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訓練的「訓練量」該如何設定?】
跑者的訓練量俗稱「跑量」,單位是「公里」,所以月跑量三百是指一個月總訓練距離300公里。在力量訓練圈的「訓練量」(Training Volume)常是「總反覆次數」 (Total Repetition)的同義詞;而「月總量」就是指一個月的總反覆次數,像我們會建議初跑者的月跑量最好不要超過100公里一樣,在做重訓時,有沒有一個區間可以讓大家參考呢?下面是《The System》的作者群建議:
#以下為譯文:
以剛接觸訓練的新手來說,月總量最好從750次(總反覆次數)開始;而菁英運動員的上限設在1,600次。在前蘇聯時代,我們親眼看到他們運動員以更高的月總量進行訓練。然而,我們後來也發現這跟他們使用加強運動表現的補給品有關,那使運動員能更快恢復。
總反覆次數是指在單一個週期中(這裡是指中週期)所有基本力量動作重複次數的總合。因此總反覆次數750的意思是在不同的訓練強度與動作中總共累計的次數,但這個數字不包括輔助訓練的動作。
從帳面上來看,750這個數字分配到一個月十二到十六次課表當中,看起來似乎很小,但我們這們所定的750這個數字比較像是「基本量」,而非下限,如果總反覆次數低於750下,就不會為運動員的成長帶來實質的影響。表 4.14 中的數值並不是意味著高水平或菁英運動員在四週內的總反覆次數永遠不會有低於1,000次情況發生,那只是維持成長的基本量。對運動員的恢復能力影響最大的是訓練量,因此這些範圍中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上限的數值。若月總量超過上限值,恢復能力將快速到受到侵害,而且侵害的速度比任何其他因素都快。
一位菁英水準的運動員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完成1,000次以下的訓練,就算在恢復期也經常發生。然而,訓練新手若超過1,000次的上限,大都要承擔受傷或嚴重過度訓練的風險。
許多教練擔心他們的運動員練不夠,所以無法有效獲得力量和爆發力的進步。他們不想因為目標定得太低而有所保留,這讓他們感覺是「浪費」了一個月的訓練時間。剛開始採用這個方法來訓練時有這種感覺很自然,我們系統中的每一位教練也都曾經歷過相同的掙扎。
美國的力量教練已經把「訓練要用盡全力」當作一種信念,訓練完還有餘力好像就會覺得不夠認真。但請相信我們。我們說的方法很少失敗,也幾乎沒有過度訓練的風險,這些區間已被證明能最有效地幫助運動員進步。
在調整運動員的訓練量時,需要考慮到他們的技巧、經驗、過去的醫療史、訓練史、性別、實際年齡與訓練年齡。
我們過去的慘痛教訓可以讓你少走許多彎路。當你在訓練量的拿捏上猶豫不決時,原則是寧少勿多。寧可因量太少沒進步,也不要犯下過量訓練的錯誤。
總訓練量不包括輔助訓練或是特別針對「局部效果」的練習次數。那些動作主要是為了強化特定肌肉或是使全身力量動作能做得更好的輔助性訓練,所以我們不會把它們算在總訓練量中。
最受我們重視的力量訓練動作不只對身體的負擔很大,技術要求也很高;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嚴格限制訓練量。
雖然輔助訓練不會被計算在總訓練量裡,但你不要因此失控,開始加練很多你想練的輔助動作。永遠記住:效率第一。
#原文如下
The absolute floor of volume for a novice athlete is 750 total exercise repetitions per month, and the ceiling for the elite athlete is 1,600 total reps. During our time in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we witnessed athletes performing even higher monthly training volumes. However, as we found later, that was often with the benefit of performance-enhancing substances that allowed for more rapid recovery.
In a single cycle, the total number of repetitions pertains to all exercises performed in the key movements. This means 750 total repetitions are spread between the different exercises among the range of training intensities we want to emphasize.
