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桃樂絲,也是美國同志的偶像】
2019年由芮妮齊薇格主演的傳記電影《茱蒂》,聚焦於好萊塢女演員茱蒂嘉蘭在倫敦生活的最後一年,呈現她與經紀公司的幕後紛爭,與其他音樂人、影迷之間的關係,以及憂喜參半的家庭生活。電影上映之際,再度引起人們對茱蒂嘉蘭關注~
提起《綠野仙蹤》這部經典美國童話,大家都會想到穿著紅鞋與藍色背心裙的少女桃樂絲,以及她的三位夥伴獅子、鐵人、稻草人,而演活這個經典角色的演員,正是當時僅16歲的茱蒂嘉蘭,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好萊塢一線女星,其實也是美國LGBT族群的偶像。
早在1967年,《時代》雜誌就曾在評論中就曾指出,茱蒂嘉蘭在同性戀族群中的聲望超乎尋常地高,這似乎是因為她在對抗抑鬱、藥物成癮之餘,仍然保有驚人創造力的緣故。
1998年的同志運動期刊《倡導》(The Advocate)評論家Barry Walters也寫道,對於六〇年代的同志族群而言,「茱蒂嘉蘭是他們的貓王,她是情感解放的象徵,一位努力掙脫枷瑣,放手去生活、去愛的女性,當然,與她的同志粉絲一樣,這些目標在她在世時都難以達成,但她仍然有辦法把膽敢對生活抱有憧憬的人凝聚在一起。」
1969年3月,茱蒂嘉蘭在倫敦與最後一任丈夫Mickey Deans成婚,三個月後卻因服用過量安眠藥過世,享年47歲。她的葬禮在紐約舉行,超過兩萬名粉絲湧向教堂向這位當代女明星致意,為了容納前來哀悼的人潮,教堂特別開放至深夜,而這些前來致意的粉絲中,許多是紐約同性戀社群的成員。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1969年6月27日,當跨性別運動人士希薇亞里維拉(Sylvia Rivera)在報紙上看到茱蒂嘉蘭過世的消息後,立即陷入極大的悲傷,「這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希薇亞里維拉說,「伴隨我長大的偉大歌手、演員,就這樣死了,再也沒人唱〈飛越彩虹〉(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沒有可以仰望的人了。」
希薇亞里維拉表示,原本她想要和朋友一起留在家裡守夜悼念茱蒂嘉蘭,但最後被朋友說服前往石牆酒吧(The Stonewall Inn),它是當時紐約少數歡迎同志的商業設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就在隔天6月28日的清晨,石牆酒吧被警察突襲......
在當時這種突襲對於同志酒吧來說十分常見,但或許是因為酒吧裡的顧客仍然沉浸在茱蒂嘉蘭過世的激動情緒裡,加上長期累積的不滿,平時不會反抗的同志顧客開始回擊,沒過多久酒吧外就聚集了五百多人,衝突整整持續了三天才平息,這就是美國同性戀權利運動中非常關鍵的石牆暴動事件。
石牆暴動後不久,同志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成立,類似的同志人權倡識組織也開始在西方各國出現,暴動一週年後,上萬人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舉辦大規模遊行爭取同志平權,這正是史上第一次同志驕傲(Gay Pride)大遊行,許多人認為促成這一切發生的導火線之一,正是茱蒂嘉蘭的葬禮。
⭐觀看完整文章>>https://bit.ly/3jt3Jml
◭追蹤IG>>https://bit.ly/2WZT3DL
◭加入Telegram>> https://bit.ly/306IRv3
#BeautiMode #石牆暴動 #GayPride #同志遊行 #LGBT #茱蒂嘉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gbt權利運動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形容這個男人是「美國最有價值的麻煩製造者之一(one of America’s most valuable troublemakers.)。」
.
傳奇美國LGBT權利運動家、作家、編劇賴瑞.克萊姆(Larry Kramer)辭世,享壽84歲。他曾以《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1969)的劇本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其代表作包括描繪八〇年代愛滋病對美國社會造成之影響的劇作《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該作曾獲東尼獎,並在2014年翻拍成廣受歡迎的電視電影。
.
賴瑞.克萊姆出生自康乃狄克州的最大城橋港,自小便不受父母寵愛,他在中學時期與男同學初嘗禁果,但在高中期間卻為了符合家人期待,開始與女性約會。由於家裡經濟不佳,他的猶太裔父親希望他能與富有的猶太女人結婚。
.
1953年,克萊姆進入耶魯大學,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全校唯一的同性戀者,憂鬱的一度服藥自殺。但期間一位德國教授與他發展了感情關係,這讓他重新找到了活下來的動力,不過他並沒有接受他的邀約前往德國就學。大學畢業後,他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任職,也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改編自D.H. 勞倫斯(D. H. Lawrence)同名小說的《戀愛中的女人》使他闖出名號,該作為他贏得首座奧斯卡獎提名,也是他生涯唯一的一次奧斯卡提名紀錄。
.
