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目前已知,在癌症病患中感染新冠肺炎與提高致死率的風險有顯著相關;在這史無前例嚴峻的情況下,對癌症病患的醫療照護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治療沒有時間的急迫性,可以利用遠距方式開立處置。
2.治療無法以遠距方式開立處置,但延期治療並不會影響其生活質量。
3.若無及時治療會影響其生活品質甚至存活情況,此時腫瘤醫師應考慮使用替代療法或以其他形式開立藥物,例如:靜脈注射改為口服。
4.需要及時治療不然會影響其存活機率者,此時腫瘤醫師應評估並協調醫療資源,並確保此類病患不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導致其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除此之外,對於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應確保不影響參與臨床試驗病患的權益以及臨床試驗的假設不會受新冠肺炎疫情所影響。
此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於癌症病患的臨床治療方案所做的調整,將有助於腫瘤醫師與病患本身日後治療照護的參考依據。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蔡慧如博士 摘要整理)
📋Oncology Practi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2020/04/13)+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 Deborah Schrag, Dawn L. Hershman, Ethan Basch, et al.
➥Link: JAMA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4728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oncology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點摘要】:本文提出COVID-19大流行時在兒童血液腫瘤病房的感控措施及治療的建議。
3月8日在中國武漢首次診斷一名急性白血病的兒童感染SARS-CoV-2的病例。該病患肺部狀況惡化的很快,並需要使用呼吸器治療。這一類患有血癌的病童由於免疫低下的緣故,而增加感染SARS-CoV-2的風險。因此必須設法避免這些病童發生院內感染。
■ 建議措施如下:
一、醫護人員應時時更新COVID-19最新的資訊,並定時評估該病房中是否有疑似病例出現
二、院方應設置COVID-19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包括:胸腔科、感染科、血腫科、放射科醫師、藥師及感控相關醫護人員
三、院內劃分成幾個區塊,不同區塊之間人員的進出應受到管理和管制,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 整個醫院應規劃出四大區域:
【zone 1(篩檢區)】:每一位疑似病人在此區單獨空間內接受專家篩檢。
【zone 2 (疑似隔離區)】:每一位疑似病例在單獨空間進行隔離。
【zone 3 (確診隔離區)】:確診病患在此區域接受治療。
但因為不是每一家醫院都有收治確診病患的能量,因此此區域的規劃會視醫院功能而定,也許會將確診病患轉院至專責醫院,而不設置zone 3。
【zone 4(血腫病房)】:治療沒有感染COVID-2的血腫相關病患。
上述每一區域必須提供醫護人員足夠、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工作場所也應提供書面說明人員何時須著個人防護裝備,以及須佩著哪些防護裝備。
其次,對兒童血腫科門診的感控措施,在台灣我們已經有類似作者建議的運作模式。諸如:就診前先預約,並詢問包括病童及隨行家屬旅遊史、接觸史及相關呼吸道症狀等。另外,作者也建議,如非需要緊急處置或是其化療不宜延遲外,病童盡可能不要安排住院治療。一旦住院,病童及家屬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每一位病童在住院期間由固定的家屬陪病,限制訪客,並且不擅自離開病房區域。
作者也建議應該對病童及家屬提供COVID-19相關衛教,例如:洗手、戴口罩..等。對需要被隔離的病童及家屬也要提供心理和精神的支持。
■ 對於正在化療中的病童,作者建議:
一、除非是疑似或確診COVID-19,否則急性白血病的誘導期治療不必中斷,但應該避免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或出入擁擠的場所
二、作者認為因為SARS-CoV-2的潛伏期約2至7天,病患如果懷疑被感染,則僅需要觀察7天是否出現症狀,因此鞏固性治療期的化療不要延遲超過7天
三、對淋巴癌或其他惡性腫瘤的病童,作者建議在篩檢過COVID-19後,應收治於血腫科病房,不應延遲治療,直到達到完全緩解
四、在緩解期接受維持性化療的病童,因為復發的風險已經降低,所以可以稍放寬延遲治療的時間,但也建議不要延遲超過14天。
■ 至於住院病童被確診COVID-19者,作者建議:
一、對於原發疾病達緩解的病童,先治療COVID-19
二、尚未達緩解期的病童,則先治療COVID-19重症者
三、被隔離的病童先治療COVID-19感染,同時降低原發疾病的化療強度,甚至視情況暫時中斷化療。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整理)
📋 Strategic plan for management of COVID-19 in paediatric haematology and oncology departments(2020/04/01)+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He Y, Lin Z, Tang D, et al.
