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查,中和抗體數據未達標準;食藥署完成61.4萬劑高端疫苗封緘檢驗,8月23日起開始第六輪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新增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2例境外移入,無新增死亡案例。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已完成共計61萬4,204劑的高端疫苗封緘檢驗,可提供第六輪預約民眾接種,且未來視封緘情形可能再增加數量,預計36歲以上登記高端疫苗之民眾皆可獲得接種。
此外,今日記者會中也宣布「聯亞UB-612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聯亞疫苗)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造成該公司股價一度跳水逾百點。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明審查過程,表示昨(15)日邀集22名專家召開會議,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但中和抗體數據與AZ疫苗相比,未達國產疫苗EUA免疫橋接的療效評估基準,最後經專家投票結果,4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主席不參與投票),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
【晚間9:35更新補充】
聯亞公司在晚間8點半發表聲明,表示對於EUA審查結果深感遺憾。文中提及,不只是中和抗體數字,食藥署也應該納入疫苗其他的免疫力評估指標,包含T細胞免疫反應,以及對抗變種病毒株的能力,將向醫藥品查驗中心(CDE)與食藥署申訴。
聯亞聲明提及,目前大部分上市的疫苗所產生的中和性抗體,對於Delta病毒株皆大幅下降,而「聯亞疫苗對Delta變異株仍保有與原始武漢株(WT)相近的中和抗體效價……,食藥署公告標準是原始病毒株,並非目前的流行株……,」換句話說,聯亞宣稱所生產的疫苗除了能有效對抗原始武漢株病毒,也能對抗印度Delta變異株等變異病毒,對目前只比較AZ的中和抗體並不公允,表示非常遺憾。
---
■ 高端疫苗61萬劑封緘檢驗完成,公費平台已有4成民眾完成預約
今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其中6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10日至15日。個案分布為新北市6例、台北市及桃園市各1例,有6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持續疫調中。指揮中心統計,5月11日至8月14日累計14,644名確診個案,有13,178人解除隔離,比例達90%。
至於整體疫苗接種狀況,指揮中心宣布截至昨日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為39.04%,劑次人口比為41.86%;其中65至74歲族群接種率達78.34%,75歲以上族群則有66.68%。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檢驗封緘完畢尚未使用的AZ疫苗有27萬劑,莫德納疫苗有20萬劑。今日上午10點也開放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六輪的預約,可接種疫苗為高端疫苗,符合預約資格者的60萬5,359人中已有24萬2,654人完成預約,約佔4成。
指揮中心公布,自8月2日起截至今日,食藥署已完成9批、共61萬4,204劑高端疫苗的封緘檢驗,效期最接近者為今年9月23日,最久則到明年1月1日。陳時中表示,如果未來還有封緘檢驗合格的劑數,不排除再加入平台,但目前封緘檢驗完成的數量已確定可以滿足36歲以上登記有意願施打高端疫苗的民眾。
■ 聯亞疫苗未通過EUA,股價一度跳水逾百點
指揮中心於下午記者會中宣布聯亞疫苗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會議結果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讓目前在興櫃市場交易的聯亞藥(6562)股價瞬間大跌。今日股價原本從169元開盤後一路攀上最高點207元,但未通過的消息一出,在10分鐘內股價跳水,最低跌至100元,最大跌幅超過百點,最後在117元收盤。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明審查過程,昨(15)日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CMC)、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聯亞疫苗專案製造申請。
根據聯亞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免疫細胞反應趨勢,但中和抗體效價與AZ疫苗外部對照組數據相比,則未能達到今年5月28日專家會議所訂定核准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的兩項基準。22位專家與會,主席不參與投票外,21人投票結果為4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
■專家分析聯亞因「中和抗體效價不足」,推測未超過100
