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涼鞋的逆襲(下)
文:薯伯伯
上文提到,我看《天生就會跑》,書中提及一種極簡涼鞋,只有一條簡單的尼龍繩(也有皮繩的版本),加上一個 Vibram 材質的薄鞋底,穿起來是很舒服。我在 2013 年至 2015 年兩年期間,大多時間都是穿著這種涼鞋,但後來卻因種種領悟而對精簡及斷捨離的態度都有些微改變。穿著極簡的涼鞋,雖然能感受幾近赤腳的輕便感覺,但穿著久了,漸漸生出意想不到的問題。
在香港大概有些場合,是不適合穿涼鞋進去,不過那兩年間沒有遇到類似情況。倒是記得有次去香港的 Art Basel,其他參觀者都穿得較為正裝,我卻踢著涼鞋進場,當時遇到一名朋友的朋友,對方見我穿著太「簡約」,大概覺得正常人去 Art Basel,怎會穿得像個山裡人一樣,還主動問我:「你是不是藝術家啊?」所以穿得像個乞衣,確實可以裝逼。
說回涼鞋本身的使用狀況,拉薩天氣乾燥,皮膚暴露在戶外空氣,而且我又習慣走路頗多,表皮逐漸給得乾硬。由於腳踭的表皮及腳踭肉的硬度有些差異,容易做成龜裂(或應寫作皸裂),皮膚損傷,走路時感到疼痛。為了緩和腳踭乾裂的情況,我用過以下方法:
一,每晚用熱水浸泡雙腳。
二,在左右腳踭上塗抹護腳膏,護腳的產品眾多,我當時用得比較多的是羊毛脂(lanolin),這種東西通常要在母嬰用品店購買。有些哺乳的母親,會用羊毛脂滋潤乳頭。
三,用磨腳石,把腳踭死皮磨去。
四,用二趾襪來護腳。
五,見簡約涼鞋公司出了二趾腳套,也買了一對。
六,在淘寶看到矽膠腳踭套,也買過來用。不過這種腳套是矽膠軟,粉紅肉色,驟眼看來,有點像裝假狗的胸罩墊。
實際用起來的效果呢,泡腳其實頗為舒服,但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習慣,感覺有點麻煩,沒有堅持每天也做。用護腳用品,算是有點效果,但腳踭仍然出現乾裂,後來換了含有尿酸的產品,情況類似。二趾襪本來不錯,但因為是羊毛製品,磨損較嚴重。二趾套的耐磨程度較好,不過可能我走路真的有點多,過了數月後,仍然有殘損之像。至於矽膠套呢,用起來有點怪,而且每晚要洗,嫌麻煩,最後也停用了。
而這種簡約涼鞋的設計,好處是真的很簡約,只靠一條尼龍繩已去縛緊,但不好之處,就是真的太過簡約,萬一鞋繩斷了,勉強可以重新縛繩並多撐半天,但涼鞋本身就幾近報廢。鞋底雖然是較硬淨的 Vibram,但始終耐磨度有限,尤其我是幾乎每天也穿著同一雙鞋,走路特多,對鞋底的負荷過大,過了數月,防滑功能越來越差。
因為簡約而查找了一大堆資料,並買了一雙超輕便的涼鞋,卻因為這對簡約鞋履,又買了一大堆額外的產品。我倒不介意花上時間去找尋資料,只是新增的附加產品效果不似預期。
本要追求簡約,卻因為簡約而變成累贅。說是斷捨,卻把斷捨化成負擔。所以我稱之為精簡的逆襲,也是精簡的悖論。有些名詞聽起來有種禪味,像是精簡、斷捨離、ultralight、minimalist 等。這種禪味,至今還是吸引著我,而自己的生活當中,還是套上不少類似的概念。
我目前穿得最多的鞋,其實就是一對正規的徒步鞋,密頭,防水,厚底,防滑。有一位朋友看到我穿回正常人穿的鞋,居然像是看到天文異像,大驚小怪。他有所不知的是,其實我現在穿回正常的鞋,是經過長時間反思及覺悟的反樸歸真。在兩年多與精簡涼鞋的相處後,我終於悟出一個道理——簡約,只是一個方向,卻不是目標。
———
照片:又找到幾張穿著涼鞋時的照片,涼鞋的名字叫 Luna Sandals。這幾張照片都是在西藏拍攝,有些是去過林卡(野餐),有些是去珠峰大本營的路上,還有一張灰塵甚多,因為那天跟好友次旺積美一同徒步上了色拉烏孜,日期是 2015 年 11 月24 日。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如果這樣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因為薯伯伯的新書《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http://pazu.me/ & http://fb.com/pazukong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una sandals香港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簡約涼鞋的逆襲(上)
文:薯伯伯
斷捨離應當是生活理念,而不是人生目標。這個道理,是我從一雙鞋領悟出來。
