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Scorsese 的導演之路
#2397Frame
最具創意的往往來自最私密的經驗,從小的小編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立志當神父的人,最後會拍出《狂牛》(Raging Bull,1980)、《盜亦有道》(Goodfellas,1990)和《賭城風雲》(Casino,1995)這種暴力和色慾橫流的作品?馬田·史高西斯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他對電影史的深厚認知,也不只是對電影製作的理解,而是他深諳影像創作獨有的質感與個人的關係。唯有靠電影媒介,他才能完整並理順自己。
Studio Binder為這位當代電影至高者製作一部半分析半粉絲向的短片,既是代表一眾影迷的致敬,亦是回顧Scorsese「私密」(《義大利裔美國人》(Italianamerican,1974))和「商業」(《盜亦有道》)的連貫理解。
讚好2397frame專頁看更多電影資訊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電影資訊視頻:
https://2397framechannel.com/
Credit: How Martin Scorsese Directs a Movie | The Director's Chair (StudioBinder)
We do not monetise this video. Copyright of this video is not claimed by us. All rights retained by the copyright holder.
中文字幕參考:Substance 字幕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aging bull中文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民媒體】香港證監會與言論自由(Raging Bull)
上市公司做假絕不是香港及內地上市公司的專利,過去一年有很多國際級的藍籌公司被揭發做假。首先是日本東芝過去幾年跨大盈利,被日本政府重罰幾百億日圓。接着德國及全球最大車廠,德國福士被揭發柴油車排污做假,被美國政府罰幾十億美元。過去有不少沽空機構,狙擊香港上市公司,指他們帳目有問題。最近香港證監會對橡木研究的官司,其裁決對香港金融界的言論自由對有深遠的影響。
今年三月份香港證監會告橡木官司在市場失當審裁處聆訊,經過兩星期,控辯雙方已經結束各自陳詞,要等待六月份相方結案陳詞,審裁專員才有裁決。橡木研究及其東主Andrew Left是美國著名的沽空基金,專門調查一些有問題,涉嫌做假的上市公司,蒐集到足夠證據便沽空相關股份,然後發表負面報告,狙擊有關公司,當股價急跌時,再平倉獲利。最近的傑作是加拿大藥品批發商Valeant,Valeant 本來是當紅醫藥批發商,在2015年7月27日,股價最高達到US$263.81。橡木發現Valeant 業績好到不能置信,於是展開調查,發現Valeant把藥送到子公司貨倉,就當做銷售,把公司盈利誇大。橡木發表負面報告後,Valeant沒有辦法準時提交業績報告,違反上市規則,股價一落千丈,最近跌至US$26.95。
香港證監會和橡木的官司緣自2012年6月橡木發表恆大地產(3333)的負面報告,證監會指橡木根據虛假資料,發表惡意疏忽報告;沽空恆大股價,非法從中獲利。證監會指橡木沽空410萬股恆大,從中獲利170萬港元。橡木代表律師抗辯,指2012年3月,橡木負責人Andrew Left收到匿名舉報,指恆大帳目有問題。於是橡木負責人Left在名校賓夕泛利亞大學,獲頓商學院請了一位會說中文的畢業生去查證。結果發現恆大的帳目有很大的問題,橡木在網站發表報告,指按他們的調查,認為當時恆大地產基本上破產。帳上最少有六項有問題的帳目,主要是把合資公司的債務放於或然負債,但事實上這些是公司負債。若把這些表外負債計入帳內,公司基本上的資不抵債。另外又指恆大用公司資源去辦足球學校及恆大足球隊,龐大支出由公司支付,公司一點益處都沒有。橡木發表報告當日,恆大股價跌20%。
橡木當時在律師勸籲之下,把恆大報告從網站掦除。但2014年12月香港證監會決定起訴橡木,案件今年二月在市場失當審裁處聆訊。新聞界及金融界都認為證監會這次起訴橡木,是要打壓言論自由,禁止大眾發表對上市公司負面的報告。輿論是一面倒支持橡木,沽空機構發表報告,揭發許多上市公司做假,欺騙投資者,在市場籌集資金。如果證監會成功檢控橡木,將來沽空基金不敢狙擊香港上市公司。有沽空基金存在,對做假的上市公司,有威嚇作用。若證監會勝訢,沽空機構一定不敢發表香港上市公司的負面報告,有問題的上市公司就肆無忌憚,放心做假。