On the surface, these can seem like small numbers when we consider they may be spread out over 12 to 16 training sessions. That 750-rep total is really more like the basement rather than the floor of total volume—any less than 750 will not budge the needle on gains. That does not mean advanced or elite-level athletes will not have cycles that dip below 1,000 reps. These ranges should be more prescriptive of the ceiling of higher volumes to avoid exceeding. Pushing monthly volume beyond these ranges erodes recovery more rapidly than any other factor.
An elite-level athlete can use a month with a total volume of under 1,000 reps, as will often be the case when returning to training. However, a novice athlete can rarely exceed the 1,000-rep ceiling without risking an injury or a significant overtraining effect.
Many coaches worry their athletes will not do enough work to promote gains in strength and power. They do not want to “waste” a month by aiming too low on total volume and leaving some gains in the tank. That is a natural feeling when adopting this method, and each of us went through the same mental struggle.
Strength coaches in America are not hard-wired to accept less than maximum. However, trust us when we say that without fail, these ranges have proven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 generating progress with almost no risk of overtraining.
Fine-tuning where your athletes fall in a volume range takes skill, experience,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ir medical and training history, biological and training age, and gender.
The bloody trail of our mistakes can save you a lot of added stress: When in doubt, it is always better to err on the side of less volume than too much.
The total volume number does not include accessory work or exercises of “local effect.” Those exercises are more targeted muscle strengthening or exercises to support the main movements.
We are mainly concerned about the most physically taxing exercises that demand more of an athlete’s attention to technique—hence, the volume restrictions.
Although the accessory work is not included in the volume calculations, you still cannot go wild, adding as much as you want. Always remember this: efficiency first.
(以上摘錄自原文第132~133)
--
若有發現翻譯不到位或有問題的地方,非常歡迎也希望各界指正!
tuning意思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文延續前篇效能校正的經驗談,上篇文章探討了關於Locality與中斷中可以最佳化的部分,。本篇文章將繼續剩下最佳化步驟的探討。
The Case of the Nosy Neighbor
從前述最後的火焰圖中,作者觀察到幾個跟網路有關的 kernel call,譬如 dev_queue_xmit_nit 以及 __netif_receive_skb_core 等有可能有成長的空間,於是輾轉前往這邊去研究。
