처음 뵙겠습니다 初次見面
—-
안녕! 搭好!
我是老小姐跟B爺的寶貝女兒😘,藝名森森🤗
我是急性子,只要時間到、紗布巾圍好、就會假裝哭哭、高聲催奶喝(甩瀏海
因為個性太著急了,所以在媽媽肚子裡只住了30週又4天,就急著來到這個好玩的世界,幸好馬偕PICU的薯鼠姨母都很疼我,養到白白胖胖才讓我回家。
現在我已經出生4個月囉,雖然矯正年齡只有2個月,醫生姨母評估我各項成長曲線都已經跟上同期了(再甩瀏海
接下來要跟我超嫩的新手爸媽一起請各位姨母三寸多多指教囉~잘 부닥해용.
—-
森森是我跟B爺期盼已久的寶貝。
自從決定要懷孕,我們倆做了各種科學、不科學的努力,最後在不孕門診進行一連串抽血內診子宮鏡檢查之後,發現原來我的身體在日夜加班應酬的摧殘下,已經步入40代了(淚。
就在一再自然受孕失敗之後、下定決心要花大錢作人工受孕、甚至試管的門診,機警的醫生堅持先驗孕,然後就發現森森小寶貝降臨了,真是孝順又省錢的乖女兒(無誤
孕期一切順利,各項孕期檢查都合格,孕吐也才意思意思吐個兩次體驗一下,甚至妊娠紋一條都沒長,原以為就會這麼一路綠燈到40週自然產。
想不到28週的週五晚上,經過連續一個月天天加班,當周肚皮緊到不行,第一次懷孕沒有經驗,不知道那就是宮縮警訊,我在凌晨0點破水了;B爺一路狂飆送我到急診住院;主治醫師安排絕對臥床安胎2週,之後羊水實在太少、安不住,森森就緊急剖腹出生了。
現在描述起來只是幾行字,但從安胎、緊急剖腹、復健、森森黃疸照光、練習脫離呼吸器、新生兒檢查,從5月到現在經歷的五個月,我好像老了5歲一樣(扶腰
雖然森森提早了2個月出生,讓我倆新手爸媽手忙腳亂了一陣子,幸好現在也都闖關成功,森森在中秋節的時候體重滿5公斤、而且順利睡過夜了(撒花
這五個月掉了好幾升眼淚,接受了很多溫暖的問候,有早產經驗的爸爸媽媽前輩無私的分享,甚至很多朋友都拿自己曾經是早產兒的例子鼓勵我們,真是萬分感激(手比愛心
—-
「老小姐」這個專頁本來就是我紀錄雞毛蒜皮生活的渠道,很可惜咎因在台灣繁重的工作而被迫停更很久。
剛好趁現在申請育兒留停期間,我會盡可能趁森森睡覺的時候留下紀錄,要是這些安胎、產後復健、早產兒治療、育兒筆記能夠提供讀者任何一點幫助,我都會滿懷感激繼續紀錄這些前車之鑑(嗯?
然後,老小姐已經變成炫嬰魔人,有興趣觀察森森成長的讀者,歡迎光臨老小姐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sslauatkorea/
picu台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魔王 Delta變種病毒,讓兒童的病例增加中?
過去的疫情資訊顯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重症率都較低。
但Delta變種病毒來了之後,改變了世界的現狀。
雖然整體來說,兒童重症的比例仍只佔1.9%,但幾乎大多數都發生在近幾週。
我們先看美國🇺🇸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最新數據,上週(8/5)美國兒童新冠肺炎病例增加了約94000例。
但就在前一週,報告約72000例。
就在前兩週,報告約39000例。
美國的專家表示:「美國境內發生的兒童病例持續增加!」
美國新奧爾良兒童醫院目前有18名兒童因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住院,其中6名兒童在PICU,3名已經使用呼吸機。
該醫院的主任醫師說:“我們收治的兒童人數已經創了紀錄。我們醫院裡有一半的孩子,還不到兩歲。其他孩子大多是在5到10歲之間。”
再看看臨近的印尼🇮🇩
印尼近期確診和死亡病例暴增,主要原因就是由Delta變種病毒迅速擴散導致。
比較要注意的是,印尼兒童因新冠病毒感染和病死的人數激增,這讓印尼成為全球兒童冠病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印尼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 在17歲以下人口中,約有40萬人感染。但專家認為,實際感染人數比官方數字還要高得多。
印尼迄今已有超過1200名兒童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病逝,其中有近一半為「不滿周歲」的嬰兒。
而這些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病逝的青少年兒童當中,絕大部分是在6月與7月印尼Delta變種病毒暴發期間病逝的。
最後看看法國🇫🇷
法國嬰兒Covid-19 病例增加!
