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知道好友Vicky Lau在昨晚阿姆斯特丹舉行的「The Best Chef Awards」頒獎典禮中獲頒「全球最佳廚師藝術大獎」兼排名#49,是香港唯一排名前50名的大廚,非常非常開心。
這個「最佳廚師藝術大獎」沒有比她更適合的人選了吧!Chef Vicky的美學眼光在芸芸名廚中可說是「鶴立雞群」,早在兩個月前也發帖寫過(證明我不是馬後炮😆),她是少數能夠不被食器駕馭,而是有能力駕馭食器的廚師。大部分廚師只能依賴食器,她卻有能力憑藉自己的美學眼光去挑選出合適菜式/菜單的食器,再鋪衍出自我風格。她著重構圖是以視覺美感十分強烈、食器的採用也會注重整個菜單的協調感、連貫性,我注意到,同一道菜,她換了食器上菜,也會調整擺盤和構圖方式——她在這方面的才華十分出眾。當然,她是很懂得「less is more」之道,總能營造出簡約、細緻、靜雅的美感。
實在太實至名歸了!❤️❤️❤️
#thebestchefawards
#foodart
#vickylau
#tatediningroom
#michelintwostars
#asiasbestfemalechef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vickylau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次來Tate吃飯,味覺與視覺享受均十分愉悅。這位亞洲目前唯一一位的米二星女主廚Vicky Lau,當廚師之前在紐約當平面設計師,對於美感的觸覺比起許多廚師更為敏銳,執行方面當然也是專業級別。從食器採用、擺盤和構圖都有細致到位的連貫性、和諧感,自然流露出個人風格。
大量用上不同款式的白瓷碟是她的特色,這些「白色背景」成了她菜式的布景,讓她在上面進行美食創作。這些白瓷碟很常重覆使用,例如從圖4-8, 便在不同菜單裡出過場,但因為每一次菜式內容、擺盤和構圖方式不同,即便用的是同一個碟,都會帶來新鮮感。可見一個廚師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很重要,Vicky Lau是少數不是被食器駕馭,而是有能力駕馭食器的廚師。就好似「人穿衣,又或是衣穿人」的道理一樣。
#tatediningroom
#vickylau
#asiasbestfemalechef
#michelintwostars
#theartofplating
#theartoftablewares
#theartoffoodstyling
vickylau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信報》專欄
「豉油的美妙」
日前跟三位好友到新晉米芝蓮二星餐廳Tate Dining Room吃了頓愜意午餐,當天的菜單比較特別,是他們逢星期五、六才做的「Ode to Soy Sauce Sauce」,豉油主題菜單,我們得早在三個禮拜前訂位才有位子!掌廚的Chef Vicky顛覆了豉油多數作為調味料的功能,六道菜的菜單,全部以豉油入饌。豉油在她的手上搖身一變,成為醬汁的幕後功臣,擴大了豉油的格局,我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啟發。Vicky說,這個菜單所用的豉油,她試了不同豉油後混合來用,也採用了浸漬(infuse)的方式,把昆布和一些乾菇如牛肝菌、羊肚菌、椎茸跟豉油一起浸泡,豉油吸收了各種鮮味後再用來做菜,自然取得神不知鬼不覺中推進食味一把的效果。想起多年前,日本通好友E小姐從日本給我帶回專為浸漬豉油而用的鰹魚乾,是我第一次自家浸漬鰹魚豉油,鹹鮮的效果自然,味道又沒魚露那麼重,炒飯、炒菜的時候下一點,味道討好。當然,現成的鰹魚豉油常見於超市的貨架上,但如果自己動手浸漬,所採用的豉油素質、味道的輕重能自己控制,不是買製成品所能媲比。
我和法國名廚好友、醬汁之神Yannick Alleno好幾次進行過法國醬汁進化的討論,學會「牛油是法國料理的DNA」的說法。曾經,法菜教父Alain Ducasse問我:「中菜的DNA是什麼?」我想,豉油可能是其中之一?我們的日常離不開豉油,可是豉油多數只用來醃肉、作為蘸醬,入饌的例子不多。但也許正正如此,因稀少所以能成經典:豉油雞、豉油王炒麵是我們百吃不厭的佳品。希望有廚師多研發幾道豉油美饌,讓它的角色功能發揮得更全面。我最近吃豉油吃得沒齒難忘的一次,是在住院期間,好友C小姐給我送過兩次湯:青天葵南北杏,還有虎乳靈芝煲瘦肉,均附上湯渣和豉油。煲過湯的瘦肉難免有些柴,但所附的豉油太美味了,那幾塊瘦肉蘸了來吃,肉甜又被帶了出來,吃得我津津有味。素質高的豉油便能如此,小兵立大功!我當時身體虛弱,卻因吃得好東西而精神抖擻,連忙傳個訊息給C小姐,歌頌她的湯和豉油一番。出院後還不忘追問她那豉油要怎麼買,哈哈!真心愛吃的人,生命力都比別人強!
原來,平常經營自然酒、小農香檳為主的C小姐,悄悄代理了數款來自台灣遵從古法釀造的精品豉油「豆油伯」。「豆油伯」來自屏東竹田鄉,品牌創辦人李安田一生做豉油,跟農民合作,從選豆、選地、選季節,以無毒、無農藥的100%非基因改造黃豆、黑豆、有機小麥去作原料,在竹田鄉的艷陽下,釀造出非凡的純天然滋味。因產量有限,面對熟客的訂購已供不應求,根本無需做宣傳。不久前終於能抽出時間到C小姐的辦公室跟她買豉油,我用來蘸湯渣那款叫做「金豆釀造醬油」,清爽不死鹹,味道回甜又回甘。然而,真正叫我驚為天人的,是C小姐讓我當場試的另一款「甘田」,薄鹽,入口豆香、麥香馨逸、鹹度舒美、甜味清麗,餘韻竟然還有一股猶如蜜糖的甘甜,品豉油竟能得到品酒的樂趣,令我忍不住脫口而出:「好豉油!好豉油!」如此聖品,我想如果用來煮豉油雞,哇………
圖解:
1. Tate Dining Room的「豉油菜單」上,有自家製的豉油牛油,香濃惹味,味道特質類似味噌。
2. 這款「豆油伯甘田醬油」,散發著豆味、麥味的柔美真味,餘韻的回甘轉化成蜜糖甜,很出色。
#tatediningroom
#odetosoysauce
#vickylau
#豆油伯
#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