今日指揮中心並未公布聯亞的明確中和抗體數據,僅表示可由聯亞決定是否公開。對此,一名專家指出,「二期期中報告的資料,確實屬商業機密,廠商有權不公布,但國外的狀況,知名藥廠多數會選擇公開。至於二期的效果不理想,是否可以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則是業者的商業考量,但提出臨床試驗後,當地法規單位有權力同意或不同意。」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此次聯亞沒有通過的原因,主要在於中和抗體數字不夠高,無法證明疫苗保護效果不劣於AZ疫苗。
根據6月27日聯亞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記者會,聯亞宣布自中研院做出來的中和抗體數字為102.3;但同樣由中研院負責,高端的中和抗體數字則有662。(延伸閱讀:【獨家披露合約內容】國產疫苗二期期中報告出爐後兩大難題 https://bit.ly/3AVccZq )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每一個實驗室做出來的中和抗體數字會差很多,不過高端、聯亞都是中研院負責執行,兩者能夠比較,也可看出抗體有差距。同時,因為不同實驗室的數字差異太大,目前國際上有共識提供中和抗體的「國際標準單位」來做參考:莫德納的中和抗體數值約為1300、輝瑞900、AZ約130、高端下修至約400,聯亞雖未公布確切數字,但因未通過國內EUA相關標準,推測比AZ還要低,應未高於100。
如今聯亞疫苗確定沒有通過緊急授權,無法在此時加入接種行列,接下來計畫為何?《報導者》致電聯亞公司並未得到回應。黃立民則表示,廠商有三條路可選擇:第一,改變設計,持續研發到抗體達標,但這代表整個試驗得要「打掉重練」從頭來過;第二,雖然抗體不足,但認為疫苗仍可能生成足夠保護力,而繼續往下進行三期研發,照正常流程完成疫苗研發,再來判斷三期試驗的數字是否能通過有效疫苗的審核;最後則是放棄研發。根據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聯亞將會選擇繼續投入三期臨床試驗。
聯亞疫苗的合約預採購量為500萬劑,陳時中表示廠商在EUA通過前必得先製造一定數量,但EUA通過後才會封緘供民眾使用,前期已生產之疫苗政府會負擔相關的材料成本。至於聯亞與政府簽訂之合約是否仍有效力,莊人祥表示合約沒有完全失效,聯亞還是可以再提EUA申請,或等待三期試驗結果,只要取得合法授權和藥證一樣可以使用。至於聯亞疫苗的實驗受試者可選擇等待三期結果出爐,或依個人意願改接種其他廠牌疫苗。
■國產疫苗採兩大標準才合格
目前國產疫苗EUA評估採免疫橋接比較,對照組為接種AZ疫苗的65歲以下成年受試者,比較接種第二劑後28天的血清中和抗體值,且須同時達成以下兩個標準才算合格:在95%信賴區間的前提下,一、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eometric mean titer ratio, GMTR)下限須大於0.67,二、血清反應比率(sero-response rate)下限須大於50%。吳秀梅亦說明,已通過EUA審查的高端疫苗,在95%信賴區間時,中和抗體效價為AZ疫苗的3.4倍,血清反應比率為95.5%,皆遠高於審查要求,因此核准專案製造。
醫藥品檢驗中心(CDE)醫師詹明曉亦說明國產COVID-19疫苗的專案製造審查流程,目前國產疫苗在廠商自行研發時,食藥署和醫藥品檢驗中心便會駐廠監製、提供輔導。根據《藥事法》第48-2條,因緊急公共衛生需求,廠商檢附完整資料可申請緊急使用授權,由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審查,核准後獲得「專案製造同意函」才得申請檢驗封緘。
詹明曉表示,會議中包含眾多審查項目,以確認產品品質、療效、安全性,且不同批次間要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比較性。在安全性方面,須先完成動物的藥毒理試驗,臨床試驗則要有3,000名以上的受試者,並追蹤一定時程,才能符合國際上的審查要求。
(文/陳德倫、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戴淨妍;攝影/陳曉威、張家瑋、林彥廷)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xUvoEJ
【疫苗解盲幕後/緊急授權標準最後一刻出爐,高端二期成功、聯亞月底揭曉,但得和AZ做療效PK】https://bit.ly/3wDrz5w
【沒有醫院的小鄉鎮,守下傳播力最強的變種病毒──枋山Delta病毒抗疫記】https://bit.ly/3lR2C4H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聯亞疫苗 #高端疫苗 #疫苗預約 #EUA #緊急授權 #COVID19 #疫情 #二級警戒
「pk醫學單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pca醫院、pk醫學單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pca醫院、pk醫學單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TSRM 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 ہو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pk醫學單位 在 2021疫苗開打!國際國產疫苗大PK!佐劑、專利是關鍵 的評價