法國尼斯朗瓦爾醫院兒科急診副主任巴博近日發現,法國第四波疫情與之前有些不同!
在先前的感染浪潮中,兒科急診醫生說:「平均每週收到兩個兒童新冠肺炎病例。」
但是…但是…
「在 7 月下旬到 8 月初之間不到三週的時間裡,增加到收治25兒童新冠肺炎病例。」
僅8月12日一天,朗瓦爾醫院兒科急診就收治了4名有發燒症狀的嬰兒。
所有孩子的共同點是:家長中有一人或兩人都確診了新冠肺炎,而且絕大多數家長未接種新冠疫苗。
該醫院目前正在照顧 10 名 12 週以下的嬰兒,他們的 Covid 檢測呈陽性。
法國卡昂大學附屬醫學院兒科主任也觀察到同樣的趨勢。
「最近兩週,兒童急診室不斷增加新生兒新冠病毒患者的收治。通常來醫院的時候,新生兒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沒有呼吸道症狀,但出現進食困難。」
最後;
看到國際間的兒童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台灣防疫真的要小心!再小心!
尤其是Delta變種病毒,絕對要守住這個大魔王!
圖片來源:美國兒科醫學會
picu台灣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VID-19的小故事
法國出現首例兒童死於COVID-19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
寫在前面......
台灣國內連續10天零確診,十全十美。
陳時中部長說:期中考考的不錯,期末考還沒考。
大家都應該知道,當有效的疫苗還沒出現時,下一次新冠病毒🦠的期中考甚至期末考一定是更難考的,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大家一定都還要努力。
所以繼續維持防疫新生活: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說話小聲點。」
進入主題......
法國馬賽市一名9歲男孩死於罕見的炎症症候群,該炎症症候群似乎與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有關。
這名男孩起初的症狀似乎像是猩紅熱。
男孩在5月2日就醫,看完病之後,男孩回到了家。
但是,那天晚上,他因為心臟不舒服(heart attack),於是他被送進了La Timone醫院的PICU。
此時他的症狀包括高燒,皮疹,腹痛,結膜炎和舌頭紅腫。驗血結果顯示他在前幾週曾感染過COVID-19。
男孩在醫院接受了為期七天的治療,但是不幸的是,5月8日,男孩死亡。
法國醫生說他的某些症狀與川崎氏症類似,川崎氏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會引起血管發炎並導致心臟損害。這是法國該症候群的首例死亡病例。
事實上,3月1日至5月12日之間,法國已有125例報告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病例。患者的年齡範圍為1到14歲。
法國的衛生官員表示,與典型川崎病相比,懷疑與Covid-19相關的病例的血管炎症和心臟損害“更為明顯”。
重點在此......
WHO 2020年5月15日集合歐美專家,發表科學簡報中說明:
「有關兒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
初步病例定義如下:
0-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發燒大於等於3天
加上下列5項中至少2項:
1. 皮疹或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或粘膜皮膚炎症跡象(口腔,手或腳)。
2. 低血壓或休克
3. 心肌功能障礙,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包括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或肌鈣蛋白/ NT-proBNP升高)的特徵
4. 凝血障礙的證據(PT,PTT,d-Dimers升高)
5. 急性胃腸道疾病(腹瀉,嘔吐或腹痛)。
再加上:
發炎指標,例如ESR,C反應蛋白或降鈣素原升高。
再加上:
沒有其他明顯的微生物炎症原因,包括細菌性敗血症,葡萄球菌或鏈球菌休克症候群。
再加上:
COVID-19的證據( RT-PCR,抗原測試或血清學陽性),或可能與COVID-19的患者接觸。
歡迎大家分享,需要時再拿出來對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