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久不見!我又來科普文了!想想這個疫苗風波該怎麼解才好?歡迎做臨床研究的眾科學家醫師朋友們給我意見。先來跟大家講一點科普好了。
.
醫藥需要確定好劑量,注射時間,接受者類型等參數,確定安全與有效之後才可以使用。實驗設計流程冗長,因為人不是老鼠,政府部門動作又慢,還有一堆分析數據等等的雜事。在緊急狀態下,是可以申請「只要一確定安全有效就可以使用」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你可以先使用再慢慢一邊跑其他次要流程。
.
而這個「只要一確定安全有效就可以使用」包含了安全性研究跟有效性研究。可以發生在二期實驗也可以發生在三期實驗,端看科學家怎麼設計實驗跟現下狀況。一般來說,傳染病疫苗二期研究確定了安全性,三期研究確認有效性。但有的狀況也會乾脆一次安全有效通通測。大多情況都是三期有效性實驗作到一半發現有效,交出三期期中報告審核後就可以緊急使用。畢竟三期受試者很多,要等全部做完很久啊。
.
有效性實驗是什麼?不是打了疫苗之後看你血清有沒有抗體,是要把已經打完所有疫苗並且經過會產生抗體的時間之後的受試者,曝露到會被傳染的狀態空間下,過一段時間看看他有沒有被傳染。簡單比喻假如一百個打過疫苗的人有十個後來還是得了九十個沒有,然後安慰劑的人通通得到,表示有效比率90%。
.
這些人是會確定被曝露到會被感染的情況下呦!所以在台灣之前沒有大爆發之前,你用一堆病毒砸在打過疫苗的陳建仁副總統身上,是會被罵死的。但是在已經大爆發的環境下,做這個研究就會很簡單。所以高端疫苗當初二期實驗沒有寫入有效性研究是可以理解的。對沒錯,高端疫苗的二期實驗沒有研究有效性。
.
那現在怎麼辦啊?
.
現在台灣已經疫情進入三級了,其實可以做有效性實驗。而且這個二期研究剛好還沒解盲,也就是說還可以繼續在這些打過疫苗的人身上做有效性研究。如果我們在解盲之前跟FDA送件要求更改實驗架構,把有效性研究加進去,核准之後還是可以加這個觀察,把打疫苗的人送到萬華茶室之類的....還是可以確認有效性,還是可以取得EUA。
.
或者,就是快點二期解盲,重頭開始三期實驗,去一個大爆發的地方給沒得過的人打疫苗,兩劑打完後觀察一個月看幾個人中標。確認有效之後就可以取得EUA。
.
感覺後者時間比較慢,但是前者負擔的社會壓力比較大。我想陳建仁副總統不會想去茶室。現在再把所有參加實驗者叫來感染一輪,應該馬上反抗革命了。但不管怎麼說,二期三期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確認安全有效。沒有做有效實驗,只有做安全研究跟血清抗體研究,不能取得資格。
.
高端疫苗的技術來自美國,用這個prefusion s-2p protein的確也是新技術,也的確有用相同技術的疫苗取得資格。我自己也有買美國那家公司的股票,所以我相信這個技術。看高端疫苗一二期的研究,我知道他是安全的,副作用也會小。我猜測二期研究也會驗出不錯的抗體的。
.
但在有效性研究之前仍是無法確認有效的。人體就是這麼難搞的小宇宙,就是會有科學家猜不透的機制在裡頭,就是非得實驗才知道。尤其是這個疫苗裡頭除了s-2p 蛋白之外還有好多其他東西都會造成影響。若疫苗有抗體但是沒效果,大家打了認為自己有了抗體而開始趴趴走,疫情只會繼續下去甚至更嚴重。
.
最近的確在Nature有論文發表說covid可以用血清抗體濃度替代有效性研究。但這起因也是因為現在難以研究疫苗了因為大家幾乎都得過不然就已經打了疫苗,難以找到對照組受試者。這我就不說了。
.
醫藥科學家很辛苦,真的。做超久實驗很多死在最後一個階段,一切變成一場空。所以真的是憑著一股熱情跟偏執才能做下去。我不希望研究這個疫苗的科學家醫師們,被不懂而亂來的經營者或政治人物而干擾抹黑。
.
Moderna的創辦人之一Rob Langer是我從小(?)崇拜的科學家之一,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念博班時也算有幸合作過。這個鬼才生醫工程科學家有成百上千個研發專利,源源不絕的有新技術治療疾病改變世界,在MIT的實驗室簡直像個研發公司。即便像他這樣爆炸聰明的鬼才,也是到這個世界疫情時才變成世界紅人,也才終於賺到錢。
.
但對他來說,可以如此拯救無數的人,就是最大的滿足了吧?