pk醫學單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6例本土、24例死亡;首例疑似接種AZ疫苗死亡、1例接種莫德納入加護病房;蔡總統對染疫去世國人致歉;千人份單株抗體藥物6月中旬供輕、中症患者施用;雙北公布下週疫苗施打計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新增28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以及1例境外移入,新增24例死亡。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這個禮拜的總案件數比上禮拜少一點,但是雙北市之外的其他縣市案例數有增加,大家仍須提高警覺。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天出現第1例疑似接種AZ疫苗而死亡的案例,並且有1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案例,該病患正在加護病房觀察中。
陳時中今天宣布,指揮中心採買了1,000人份的單株抗體藥物,在6月中旬會到貨,計畫提供給輕、中度的患者施打,減少病患轉重症的人數。124萬劑AZ疫苗原本預定在15日才分配至各縣市,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晚接受媒體電話聯訪時指出,今晚可以完成50多萬劑疫苗的封緘,最快明天配發到各縣市後,各縣市可以自行決定施打時間。
為了在端午連假減少民眾移動,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今晚9點開始,高速公路的閘道將實施總量管制,所有休息站的賣場關閉,只留公用廁所與加油站維持開放。王國材說,今年公共運輸乘載率管制實施至今,在端午3天連假裡,目前高鐵的運載量降為5%、台鐵是3.42%,國道客運只剩下3.76%。王國材說,以往端午連假會有465萬人的移動量,今年只剩下6萬5,795人。
陳時中說,由企業與民間單位購買捐贈的10座日製負壓隔離艙已在昨天抵台,目標總共希望購買80座。這些負壓隔離艙會先配置到收留重症的急救醫院,並把這些負壓隔離艙放在醫院急診室外面,讓病情不明或是確診的病人在負壓隔離艙中處置,讓急診室的風險降低,對病人的急救會有幫助。
總統蔡英文在今天下午4點以直播的方式,對因為染病而喪失生命的國人表達深切的不捨以及歉意。她也呼籲民眾在端午連假時,盡量待在家裡,若能不移動就不要移動。
■首例疑似接種AZ疫苗死亡、1例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入加護病房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全台已經有78萬2,300人次接種疫苗。目前9件的不良反應中,有8件是接種AZ疫苗、1件是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表示,疑似接種AZ疫苗死亡的案例有中風、肝硬化與腹膜透析的病史。個案在接種2天之後,就出現食慾不振、噁心、疲倦等症狀;在接種第6天上午則是出現意識不清的狀況,當下緊急送醫,但在到院前就已經死亡。
另外,接種莫德納疫苗出現不適的個案,則是在接種30分鐘之後就出現眼睛痛、頭痛的狀況,並且在1小時後出現呼吸不順暢的情形。接種疫苗的醫院隨即對該接種者進行嚴重過敏反應的相關處置,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裡接受觀察。
■新增286例本土、24例死亡
今日公布新增286例COVID-19本土個案以及1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中新北市120例、苗栗縣56例、台北市49例、桃園市19例、新竹縣12例、基隆市8例、彰化縣7例、台中市4例、宜蘭縣與新竹市各3例、雲林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南市1例。
今天新增了24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12位、女性12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3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10日之間,死亡日介於6月2日至6月9日之間。
從4月20日至今,總共確診的案例有1萬1,142例,依WHO嚴重度分類,有1,953人、約17.5%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輕、中症患者佔所有確診個案約84%,死亡病例數佔確診病例2.7%。
陳時中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接受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詢時表示,目前仍沒有訂出將全國三級警戒降級為二級的計畫,「目前還沒有到這樣的條件,」陳時中也指出,指揮中心希望全國施打第一劑疫苗的人數,在10月底拉高到6成。
■苗栗縣新增56例,外籍移工佔50例
苗栗縣今天新增56例的確診人數,其中有50例是外籍移工。苗栗縣長徐耀昌在記者會上表示,苗栗縣有54萬的人口,到目前為止只配發了9,400劑的疫苗,因應現在苗栗縣疫情嚴峻的狀況,希望中央在下一波疫苗發放時能夠加速、加量配發疫苗給苗栗縣。
苗栗縣到目前為止,總確診人數為435例,包含多家電子廠商的移工發生群聚感染,其中京元電子已經將原本移工居住的宿舍清空。今天新增的56例中,外籍移工佔50例、本國籍6例,分別為京元電子48例、智邦科技6例、京鼎精密科技2例;其中44例無症狀,而確診個案已經進行隔離。
■1,000人份單株抗體藥物6月中旬到貨,供輕、中症患者施打