作者觀察到 packet_rev 這個函式有不少的比例,而該函式的意思是有人嘗試透過使用 AF_PACKET 等方式開啟了 RAW socket 來處理封包。透過 ss 這個指令,作者觀察到系統中有其他的應用程式透過 AF_PACKET/SOCKET_RAW 也在處理封包,最後輾轉發現原來是系統上的 dhclient。
DHCP Client 必須要在系統有 IP 以前就有收送封包的能力,所以使用 AF_PACKET 也滿合理的。作者思考是否有辦法可以讓 DHCP Client 拿到 IP 之後就關閉 AF_PACKET,改使用純 UDP 的方式來進行後續的 DHCP Renewal 功能,可惜這個方向沒有辦法達成。
根據 AWS 的官方文件,當一個 IP 被分配到一個機器後,這個 IP 會跟該機器同生死,因此這種情況下 其實不需要透過 DHCP Renewal 來反覆取得 IP,只要取得一次 IP 即可。
作者變修改相關腳本,當 DHCP 取得 IP 後關閉 dhclient,此外還必須要記得去修改網卡層級關於該 IP 的記憶,預設期間是一小時,作者將其修改為永遠。
透過這樣簡單的設定,整體的效能又再度提升了 6%,從 1.06M req/s 提升到 1.12M req/s
The Battle Against the Spin Lock
作者陳述自己花了非常多時間與 Spin Lock(作者心魔的大白鯨) 奮戰,幾乎是茶不思飯不想的滿腦都在思考如何加速,然後再經歷過反反覆覆的失敗後,作者最後決定還是要寫出一些關於 Spin Lock 的嘗試與研究心得,算是一個很精彩的踩雷心得。
這部分的篇幅很長,而且內容也滿深的,最後的解決方式也只有提升 2%左右的效能,所以對這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再自行閱讀囉
This Goes to Twelve
終於來到最後的最佳化步驟了,這個步驟中的範疇都只能勉強壓榨出些許的效能,包含了關閉 GRO, TCP壅塞控制以及靜態中斷處理。
(Generic Receive Offload)GRO 是一個網路相關的功能,目的是用來將 Kernel 層級的封包給聚合起來變成一個大封包,而 Kernel 收到這個封包後會把該大封包重新組合變成本來的小封包,對於使用者的應用程式來說不會有任何感覺,但是對於整體的封包傳輸來說能夠節省花費的並提升效能。大部分情況下這個功能都是開啟的,Amazon Linux 2 預設也是打開這個選項。
然而針對作者的測試情境,由於所有的封包基本上都是同一條連線且資料量也不大,因此 GRO 雖然可以帶來聚合的效果,但是也會拖延封包進入到 Linux Kernel Network Stack 的時間點,因此開啟 GRO 帶來的好處沒有很大。
TCP 壅塞控制有不同的演算法,Amazon Linux2 內建兩種演算法 Cubic 以及 Reno,除此這兩個之外常見的還有 Google 多年前貢獻的 BBR。根據作者測試,其實驗環境中有比較好效能的則是 Reno
註: 不同算法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所以要切換演算法前要先釐清自己的應用情境以及用哪種演算法比較合適。
全部零零總總的修改後提升了 4%,整體的效能服務來到了 1.2M reqs/s
這篇文章真的很長,有些最佳化的方式是針對該應用場景而特別去使用的,這也意味者並非所有的修正方式都可以套用到各位的應用程式。
本篇文章還是很值得一讀,整個分析的思路與想法都非常有趣,雖然不一定用得到但是也許未來有一天會有機會使用。
https://talawah.io/blog/extreme-http-performance-tuning-one-point-two-million/
tuning意思 在 Hope Engineering MI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低阻抗油封開賣啦!
來自台灣的驕傲《TTO台全油封》
以前我也對油封這件事不太在意
不就油封...不要漏油就行了
但事實卻讓你跌破眼鏡。
常見的油封啟動阻力超過6Kgf
左右二隻前叉加起來足足超過12Kgf
意思是你的前叉幾乎徹底被束縛住
無法有效且密集的連續作動
TTO低阻抗油封將啟動阻力降至0.8kgf以下
藉著低摩擦的優勢油封壽命得到極大的提升
(磨損量從0.22g降至0.04g)
並且束的越緊,油封本身阻力就越小
與仿間多數低摩擦油封的理論是完全相反的!
感謝台全油封讓我們的比賽車多了一絲競爭力
讓我們的避震在超大傾角下仍能完美作動
除了單圈成績進步外
更是車手的安全係數更是大幅提高!
感謝台全,讚嘆台全
價格(均不含裝):
31x43x10.3 NT1500
33x46x11 NT1500
33x45x10.5 NT1500
35x47 NT1500
37x49.1x8(10) NT1500
41x53 NT2000
如果避震本來就是Hope出品的車友們
油封價格都會有優惠
目前台北、台中、高雄 都有經銷商
Dj1避震器
Kajex Cnc Tuning
珈祿科技
易鑫國際二輪
JT121 Racing Blog
Photo copyright by
Frando brake system 車力屋有限公司
tuning意思 在 吉他調音教學Standard Tuning|阿夾魔術教室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enbO_WhWEc網路調音器這是吉他基本的調音! 希望對新手有幫助阿夾吉他教室我們下次再會! ... <看更多>
tuning意思 在 Study Music -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吉他的調弦法Stand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Standard tuning:大家最熟悉的調音方式,除了23弦之間相差4個半音,其他皆相差5個半音。資本上是E A D G B E,如果6條弦都同時降相同的音程,也同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