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陰虛漫談
昨日在他處簡單經驗談到「心陰虛患者往往不能直接補心陰,而是要先打通道」一說,許多臉書朋友或中醫同好多有詢問討論,我用兩個經手過的案例簡略說明如下:
1 A心陰虛證患者有大部分心陰虛標準證型:心悸、胸悶、冷汗出、盜汗、潮熱、失眠多夢心煩、頭暈健忘、脈細數...等等。
然而表示此前看過的中醫都是開立炙甘草湯卻在服用之後心悸情況更嚴重,心跳更是加快到180下每分鐘。
把脈發現心臟有實體性受損狀況,詢問之下病人也表示西醫曾卻診有二尖瓣損傷問題。
因此我同樣以炙甘草湯為補其心陰的主架構,但刪減部分內容並增補通心脈血絡的藥物,就能成功解決病人的心悸問題,尤其心跳數能成功維持在每分鐘80~90下,血壓也跟著降下來。
2 B病患在上海,非常有誠意地請我從台灣飛去一趟。同樣標準心陰虛證型但看遍醫生卻毫無幫助。
把脈發現在心脈平脈位略滑但下方腎位疊一少見的特殊澀脈,於是詢問是否在青春期時曾遇到重大恐懼驚嚇?病人回憶說明高中時期曾不幸遭遇陌生人性侵,還進入司法程序。
雖然通說「大恐傷腎」,但事實上大恐不僅僅傷到腎,而是五臟六腑皆可傷。例如WWI中士兵的PTSD有很多是傷肝動風的表現。
B病患則是傷到心中恆定的一滴血,只要把那滴血補回去即可治癒十幾年治不好的心陰虛(主架構如此,細微調整處還很多)。一般醫生問診問不出來,但脈相上則可以摸出。三、五帖藥即痊癒,證明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以上兩個案例症狀上都是典型心陰虛,但懂脈者可以從細微的脈相去探知更多外顯症狀上看不見的侷限條件,從而提高診斷與用藥的精準度。反之,不懂脈者往往背誦傷寒金匱等古書的證型然後去套方,療效若能有2~3成已經是阿彌陀佛上帝保佑,這也是不少坊間中醫治不好病的根本問題。
https://bit.ly/3e5mkV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創傷後壓力症 專題 (Part 2) - 趙思雅註冊臨床心理學家@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任太的先生一年前目擊同事因工業意外而死亡,其後情緒變得焦慮不安,經常失眠,且漸漸不願工作或與人交往。任太擔心他會有創傷後壓力症。 (一) 如何...
ptsd診斷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木的DJtime
生活一天一天過去,好像也慢慢習慣了有疫情的日子,病毒可近可遠,最近又聽到了誰誰誰確診、誰誰誰居家檢疫,新聞不斷地播放著確診數字及死亡人數,驚覺自己對這樣的播放已經習以為常。
仔細思考過後,生活中或多或少累積了有深有淺的創傷,疫情或許勾起過往累積在生命中的經驗,而這些創傷點點滴滴影響著我們的應對進退,連帶也讓我們在詮釋他人行為時有不同的結果。
💡創傷下建立安全感
在創傷的相關理論中指出,一個人遭遇創傷,若要對生命感到安全,會以以下三項反應來達到安全的目的
1️⃣社會連結:尋找親朋好友的陪伴跟支持
2️⃣戰或逃:當下以攻擊反抗或逃避的方式因應
3️⃣僵呆、崩潰:全身無法動彈
💡在了解了基本的概念後,我們要來介紹一個生理上十分重要的神經系統:副側迷走神經
1️⃣能夠有效協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吸氣時會啟動,此時心跳加速
副交感神經:吐氣時啟動,協助心情平靜
2️⃣看到別人對自己微笑時,我們能夠有所反應、對同意的事情會點點頭
3️⃣創傷通常發生在副側迷走神經失去功能時
由此可見創傷與我們的神經有很關鍵的連結。
💡創傷知情的重要性
在疫情期間,整體經濟狀況蕭條,或許喚起了對生死的焦慮、對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擔心、親友的離世、無法與家人相聚的失落、與家人過於緊密的粘膩,甚至是家暴等等。每個人都在面對集體危機事件下的焦慮情緒,會呈現出不同的行為反應。
如果能夠帶著「理解行為底下必然事出有因」的視角,能夠讓我們不那麼快給予評斷,為自己延展開更多理解的空間與彈性。
💡為你的認知思考設下停損點,開啟身體知覺
有沒有過你越不想記起某件事情,腦袋會更充斥這樣的畫面,你越告訴自己我現在不想吃BTS聯名的麥當勞雞塊,腦袋中的紫色包裝袋就開始浮現。
面對創傷事件,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是觀察身體當下的感覺,例如:當跟上司說話時會莫名的越來越快,當下的身體感受可能是焦慮、緊張、氣憤。如果將注意力一直放在「思考與上司說話何以越來越快的原因上」,可能會陷入這樣的情境裡,即使找到解答,但卻對整體反應僅有有限的幫助。
所以,回到正念上去覺察自己身體的呼吸與感受,反而能夠為自己建立穩定。
