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加自己文章被接受的機會
☑ 增加在國際社群被看到的機會
☑ 減少文章在外流浪的時間
⠀
🤔 投稿三大技能都想得到,該做哪些努力和功課?
⠀
🚩 【立即報名】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陳一銘醫師從怎麼樣查詢自己領域的 impact factor 雜誌排序開始(還好有來上課,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查怎麼找),分享了不同型式雜誌的特性,從專科雜誌到 open access 的選擇,針對升等以及品牌不同的需求作分析,對於日後投稿被拒絕後,也能馬上修改後再出發,朝向發表之路。」
⠀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投稿策略
⠀
「你就照 impact factor 投下來,就好啦!」
⠀
但如果你真的試過,會發現其實不太可行,高分期刊一一退稿,有些在準備投稿的時候,甚至連這本期刊的名字都沒見過,更別說有些一審就是三個月,連續四本,一年就過去,連個影子都還沒看見,研究題材都老了。
⠀
▌真正多產的人,投稿策略是什麼?
⠀
所以,真正多產的人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他們好像都知道自己的「被接受率」大概是多少?而且對學術社群與期刊喜好總能侃侃而談?
你該做哪些功課,才能更增加自己被接受的機會、在國際社群被看到的機會、以及減少文章在外流浪的時間?
⠀
▪ 要選擇傳統期刊還是 open access?
▪ 傳統期刊要怎麼挑?
▪ 要選擇跨領域雜誌、專科雜誌,還是次專科雜誌?
▪ Open access 有哪些可以選,哪些名聲不錯,哪些其實快爛掉了?
⠀
這堂課一次告訴你,課後讓你問,問到滿意為止!
⠀
🔥 眾多校友突破困境:
⠀
「最高單月 96 篇,單月 11 位跨越從 0 到 1,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甚至登上 45.54 分的 JAMA!」
⠀
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讓您寫作功力大增,跑統計不再求人!
⠀
年中幫自己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現在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open access升等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住院醫師課後第一篇 SCI
[快訊] 蔡孟格醫師團隊,整理胃部鈣化纖維腫瘤之系統性回顧,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這次也應用到論文課程中「如何選擇期刊」,因為每個醫院的補助以及升等規定差異很大,所以未必哪種期刊是通用的。蔡校長之前對於 open access meta journal(OAMJ)的分析很精闢。
本次投稿選擇的期刊(MDPI),是蔡校長上課時所提到的其中一個系列期刊,最後也順利刊登。以我初學者的角度來說,蔡校長在期刊的選擇策略上,提供許多重要且正確的觀念,讓我在整個投稿過程中得到許多收穫。
【2021 / 5 / 8(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2021 已有兩梯次額滿 🔔
5 月梯次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太驚人了!校友發表成績大爆發
🏆一月 84 篇創新高🏆
🏆單月 13 位發表第一篇🏆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對患者求診中醫行為變化之研究,獲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刊登!
[快訊] 陳柏成醫師團隊,關於中風後憂鬱與心理危機之關聯研究,獲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刊登!
[快訊] 蔡明劭醫師團隊,分享深層頸部感染以連續沖洗法治療之個案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 刊登!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使用自製道具安全移除耳道中的蜈蚣之個案研究,獲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刊登!
[快訊]陳科廷醫師團隊,關於 EBV-SMT 並有中樞神經侵犯之外科角色的系統性回顧,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最「接地氣」的寫作攻略傳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open access升等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選擇期刊對於投稿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以前認為論文只要把草稿寫完就結束了,但其實論文完成到真正被期刊接受,還是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
|🎊快訊|恭喜 #蔡孟格醫師 團隊,整理胃部鈣化纖維腫瘤之系統性回顧,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
⠀⠀
▒ 論文寫作課,助我克服起步的逆風。
⠀⠀
寫作完成後,其實還有許多繁瑣的文書行政流程要處理,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卡關,都無法順利起飛。很認同蔡校長的話:「#做了再多的努力都還是要起飛才算成功。」初學者一定要先能起飛才有後續的選擇,如果一開始起飛不順,很多理想也只能化為空談。
⠀⠀
在撰寫這篇論文的時候的確是要一氣呵成,因為起飛沒有分段。零碎的時間應該是用來完成醫院臨床上必要的項目,然後盡量把時間集中,使用超高瞬間濃度的原則來完成(把時間集中濃縮,真的一個禮拜還可以多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時間)。
⠀⠀
⠀⠀
▒ 初學者該怎麼投稿?課程全都有教!
⠀⠀
這次也應用到論文課程中「#如何選擇期刊」,因為每個醫院的補助以及升等規定差異很大,所以未必哪種期刊是通用的。蔡校長之前對於 open access meta journal(OAMJ)的分析很精闢。
⠀⠀
本次投稿選擇的期刊(MDPI),是蔡校長上課時所提到的其中一個系列期刊,最後也順利刊登。以我初學者的角度來說,蔡校長在期刊的選擇策略上,提供許多重要且正確的觀念,讓我在整個投稿過程中得到許多收穫。
⠀⠀
⠀⠀
▒ SCI 天天有
⠀⠀
2020 年新思惟校友全年論文數創新高,共 689 篇論文發表!論文多、起步多、住院醫師也很多!
⠀⠀
校友的研究成績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
⠀⠀
⠀⠀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作者換你】
⠀⠀
新的一年,應觀眾要求,推出新課內容「#研究計畫申請」,幫自己找經費及資源,讓學術之路更上層樓,千萬別錯過!
⠀⠀
🔹最新活動|4/18(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刻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