post-acute COVID syndrome),弗契博士(Dr. Fauci)在公開演說稱之為Long COVID。
Long COVID牽涉肺部、血液、心血管、腎臟、內分泌、神經心理、肝膽腸胃及皮膚等多重器官之複雜與表現型態多元的後遺症,持續時間從病癒後數週到數月之久。為了因應COVID-19存活者的慢性症狀困擾,全美已超過三十個醫療機構,設置多專科Long COVID 特別門診。
在所有症狀群中:全身衰弱、廣泛性肌肉疼痛、睡眠障礙、焦慮、憂鬱、頭痛及認知功能缺失等神經心理系統的功能性失衡狀態,因短期無致命風險,常易被醫護人員忽略,但長期累積後會導致嚴重的身心症,值得特別關注。
和SARS病毒感染後的病人一樣,30-40%的COVID-19存活者出現焦慮和憂鬱,這些症狀表現可能和病毒引發的細胞激素反應、神經性炎症反應及神經退化等生理機轉有關。無獨有偶,這些Long COVID 病人的症狀表現,和常見的「創傷後症候群」、「慢性疲憊症候群」及「纖維肌痛症」病人非常類似。
針對神經心理症狀的處置,頭痛除了給予標準的藥物治療,佐以影像學診斷外,頑固性頭痛病人則需轉介給疼痛專科醫師。標準的神經心理診斷工具可以早期診斷、持續監控焦慮、憂鬱、睡眠障礙、創傷後症候群、疲憊及纖維肌痛症,並早期介入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復健、運動及身心療法等已被證實能有效改善纖維肌痛的治療。
護理人員可以發揮病人代言人角色,並在病人教育、病友支持團體及非藥物身心療法等介入措施發揮護理專業功能,協助COVID-19存活者的疼痛、疲憊、睡眠與認知功能缺失等慢性神經心理症狀。
▶ 更多護理相關精采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nursing_info
■撰文者:
蔡佩珊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孫維仁主任 臺灣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與生活中心
■審閱者:
王秀紅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109年研議議題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分為7個面向,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3/
1.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Philips S., Williams M.A. (2021). Confronting our next national health disaster — Long-Haul Covid.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p2109285. Online ahead of print.
(2)Nalbandian A. et al. (2021).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Nature Medicine, 67, 601-605. doi: 10.1038/s41591-021-01283-z.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介入性疼痛治療中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
美國幾個癌症相關醫學會組成任務導向的專家委員會,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病患,提出照護資源和指引。應儘量預防癌症病患被新冠肺炎感染,並提供癌症病患常規醫療照護。
✅在治療方面
治療前應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若是不幸被感染,其癌症相關治療應等到新冠肺炎痊癒後再進行,或可考慮採行遠距線上醫療照護機制,及提供其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
但對特定癌症,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病患,因有時間急迫性的療程,治療前務必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對確診病患應延後療程。
此外,醫療團隊成員須由無新冠肺炎感染者組成,以確保癌症病患安全;另外,儘量避免癌症病患因治療因素,需到醫療中心的長途旅行。
✅在安寧緩和方面
建議使用視訊方式與病人溝通,尊重病人意願,避免進行病人不想接受的治療,在疫情期間,建議使用視訊方式來告知病人家屬病人過世的消息。
因目前疫情嚴峻,開啟採行遠距線上醫療照護機制的可行性,某種程度可將因新冠肺炎而採取的線上醫療,轉化為常規的癌症醫療照護方式。
雖然目前大部分醫療資源均以照護新冠肺炎個案為優先,但須在照護新冠肺炎個案和癌症病患之間取得平衡點。(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蔡慧如博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www.cell.com/trends/cancer/fulltext/S2405-8033(20)30135-7)
✏此外,七間歐洲腫瘤核心醫院在疫情共識會議中所提出的癌症照護應變策略建議。內容涵蓋一般性建議及癌症病患治療處置(化學治療、開刀、放射治療)的優先順序分級表。
在一般性建議部分,針對醫院整體、門診、日間照護中心、放射治療及手術各面向,提出原則性的建議。諸如:在不影響病人的預後的前提下,減少病人的來院及住院次數。
使用電話追蹤病情,取代到院門診追蹤;以口服或皮下注射方式給藥,取代靜脈注射;減少留院時間;採用具相同療效的方法取代手術治療(以放射線治療攝護腺癌,取代開刀切除)。
重新審視降階抗腫瘤處方的可能性,朝向毒性更低、更精煉(more-refined)的治療,減少因抗癌治療導致的免疫低下相關併發症等。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74-8)
✏針對在COVID-19流行期常被提出的癌症患者照護問題,歐洲血液學協會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提出的共識建議如下:
1⃣癌症患者罹患COVID-19及進展至重症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由於COVID-19病毒是新興病毒,大多數人都不具免疫力,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癌症患者及健康族群罹患COVID-19的風險不同。
不過,要特別小心嚴重免疫低下、淋巴球低下、長時間嗜中性血球低下及高齡COVID-19患者的疾病進程,因為過去研究顯示上述因子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發展為重症的危險因子。此外,也要注意癌症患者排出病毒(viral shedding)的時間會較長。
2⃣預防COVID-19的方法有哪些?
