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1就別再扯原始人,現代人類並不適合斷食‼️]
#地球環境完全不一樣
#人類腸道菌基因跟也跟30萬年前完全不一樣
看到很多提倡168斷食的人都會搬出原始人如何如何的理論,可是大家想想看, #地球的環境有跟30萬年前一樣嗎?如果那些生態破壞跟污染已經是鐵一樣的事實,憑什麼環境變了,人類的腸道菌基因卻沒有演化?
根據去年《Nature reviews》的「Gut microbiota in human metabolic health and disease (腸道微菌跟人類代謝的健康與疾病)」,發現在現代的已開發國家,因為充斥各種抗微生物製劑跟環境荷爾蒙,所以人類的腸道菌基因豐富性(richness)跟多樣性(diversity)一直在下降。
這些腸道菌多樣性的下降跟代謝症候群的上升有關,而基因的豐富性下降暗示兩件很重要的事:
1️⃣腸道對熱量的吸收和脂肪的儲存增加(energy harvest and fat storage)
2️⃣腸道的通透性增加和發炎現象
(enhanced gut permeability and inflammation)
原始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168或經歷斷食,即使腸道的豐富度暫時下降使菌相整裝成「加倍吸收避免餓死」的模式,再接觸到的第一口食物也是:樹皮、草根、果實、生肉這些高纖維低脂肪低糖的東西,就算全部吸收是能胖到哪裡去啊?!
但是現代人呢?為了變瘦的目的「刻意斷食」製造一個「飢荒環境」給身體,等到撐過16小時後大吃的常都是: #高碳水高油脂的食物啊!(我相信你168的那個8總不可能只吃生菜🥬吧),以當時加倍熱量吸收跟脂肪儲存的菌相模式,絕對非常容易復胖。
關於那些幫忙hold住肌肉的生長激素或睪固酮,好好睡覺不要熬夜的話,本來就能分泌,根本不必禁食16小時,以前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19:00前結束晚餐到早上起來吃早餐差不多也是12小時以上,但現在人的168呢?熬夜到凌晨才睡、早上不吃早餐,中午12:00吃到晚上20:00,然後錯過22:00-2:00這些激素的分泌時間,不要說hold住肌肉,飢餓跟熬夜造成的壓力荷爾蒙就足以讓肌肉分解大於合成了。
祖先30萬年前做的事你現在還在做⋯⋯請問祖先30萬年前有熬夜嗎?30萬年前有隨手可得的加工食品嗎?30萬年前有溫室效應跟土壤液化嗎?
#不要再活在原始人時代了
#腸道菌是會隨著大環境一起變遷
#新世紀人類的飲食方案麻煩一起進化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ature microbiota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演講之旅 第二站—-雄中、清大、義大校友科技創新與產業論壇]
#加碼關於益生菌的提問
感謝義守大學陳泰良博士的邀約,他本身是擁有50幾項汽車相關國際專利的發明者,一直邀請各方領域的創新科技人士演講。(這大概是我自雄女高三以來第一次再踏進雄中的校園😂)
與會人士包含市府秘書長、雄中雄女的校長、還有各方金融財經、科技工程業跟醫界的前輩先進,在場也有在外國任職教授,在國際發表許多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前輩交流投稿經驗,可說跨領域學術價值極高的一次聚會。
其中有個重要提問也是很多民眾的疑問,特別紀錄:
Q. #補充市售益生菌或優酪乳會有助於菌相嗎?
我的回覆是: #市售8成以上的益生菌相關產品都是無效的!在2019年的《Nature medicine》藥物臨床試驗第二期已經證實單一菌種的補充即使是100億以上也 #無法改變菌相,腸道菌相有數兆隻菌,大部分都是 #在無氧環境下以目前的技術無法分離出來的。而益生菌的歷史從最早的乳酸桿菌到後來的雙歧桿菌、鏈球菌屬,都是屬於 #產乳酸菌,從發酵乳製品容易分離出,但是大多數可以產生短鏈脂肪酸的好菌是無法做成產品的。
也就是說, #目前能夠被商品化的益生菌只有少數幾種 , #但整個菌相的好壞菌的增減唯有靠同樣成份複雜的飲食才能改變多樣性。就像「4+2R代謝飲食」的研究結果,發現增加許多 #瘦子特有的好菌,也都不是可以做成益生菌的菌屬,只能靠飲食改變讓牠增加。
#夠長的健康飲食才是改變菌相的鑰匙
我的門診還是會使用這些已能被分離的菌種所合成的益生菌,但是 #益生菌只是飲食的補助,例如讓便秘的人可以不用吃瀉藥,而是用益生菌跟飲食調整腸道,或是胃食道逆流或潰瘍、脹氣的病人,可以用胃的好菌跟飲食調整強化胃黏膜的保護、減少胃酸分泌,這些都是比藥物更能治本的做法。
益生菌很像 #殭屍兵團,通常吃下去後到了腸胃其蛋白質代謝產物幫忙發揮某些功能後,就會從糞便排出,這就是為何 #益生菌有吃有效沒吃沒效,益生菌的影響都是非常短暫的,沒辦法讓你的腸胃星球的「生物」更多元,若還是吃不健康的飲食或不良生活習慣,就算吃再多益生菌也是無用的,菌相一樣異常。
#所以不要相信過度誇大的廣告也不要神化益生菌
大多數的人還停留在「腸道菌相的學問=益生菌」是完全錯誤的,益生菌在腸道菌的研究中只是眾多試圖改變菌相的一小部份而已,更多的是 #益生源(健康飲食跟糖源)、 #後生元(胺基酸代謝產物)跟未來令人期待的 #自體糞便菌相移植(fecal-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以後再慢慢分享,很開心有機會,讓不同領域的人也更切身了解,跟我們休戚與共的微生物們😊
#後來主持人說這個主題應該要講四個小時🤣🤣🤣
#腸道菌的治療是人類健康未來的希望
#4+2R飲食改變腸道菌相多樣性
nature microbiota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保健知多D】食菌減肥法?