「越是把感覺推開,越可能被控制」
💡淺談述情障礙
有時候在面對創傷事件時,人會不由自主的切斷感覺的源頭,因為感受太疼痛、太揪心,導致在描述自身情緒時難以說出口。這是述情障礙,不是DSM-5(精神疾病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的診斷,然而卻在許多人身上會發現。
這樣的過程可能導致自傷、自殺的發生,或是用其他不同的行為表現出來。在外界看來,這些行為被主流價值的多數者貼上「有問題」,可能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如果在下評斷前能思考這樣的行為反應可能源自於「感受情緒與表達有生理上的困難」,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不太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口。
所以,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結是需要被重視的,可能是一段空白時間的自由書寫、站上瑜珈墊、一個人的獨處時光、簡單的呼吸吐氣。
今天的分享從疫情連結到創傷,創傷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生活中事件來來去去,創傷可大可小,可能是單次事件,也可能是一段長期的經驗,只要對你而言是創傷,那就是。在這段疫情期間,可能因著生活上的變動、獨處時間增加,有一些潛藏在心底的感受浮現,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有這樣感受的人一些方向🙂
參考資料: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出版社:大家出版
作者:Bessel van der Kolk
譯者:劉思潔
#trauma #traumatic #PTSD #陪伴 #獨處 #情緒 #難過 #自由書寫 #療癒 #心情 #瑜伽 #控制 #創傷知情 #悲傷 #害怕 #恐懼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ptsd診斷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6/14【抽獎公布】本書看起來很多人喜愛,沒抽中就把它買下來喔。恭喜「莊明翰」、「黃小春」抽中。請私訊收件人姓名、電話及地址,由出版社寄出喔。
🤤【抽書活動】--《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
#柿子文化
。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當然,不會。
這是一本講解創傷PTSD症狀如何在重大壓力下影響身心發展,又該怎麼療癒的書,以孩子為案例。
對孩子而言,什麼壓力其實都還好,他們初生之犢、韌性夠,但唯一死穴是「照顧者的依附關係」,沒有照顧者的情感照顧,孩子的身心會停止成長。
在書的前面六章裡,四歲被性侵的女孩、三歲目睹母親被殺的女孩、在邪教教主主持的恐怖莊園下的孩童、情感上被疏忽而導致生理停滯的四歲女孩(只有12公斤)和因此忿怒不平的男孩長大後變成反社會的殺人兇手,最後一位是在狗籠被養大的男孩…他們的共通點是,沒有足夠照顧力的大人讓他們可以依靠、學習、得到保護、得到被愛。指的就是沒有夠好的依附關係,所以受到創傷的孩子不會復原,然後惡性循環扭曲發展。
沒關係,還好遇到作者,多數人回到好的發展與生活。
。
PTSD簡單來說,是在重大壓力下,被壓垮的身心,以扭曲的生存方式撐過當下繼續存活的自動選擇。然而這套扭曲的方式被神經系統記憶與學習,杯弓蛇影、看到黑影就開槍,即使已脫離險境,但心理還留在當時(內在孩童沒有長大),仍然時時謹慎,孩童的心跳理應七十,但他們平常卻是保持一百(外表冷靜,生理卻像鴨子划水戰戰競競)。被性侵的女孩以為所有的男性都要她的身體,主動脫對方褲子、目睹死亡的女孩平常乖巧卻在聽到電鈴聲、銀製餐具就變了一個人哭個不停、被邪教洗腦的孩童對救他們出來的人說:「所以,你準備要殺掉我們了嗎?」讀這些故事時實在心疼與哀傷。
PTSD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心理,也阻礙了生理,讓孩子整體不再發展,人生不會前進,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個愛我的人,我活著做什麼?」,但也不會去死,因此苟活著,如驚弓之鳥活一天算一天。
。
我覺得這本書的理念與設計很棒,作者每篇都有案例故事,說明何謂「創傷知情」的理論與機制,然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怎麼跟眼前這個受傷的孩子相處?」