最重要的防護措施是接觸隔離及手部衛生,並遵循當地國家衛生單位的建議。強烈建議要避開人群聚集的場合及有呼吸道症狀的家屬。若無法確保接觸隔離,應配戴口罩。平時應維持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3⃣哪些患者可以延遲或中斷癌症治療?
通常癌症被控制住的患者比較不會得到感染,因此治療目標是控制癌症不使其惡化,而危及生命的癌症要即時治療。
於無明顯癌症症狀患者,若使用的癌症藥物不會造成嚴重免疫低下,應持續使用藥物;但若治療藥物會引起嚴重的血球低下、淋巴球低下(如使用CD20單株抗體)或毒性,應仔細評估是否續用這些癌症用藥。病人若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症狀,會造成過敏性肺炎的癌症用藥也要考慮停止。
4⃣癌症兒童何時要接受COVID-19的篩檢?
免疫低下癌症兒童會出現COVID-19不典型症狀、預後也較差,因此即使初期為輕微的症狀,也要進行COVID-19的檢查。
5⃣癌症兒童在接受化療之前都要接受COVID-19的篩檢嗎?
有些單位建議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前都要先篩檢,有些單位則針對染病高危險群才需篩檢,如曾接觸COVID-19患者、或家屬有呼吸道症狀。
6⃣癌症兒童感染COVID-19的特徵為何?
兒童糞便持續檢驗陽性的時間較長,胸部電腦斷層病灶影像也和成人稍有不同。在訂定治療照顧策略時,要將上述因素列入考量。(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整理;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20-0832-y)
✏癌症病患於新冠疫情期間的照護
✅門診:
限制門診;限制醫護人員的人數,以降低全部感染的風險;考慮限制照護人員至確實需要照顧的病人;當病患確實有需要時,如有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限制陪病人員一名;延後所有的追蹤檢查,若資源許可,則轉至遠距問診,直至疫情穩定;考慮遠距問診,以允許恰當、安全、及快速的分流;考慮延後所有不必要的介入措施。
✅治療計畫:
當地患者:可進行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並同意醫師以電話討論後續處置;遠地患者:考慮在當地進行影像及實驗室檢查並將病歷資料寄給醫師已討論後續處置;國際患者:考慮延後國際患者的問診。
✅安寧照護:
了解病患生活品質的需求、病患生命末期的期待、照顧計畫、疼痛及症狀護理、及照顧者支持仍是醫療團隊的首要目標;跨領域合作以盡速確保支持及安寧照顧的需求;對門診及住院患者考慮遠距醫療以減低患者及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對支持及安寧患者而言,家人的參與是最重要的。(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莊淑鈞博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ijgc.bmj.com/content/early/2020/03/27/ijgc-2020-001419.full)
📁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COVID-19學術資源
】-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guideline/
介入性疼痛治療中心 在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師日記-專業課程教學筆記】MSP Movement Fundamentals
部落格好讀版:https://suzannettw.pixnet.net/blog/post/361286318
MSP Movement Fundamentals 於四月中完美結束!
很高興和來自英國的 Dr. Sarah Mottram 老師、南非的 Jacqueline 老師,一起教授全球首堂 MSP - Movement Fundamentals 課程!
課前花了許多時間與 Dr.Sarah 老師 、Lincoln 老師 (課程研發者之一)開會討論課程;也與康卓團隊花了許多時間研究與測試連線設備,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最高品質的課程。
從 2017 到現在,雖然已經教過 60 堂 #KC 課程,但 #MSP 課程前幾天,我還是緊張到差點睡不著,夢中出現過一百種可能出的差錯,包括連線出問題、電腦壞掉、鏡頭切換不順......,幸好課程一切順利,完滿結束!大家也給了我們許多正面的課後回饋與寶貴的建議!
