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昨天問題的答案。乳房重建或隆乳手術可能與一種名為乳房植入物相關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reast implant 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簡稱BIA-ALCL)的血液癌症相關。
BIA-ALCL是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是一種在植入物周圍形成的莢膜(capsule)組織出現的惡性腫瘤。約每50萬至300萬位有乳房植入物的女士才有一位會患上這種罕見的淋巴癌。BIA-ALCL的症狀包括腫脹、乳房形狀變化、不對稱、疼痛、腫塊等。雖然醫學界懷疑BIA-ALCL與乳房植入物相關,但暫時未有正式的科學研究顯示到兩者有直接關係。
在形態上,BIA-ALCL與ALK陰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K negative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相同,並且兩者都呈CD30陽性。
BIA-ALCL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去移除乳房植入物和切除周圍的莢膜。他們在手術後一般都有良好的預後(prognosis),中位存活期達12年。
下圖取自《人類病理學:病理報告》(Human Pathology:Case Reports)的案例報告,顯示了BIA-ALCL的解剖病理檢查圖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433001930093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林子民中医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id迷思(西医篇) | 无症状感染? | 伪阳性? | 新冠肺炎 | False positive的机率有多大? 斜槓美女(中醫.模特兒.游泳教練)Jocelyne See驗了Covid-19陽性! 但卻是一點症狀都沒有 , 到底是無症狀感染還是偽陽性呢? 她以自身的經歷並訪談專業的醫師來告...
negative醫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其實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沒有煩惱呢?
這一次的疫情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面對同樣的問題!
最近和很多朋友聊天, 很多朋友都向我申訴很擔心很焦慮目前的生活經濟壓力和又 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的問題, 總之每一方面都好像需要擔心,就算打疫苗也害怕,不打也害怕!他們的情緒大部分都不是太好。
目前的生意和工作的都大受影響,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手停口就停。我都能理解那一種心情,就安慰他們要往好哪一方面想要有正面能量。我當然知道我們講的這方很容易,真正要面對著困難的人壓力是真的很大。
但是目前沒有任何醫學和藥物可以醫治這個病毒, 所以造成整個疫情很難控制下來。我們能做的真的很少, 非常無奈 ,煩惱壓力避免不了的。但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什麼不開心不要憋在心裡, 找奎道去發洩出來,找相信的朋友和家人商量等,盡量往好的方面去想。
有時候想又太多擔心太多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只是會增加自己的煩惱和負能量而已,就見一步走一步跟著環境的情況走吧!
我也不知道也沒有什麼的能力可以幫助到這場疫情!但是如果你相信我,需要找人聊天訴苦,我隨時都在這邊!
大家加油!
Recently I have chatted with many friends, and many of my friends complained to me that they were very worried and anxious about the current economic pressure of life and worried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being infected.
The current business and work are greatly affected, I can understand the feeling. Of course I know that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is very easy, and the pressure on people who really have to face difficulties is hard and not easy.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medicine that can cure this virus, so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entire epidemic. Nothing much we can do.Worry and pressure cannot be avoided. But you still have to control your emotions. Don't hold yourself in your heart if you are unhappy. Talk and share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who believe in, etc., try to think about the good things.
Sometimes thinking too much and worrying too much doesn't have much effect, but it will increase your worries and negative energy. Just follow the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tep by step!
I don’t know or have any ability to help this epidemic! But if you believe me, you need to find someone to chat and complain, I'm here anytime!
negative醫學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negative醫學 在 林子民中医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ovid迷思(西医篇) | 无症状感染? | 伪阳性? | 新冠肺炎 | False positive的机率有多大?
斜槓美女(中醫.模特兒.游泳教練)Jocelyne See驗了Covid-19陽性! 但卻是一點症狀都沒有 , 到底是無症狀感染還是偽陽性呢? 她以自身的經歷並訪談專業的醫師來告訴大家應該如何看待RT-PCR(核酸檢測) .
Jocelyne See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jocelyne.see/
追踪更多的林子民中医师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intzemin/
合作邀请 ➡︎ [email protected]
或 whatsapp ➡︎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60169175256
Song: DREK'S - Clouds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LIBNMiLM8q8
#林子民中医师 #健康 #養生
negative醫學 在 「陽性」、「陰性」----醫療檢驗結果豈有公母之分?... - 譯海泅泳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後來開始去找一些英文的醫療檢驗報告來看,發現這一部分的結果報告總是標示為“positive”或“negative”,從未見有標示為“male或masculine” 或“femal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