.
#我還在台灣我打疫苗了
#最近跟好多政府部門合作文化衝擊好大
#金髮更像艾莎女王吧花哈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練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惡王來了!可以扭斷脖子的狂暴握力,最猛最中二最MAN的台灣摔角!【練健康握力糾察隊】EP07 你知道台灣也有職業摔角嗎? 你是不是又在說摔角都是在打假的? 你知道夜逃是什麼嗎? 摔角的魅力,現場的激情與熱情 以及選手的投入奮鬥,只用文字無法精準表達 肥老闆跟小編們看完現場比賽直接被圈粉 真人打拋豬?...
protein s是什麼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間歇性斷食v.s 連續節食的 隨機對照系統性回顧及綜合分析研究]
#加映腸肌軸的關係
因為上一篇168的流失瘦肉組織說被很多人要求拿出更多的實證醫學,因此這篇我之前珍藏的文獻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間歇性斷食的研究很多篇,但過去不太分享是因為結果眾說紛紜,一般3-4分影響因子的期刊我是不會列入參考的,第一次分享間歇性斷食的文章,是因為過去飲食相關研究很困難登上分數太高的期刊(因為干擾因子太多、實驗設計不夠嚴謹、人數不夠多等等因素),但2020年這篇居然可以登上IF 18分的期刊,所以特別分享。
若單一篇不足以參考,2018年有篇系統性回顧及綜合分析研究,討論 #截至2018年2月所有的隨機分配相關期刊,納入受試者為「過重跟肥胖者」(正常人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喔!因為這個飲食法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減脂,不是什麼排毒之類的🤣),討論體重、體脂重、瘦肉組織(lean mass)、腰圍跟代謝。
這個研究收集了5個數據庫當中符合定義的:
🔺間歇性的定義:
1. 固定間歇熱量控制,有固定幾天穿插低卡飲食,其他天隨意正常吃(有點類似5:2)
2. 「加強版」:每天都熱量限制,但某幾天更極低卡飲食限制(近乎斷食)。
🔺連續節食的定義:
每天都固定的熱量限制。
最終有9個研究納入標準(n=782人),6個比較固定間歇跟連續(n=553人),3個比較加強版間歇跟連續。
結果發現,除了
#固定間歇組的瘦肉組織比連續組有顯著意義的減少
(-0.86kg;95% CI -1.62 to -0.10;p=0.03)
其他參數包括體重下降、脂肪、腰圍,兩組的下降幅度都沒有顯著意義的差距,不管是哪種間歇的定義跟連續做比較。
所以這個研究的結論讓我們思考, #如果間歇的減脂效果和每天低熱量飲食一樣, #而且有瘦肉組織會流失比較多的風險。
#那我們為什麼要去間歇性斷食?
會提出2020那篇JAMA的研究,除了期刊分數高,另一方面是它裡面的168定義才是跟實際上大家的做法類似: #在8小時內隨意吃想吃的東西,另外16小時不吃。所以在「時間限制飲食」的心裡因素上,容易讓一般人在時間截止前吃下過多食物,而且蛋白質也不一定夠(因為太有飽足感,短時間內無法吃太多),造成瘦肉流失遠大於脂肪的現象。
再者,
#如果1200卡12小時吃完跟8小時內吃完的減脂效果一樣, #那為什麼一定要在8小時內吃完?還增加心理壓力?
當身體的蛋白質合成速度低於降解速度(protein degradation rates exceed protein synthesis)「負氮平衡」發生時,就會產生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這樣的情形在飢餓(starvation)、神經異常、癌症、心衰竭或老年人身上會更加劇。
而蛋白質降解的路徑有兩條,一個叫做「蛋白酶體proteasomal」一個是「自噬溶小體autophagic-lysosomal 」路徑,這些路徑活化後會產生肌肉質量的流失,這些「萎縮相關基因組」(atrophy-related genes)會由FoxO3這個轉錄因子控制,跟發炎相關激素的產生也有關(NF-κB),這些增加的「自噬現象」原自一些「壓力」(stress),對肌肉不利,而斷食或激烈運動其實都是一種「壓力」來源。
#2020年5月一篇腸-肌軸的研究,明確指出這些肌肉下降路徑都跟腸道菌的結構異常,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下降有關。
#所以會不會掉肌肉重點在飲食的內容會不會破壞腸道菌
#還有減脂的過程有沒有造成某種程度的壓力
「壓力」是僅次於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的原因,所以對我來說168的問題在於那些限時限食有沒有造成身體的壓力?還有那8小時的飲食是否是造成腸道菌被破壞的飲食?