數年後,他的新作、改編自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1937年同名歌舞片原作的《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 ,1973)卻一敗塗地,他曾稱這是他一生當中唯一覺得羞恥的作品。隨後,克萊姆不願再掩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題材。他開始將同性戀主題融入作品,並且改寫舞台劇,第一部劇作是《Sissies' Scrapbook》(1973)。一個同性戀者與三名異性戀友人的微妙情誼。雖然作品評價不俗,但他卻也面臨被封殺的命運。
.
1978年,克萊姆完成了小說《Faggots》,該作品取材自他的親身查訪,寫實呈現了同性戀者的濫交生活。該作品使之在同志社群當中遭到孤立,書籍甚至被當時紐約唯一的同性戀書店奧斯卡.王爾德紀念書店下架。賴瑞.克萊姆形容「異性戀者認為我胡謅,同性戀者認為我是叛徒」。不過該作上市後大受歡迎,是當時最暢銷的同性戀議題小說。
.
1980年代初期,隨著愛滋病的流行,賴瑞.克萊姆成立了相關為之募集資金與服務的組織。當時世人對於該疾病了解有限,並不清楚不安全性行為可能助長傳播,賴瑞.克萊姆卻在疾病肆虐初期就要求同性戀先停止性行為,在面臨反駁之後,他依然站在最前線據理力爭。雖然他成功占得媒體版面,但由於小說《Faggots》給他帶來的爭議性名聲,卻讓他被同志社群視為危言聳聽者,而政府官僚也並未因為他的呼籲而轉向積極。他所參與創立的「男同志健康危機組織」(G.M.H.C)在1983年甚至將之掃地出門。
.
心灰意冷的賴瑞.克萊姆隨後決定去歐洲旅遊,他在達豪集中營的參訪時突然感悟,認為自己必須以劇作來記述美國政府和同志社群對愛滋病危機的反應。
.
1985年,他完成了《血熱之心》,劇情描述一名作家在面臨情人因愛滋病死亡之後所展開的行動。作品最後獲得良好的聲譽,在美國、歐洲上演六百多場,直到2011年都得以重登百老匯舞台。在2014年,該作被HBO製作成電視電影,由萊恩.墨菲(Ryan Murphy)執導,克萊姆親自擔任編劇,由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茱莉亞.蘿勃茲(Julia Roberts)領銜主演。該作隨之引發轟動,在全美各大影視獎項大有斬獲。
.
1989年,賴瑞.克萊姆發現自己被檢測出HIV陽性,但他仍持續於社會運動,投入愛滋平權聯盟(ACT UP)的組織,也持續撰寫相關劇作,代表作尚包括《The Destiny of Me》(1992)。
.
1995年,BBC的記者曾問他,「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是作家又是社會運動家嗎?」賴瑞.克萊姆回道:「為什麼不可能?我經常想,為什麼很少作家也是如此。英國人和美國人令我非常惱火的地方在於,多數作家都遠離了政治。」
.
2015年,他所出版的作品《The American People: A History》引發了史學界轟動,因為他在書中斷言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等人都是同性戀者。該作雖然在體裁上是小說,但賴瑞.克萊姆認為自己有針對歷史進行考據,並非完全子虛烏有,他受訪時說:「身為同志,我們擁有『同志雷達』,而異性戀沒有這種能力。看看馬克.吐溫,他有著非常同志的一生。」同一年,以他為主人翁的紀錄片《Larry Kramer in Love and Anger》在日舞影展首映。
.
2020年,為了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肆虐抒發所想,克萊姆宣布自己已經著手撰寫相關題材的作品,卻壯志未酬,在2020年5月27日與世長辭。
.
《衛報》在2015年的一個評論或許能為他的一生做出恰當的註解:「在那個時代,這種反主流文化(指同志平權運動)不僅僅是叛逆的,而是代表著極端的危險。」賴瑞.克萊姆不只是一個叛逆的社會運動家、作家,他更是冒著生命危險來試著實踐他的理念。主演《血熱之心》茱莉亞.蘿勃茲在得知克萊姆的死訊之後發表聲明,感嘆「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
.
(圖為賴瑞.克萊姆。)
lgbt權利運動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洲 #西歐 #英國 #倫敦 #梅伊 🇪🇺🇬🇧
唐寧街10號 ♥
今天看到特蕾莎梅離開她的官邸,而彩虹般的鮮花在門口形成了一個拱門,旁邊有兩個標誌,上寫著“愛就是愛”。
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對英國的貢獻在昨天的唐寧街招待會上得到了認可,以紀念政府在其LGBT行動計劃方面取得的進展。
倫敦的驕傲遊行將於7月6日星期六舉行 - 今年慶祝現代LGBT +權利運動誕生50週年。
Theresa May was seen leaving her official residence today, while a rainbow of flowers formed an arch around the doorway, flanked by two signs reading, 'Love is Love'.
Contributions made by lesbian, gay, bi and trans people to the UK were recognised at the Downing Street reception yesterday to mark the Government's progress on its LGBT action plan.
London's Pride Parade takes place on Saturday, July 6 - and this year celebrates 50 years since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LGBT+ rights m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