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經過諮詢專家討論後,決定將單株抗體藥物納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中,以治療輕度至中度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之高風險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住院的風險。
指揮中心計畫在6月中旬,分配1,000人份的單株抗體藥物給集中檢疫場所的主責醫院,並且在醫師評估之後,將藥物給予有可能由輕症轉重症的病患施打,但不會給予重症病患使用,希望透過這個方法來將個案轉移至重症的人數減少。
■專家:端午連假返鄉,上千潛伏染疫個案可能造成疫情擴散
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中,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以往端午節交通部的政策是以交通順暢為目的,但今年則是以控制民眾流動為優先。從今天晚間9點開始,各個高速公路的閘道附近會有警察進行管制,若等待上閘道的車輛排隊拉長到地面道路,警方會引導車輛離開。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端午連假儘管還在三級警戒範圍,但警戒並未嚴格到限制人們移動,因此,指揮中心雖將每班大眾交通工具運輸量控制在2成以內,預估仍會有一定程度的返鄉潮。
林先和表示,目前的確診個案多數仍集中在北北基桃,尤其在雙北,可能還有數百、甚至上千個案沒有被隔離,或是相關接觸者仍不知道自己有染疫風險,這些潛在個案一旦移動,就可能造成疫情擴散。「假設移動者中有1%是感染源,他們會同時進入不同縣市成為種子(seeding),」在連假過後一週、甚至更久,就會有人經過潛伏期後發病。
「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移動,因為移動本身有風險,(返鄉)回到家,要跟家人保持距離也很困難,在家裡很難一個人使用一間衛浴;隨時戴好口罩、保持警覺心,所以能避免就避免,才能減少感染發生。」林先和說。
■民間救護車業者與旅館業者加入防疫行列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說,今天開始民間救護業者加入救護行列,全國18家救護業者總共提供了108輛救護車,希望可以減輕119消防人員的救護負擔。
因為有部分醫護人員憂心在結束工作回家後,有讓家人染疫的風險,所以選擇前往旅館住宿。但部分旅館業者也擔心醫護人員將病毒帶入旅館,因此讓醫護人員在訂房時出現困難。王國材在記者會上宣布,從今天開始,中央跟13個縣市合作,總共有172家旅館響應「醫療人員防疫住宿專區」的計畫,願意提供優惠,以分層分流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入住。
■124萬劑AZ疫苗,最快12日開始接種
莊人祥今晚接受媒體電話採訪時指出,由日本政府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中,其中50多萬劑會在今天完成封緘,並且在明天配送到各縣市,各縣市可以自行決定施打時間,最快將會在明天就開始施打。
陳宗彥在今天上午表示,124萬劑AZ疫苗應該依照「標準一致、做法一致、腳步一致」原則施打,這次第一到第三類計畫接種的人數為這次開放總人數的7成,而長照機構與75歲以上的長者也是這一次施打的重點。
陳時中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在第一到第六類的人口打到一定的人數時,指揮中心會開放接下來的類別進行施打,並不會等到一到六類的人口100%完成施打後才開放。
■雙北公布疫苗施打計畫
雙北市長在今天的記者會上也分別公布了兩市的接種疫苗計畫。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台北市會有23.2萬人需要接種疫苗。目前台北市會以第一到第三類尚未接種疫苗的2.3萬人,以及75歲以上19.2萬的長者,還有長照的工作人員、住民與洗腎患者1.7萬人等這幾個類別作為施打對象。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指出,目前台北已經準備啟動總共225間合約診所,總共274個接種據點,讓全台北市每一個行政區平均有20個接種的地點。民眾不需要有不必要的移動,在居住的社區附近就可以施打疫苗。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新北市首波疫苗接種計畫的對象有8.2萬人,主要以住宿長照機構的住民以及工作人員、85歲以上的長者,以及第一到第三類的醫護人員。另外,新北市為了鼓勵民眾在連假期間待在家中,從11日晚上7點到15日早上7點期間,開放路邊停車免費,並且開放黃線停車。
新北市10日的快篩人數達到4,833人的新高,並且篩出41位陽性。侯友宜說,疫情熱區的民眾可以利用端午連假的時間前往篩檢站篩檢,杜絕隱形的傳播鍊。
■好心肝診所施打疫苗名單,柯文哲:將交給檢調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違規施打疫苗事件持續延燒,今天傳出包括政商人士與藝人的施打名單,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藝人郭子乾、侯昌明等人皆承認施打並向社會道歉。針對是否公布好心肝診所施打名單?陳時中表示,要看名單到底是多少?會跟法務單位研究一下。
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表示,此事已由檢調偵辦中,會將名單交給檢調。他強調,沒有人來跟他「喬」要不要公布的問題。