因此這官司對香港金融界的言論自由非常重要,辯方律師強調,橡木有言論自由,發表他們根據事實,真實的報告。香港法律是保障新聞自由,只要發表者是按事實寫的報,就算對當事人有傷害,也會受到新聞自由的法律保障。香港證監會就指新聞言論自由不包括用虛假資料撰寫的報告,及從沽空活動獲利。審裁專員克文Michael Hartmanm也表示: 「審裁處是最不想在不經意下減少言論自由,如果任何人不能自由地發表意見,我們就不會有一個高透明度的市場,但市場亦有責任不發表一些誤導的信。」我們只希望克文能言行一致,保障香港金融界的言論自由。
Raging Bull
raging bull中文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民媒體】補習老師的社會價值(Raging Bull)
上星期初在各份報章登了一份致一位補習老師的公開信,內容大讚林溢欣老師,深受學生愛戴,他的學生在中文科拿到香港高考大部份的最高成績5+++。再深入了解,原來這是個廣告,還是一封公開挖角信,遵理學校的競爭對手,香港教育公開以年薪8500萬元,找林溢欣跳槽。
林溢欣是正在申請上市補習專校遵理學校的中文科天王級的補習老師,是香港最成功的中文補習老師。他敎的中文科一年收入達到1.2億元,佔了遵理學校的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廣告中香港教育還詳細計算林溢欣的報酬,以一萬個學生計,一年薪酬可以達到8500萬元。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比美一些大型上市公司行政總裁的年薪。而林溢欣主要的工作,只是教學生熟讀他作的模範答案。香港一個商業功利社會,竟然能夠製造出一個補習天王,年紀輕輕,便賺到幾千萬年薪。一個補習天王的收入,等於中學老師的幾百倍,大學教授的幾十倍,等於一個管理幾萬人,幾百億收入,的大型上市公司的行政總裁。這個社會的價值,一定是極度扭曲,才會做成這畸形現象。
原來這極不正常的現象,不止發生在香港,還發生在東亞幾個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包括,兩岸三地,內地,台灣,香港,南韓,和日本。無獨有偶,日本2014年諾貝爾物理得奬者中村修二發表文章,猛烈評擊,東亞各國教育制度不足之處。東亞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基於18世紀普魯士的教育制度及學校,當時弗得列大帝把國家當一個軍隊管理,國民教育目的,是要教育出來一群服從國家及君主的公民。因此便發展出,標準教材,及科目,重視群體的服從性,及愛國性。
普魯士的學校制度,加上儒家思想的以教育為治國核心,專師重道,及專心學習的理念,對統治者十分有利。因為這個教育制度,訓練出來是服從性強的公民。但又因中國的科舉制度,釀成考試成績最重要的現象。讀書是為了獲好成績,有好成績便可以入到名校,及找到好工作,有好前途。在內地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南韓是首爾大學,日本是東京大學,台灣是台大,香港是港大等。因為這功利主義,科舉心態,衍生到補習學校大量繁衍。中村修二提到南韓補習學校的收入,等於南韓最大企業三星全年的盈利。
這種奇怪現象,對社會的成本及代價是非常之大。因為社會讀書競爭大,家長需要花大量金錢去培養子女補習。香港養大一個子女要花四百萬港元,或更多。這高昂的養育成本,令到大部份中產家庭只肯生一個子女,甚至不生育。年青一代不生育,社會承受的成本極之昂貴。理論上,每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小朋友,一個國家兩代人,約60年後,人口便剩下四分之一。人口大幅減少,對經濟的影響是災難性。日本現時人口是1.25億人,現時生育率極低,到2060年可能只剩下7000萬人口。香港生育率極低,在建築,醫療,酒樓方面極缺人手,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及民生。
另一方面,現時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人缺乏創意,沒有獨立思考,最適合做公務員,不是創業,打拼江山的人材。在美國一個龐大移民組成的國家,在數學和文字的比賽中,勝出的往往是亞洲移民。但現在掌握世界科技最高端,及文化藝術最高端都不是亞裔人士。互聯網被美國公司壟斷,電影由被荷里活壟斷。這種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只是追隨者,不是建國人才。
很多社會人士都很容易指出香港甚至東亞國家教育制度的敝端,但是改革基本不可能。儒家思想,科舉制度,功利主義都是根深柢固在社會中,要學生不為好成績請書,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這種社會最大得益者肯定是補習老師,有記者訪問林溢欣老師,為什麼他這麼成功?答案是林溢欣在讀大學時已經決心做補習文王,這樣的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不利。
Raging 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