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ean median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 集中趨勢的量度DSE 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中位數| Median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今日介紹簡單既mean (平均數),mode (眾數) 同埋... 的評價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median中文數學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 ... 的評價
- 關於mean median中文 在 median中文數學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 ... 的評價
mean median中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mean median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volving 13 Patients Outside Wuhan, China(2020/02/07)+中文摘要轉譯」
➥中文摘要轉譯:
截至2/4日,北京報告13例,大多為年輕健康人。症狀輕微且無人死亡。與過去報導一致,健康人感染後預後較佳。
註:初期流行病學易有偏誤,不可推估大流行時狀況。(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郭書辰醫師整理)
➥In December 2019, cases of pneumonia appeared in Wuhan, China. The etiology of these infections was a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1,2 possibly connected to zoonotic or environmental exposure from the seafood market in Wuhan.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has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infections, including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3,4 The virus has spread to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and at least 26 other countries.1 A high number of men have been infected, and the reported mortality rate has been approximately 2%,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reported from other coronavirus epidemics includ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mortality rate, >40% in patients aged >60 years)5 an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mortality rate, 30%).6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2019-nCoV in healthy populations or cases outside Wuhan. We report early clinical features of 13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2019-nCoV infection admitted to hospitals in Beijing.
「Method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3 hospitals in Beijing, China (Beijing Tsinghua Changgung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Tsinghua University [8 patients],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4 patients], and College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1 patient]).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anuary 16, 2020, to January 29, 2020, with final follow-up for this report on February 4, 2020. Patients with possible 2019-nCoV were admitted and quarantined, and throat swab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ent to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or detection of 2019-nCoV using a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3 Chest radiography or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performed. Data were obtained as part of standard care. Patients were transferred to a specialized hospital after diagnosis.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ssions of the 3 hospitals, with a waiver of informed consent.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4 years (25th-75th percentile, 34-48 years); 2 patients were children (aged 2 years and 15 years), and 10 (77%) were male. Twelve patients either visited Wuhan, including a family (parents and son), or had family members (grandparents of the 2-year-old child) who visited Wuhan after the onset of the 2019-nCoV epidemic (mean stay, 2.5 days). One patient did not have any known contact with Wuhan.
Twelve patients reported fever (mean, 1.6 days) before hospitalization. Symptoms included cough (46.3%), upper airway congestion (61.5%), myalgia (23.1%), and headache (23.1%) (Table). No patient required respiratory support before being transferred to the specialty hospital after a mean of 2 days. The youngest patient (aged 2 years) had intermittent fever for 1 week and persistent cough for 13 days before 2019-nCoV diagnosis.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such as C-reactive protein were elevated, and numbers of lymphocytes were marginally elevated (Table).
Four patients had chest radiographs and 9 had computed tomography. Five images did not demonstrate any consolidation or scarring. One chest radiograph demonstrated scattered opacities in the left lower lung; in 6 patients, ground glass opacity was observed in the right or both lungs (Figure). As of February 4, 2020,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but 12 were still being quarantined in the hospital.
➥Author: De Chang, Minggui Lin, Lai Wei, et al.
➥Link: (JAMA)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3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2019COVID19Academic
mean median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ean media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ean media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ean median中文 在 中位數| Median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IDENTITY 網站:https://project-identity.hk影片內容:00:00 - 片頭00:05 - 中位數的定義| definition of median03:23 - 例子1 | example 105:01 ... ... <看更多>
mean median中文 在 ️今日介紹簡單既mean (平均數),mode (眾數) 同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日介紹簡單既mean (平均數),mode (眾數) 同埋median (中位數)。 ... ⭐️平均數即係將所有數加埋曬再除以項數。 ... ⭐️計數機係有個mode 識計平均數 ... ... <看更多>
mean median中文 在 【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 集中趨勢的量度DSE 考試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三數學集中趨勢的量度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 總括來說要學3 個M, Mean 平均數 Median 中位數Mode 眾數, 識計之餘還要分析那一個最能有代表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