話說數年前起,我一直都想把身上的物件及用具精簡,精簡的意思不是拋開所有物品,只是把需要的留下來,不要的就拋開,有些理所當然不再細想的設計,也會特別留意所用其材質及設計,希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用具。
以後我會再說一下自己覺得較為成功的精簡過程,但這一篇文章,先說一下自己覺得沒有成功精簡,卻又深有反思的項目,就是鞋子。大概在 2013 年,我想找一雙能夠應付不同天氣的鞋履,不論冷暖或雨天,也適合穿著。我當時讀了《Born to Run》一書(台灣中譯為:《天生就會跑》,作者克里斯多福.麥杜格)。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有些聲稱「近似赤足」的跑鞋銷售,例如五趾鞋,就是跟這本書有關。
書中談及赤足跑步,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提到「塔拉烏馬拉」族人所穿戴的涼鞋,叫 huaraches,也就是用繩子把薄鞋底縛到腳掌下,非常簡約的設計,據說古希臘的使者、羅馬百人隊隊長,甚至西藏僧侶,也有用類似的鞋物。(我在西藏其實沒見過任何人穿著類似的鞋履。)
這種涼鞋後來出了多個現代版本,最有名的一家公司,叫 Luna,其生產的 Luna Sandals,大概因為《天生就會跑》的帶動,成了「業界」的標準。該涼鞋的設計是以 Vibram 物料做薄鞋底,我每次跟朋友介紹此鞋,都會說這對鞋最大的好處,就是完全沒有避震。朋友聽罷,略感奇怪,沒避震也是好事嗎?但按《天》書所說,薄底沒有避震的鞋,就能起到赤足跑步或步行的效果,不至於腳踭落地,而會自然把腳掌放平,在膝頭形成小彎位,靠著腳部關節及腳底的凹位避震,更符合人體天生的身體工學設計。
涼鞋的底板上打了三個洞,加上一條粗靭的尼龍鞋帶,再用變化頗多的縛法,把鞋底固定在腳掌下。這種鞋看起來雖然簡約,但有人試過穿著去徒步或甚至跑馬拉松,評價甚高。
我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從網上訂了一雙回來。先在網站打印不同鞋碼的 pdf 檔案,確認好尺碼後就下訂單,等了兩個多星期,涼鞋就寄到香港。我上網找了一些介紹影片,學著穿繩的步驟,穿著起來,確實是非常舒適。而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穿著這對涼鞋後,走路姿勢似乎也有些改善。
如是者,在 2013 至 2015 年期間,我在大多情況下,也就只穿著這種鞋。我指的「大多情況」,是真的幾乎每天也穿著同一雙鞋,印象中在兩年裡,可能只有不到兩星期的時間是沒穿著涼鞋。
穿著簡約涼鞋的日子,大多是在西藏拉薩,經歷過拉薩的夏季及冬天,去過古巴,遊過法國,到過多倫多,也轉過雲南的卡瓦格博轉山,當然也有踩過雨水及雪地。最熱的天氣大概是三十多,最冷的地方呢,是零下十度。
讀者也許會有疑問,這種涼鞋,怎麼可能支持得住零下十多度的環境呢?實情是那次我由香港去古巴,分別在多倫多及巴黎轉機及停留數星期。當時的氣溫,香港十多二十度,古巴二十多至三十度,多倫多則是零下三十至零下十度。溫差如此之大,要找合適的衣服及鞋子有點困難,所以乾脆穿上涼鞋,去到再算。出發往多倫多前,其氣溫跌至攝氏零下三十度,幸好到埗之後,加國東部的天氣稍好(也就是回升到攝氏零下十度),我就大著膽子,照樣穿著涼鞋上街。不過說實在的,還是有點過冷,所以當地的靚仔藏人朋友就把他的布鞋借給我著,是密頭的。
說到這裡,似乎一切都挺順暢吧?但我連續穿著這種涼鞋兩年之後(中間換了一對),就開始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讓我重新思考簡約、精簡及斷捨離的問題。
如果賤人就是矯情,那麼薯伯就是長氣。看官若欲得知涼鞋的問題,就請看下文分解了。
———
照片:我沒有很刻意拍自己穿著涼鞋時的腳,不過從過往的旅遊照片裡,找到幾張。有在古巴時踩滑板車的(2015年3月),有去雲南轉神山卡瓦格博(2016年1月),另外之前在香港航空雜誌《UO》做的訪問,當時攝影師 Emil Tse 替我拍了這張全身照片(2014年8月)。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如果這樣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因為薯伯伯的新書《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http://pazu.me/ & http://fb.com/pazukong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