夏天總是離不開陽光與海灘。
每逢夏季,藥罐子相信大家都渴望用最完美的體態穿起泳衣、泳褲出來一邊秀身材示人一邊同陽光玩遊戲。
至於說到減肥,坊間減肥法千百種,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食菌減肥法」呢?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猶豫道:
「咦?藥罐子……雖說『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不過『病從口入』,難道你是想我們亂食東西食到肚痛、肚瀉然後瀉到瘦嗎?」
咳、咳……別誤會,此「菌」不同彼「菌」,這裡的「菌」其實是指腸道菌(Intestinal bacteria)。
嗄?
首先說到腸道菌,大家便可能會想到益生菌(Probiotics)。
除了有助促進腸道健康外,益生菌其實還有好多隱藏功能並從中進化出今期流行日本的「食菌減肥法」!
那實際上,到底如何食菌食到瘦呢?
好!首先請容藥罐子跟大家分享一下腸道菌到底有幾多種。
坊間有人可能會將腸道菌大致分為三大勢力,分別稱為「善玉菌」、「惡玉菌」和「日和見菌」,有人會分別稱為「瘦菌」、「肥菌」和「中立菌」。
其中「瘦菌」有益腸道健康,「肥菌」則會有害腸道環境,兩者互相抗衡,而「中立菌」便是西瓜偎大邊的騎牆派,誰大誰惡就撐誰正確。
實際上,有研究指出只要進食含有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和草本成份的膠囊能夠改變用家的腸道菌叢並與瘦人的腸道菌叢相近,同時減少體重、體脂、腹圍,從而提出進食含有乳酸菌和草本成份的膠囊有可能會改變用家的腸道菌叢並踢走肥胖。[1]
現時有不少國際研究所都有數據支持各種不同的「瘦菌」可以減少腹部內臟脂肪(Abdominal Visceral Fat)[2]、增強免疫力[3]、改善便秘[4]。
這次研究找了32位平均年齡達40.2歲的用家測試12星期,當中用家結果最高可以大減34.6%皮下脂肪及76.1cm²全體脂肪。[1]
至於如何才能有效吸收「瘦菌」呢?
最重要的是「到胃又到腸」,要是「到胃唔到腸」,「瘦菌」便可能先被胃酸KO而到不了腸,從而發揮不了功能。
現在市面上一些產品就宣稱採用最新的Duocap雙重膠囊技術,其中外層膠囊既可以保護內層膠囊裡面的「瘦菌」躲過胃酸,確保「到胃又到腸」,裡面的低聚糖加甘油配方又可以大大提高「瘦菌」的活性高達400%,確保「到腸」的「瘦菌」能夠保持最新鮮、最活躍、最高HP、最高戰力的狀態。
當中一些產品便已經含有33種,包括NTM048、EC12、B3和Smart瘦身菌這些不同型號的「瘦菌」,總數多達300億個瘦菌。
當中有研究指出NTM048能夠增強免疫力[3]、EC12能夠減少體脂[2]。
根據上述這項研究,每日Keep住食就可能會改善用家的腸道菌叢至接近瘦人的腸道菌叢並踢走肥胖。
最後說到減重的方法主要是節制食量和增加運動量,前者減少熱量的攝取,後者增加熱量的消耗,主要目的在讓熱量的消耗大於熱量的攝取,從而讓身體可以額外消耗體內的熱量,減輕體重。
這同樣重要。
傳送門:
https://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2020/09/20200918.html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Clinical Test Result Concerning the Influence of Inges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Herbs in Capsules (Svelty Smart Super) on Obesity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Nature Lab. 2 Oct 2019.
2. Wakoto Bukawa, Tetsuo Ijichi, Naoko Suzuki and Yukio Yamada. Effects of the oral intake of heat-killed Enterococcus faecalis EC-12 on gut microbiota profiles and the reduction body fats in obese men. J. New Rem. & Clin. 2013;62(8).
3. Matsuzaki C, Kamishima K, Matsumoto K, et al.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exopolysaccharide-producing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NTM048 from green peas. J Appl Microbiol. 2014;116(4):980-989.
4. Eirini Dimidi, Stephanos Christodoulides, Konstantinos C Fragkos, S Mark Scott, Kevin Whelan. The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4;100(4):1075-1084.
nature microbiot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nature microbiot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ature microbiot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ature microbiota 在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s 的相關結果
Gut microbiota is composed of bacteria, yeasts, and viruses. A healthy microbiota community often demonstrates high taxonomic diversity, high ... ... <看更多>
nature microbiota 在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metabolic health and disease 的相關結果
These microorganism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microbiota, include a vast number of interacting bacteria, archaea, bacteriophages, ... ... <看更多>
nature microbiota 在 Microbiota - Latest research and news 的相關結果
The microbiota is a collective term for the micro-organisms that live in or on the human body. Specific clusters of microbiota are found on the skin or in th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