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尛外電 烏賊與牠們的超強記憶力 首例不會因變老而變健忘的生物
----------------------------
Artist: Eva Pu Illustration
----------------------------
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是一種將過去的時間、地點、事件連結起來記憶的能力,就是這種能力讓我們可以在回憶中,用第一人稱視角重溫過去經歷的事件。
本來被認為只有人類才具備情節記憶,但後續的研究慢慢指出更多生物也同樣擁有,烏賊更是研究者發現的第一種不會隨年齡增長而記憶力下降的物種。
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對24隻烏賊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裡面有年輕烏賊也有老年烏賊,牠們在實驗中接受覓食訓練,知道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會出現什麼食物。
實驗結果證實,無論是年輕烏賊或老年烏賊,都能藉著情節記憶來增進覓食效率,牠們不會在錯的時間跑去找食物,也不會因為跑錯地方空手而歸。
研究人員表示,有些老年烏賊的表現甚至比年輕烏賊還要好,這代表牠們的記憶力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
會有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烏賊沒有海馬迴,但目前細節還不清楚,有待未來的研究繼續進行才能得知了。
尛評:連昨天晚餐吃什麼都會忘記的我連烏賊都不如QQ
#雖然比起昨天晚餐吃什麼 #我更想知道明天晚餐要吃什麼 #P編
--
Source: science alert
#英國 #劍橋大學 #烏賊 #情節記憶 #EpisodicMemory #阿尼尛 #圖文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的網紅Jusjusruns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e went to the new Virtual Realms exhibition which was informative and interactive for both adults and kids. Do like and share my video and subscribe...
science aler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普文分享】逾 80 年來首確認光子高速碰撞 可產生物質與反物質/小肥波
//上月尾刊於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的研究指,美國 Brookhaven 國家實驗室成功用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 (RHIC) 直接觀察到 Breit-Wheeler 過程,即光子可通過強力撞擊結合,變成物質與反物質。
Breit-Wheeler 過程在 1934 年由物理學家 Gregory Breit 和 John A. Wheeler 首次提出,理論指兩個光子可通過強力撞擊結合,有可能變成物質與反物質,形成電子和正電子。這種把光變成物質的過程是愛因斯坦狹論相對論中質能方程式 E=mc² 的直接反映,表明能量和質量是可以互相轉化。長期以來,學界都期望通過超強功率的激光碰撞來觀測過程,然而兩個光子發生碰撞的概率非常低,其所需的最低激光功率仍然比目前功率最高的激光系統要高幾個數量級。
有参與研究的 Brookhaven 國家實驗室物理部教授許長補指,當年 Breit 和 Wheeler 提出理論時,激光還未被發明,他們提出替代方案,通過加速重離子到相對論能區並碰撞來實現光生物質, RHIC 正是為此而設。
RHIC 啟動後會加速離子,電子會從元素的原子核剝離。由於電子帶負電荷而原子核內的質子帶正電荷,將電子剝離會使原子核帶正電荷。元素越重,擁有的質子越多,生成的離子正電荷就越強。
團隊使用了包含 79 個質子和強大電荷的金離子做測試。當金離子被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時,會產生一個圓形磁場,強度可以與對撞機中的垂直電場一樣強大,兩者相交的地方,出現相等磁場可產生電磁粒子或光子。許解釋,當離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金原子核周圍會有一堆光子,像雲一樣隨其移動。
在 RHIC 中,金離子會被加速到光速的 99.995% ,即使兩個離子彼此錯過時,產生的光子雲仍可互動碰撞;雖然無法檢測到碰撞本身,但產生的正負電子對可以顯示碰撞曾經出現。然而,僅僅檢測正負電子對並不足夠。因為電磁互動作用產生的光子是虛擬光子,會短暫地出現和消失,並且沒有與「真實」對應物相同的質量。
為了完全確認 Breit-Wheeler 過程出現,團隊分析了 6,000 多對正負電子的角度,比較每一電子對的質量和角分布是否與理論所上的光子碰撞一致。另一参與研究的物理學家 Daniel Brandenburg 補充,團隊也測量了系統的所有能量、質量分佈和量子數,確定如 Breit 和 Wheeler 最初預測一樣,光子碰撞可直接產生物質與反物質。
來源:
Science Alert, Physicists Detect Strongest Evidence Yet of Matter Generated by Collisions of Light, 10 August 2021
報告:
Adam, J. Adamczyk, L., Adams, J.R. & et al. (2021). Measurement of e+e− Momentum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s from Linearly Polarized Photon Collisions. Phys. Rev. Lett. 127, 052302 – Published 27 July 2021. doi: 10.1103/PhysRevLett.127.052302
文/Alan Chiu//
science aler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普文分享】金星大氣水份貧乏 專家:如有生命將不似地球任何生物/小肥波
//最新刊於《自然天文學》的研究稱,如果金星上存在生命,這些生命體將不如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任何生物。
2020 年底,金星的潛在宜居性成為焦點,因為有團隊在金星大氣中檢測到磷化氫 (phosphine, PH3) ,並假設 PH3 可能由微生物釋出,是該星球有生物存在的證據。 PH3 是一種無色、有魚腥臭味的劇毒氣體,在地球上由細菌在缺氧環境下產生。
根據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微生物學家 John Hallsworth 領導團隊的最新分析指,金星雲層中缺乏可用的水份,因此生命無法在金星生活——至少不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
團隊在報告中指,水分活度 (water activity) 是微生物細胞功能的有效決定因素,也是宜居性的關鍵。
水分活度的測量範圍由 0 到 1 。據人類所知,生物的生物功能在水活度水平低於 0.585 時停止運作,而該最低限值門檻來自地球已知最耐寒的嗜旱真菌帚狀麴黴 (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 。不幸的是,金星的乾雲主要由硫酸液滴組成,其水分活度只有大約 ≤0.004 。換言之,金星大氣比這個假設的生命閾值乾燥 100 多倍。
以同樣的推斷方式,火星大氣也可能被認為太乾燥而生物無法生存,但其 ≤0.537 的水活度水平僅略低於生命宜居範圍。
然而,就水分活度而言,木星雲層確實顯示出生物學上允許的水平,但僅在 –10–40°C 的溫度之間。團隊指出,這只是評估雲可居住性的第一步,因為其他雲中的化學成分也會影響此估計。同樣地,地球大氣中的水分活度也適合生命存在,但僅限於對流層低層,平流層高層和中間層太乾燥而無法令生命生存。
至於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包括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目前無足夠關於其大氣的數據來進行同樣分析。
本月初,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宣佈兩項新的金星任務,旨在了解人類 30 多年來無到訪過的金星如何變成一個類似地獄般的熾熱世界,預計兩個探測器都在 2028–2030 年發射。
來源:
Science Alert, Life on Venus Would Have to Be a 'New Type of Organism', Astronomers Now Claim, 28 June 2021
報告:
Hallsworth, J.E., Koop, T., Dallas, T.D. & et al. (2021). Water activity in Venus’s uninhabitable clouds and other planetary atmospheres. Nat Astron. doi: 10.1038/s41550-021-01391-3//
science alert 在 Jusjusruns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e went to the new Virtual Realms exhibition which was informative and interactive for both adults and kids.
Do like and share my video and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Please also follow me on IG at Jusjusruns!
science alert 在 電扶梯走左邊 Jack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來賓:
從美國辭掉apple工程師的Ian和精算師的Eric,成為YouTuber TheDoDoMen 的過程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TheDoDoMe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dodomen
- 為什麼面對夢想只能裹足不前,評估狀況、想好計劃、下定決心 | Stop planning your dream, Just do it
- 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活,那要做什麼才有意義 | Live everyday like your last
- 危機就是轉機!雖然因為covid-19不能環遊世界,但轉職做 YouTuber又何嘗不是挑戰 | Crisis is opportunity
-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為舊金山封城而拍的影片開始被看到 | is it Luck or perserverance?