讓我來回顧一下我們團隊花了許多精力籌備的課程:
課程首日,我們討論了 #動作健康、#動作協調策略、#肌肉協同作用 等概念,以及之間的相互關係。
也討論了三種肌肉的角色分類,以及三種不同類型的動作模式類型。
第二天繼續深入探討三種不同的動作模式背後的意義,以及實際應用。
學習透過觀察與解析,找出「mismatch (與任務不對等的肌肉協同模式)」及可能造成的負面後果。
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如何讓 mismatch 變成 match,讓客戶可以使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身體,更進一步提升的長期的動作健康。
第三天,應用系統性的客戶介入架構至大量的實作練習中,講述如何確實執行依「客戶為中心」的訓練方案,設計任務並「觀察」與「解析」,「介入以改善客戶的動作效能」,並根據每位不同的客戶設計「個別化」的訓練方案,並確實「整合」至客戶的生活、運動當中。講師們也與大家分享了許多動作指導的口令與手勢。
上課的實作討論,可看出大家都已經掌握要領,靈活地將動作科學的理論應用至訓練計畫中,英國的 Sarah 看著大家的動作示範,也不斷底點頭稱讚!
課後學員回饋,也可看出大家都已經十足地掌握了此堂課的精隨與重點:
■「能使用更加結構化的流程面對客戶」
■「可以更快速、精準的分析動作」
■「獲得更多動作訓練的設計靈感」
■「了解 GS、GM 高負荷訓練的設計方式」
■「更清楚指導動作的口令與手勢」
■「更了解如何將訓練整合至客戶的生活」
■「更加清楚如何設計疼痛病患邁向亞健康族群的銜接訓練計畫」
■「與不同專業背景的學員互相討論,受益良多」
💡動作就是「身體力行」過生活Movement is using body to engage with life (McGonical 2019)
💡動作健康:一個人能夠「身體力行」過生活,以及具有選擇不同動作協調策略的能力The health of movement: balance how an individual uses their body to engage with life and ability to display choices in MCS (Mottram 2021)
謝謝 CMS Asia 團隊一起協助翻譯課程教材與協助引導學員討論與實作;也謝謝康卓健康團隊協助課程行政作業與連線設備!當然更要謝謝 Sarah與Jecquline 老師寶貴的經驗分享:)
六月,我將與 Hunter 物理治療師 再次教授此堂課程,現正開放報名中 https://forms.gle/ad95wBeVYvurQF4w5
六月課程詳情請見 FB 活動 https://fb.me/e/19Sb3MNUy (早鳥優惠至 2021/4/30 止)
MSP 完整課程介紹 https://optcontrol.wixsite.com/optcontrol/movement-secience-practitioner
九月與十一月,我們將舉行進階課程,討論下肢與上肢!
補充:
MSP 課程和 Kinetic Control 的內容有所不同。
KC 課程著重與疼痛有關的臨床思考推理;透過「標準化的動作控制測試」進行評估;以及透過動作訓練處理疼痛問題;並探討如何與其他各種不同的徒手治療方式搭配結合。
MSP 課程強調,透過「觀察」一個人完成「任務(功能性動作、專項運動、pilates......包含低負荷與高負荷)」的方式,來解析背後的動作協調策略、肌肉協同模式;需要時,提供各種動作指導,使客戶可以使用更又效率的肌肉協同方式完成任務。提升客戶長期的動作健康。
=======
2021 CMS 課程一覽與報名連結:https://optcontrol.wixsite.com/optcontrol/course-list
康卓健康 OPTimal COntrol Wellness Center
IG: optimalcontrol.wellness (ttps://www.instagram.com/optimalcontrol.wellness/ )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Blog: https://suzannettw.pixnet.net/blog
IG: suzannetang.physio ( https://www.instagram.com/suzannetang.physio/ )
#康卓健康 #OPTimalCOntrolWellnessCenter #動作健康 #表現卓越 #MovementHealth #ComeraMovementScience #CMSAsiaHub #KineticControl #ThePerformanceMatrix #MovementSciencePractitioner #物理治療專業進修課程 #PTCPE #PhysiotherapyContinueProfessionalEducation
介入性疼痛治療中心 在 改善病患的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生昇診所- 增生療法與疼痛治療中心, profile picture ... 鐘英華醫師擅長各種介入性疼痛治療、再生治療,同時也擅長和各專業跨領域的團隊合作、改善病患的疼痛和生活 ... ... <看更多>
介入性疼痛治療中心 在 介入性疼痛治療簡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 疼痛 醫學會系列課程影片- 介入性疼痛治療 簡介#台灣 疼痛 學會# 介入性疼痛治療 #微創 治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