(文/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黃適敏;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疫苗解盲幕後:緊急授權標準最後一刻出爐,高端二期成功、聯亞月底揭曉,但得和AZ做療效PK】https://bit.ly/3wiADNR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https://bit.ly/3pyEdAZ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移工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 #端午連假 #好心肝診所
pk醫學單位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報名最後倒數,請把握機會喔‼️2019/11/2 (六)【新藥開發系列】-蛋白質藥物上市法規與產品開發實務培訓班
#柯逢年博士 #陳念宜博士 #蛋白質藥物 #前臨床藥毒理研究 #表現載體 #高產量穩定細胞株 #細胞庫系統 #製造與放行 #製程管制和確效 #生物相似性產品 #產品開發實務 #蛋白質藥物產品早期研究之選題與驗證
立即線上報名!! https://slbiotech.pse.is/L5MVT
主辦單位: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課程地點:國立臺北大學 臺北校區
課程日期:108年11月2日 (六) 09:00至17:00
授課師資:
柯逢年 博士/副總裁 鑽石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陳念宜 博士/副總經理 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學員對象:
(1)大專以上具理工背景,對蛋白質藥物法規及產品開發有興趣者
(2)生技公司/藥廠人員訓練
【授課大綱】
一、蛋白質藥物上市法規解析
1.小分子與蛋白質藥物的區別 Differences between Therapeutic Proteins and Small Molecule Drugs
2.利用細胞生產蛋白質藥物的主要方法Majority of Biotech Products Use Living Cells to Produce a Protein Product
3.蛋白質藥物製造流程的組成Components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Protein Drug
(1)表現載體Expression Vectors (Plasmids)
(2)高產量穩定細胞株High productive and stable clone
(3)細胞庫系統Cell Banking System
-Master Cell Bank (MCB), Working Cell Bank (WCB) and End of Production Cells (EPC)
(4)製造與放行Manufacturing and Release
-上下游製程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rocessing
-病毒與外來病原之來源Sources of Adventitious Agents
-原料之病毒與外來病原的控制與分析Control and Analysis of Adventitious Agents from Raw Materials
-病毒清除研究Viral Clearance Studies
-原料藥特性與結構鑑定Drug Substance Characterization
-成品特性Drug Product Characterization
-製程管制和確效Control and Validation
4.蛋白質藥物之前臨床藥毒理研究Pre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Safety Studies of Protein Drugs
(1)蛋白質與小分子藥物前臨床試驗比較Comparison of Preclinical Studies of Protein and Small Molecule Drugs
(2)動物品種與藥理模式選擇Animal Species/Model Selection
(3)基因毒性試驗Genotoxicity Studies
(4)單一劑量毒性試驗Single Dose Toxicity Studies
(5)重複劑量毒性試驗Repeated Dose Toxicity Studies
(6)生殖與發育毒性試驗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Studies
(7)致癌性試驗Carcinogenicity Studies
5.蛋白質藥物之藥動學PK Studies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6.生物相似性產品Biosimilars
(1)生物相似性產品的挑戰Challenge of Biosimilars
(2)生物相似性產品的品質議題Quality Issues of Biosimilars
(3)生物相似性產品之非臨床試驗Non-Clinical Issues of Biosimilars
(4)生物相似性產品之藥動學議題Pharmacokinetics Issues of Biosimilars
(5)生物相似性產品之藥效學議題Pharmacodynamic Issues of Biosimilars
(6)生物相似性產品之臨床試驗議題Clinical Issues of Biosimilars