我們每集都會辦抽書活動,記得 follow 我們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
(00:01:12) Jacky與Eric、Ian的相識過程 | How we met
(00:03:24) 神回覆的三個字形容自己 | 3 words to describe each other
(00:07:53) 小時候到美國的文化衝擊 | Cultural shock moving to the US
(00:11:50) 回台灣的逆向文化衝突居然是等垃圾車 | Reverse culture shock moving back to Taiwan
(00:14:58) 融合台灣和美國的文化 | Fusion of Taiwa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00:16:11) 亞洲家長的過度關心 | Asian parenting
(00:17:40) 兩邊的文化對人生有什麼影響 | Impact of being bi-cultural & bi-lingual
(00:21:03) 脫離舒適圈:自信和獨立思考 | Leaving comfort zone,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00:23:11) 成績不代表一切的證明 | Grades aren't everything
(00:25:58) 自信的無形蝴蝶效應 | The butterfly ball effect on building confidence
(00:27:13) 大學申請實習對課業影響 | Internships in college impact on their lives
(00:30:27) 大學除了課業以外 最大的收穫 | Biggest takeaways from school other than academics
(00:32:03) Eric 和 Ian的相識過程 | How Eric & Ian met
(00:32:50) 聊聊apple工程師和精算師的工作 | Jobs as Apple Engineer and Actuary science
(0037:03) 什麼時候埋下辭職的種子 | When the idea of quitting
(00:38:07) Ian首次公開的人生大事 | Ian's exclusive story
(00:41:30) 以下暴雷「靈魂急轉彎」請注意 | "Soul" the movie / spoiler alert
(00:42:27) 為什麼會想開Youtube頻道 | Why start YouTube channel?
(00:43:25) 剛開始拍Youtube的時候最難的是 | Hardest thing about starting a channel
(00:45:16) 會不會不適應成為Influencer要公開私生活?| Private life
(00:47:34) 還不成名的時候怎麼堅持 | Perseverance before fame
(00:48:38) 舊金山封城是轉折點 | Lockdown turnaround
(00:51:25) 數據放一邊 先做自己想做的 | Data aside, do what you want
(00:52:36) 犧牲很大 但觀看很少的影片 | Huge sacrifice, low reward videos
(00:53:30) 回覆酸民留言來了 | Here's to you haters
(00:56:23) YouTuber最容易被誤會的事 | Biggest misconception from being YouTubers
(00:57:10) 只有先準備好 才有爆紅的機會 | Luck is for those who are prepared
(00:59:45) 一開始有設立停損嗎 | Limit stop?
(01:00:49) YouTuber Role Model
(01:01:33) 影片想傳遞的核心價值 | Core value from videos
(1:02:24) 兩個人意見不同的時候 | When disagreement happens
(1:05:34) 成為YouTuber最大的成長 | Biggest learning from becoming YouTubers
(1:06:55) YouTuber的時間管理 | Time management as YouTubers
(1:09:29) 創造和技術類工作的差異 | Difference between a content creator and technical career
science alert 在 ウマヅラビデ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以前にもタコについて何本か動画をあげているが、タコの足に脳があることが最新研究で明らかとなった。その足それぞれに知能があり、いわば別の生物の集合体とも言える。
☆ちょっとでも面白いなと思ったら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
http://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umaduravideo
_
◆メンバーのTwitter!!繋がれちゃうからね?いいね?◆
☆ウマヅラ
https://twitter.com/umaduravideo_
☆ベーコン
https://twitter.com/amuse_bacon
☆否メンディー
https://twitter.com/inainainamen
_
※あくまで、都市伝説はフィクションであり、実際に起きてることとは異なり、また誹謗中傷を目的としてこの動画は制作されておりません。また使用している素材はすべて引用であり著作権を侵害する目的でこの動画を制作しておりません。
_
参考文献
Octopus Arms Are Capable of Making Decisions Without Input From Their Brains (Science Alert)
素材の引用URL
https://youtu.be/oSyEZAm8nb8
Videvo
https://www.videvo.net
Adobe Stock
https://stock.adobe.com/jp/
Story Block Video
https://www.videoblocks.com/videos
Mystery keys
https://youtu.be/6svRdKFEwHQ
Music Atelier Amacha
http://amachamusic.chagasi.com/music_kurakunagaitunnel.html
#ウマヅラビデオ
#都市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