結論:
1. 過去的研究結論很難解釋為何同樣熱量下,間歇會比固定流失更多的瘦肉組織,這樣看來其實「壓力」啟動的「自噬」反應跟粒線體的功能下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再上游一點,未來要做的研究,是探討間歇跟連續斷食的人,有掉肌肉跟沒掉肌肉的人,身上的腸道菌相跟代謝產物(SCFA)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
2. 如果168沒有讓你吃的熱量比較少,妳也不確定有沒有吃到足夠的蛋白質跟纖維,甚至在空腹中妳還承受挨餓的壓力,建議施行的弊可能多於利。
3. 重訓可以hold住肌肉在斷食中不流失的前提還是一樣: #蛋白質攝取夠不夠,攝取不夠的人、睡眠不好的人,再怎麼去撕裂它我相信都長不起來。
4. 我的理想,就是可以 #在減脂過程中盡量避免瘦肉組織的流失,即使 你完全沒空重訓,也不需要有算時間跟熱量的壓力,妳只需要記得 #吃夠維持一天好菌跟肌肉生存需要的微巨量營養素,而目前為止的4+2R飲食,就是這樣的中心思想。
#歡迎分享跟討論
#腸肌軸
#間歇跟連續斷食只差在前者瘦肉流失較多
Reference:
1. Roman YM, Dominguez MC, Easow TM, Pasupuleti V, White CM, Hernandez AV.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versus continuous dieting on weight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obese and overweight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t J Obes (Lond). 2019 Oct;43(10):2017-2027. doi: 10.1038/s41366-018-0204-0. Epub 2018 Sep 11. PMID: 30206335.
2. Schiaffino S, Dyar KA, Ciciliot S, Blaauw B, Sandri M. Mechanisms regulating skeletal muscle growth and atrophy. FEBS J. 2013 Sep;280(17):4294-314. doi: 10.1111/febs.12253. Epub 2013 Apr 17. PMID: 23517348.
3. Gut-Muscle Axis Exists and May Affect Skeletal Muscle Adaptation to Training .Nutrients. 2020 May; 12(5): 1451.Published online 2020 May 18. doi: 10.3390/nu12051451
protein s是什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後續追蹤【大家都是台灣隊!中研院成功合成新冠病毒的S蛋白,無償提供學術單位使用,以「開放科學」共同抗疫】
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各大學研單位都動起來,「研發國家隊」儼然成形,其中「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的實踐被認為是此次疫情能量匯集關鍵,科學家透過共享研發材料、資訊等方式,加速抗疫進程。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表示,該實驗室已經成功合成COVID-19研究的重要材料「S蛋白」,是研發疫苗、快篩試劑和抗體檢測、甚至治療的重要材料,該實驗室在可承受量能範圍內,無償提供國內學研單位申請使用。
■S蛋白是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重要材料
不管是快篩、抗體或疫苗研究,理解新冠病毒(SARS-CoV-2)結構和作用機制都是研究首要關鍵。馬徹解釋,新冠病毒一大特徵是表面有刺突蛋白(S蛋白, spike protein),該蛋白質作為抗原會引發人體免疫反應,可釣出抗體加以中和COVID-19的新冠病毒。
S蛋白是這次專家研究快篩、抗體、疫苗的重要材料,科學家在缺乏真正病毒的情況下,可先製造出S蛋白的基因序列片段,再透過基因工程、細胞培養的方式加以合成。中國疫情爆發後,馬徹實驗室在第一時間向基因合成公司下訂單,著手S蛋白合成作業,日前不僅已將合成、萃取出的醣蛋白材料提供給合作夥伴,也希望基於開放科學的精神,提供國內有需要的研究者。
馬徹舉例,S蛋白是研究單株抗體、疫苗非常重要的材料。未來若能找到良好的單株抗體,緊急時可用於治療重症病患;而他自己也正綜合過去開發「流感單醣化疫苗」的經驗,嘗試開發具廣效性疫苗潛力的「單醣化新冠肺炎疫苗」。
■S蛋白經純度、結構、抗體分析,並透過「人類細胞」培養
馬徹表示,該團隊合成的S蛋白,透過「蛋白質電泳」分析後,可觀察到良好純度,蛋白質分子量也在預期範圍內。他解釋,一個S蛋白「單體」分子量約200kDa(千道爾頓,一種分子量單位,常用於描述蛋白質),由於病毒棘蛋白是以三個相同分子化合而成的「三聚體」呈現,團隊可透過水溶液加以檢查,也確實觀察到分子量約為3倍、600多kDa。