二、蛋白質藥物產品開發實務-以單株抗體為例Development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from Bench to Clinical – Antibody Therapeutics for Example
1.蛋白質藥物產品早期研究 Discovery Stage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1)選題階段 Target validation
(2)驗證階段 Proof of Idea
2.蛋白質藥物產品臨床前開發 Early Development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1)化學製造與管制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Activities of Protein Drug
(2)前臨床試驗 Preclinical Studies
(3)委託生產/研究機構管理CMO/CRO Managements
3.蛋白質藥物產品臨床開發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1)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
(2)與法規單位溝通 Communicating with Regulatory
4.蛋白質藥物產品晚期開發 Late Stage Development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16:00-17:00 Q&A 綜合討論
課程費用:
每人2,100元;在學學生本學苑補助25%,每人1,600元
(在學生報到時,出示學生證或相關在學證明文件即可)
p.s.中午供餐及中場休息點心
*上課達滿時數六小時,並完成案例演練者,核發本課程結業證書
【師資介紹】
#柯逢年博士
現職:
鑽石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裁
主要經歷: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副執行長
佳生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資深顧問
合一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總經理/研發長
中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研發長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 基礎醫學組 組長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組長/副處長/處長
台大醫學院藥理學科 副教授
專長:
藥理學;新藥CMC;新藥開發;法規科學;公司治理
#陳念宜博士
現職:
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 分子醫學研究所 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 生物研究所 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 醫事技術學系 學士
經歷:
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體生產製造處 處長
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免疫新藥開發處 研究員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計畫主持人/研究員
學苑信箱:bioschool@biotech-edu.com 學苑電話:02-2545-9721
若本梯次無法前來,可填寫預約報名連結:https://goo.gl/forms/uL53vyhAPn6Feyg12
pk醫學單位 在 pca醫院、pk醫學單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k醫學中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pca醫院、pk醫學單位、pk醫學中文就來美妝護膚推薦評價懶人包,有最完整pk醫學中文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pk醫學單位 在 TSRM 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 ہوم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外科手術之精準醫療提升病患安全工作坊. 日期:111年7月23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08:30~12:30 地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啟川大樓6樓第一會議室主辦單位:高雄 ... ... <看更多>
pk醫學單位 在 pca醫院、pk醫學單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k醫學中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pca醫院、pk醫學單位、pk醫學中文就來美妝護膚推薦評價懶人包,有最完整pk醫學中文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