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ban 可以幫忙 HR 什麼呢?]
很多人說 Agile 好像只適合科技業.
對於傳統產業, HR , Marketing 等等之類合適嗎?
迭代這個概念, 要短時間交付一些東西
這會不會只有軟體業才可以啊?
其實有個好東西 : Kanban, 是所有產業都合適的
像這個圖片中的看板, 就是給 HR 使用的
(1) To Do 區
把各種類別的工作呈現出來. 讓我們很快知道哪類工作最多
(2) Next 欄位
因為事情的來源很多, 我們需要決定出哪些要先做. 一但決定出來後, 便放到 Next 欄位. 讓 HR 同事知道我們現在要專注什麼
(3) 中間下面的等待區 (IT/Facilities/Legal/Fiance)
跨部門工作時, 常常會有些工作需要等待對方, 可是到底有哪些是在等對方, 利用各部門的等待區, 這些資訊就一目暸然. 主管也容易知道要和哪些部門打交道
你看, 藉由一些設計, 看板就能方便幫你管理工作
現在知道 HR 也是可以使用敏捷的一些方法吧
資料來源:
https://www.solutioneers.co.uk/kanban-for-hr/
(2021/10) JKD 流看板方法 – 以視覺化和持續改善來管理開發流程
日期: 2021/10/30-31
時間: 09:00-17:00
課程介紹
https://kojenchieh.pixnet.net/blog/post/556961212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E2dtrvfUtTRVp7Sk7
kanban軟體 在 DavidKo Learning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5 th State of Agile Report]
7/9 State of Agile Report 出來了, 這分報告已經出版了 15 年, 統計了目前世界實施敏捷的狀況,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載來看看
重點摘要
3/4 的填寫者覺得 DevOps 轉型對他們組織來說非常重要
2/3 的填寫者打算開始規劃或實踐 Value Stream Planning
在組織或團隊中採用敏捷的最重要的原因
增強需求優先順序的管理
加速軟體交付能力
提高產能
(註: 以前沒這麼強調優先順序的管理, 看起來是真的知道敏捷的好處了)
你的組織衡量敏捷是否成功
商業價值的交付
客戶滿意度
速度
實施敏捷最大的挑戰
團隊之間流程和實踐的不一致
敏捷價值觀和組織文化的衝突
組織對變得抗拒
(註: 以前都是價值觀不同是第一名, 現在變成是流程和實踐不一致, 看起來敏捷是落地了, 如果讓好的實踐和流程內被大多數採用, 會是下一個課題)
約有 66% 的填寫者單純只是使用 Scrum
Scrum + Kanban + XP 的混搭 約佔 15% 的填寫者
77% 的填寫者 會使用 Kanban 當他們的工具
大規模敏捷中 37% 的填寫者 使用 SAFe, 看起來傳統組織不少已經在用這個方式去做 敏捷
DevOps 轉型成功最關鍵的度量指標是
提升交付速度
提升品質
降低風險
15th State of Agile Report
https://stateofagile.com/#ufh-i-661275008-15th-state-of-agile-report/7027494
kanban軟體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終於有機會用上這句話了)。
註:文章提及的內容是很不錯的唷,把最核心的部分講出來。
去蕪存菁、各取其利、靈活應用就對了。
實務上許多有效的解決方案都不只是單一方法論或學派的,很多東西「沒提到」,不是不行,而是「不影響」、「不必強制規定」,把這段彈性留給實務應用的人們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所以很多人會有一些邏輯謬誤,「XXX 沒說可以這樣」對應成「XXX 說不可以這樣」。
例如 scrum 裡面除了框架本身以外,其他的都沒提到,「沒提到不代表不需要」,它只是不想在框架中「綁定某些特定實踐」。
而很多人在運用 scrum 只做框架上的東西,而忽略產品本質(例如軟體產品交付,技術與工程實踐就還是其本質),甚至本末倒置,當然就還是失敗收場,只是他們容易「把失敗歸咎於 scrum 的引入,而非對軟體開發本質的忽視」。
話說,lean, agile, scrum, kanban 都有它好的地方跟適用場景,我們如果是 problem-solving 導向,該學的還都得要學,因為總會碰到釘子得用鐵鎚、一字螺絲得用一字螺絲起子、螺帽得用六角板手的情況。
有時就是常看到有人用六角板手在轉一字螺絲,用鐵鎚在敲十字螺絲,一種是誤解其適用場景,一種是手上只有鐵鎚,自然所有的螺絲都是釘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