此外,在中研院冷凍電子顯微鏡中心的大力協助之下,團隊檢查該蛋白質結構,也確實發現呈三聚體,在顯微鏡下接近三角形,其3D結構也與國外已公布的蛋白質結構有一定相似度。
第三道把關則是同時用患者血清抗體、SARS病毒單株抗體進行測試。馬徹表示,他與長庚醫院黃冠穎醫師合作,透過英國合作研究者提供的SARS時期單株抗體CR3022,還有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提供的COVID-19患者血清,來檢驗S蛋白能否被辨識,實驗結果也確認:合成的S蛋白,能成功被辨識。
除此之外,這次馬徹實驗室團隊合成的S蛋白,是透過實驗室常用的人類細胞株「HEK 293」來合成,馬徹強調,如此好處是做出來的S蛋白有「人類細胞的醣化」,能模擬真正病毒在人體的醣化反應。雖然S蛋白也可以購得,但多數都是透過「昆蟲細胞」加以合成,產量雖高,但若要進行醣化相關實驗,昆蟲細胞可能就較不適合。
昆蟲細胞培養的蛋白質,一般來說100微克市價約新台幣1萬6000元,而馬徹團隊這次的材料是人類細胞,預計對每個申請對象無償提供50微克。馬徹也說,人類細胞培養出的蛋白質也具一定技術門檻和成本,市面上應該買不到。
■「開放科學」精神,盼助力防疫
目前,在實驗室成員的協助下,團隊需要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合成,以每1公升的細胞培養,可產生約500微克的醣蛋白,如果按團隊規劃的分讓標準,可提供約10組申請額度,截至4月1日已有4個團隊聯繫。
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研院院長廖俊智2月13日就宣布響應「開放科學」,成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旗下13子平台涵蓋病毒培養、檢體、病毒分讓、檢測、老藥新用、關鍵材料供應、智慧財產權、抗體、小分子合成、疫苗、抗原、動物模式、社會倫理與法律等面向,目標讓國內學研單位共享研究材料和資訊,透過分進合擊方式來加速研發進程。
馬徹表示,這次全球面臨嚴峻疫情考驗,每個研究者其實各有所長,他希望至少從院內開始響應「開放科學」精神,他也觀察到美國同樣有單位已進行研究材料的無償分讓,「這時候如果可以不要關起門來自己做自己的,或許可以讓這樣的研究進展地快一點。」
「大家在搶時間,不求回報,不要求什麼,如果大家都樂意分享,也不要管誰先成功,反正能分享就分享,」馬徹表示。(文/柯皓翔)
#延伸閱讀
【全球疫苗競速關鍵: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http://bit.ly/2TWvCKa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 https://reurl.cc/kd7K23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疫苗 #快篩 #醣蛋白 #開放科學 #報導者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protein s是什麼 在 練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惡王來了!可以扭斷脖子的狂暴握力,最猛最中二最MAN的台灣摔角!【練健康握力糾察隊】EP07
你知道台灣也有職業摔角嗎?
你是不是又在說摔角都是在打假的?
你知道夜逃是什麼嗎?
摔角的魅力,現場的激情與熱情
以及選手的投入奮鬥,只用文字無法精準表達
肥老闆跟小編們看完現場比賽直接被圈粉
真人打拋豬?!肥老闆現場被暴擊久久不能忘懷
為了調查國人健康狀況,【練健康握力糾察隊】誕生啦!
這次,握力糾察隊受到 NTW 新台灣娛樂摔角聯盟邀請
來到辦在 #三鶯國民運動中心 2019年MONSTER ENERGY T1爭霸賽
想了解更多有關於摔角的內容
或想加入摔角,請洽新台灣摔角聯盟的臉書唷!
練健康推廣各種運動,讓民眾更能接近接觸這些選手們
不讓台灣之光只存於一時,更透過鏡頭來看看他們吧!
健康乃為所有運動的基礎
就讓練健康帶大家瞧瞧這群摔角選手的握力與想法吧!
想要輕鬆地獲得正確新知,就追蹤我們
下次想看我們到哪些新奇的地方調查?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
想挑戰的團體也歡迎報名~
除夕夜也祝大家鼠錢鼠不完!
--------------------------------------
【企劃】:農經金正恩、阿勇哥
【主持】:穿山甲教練 - 政大健身滷蛇
【攝影】:隔壁太太、農經金正恩
【初剪】:隔壁太太
【後製】:Tommy、EZ、哈利、彎槓訓練營
【合作單位】:新台灣娛樂摔角聯盟
【贊助廠商】:Simple Protein
--------------------------------------
✩#記得開啟聲音 #點選高畫質 #收看中英字幕喔✩
#練健康 #中山區健身房 #健康是練出來的
#新手友善 #中老年人友善 #銀髮友善
#Gripstrength #grippicketingteam #training #wriststrength #wriststrengthcompetition
#惡王 #握力 #中二 #熱血 #摔角 #握力糾察隊 #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