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商的台灣人】多益雖有金色證書,但用的英文讓自己差點被解雇?
你是否在使用英文時,有過這樣的狀況呢?想到了一種用法,但不知道該用法到底是「口語」用法還是「寫作」用法、也不知道這個用法用出來「合不合適」(appropriateness)。
在使用英文中會有這樣的狀況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我們在學習英文時,常常都是對單字、文法、句型、發音等等的語言面向「分開學習」。即便用出來後,卻無法避免「即便每個部分都用得還可以,整個用出來還是不符合當下情景的狀況。」
在「不符合當下情景」的狀況中,對於我們來說,常見的又有 (1) 「應該口語結果講得超像寫作」和 (2)「應該要更得體,結果講得太直接惹毛人」這兩種狀況。
情境 1️⃣ 美國人朋友來台灣玩,走著走著突然想吃一碗有熱熱的湯的麵,這時你知道附近有一家牛肉麵很有名,一個很認真學英文的台灣學生說:
I know a restaurant that can address your need (符合您的需求).
美國朋友聽了笑了一下,用了口語的方式改述「haha u mean a restaurant that can fit my bill? That would be awesome!」結果這位同學嚇了一跳,聽到 bill ,還以爲自己要請客!
Vocab:
fit the bill: to be suitable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情境 2️⃣: 英國的一個很重要的客戶來逛台灣的誠品,挑了一片台灣電影的DVD 想要買回英國。結果,陪同的台灣經理知道這部電影不好看,說了:
"You should buy something more interesting."
英國客人聽了當下沒反應,但回去後,寫了一封 email 跟台灣的總監反應,那位經理的英文「有待加強」。奇怪,那位經理當下用的英文,文法也沒錯、詞彙也可以、發音也聽得懂,但卻有待加強?
因為在與重要的客戶對話時,這位台灣經理其實應該要更注意「給人建議」(advice-giving) 這種語言行為 (speech act) 中,應該要怎樣表達,會更符合該狀況的社會文化常規。在1999年一研究當中,Mandala 學者就指出過在英美文化 (Anglo-American culture) 當中,"advice-giving" 常常跟 "批評" (criticism) 綁在一起,所以給予建議時要特別小心。
一般的專業英語母語人士可能更容易在那樣的狀況說出像 "You might enjoy this one better. I've watched it before. It was great." (默默地拿起了另外一片)" 的回應。這樣的回應,相較於用 "should" 這樣的助動詞,更符合了語言學中所說的 softened advice (強度弱化的建議)。
如果要避免上述2種情境發生,我們在學習英文時應該要更注意以下 4 個面向:
⚑ Situation (情境、狀況):面試的時候?提案的時候?要打給客服抱怨的時候?
⚑ Audience / interlocutor (對象): 是和一般朋友、愛人、重要的客人、很熟的客人、還是主管對話?
⚑ Location (地點): 是學校、職場、股東大會、還是家裡臥室?
⚑ Topic (主題): 某明星的緋聞?哪家甜點店好吃?AI 與半導體業的關係?
若我們在學習英文時,能更基於上述4個面向去選擇到底要多正式、也能對 speech acts 更提高意識,我們將能在 accuracy (正確度)、fluency (流暢度)、variety (多樣性)、appropriateness (合適) 性中,取得最佳的平衡。
講到這,要跟舊朋友新朋友說,我最新推出的「改變一生活用語彙力課程」,就是台灣第一個以英文學習為基底,學習 speech acts 和 register 的口說、寫作綜合課程。 想對課程更深入了解 (線上、實體課程皆有),歡迎直接內信我喔!
Note: 對於依不同場合和領域,應該要使用如何正式度的字和表達方式,語言學稱其風格為語域 (register) 。
suitable動詞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外商的台灣人】多益雖有金色證書,但用的英文讓自己差點被解雇?
你是否在使用英文時,有過這樣的狀況呢?想到了一種用法,但不知道該用法到底是「口語」用法還是「寫作」用法、也不知道這個用法用出來「合不合適」(appropriateness)。
在使用英文中會有這樣的狀況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我們在學習英文時,常常都是對單字、文法、句型、發音等等的語言面向「分開學習」。即便用出來後,卻無法避免「即便每個部分都用得還可以,整個用出來還是不符合當下情景的狀況。」
在「不符合當下情景」的狀況中,對於我們來說,常見的又有 (1) 「應該口語結果講得超像寫作」和 (2)「應該要更得體,結果講得太直接惹毛人」這兩種狀況。
情境 1️⃣ 美國人朋友來台灣玩,走著走著突然想吃一碗有熱熱的湯的麵,這時你知道附近有一家牛肉麵很有名,一個很認真學英文的台灣學生說:
I know a restaurant that can address your need (符合您的需求).
美國朋友聽了笑了一下,用了口語的方式改述「haha u mean a restaurant that can fit my bill? That would be awesome!」結果這位同學嚇了一跳,聽到 bill ,還以爲自己要請客!
Vocab:
fit the bill: to be suitable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情境 2️⃣: 英國的一個很重要的客戶來逛台灣的誠品,挑了一片台灣電影的DVD 想要買回英國。結果,陪同的台灣經理知道這部電影不好看,說了:
"You should buy something more interesting."
英國客人聽了當下沒反應,但回去後,寫了一封 email 跟台灣的總監反應,那位經理的英文「有待加強」。奇怪,那位經理當下用的英文,文法也沒錯、詞彙也可以、發音也聽得懂,但卻有待加強?
因為在與重要的客戶對話時,這位台灣經理其實應該要更注意「給人建議」(advice-giving) 這種語言行為 (speech act) 中,應該要怎樣表達,會更符合該狀況的社會文化常規。在1999年一研究當中,Mandala 學者就指出過在英美文化 (Anglo-American culture) 當中,"advice-giving" 常常跟 "批評" (criticism) 綁在一起,所以給予建議時要特別小心。
一般的專業英語母語人士可能更容易在那樣的狀況說出像 "You might enjoy this one better. I've watched it before. It was great." (默默地拿起了另外一片)" 的回應。這樣的回應,相較於用 "should" 這樣的助動詞,更符合了語言學中所說的 softened advice (強度弱化的建議)。
如果要避免上述2種情境發生,我們在學習英文時應該要更注意以下 4 個面向:
⚑ Situation (情境、狀況):面試的時候?提案的時候?要打給客服抱怨的時候?
⚑ Audience / interlocutor (對象): 是和一般朋友、愛人、重要的客人、很熟的客人、還是主管對話?
⚑ Location (地點): 是學校、職場、股東大會、還是家裡臥室?
⚑ Topic (主題): 某明星的緋聞?哪家甜點店好吃?AI 與半導體業的關係?
若我們在學習英文時,能更基於上述4個面向去選擇到底要多正式、也能對 speech acts 更提高意識,我們將能在 accuracy (正確度)、fluency (流暢度)、variety (多樣性)、appropriateness (合適) 性中,取得最佳的平衡。
講到這,要跟舊朋友新朋友說,我最新推出的「改變一生活用語彙力課程」,就是台灣第一個以英文學習為基底,學習 speech acts 和 register 的口說、寫作綜合課程。 想對課程更深入了解 (線上、實體課程皆有),歡迎直接內信我喔!
Note: 對於依不同場合和領域,應該要使用如何正式度的字和表達方式,語言學稱其風格為語域 (register) 。
suitable動詞 在 [ 單字] appropriate... - Ronnie's English Cafe 3分鐘英文學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說明: 今天的單字,當形容詞為"適當的",很多人都知道,但,當動詞時,卻與"適當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