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for this victory? " 一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短短一句包含核心片語 have sb to thank for 的句子,到底為什麼會引起了那麼多的討論?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兩部分討論:
(a) 從「語言學」切入討論文意解讀的複雜性
(b) 從「語言學習」切入,探討那對於大部分不是要當專業逐步、同步口譯、不是要當英文老師的大家,學習英文時何去何從。
✔︎ 該記者有沒有在諷刺?
(a) 語言學視角
講話當中,paralinguistic cues (副語言) 也是幫助我們解讀文意很重要的一環。這包含了音量大小、語調、語氣停頓、聲音表情。除此之外,「臉部表情」或是「手勢」這樣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會幫助我們解讀語意。
這次事件的複雜性之一就來自於大家對於這位 BBC 記者在說該句話時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到底有沒有諷刺 (sarcasm) 的意味在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比較正式的英文當中,有些表達方式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特別的「副語言」,產生兩種以上意思。
➠ 「字面」、「逐字」的方式解讀我們會稱為 denotation (literal meaning)
➠ 「衍伸」意義又稱為 connotation (implied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以 have sb to thank for 為例, Macmillan dictionary 就提供給我們 2 個定義:
(1) used in a positive way to sa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good
表面上我們看到 thank 就會想到是謝謝,所以第一層字面上含義就可以理解成歸功於、感謝~的意思。
(2) used in a negative way to say who you blame for something bad
但字典裡也提供了另外一層比較負面、歸咎的字義了。但因為表面上「字字都看不出有負面、要拼湊起來才有負面」,可以看到這個片語有他的 connotative meaning.
⚑ 英文裡有些看似簡單的用法,其實都有其複雜性:
1️⃣ Tell me about it. 如果一路語調往下降,其實是在應和人家某見不滿的事情。
2️⃣ That's interesting. 依語調不同,可以是真的表達覺得有趣、也可以是個社交辭令 (實際覺得
滿口胡言、或覺得不盡正確)。
3️⃣ Thank you. 若聽到美國人講的是 Thank U. 把重音放在 U 上,很多時候是在反諷 (but not always)。
4️⃣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一般中文我們講反話,是否這句話也會有兩層意思呢?)
✔︎ 英文該怎麼學勒?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課綱,認定高中生要學會 5000 字左右的英文字彙 (有往下調)。但我們仔細想想,have sb to thank for 這每一個字,是否都在 1000 字以內?是的。但我們學了 thank 後就會這個片語的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大家看看下面幾個用法:
(a) have one's hands full
(b) have a lot on one's plate
(c) out of the blue
(d) work out on and off
下面沒有一個用法的單字難度範圍落在 500 字以外。但是為何「字字看得懂,句句看不懂呢?」
這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生活常見、口語的片語用法。為了檢定、考試,學完 fall, 學 drop, plummet 是一個方向。但是將已經會的字,做重新的排列組合去學習新的意義,更是另外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學習方向。
Photo credit: 三立新聞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on-verbal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幫助低口語自閉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non-verbal意思 在 如何涵蓋100%英文句子【廣東話版】| 〈7+3視覺英語 的評價
non-verbal意思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for this victory? " 一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短短一句包含核心片語 have sb to thank for 的句子,到底為什麼會引起了那麼多的討論?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兩部分討論:
(a) 從「語言學」切入討論文意解讀的複雜性
(b) 從「語言學習」切入,探討那對於大部分不是要當專業逐步、同步口譯、不是要當英文老師的大家,學習英文時何去何從。
✔︎ 該記者有沒有在諷刺?
(a) 語言學視角
講話當中,paralinguistic cues (副語言) 也是幫助我們解讀文意很重要的一環。這包含了音量大小、語調、語氣停頓、聲音表情。除此之外,「臉部表情」或是「手勢」這樣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會幫助我們解讀語意。
這次事件的複雜性之一就來自於大家對於這位 BBC 記者在說該句話時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到底有沒有諷刺 (sarcasm) 的意味在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比較正式的英文當中,有些表達方式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特別的「副語言」,產生兩種以上意思。
➠ 「字面」、「逐字」的方式解讀我們會稱為 denotation (literal meaning)
➠ 「衍伸」意義又稱為 connotation (implied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以 have sb to thank for 為例, Macmillan dictionary 就提供給我們 2 個定義:
(1) used in a positive way to sa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good
表面上我們看到 thank 就會想到是謝謝,所以第一層字面上含義就可以理解成歸功於、感謝~的意思。
(2) used in a negative way to say who you blame for something bad
但字典裡也提供了另外一層比較負面、歸咎的字義了。但因為表面上「字字都看不出有負面、要拼湊起來才有負面」,可以看到這個片語有他的 connotative meaning.
