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際三條線的第一條線:特朗普經濟領導力究竟如何?新冠疫情是個分水嶺
很多朋友來反映,不知為什麼我們要用「特朗普」這個譯名,而不是台灣慣用的「川普」,我在這裡做個說明。
這條新聞來自《華爾街日報》的中文版,這是它的原始標題。三條線在節錄其他媒體的報導一向隻字不改,這是對原報導媒體的尊重,另一方面譯名也反映了媒體的立場,或他的觀眾群,所以我們一向都是保留的。
但的確我們的觀眾以「台灣」為主,很多讀者也反映看得很混亂,我一直在思考要改變一個方式,就是讓觀眾看得順眼,但又能不扭曲原報導。
『三條線馬上要做全面改版,將會一併實施。』
另一個很多朋友來批評《紐約郵報》有關拜登兒子醜聞的獨家報導,我們為什麼一直不選。
我把我的考量跟大家說一說:
《紐約郵報》是個風評很差的報紙,英文維基直指這是個tabloid(八卦報),它最有名的就是page six專寫名人八卦跟醜聞。
這是維基對它的描述:
The Post has been criticiz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Murdoch's ownership for sensationalism, blatant advocacy, and conservative bias. In 1980, th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stated "New York Post is no longer merely a journalistic problem. It is a social problem – a force for evil."
“郵報自梅鐸取得經營權後,就被批評它的報導是煽動、不實、及保守派的偏見。1980年的哥大新聞評論稱《紐約郵報》不只是有新聞界上的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邪惡勢力。”
它被告過很多次,其中包括1996年的奧運傳出恐攻,《紐約郵報》報導一個保全 Richard Jewell 被警方懷疑是嫌犯,許多報導不實誇大,造成Richard jewell很大的困擾,於是對他《紐約郵報》提告,後來郵報賠了一大筆錢做庭外和解,這個案子還被拍成電影就叫 《Richard Jewell》.
後來在波士頓馬拉松恐攻又來了一次,把兩個無辜的民眾說是恐攻嫌犯!
我在紐約住了二十多年,對這個報紙的名聲很熟悉,所以他們的報導如果沒有其他大媒體也報,我通常打個很大的問號。
這次杭特拜登的報導,我的確是看來看去,引述的只有《紐約郵報》,興趣就很低。
但我現在興趣來了,因為臉書跟推特禁掉紐約郵報這個報導,結果引起眾多討論,美國共和黨議員甚至揚言要傳推特來國會說明,這個新聞倒是各大媒體都有,所以我們周一的TODAY看世界會推這條。
我希望這有解答了一些大家的疑問,也很感謝大家對”范琪斐的美國時間”的指教,我們精益求精。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ichard jewell review」的推薦目錄:
richard jewell review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克林伊斯威特這幾年的作品,常常改編自真實事件,要論劇情似乎都有點過份單純,但他幾乎都挑到極合適角色的演員,演出了非常有層次及說服力的電影。例如《李察朱威爾事件》。
#RichardJewell
#PaulWalterHauser
(圖片來源:https://indiansapidnews.com/tv-movies/richard-jewell-movie-review-eastwood-and-jewell-are-made-for-each-other/)
richard jewell review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2020)
2020年正式第一文,獻給《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
一名單純直率的警衛,立志成為盡忠職守的好警察,偏偏一個善意的舉動,竟成了連串惡夢的開端,令自己霎時由天堂跌至地獄;
一名看盡人情冷暖的律師,堅信當事人善良純潔的本性,決心為他洗脫嫌疑,還他清白;
一名愛子心切的母親,被傳媒警察晝夜滋擾,不甘兒子受屈而寢食難安,甚至躲進廁所埋頭失聲痛哭;
一名不問真相的記者,不擇手段竊取情報,為炒作新聞而放下職業道德,將好人污名化,誤導公眾;
一名苟且偷生的警察,敷衍辦事,得過且過,濫權誘騙目標簽文認罪、錄音為證,毫無緝拿真兇的意欲,差點令好人慘成代罪羔羊.......
五名好人、壞人,因一場驚天動地的爆炸連結起來,在編劇的筆下,善者愈善,惡者愈惡,突顯出社會的冰冷、醜陋,與主角的良善形成強烈對比。Richard Jewell之所以被誣告,緣自女記者的急功近利,未知真偽便胡亂散播謠言,導致情況一發不可收拾。諷刺的是,主角起初是被傳媒抬舉成人民英雄,後來卻又被傳媒抹黑成幕後元兇。還記得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案嗎?當年Reddit上出現大量失實指控,不少無辜人士遭殃,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當時正在失蹤、患情緒病的少年,他被網民誤認成疑犯,不少傳統媒體得知消息後不經查證便爭先報導,嚴重影響當事人近親的情緒,後來該少年被發現自殺身亡(無從得知是否跟上述事件有所關聯)。傳媒可成就一個人,也可摧毀一個人,散佈謠言的惡果,正正是令當事人深受情緒打擊,更連累其身邊的人(e.g. 主角母親),威力強大得可怕。
故事情節對現實荒唐社會作出無形批判,句句對白離奇精警、刻骨銘心。全片在那五名角色之間穿插徘徊,亦做到線索扣緊,有條不絮,節奏緊湊,充滿劇味,結局更為冷颼颼的電影添上半點人間溫暖。Clint Eastwood接近90歲之高齡,依然交出幾乎部部佳作,《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更是近年最出色的,着實老當益壯、寶刀未老。
評價:B+
#hkig #RichardJewell #ClintEastwood #movie #film #review #moviereview #filmreview #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 #李察朱威爾事件 #戲 #睇戲 #戲迷 #電影迷 #觀後感 #影評 #電影 #電影評論 #電影心得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