➥Link: The Lancet
https://www.thelancet.com/pdfs/journals/lanhae/PIIS2352-3026(20)30104-6.pdf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oncology中文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醫學的進步,到底幫助了多少人呢?或者是幫助了「哪些人」呢?你可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在上個月底知名醫學期刊 JAMA Oncology 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討的就是醫學的進步是否真的順利幫助了癌症患者?這篇名為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by Health Insurance Status in California From 1997 to 2014 的論文,收入了加州地區 1997-2014 這些年來,總共 114 萬 9841 名被診斷乳癌、前列腺癌、大腸癌、肺癌以及黑色素細胞癌的患者。
結果是令人傷心,但卻不意外的。確實有一群人的存活率顯著上升了,但那是一群擁有私人商業醫療保險的患者。而只有公立的保險或者是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這些人的存活率並沒有上升,甚至是下降了。
所以 #醫學的進步幫助了有能力取得醫療資源的人
這事情值得我們一起反思一些議題。在台灣健保的普及率高,多數的民眾都能獲得健保的照顧。健保的滿意度更是所有國內公共政策中非常高的,在 2017 年的調查中,甚至滿意度高達八成五!但我們引以為傲的健保,在許多層面其實是建立於醫療人員的血汗之上。
在長期的壓迫下(不管是黑箱的核刪政策、浮動的點值給付)也有不少醫療人員常常希望健保乾脆倒一倒算了。
但如果沒有了健保,台灣再次成為一個一般人只要不小心生了需要大量醫療支出的疾病,就會因病而貧,接下來再因貧而病的國家,這是大家要的嗎?
不過如果健保不改革,每次政客都不敢調整費率,甚至在選前還會發紅包降費率,結果到最後錢不夠了還是要全民一起買單,這是我們要的健保嗎?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要有人吃飯,就要有人買單。在 2016 年前總統馬英九政府下台前,把健保一般保費費率、補充保費費率雙雙調降,健保每年因此短收 266 億。但醫療的支出是會逐年成長的,若不調整馬上就又會出現赤字。
結果根據健保署的資料,今年全年健保收支果然出現虧損,截至 10月底已虧損達 124.39 億元,這也是繼 2009 年後,再次出現收入不敷支出的情形。
當初政府在下台前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政策?我們數學不太好,真的不知道怎麼算可以算成這樣的。但在虧損成這樣的情況下,三代健保已經在規劃,並隨時都會開始進行討論。
我們衷心希望在接下來的審議時,大家可以好好思考,健保到底應該要收多少錢?要跟哪些人收錢?針對一些無效的醫療浪費以及海外的醫療給付、或者長居海外人士的健保費要怎麼算?以上每個都是複雜的問題,但健保是每一個台灣人都有的權益,跟每一個人都有關係,你的不關心,就是讓自己的未來讓別人去決定。
以上的政策,我們目前沒有既定的看法,因為健保政策牽一髮動全身,但基本的醫療人權與公平正義原則是應該被堅守的。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可以好好思考,這世界真的有「醫療歸醫療、政治歸政治嗎?」或真的有「醫療歸醫療、經濟歸經濟」嗎?其實這一大堆事,都是我們共同的事。許多要你什麼歸什麼的人,只是希望你別管事,這樣他們才能做對他們自己最有利的事啊!
□ 論文原文連結 https://goo.gl/q76qGh
--
沒有即時看到 MedPartner 推出的新知破解嗎?
把 MedPartner 設定搶先看!最新資訊不漏接!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ackme.tw/ref/GsHuB/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醫師線上提問(每天回覆但不即時喔):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oncology中文 在 What is a rotationplasty?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