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擬烏尾鮗又稱為包公雞、青雞魚或黃雞仔,是笛鯛科(Lutjanidae)中的擬烏尾冬亞科(Apsilinae)成員。這一亞科的魚在體態上和其他笛鯛科的成員差異較大。包公雞很漂亮,有一點點像這裡之前曾介紹給大家的黃雞魚。當船釣釣客釣上來的時候常會讓釣友們眼睛一亮。一般也多以一支釣或底層延繩釣等漁法來加以捕獲。喜歡成群聚集游動,平常棲息在水深5-150公尺處的岩礁區,以浮游性動物為主食。
由於包公雞是群游性魚類,有釣友曾遭遇整群棲息在珊瑚礁周圍的,因此釣到一尾包公雞,通常等同於一大群包公雞正在船下游動。有時還會造成同船人也陷入釣線被狂咬的情形。但是包公雞的主要作業水域仍然在超過百米深的礁岩深場水域,這樣的條件由於一般網具較難作業,因此也讓這類魚種主要依靠一支釣或延繩釣等方式來進行漁獲。這樣的限制也同時是比較永續的漁獲方式。
包公雞在世界上的分布,涵括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到薩摩亞,南至澳洲,北達琉球群島等,都有牠們的蹤跡。在臺灣,包公雞主要產在南部海域。但整個東北海域、花東海域、蘭嶼綠島、恆春海域與西南海域其實也都有分布。包公雞喜歡潮流順暢的礁岩深層,並非是典型的珊瑚礁魚種。綠島和蘭嶼產的包公雞,魚皮比較厚,常被稱為『靴底』,在一些釣友的眼中評價低於東北角和西南深場的產區。在漁釣方面,如果能夠釣取適中的魚身那會是更友善的釣取方式,所以如果在一些釣點老是釣到一些小魚,可以試著改換釣點。讓小魚有機會成長喔。由於包公雞是較深水的魚種,所以釣到尺寸不對的小魚也通常沒辦法放回去。因此如果一個釣點老是遇到同樣的情況,則可以廣為通知其他釣友和漁民夥伴暫時避開那個區域,轉往其他釣點。以維繫魚群的穩定。
擬烏尾冬亞科所隸屬的笛鯛科家族其他近親也都有成群活動的習性,這些魚類都是礁區四周巡游的常見魚類家族。過去,在非洲至東南亞等某些海域曾有不肖人士透過炸魚的方式來取得這類漁獲。炸魚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傷害極大,不僅會造成許多非目標生物物種的死亡,也會傷害珊瑚礁與岩礁的棲息環境,造成十分長久的環境損壞。而現今,大多數臺灣漁民與釣友對於包公雞所採用的漁釣方式是比較友善而可持續性的漁法。也希望未來這些又可愛又具有經濟效益的魚種能夠一直作為永續的魚類資源。
相關閱讀:
1.黃擬烏尾鮗─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http://digiarch.sinica.edu.tw/…/repos…/resource_content.jsp…
2.Paracaesio xanthura - Fishes of Australia
http://fishesofaustralia.net.au/home/species/571
3.New Species Of Snapper Discovered In Brazil -ScienceDail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2007/…/070313150456.ht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