一週一小時的諮商?別傻了,我也不信。諮商只是其一而已,對孩子來講,真正有效的治療是「友善的環境」,只要持續、固定的愛與被愛,孩子終究就會復原(到一定程度);而且治療不是只是諮商室,在第一章故事裡,作者(精神科醫師)面對孩子時,發現她家裡貧窮,單親媽一打三,要工作就顧不了小孩,回家又怎麼專心照顧孩子呢?他下班後發現在大雪日子裡他們在等好久才會來的公車,天氣又冷,常常也因這樣諮商時間遲到…
作者想著,對那孩子諮商,但那背後是怎樣的一個家庭?沒有支持孩子的大人,光治療孩子也是無效,大人也不是故意不照顧孩子,而是生活困頓就只能這樣,生活品質與心理發展息息相關。作者最後決定,主動提議幫忙,開車幫他們購買日用品與返家,協助把重物拿上樓,然後道晚安離開。從那小公寓裡,他更清楚了孩子和她家人所面臨的困難,瞭解的程度比任何現場治療得到的還深刻。
。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助人工作者或有興趣理解創傷作用如何影響身心的人閱讀,內容深入淺出,故事又很吸引人,彷彿跟著作者一起探索、思考「一個孩子怎麼會這樣?」不是診斷,而是關心,想著我們真正能做的是什麼。作者也會向其他非專業的人學習,只要有效就虛心向學,如一位寄養家庭媽媽就跟作者說,那套理論去跟學校解釋吧,「我做什麼?我只是抱他和輕輕搖他。半夜他被夢嚇醒,我就睡在他旁邊,摸他的背,唱歌給他聽,他就會睡著了;白天他焦躁的時候,我就放下手邊的事情,過去抱著他,在椅子上輕輕搖他,過了一下他就好了。」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寶寶,只是羅伯特七年來都是這樣。」
作者擅長領域是神經科學,唯一比較難懂是神經作用的介紹,我個人是覺得還好,讀過生物學就可略懂,不然跳過也沒關係啦。
。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5233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創傷知情:能夠理解、辨認創傷反應,並用這些理解來回應個案,防制再度受創。」
🤤🤤
。
活動日期:110/6/11 (五)18:00~6/14(一)12:00截止喔,6/14(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ptsd診斷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創傷後壓力症 專題 (Part 2) - 趙思雅註冊臨床心理學家@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任太的先生一年前目擊同事因工業意外而死亡,其後情緒變得焦慮不安,經常失眠,且漸漸不願工作或與人交往。任太擔心他會有創傷後壓力症。
(一) 如何評估是否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0:22
(二) 如何治療創傷後壓力症?治療時間需多久? 1:12
(三) 家人及朋友應如何對待和幫助患創傷後壓力症的人士? 4:02
(四) 創傷後壓力症可以預防嗎? 5:17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tsd診斷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創傷後壓力症 專題 (Part 1) - 趙思雅註冊臨床心理學家@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任太的先生一年前目擊同事因工業意外而死亡,其後情緒變得焦慮不安,經常失眠,且漸漸不願工作或與人交往。任太擔心他會有創傷後壓力症。
(一) 因目擊意外事件而情緒變得焦慮不安、失眠等,是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嗎? 0:23
(二) 創傷後壓力症有哪些常見徵狀呢? 1:32
(三) 為什麽經歷同一件創傷事件,有些人有創傷後壓力症,但有些人就沒有呢? 4:11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tsd診斷 在 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若不治療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種恐怖連結如果長達月餘未消,約百分之八的創傷受害者即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診斷PTSD的三個主要標準分別是「恐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