⚑ 英文裡有些看似簡單的用法,其實都有其複雜性:
1️⃣ Tell me about it. 如果一路語調往下降,其實是在應和人家某見不滿的事情。
2️⃣ That's interesting. 依語調不同,可以是真的表達覺得有趣、也可以是個社交辭令 (實際覺得
滿口胡言、或覺得不盡正確)。
3️⃣ Thank you. 若聽到美國人講的是 Thank U. 把重音放在 U 上,很多時候是在反諷 (but not always)。
4️⃣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一般中文我們講反話,是否這句話也會有兩層意思呢?)
✔︎ 英文該怎麼學勒?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課綱,認定高中生要學會 5000 字左右的英文字彙 (有往下調)。但我們仔細想想,have sb to thank for 這每一個字,是否都在 1000 字以內?是的。但我們學了 thank 後就會這個片語的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大家看看下面幾個用法:
(a) have one's hands full
(b) have a lot on one's plate
(c) out of the blue
(d) work out on and off
下面沒有一個用法的單字難度範圍落在 500 字以外。但是為何「字字看得懂,句句看不懂呢?」
這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生活常見、口語的片語用法。為了檢定、考試,學完 fall, 學 drop, plummet 是一個方向。但是將已經會的字,做重新的排列組合去學習新的意義,更是另外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學習方向。
Photo credit: 三立新聞網
non-verbal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類怎樣也擺脫不了萬有定律的支配。一個C音必然會與其五音G產生共鳴,再加上E音彈出C Major chord,自然令聽眾感到愉快,但如果把E音降成Eb,C Minor chord卻會予人沉鬱傷感,於是人的開心與不開心,其實一個半音之差,就差那不夠幾百Hz的頻率,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會感到訝異:人把自己看成情感複雜的動物,事實卻是如此簡單便受到擺佈。
人沒法把c小調勉強地聽成快樂,作曲家清楚調性的選擇決定了作品的情感,但現代人已失去了感應純音樂的敏銳。你懂得讚賞林奕匡唱《高山低谷》有意思,如果我拿走了人聲和文字,只聽配樂編曲,你還聽得出原有的意思嗎?你會感到喪失意義,而為了彌補意義,你會心裡跟著歌詞哼唱,你感到共鳴是因為它唱出了你的心聲,是因為你了解到它的字面意思。但我要提醒你,這種以詞達意的藝術形式正令你失去另一種能力,一旦無字,只得純音樂或畫面,那再深邃的意思你也沒法看得通透。
從我們學會說話起獲得了表達能力,也循著語言去探索世界,似乎再多的道理都能夠講清講楚,直到遇上非語言(non-verbal)的藝術,我們才發現關上了門。如果你悟性夠高,你會發現有些美與真理是你知道但說不出來的,相反悟性低的話,你就會覺得無比沉悶,寧願塞上耳機,聽你聽得明的歌。
語言只有輔助性,至今也沒有人能解釋為何C大調會令人感到明亮。在藝術、信仰、愛情、心靈等世界之中,不能言說的東西卻往往比說得出的話珍貴,語言只是一道橋樑啟發領悟而已,關鍵仍是你的心對說不懂的對象是開放還是封閉。
以下的六分鐘短片是著名音樂家Leonard Bernstein 對莫扎特40號交響曲的賞析,他要向你表演一個天才的作曲家如何同時把12個調性放入同一個樂章裡,明天我會再講,有關張力的問題。
作者
non-verbal意思 在 幫助低口語自閉症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響力的意思是呈現愈來愈多孩子能表達的事實, 一點點都不奇蹟, 不妨給孩子更多機會! 專頁上內容不是為了讓人驚奇, 評斷或質疑的, 請支持挺身表達的孩子和家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