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 是指:你若對某人有所期望,可以透過讚美與肯定,來改變對方的行為,而使其成為你所期望的樣子。
但除了提高期待,你必須「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待人接物方式!可以怎麼做呢?
+ 經理人 LINE@ 搶先讀好文 goo.gl/wacmt1
+ 用影音、音頻吸收好書!加入無限看 bit.ly/3oYyz9b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
pygmalion書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文豪蕭伯納訪港 香港首富何東接待(Colorization版)】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於一八五六年在愛爾蘭出生,是英國著名劇作家和評論家,經典著 作包括《賣花女》(Pygmalion)和《聖女貞德》(Saint Joan)等超過六十部戲劇。蕭伯納早年藉編曲和撰寫文學評論 以謀生計,後來因編寫戲劇而揚名。蕭氏雖然外表嚴肅,卻擅長以黑色幽默來諷刺和揭露社會問題,著作往往針砭時弊 ,具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因此在一九二五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蕭伯納於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偕同夫人環遊世界, 遊歷歐洲、亞洲和美洲多國,歷時一百二十八天,首先途經南歐、地中海、蘇伊士運河、中東等地區;及後訪問東南亞 和遠東的香港、上海和北平(今北京);完成遠東之旅後再橫越太平洋到美國;最後於翌年四月返抵英國。在這次旅程 中,蕭伯納在香港停留五日四夜,曾與首富何東見面,並於香港大學與莘莘學子暢談大學之道。
蕭伯納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一日上午六時,乘加拿大 太平洋輪船公司(Canadian Pacific Steamship Company)的豪華客輪 「不列顛皇后號」( Empress of Britain)抵達香港,本地各大報章爭相採訪。
同日,香港記者上 船拜訪蕭伯納,並訪問他對中日問題、國際裁軍會議等國際政治事件的看法,訪問長約四十 五分鐘。首先就中日問題,蕭伯納認為一九三 二年發生的滿洲國事件,源於日本背信棄義和國際聯盟 「空有其表」所致;至於國際裁軍會 議,蕭伯納認為各國派出的談判代表,只是 「 政治偵探」而已,目的是刺探對手的軍事實力 ,多於 「為國際謀利益」,故此會議最終只會 徒勞無功 。
另外,蕭伯納從斯里蘭卡到香港的旅途中, 在船上結識了暹羅(今泰國)甘烹碧親王普拉查特叻(Prince Purachatra Jayakar),後者曾對記者說蕭伯納是他見過最具睿智的人;而蕭伯納則形容自己是 「工作的奴隸」,然而他卻 樂在其中。
二月十二日,蕭伯納乘坐山頂纜車暢遊太 平山,飽覽維港景色,並拍下多幀相片留念。 至 下 午 , 他 在 香 港 大 學 禪 臣 教 授 (Prof. Simpson)的陪同下乘車遊覽港島。蕭伯納婉 拒了多間機構如香港扶輪社(Rotary Club of Hong Kong)和愛爾蘭團體香港聖帕特協會( The St. Patrick's Society of Hong Kong)的邀約 ,只答應在傍晚到香港堅尼地道的佑寧堂,以 「民主」作主題演講。
二月十三日,蕭伯納伉儷應香港大學校長 康寧爵士(Sir William Hornell)和香港大學 學生會的邀請,於下午四時在香港大學大禮堂 (今陸佑堂)出席歡迎茶會。除了數百位港大 師生外,出席者還包括香港的政商名人如羅文 錦、曹善允、郭少鎏等。
香港歷史博物館文章記述,報章形容蕭伯納 「年事雖老,而精神甚佳, 談吐時手舞足蹈」。蕭伯納在答應香港大學邀 請時曾明言不作演講,但在港大師生的熱烈鼓 掌下,他亦徇眾要求發表了一段演說。蕭伯納勉勵在座的年輕大學生以史為鑑,在學習時不應只注重 課本上的知識,須勇於與教授討論,這才能建 立獨立的思考。大學生如只着重從課本上吸取 知識,那大學就猶如一本供查閱的百科全書, 忘之可也。此外,蕭伯納亦勉勵在座聽眾要不 怕失敗,堅持信念,才能學有所成。
pygmalion書 在 依Gk模型精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5/28新書到貨:
歡迎來店&網站選購^^
日版書籍 PYGMALION (ピュグマリオン) 女子フィギュア惑溺仕上げ
https://www.shop2000.com.tw/gk8u8o/product/p36260743
pygmalion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跟你分享一個人,叫「羅傑.羅爾斯」他的故事。他出生在一個聲名狼藉的貧民窟裡面,在這個貧民窟裡面長大的孩子,很少有很好的成就。
但是呢,在羅爾斯讀小學的時候,他的校長就曾經對他說。他說:「我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將來會是紐約州的州長。」
在那個時候呢,羅爾斯很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看重過他;而後來呢,他也牢牢的記下校長對他說的這句話,而且還深信不疑。
從那天開始他就奮發圖強,他不再把自己全身弄得髒兮兮、他也呢不在課堂上搞怪,認真學習;他相信自己未來真的可以成為州長。
結果呢,在他51歲的那一年,還真的當上了紐約州的州長。就在他就職演說的時候,他說了一段話。
他說:「信念到底值多少錢?信念本身是不值錢的。它有時候甚至只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呢,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
這個故事很雞湯我知道,但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然而這個真實的故事,它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價值。
就是羅傑.羅爾斯,他除了是紐約州的第53任州長之外;他也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體現一個心理學的詞彙,叫做「畢馬龍效應」。
我們每個人,會因為他人的期待、讚美跟肯定,去影響自己的情感跟觀念;繼而去改變自己的行為,以符合他人的暗示或期待。
這就是「畢馬龍效應」能夠帶給我們的。我們相信什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我們期待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其實這也是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他說過的話:「人類本質當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別人肯定。」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先不說你怎麼看待你身旁的人,我要先說的是,你怎麼看待你?
我常常遇到很多朋友,尤其是愛學習的朋友,往往是自我要求高的。自我要求沒什麼不好;但是呢,我常常會遇到很多人,他把「自我要求」變成是一種「自我批判」。
他總看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然而他事實上,從來不好好的鼓勵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他總是去看自己距離完美的差距,而不去看他從過去是怎麼走到現在;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點一滴到底是怎麼前進的?
我常常會跟我的員工、我的同事,跟他們分享我自己一路以來的信念;就是相信自己、要求自己,然而要更會「鼓勵自己」。
然而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就會問我:「那麼相信、要求自己,在具體的呈現會是什麼呢?」;我會說喔:「你要能夠看得很遠,但是你要能夠做得很近。」
看得很遠,這意味著你不斷的去看,你可能走到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那個目標、也就是那個夢想,你要永遠把目光放在那裡。
但是呢,你要做的很近,你要做好眼前的事情;你眼前的哪怕是再小、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你都要能夠做到位。
我還記得自己當年用一個很爛的器材,而且呢,完全沒有概念的做「有聲書評」的狀況底下,我其實在心中就一直相信,這是能夠走出一條路的,而這一條路可以去成就我自己。
然而在那個想法底下,我也很務實的、一點一滴的去升級不管是我的器材、我的認知、我的錄製技巧。
而且呢,我更在那一點一滴的過程當中,不管是這個市場有沒有看中我、這個市場有沒有人在乎我?我都是專心的去做好,每一步我該做的事。
所以呢,在看的很遠,但是做眼前的狀況底下,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如果你一路聽我的「一天聽一點」,覺得受到了一些啟發與幫助、受到了一些鼓勵。
事實上,除了內容的分享之外,我更希望讓你知道的是,我是怎麼看待自己?我是怎麼樣相信自己,並且要求自己?
因為相信,你就會看得遠;因為要求,你就會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而不是像有一些人既看不遠,但是又沒有把眼前的事情,真正的做到位。你可以說是不上不下、你也可以說是半吊子。
不管你用什麼形容詞,你永遠記得相信自己、要求自己,更要懂得適時的鼓勵自己。或許在這一步一步、一點一滴的累積底下,慢慢的你就可以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希望今天的這一段話,能夠帶給你一些激勵。沒有錯!我今天就是餵你喝心靈雞湯。
然而在這雞湯的背後,它有我這一路以來真實的實踐,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7TSM5nLG08/hqdefault.jpg)
pygmalion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我們告訴你,早在60年代,有美國心理學家利用一個神秘測試,已經可以預測到小朋友讀書厲不厲害,準繩度還很高。你會否很想知道這個測試為何如此神奇?還想帶小孩去測試一下?
這位學者叫做Dr. Robert Rosenthal,在1965年到訪三藩市一間小學,替全校6個年級、共18個班的學生進行這個測試。他測試到當中有20%學生是特別優秀,然後整理了一份名單交給每班老師,告知名單上的學生最有潛質,成績即將會有大躍進。果然8個月後,學期結束,名單上的精英學生學術表現的進步,平均真的比其餘同學更大,當中又以一年級及二年級的學生最突出。
覺得很奇怪,那麼厲害的測試,為什麼好像沒人知道?
參考資料
Cohen, J. (2016, Spring). Great Expectations: Studying Expectancy’s Effects. UTNE.
Ellison, K. (2015, October 29). Being Honest About the Pygmalion Effect. Discovermagazine.
Grant, A. M. (2014). Give and take: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uccess. London: Phoenix / Orion Books.
Paul, A. M. (2013, April 01). How To Use the "Pygmalion" Effect. TIME.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2003).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 expectation and pupil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Carmarthen: Crown Hous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CaAPUDsOP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