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開始追蹤你】EP2:Stalker
⠀⠀
第一集:https://rb.gy/m2pizh
穿著改短校裙的Yumi剛從小食部買了飯盒,才走進課室就被人刻意撞倒,熱騰騰的番茄蛋炒飯「啪嗒」一聲倒在地上,狀似血肉塗地。
⠀⠀
「睇路啦。」領頭的女同學厭棄地瞪著Yumi道。
⠀⠀
Yumi白她一眼,默默蹲下把翻倒的飯菜撥回飯盒。
⠀⠀
「大家睇實自己盒飯呀,呢啲人慣犯嚟㗎,搶完人哋男朋友,話唔定連你盒飯都搶埋呀。」
⠀⠀
那群人中另一個女生刻意拉高嗓門,惹來整個課室一片哄笑,在課室後方有一個男生低著頭快步走出教室,Yumi知道連唯一有機會為她出頭的人都落跑了,她把髒掉的飯盒用力扔進垃圾桶。
⠀⠀
嘉嘉看那群人嬉鬧著走遠了,她悄悄走近Yumi,把自己的飯盒遞給她道:「我媽咪成日驚我食唔飽,所以整咗好多飯餸,不如一齊食吖?」
⠀⠀
Yumi望了她一眼:「你咁肥就食多啲啦!」
⠀⠀
嘉嘉熱臉貼冷屁股,拿著保溫飯壺站在原地,一臉不知所措。
⠀⠀
「費事一陣佢哋杯葛埋你。」Yumi的口氣軟下來,但眼睛還是沒朝嘉嘉看。
⠀⠀
嘉嘉低下頭囁嚅道:「唔怕啦,我不嬲都係得自己一個……」
⠀⠀
***
⠀⠀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家屬謝禮。」
⠀⠀
堂倌洪亮的聲線響徹整個靈堂,Yumi看著擺放在中央的黑白照──那是她替地獄式減肥後的嘉嘉拍的,沒想到最後竟然用在這種地方。
⠀⠀
嘉嘉一向是個沒有自信的女生,總是覺得自己又胖又醜,站在Yumi身旁像個跟班一樣,但Yumi就是喜歡她的自覺和善良──Yumi性格太尖銳了,滿身是刺,從小就是所有女孩的公敵,只有性格和身型都柔軟得像一團麵團的嘉嘉受得了。
⠀⠀
學生時代的回憶湧上心頭,Yumi只好把視線從嘉嘉的照片移開,哪怕再多看一秒,她也會受不了放聲大哭。她用力吸了一下鼻子,走到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嘉嘉母親身旁致哀道:「契媽,節哀順變。」
⠀⠀
「我諗極都諗唔明……點解個傻女要咁做?」
⠀⠀
堂倌的聲音又來傳來:「有客到,請上前。」
⠀⠀
Yumi聽得頭痛欲裂,她們還很年輕,從來沒有談過生死的問題,她連嘉嘉想要怎樣的喪禮也不曉得,自己真是個差勁的朋友,想到這裡,Yumi就鼻子一酸。
⠀⠀
「佢嗰晚有冇搵過你?佢有冇講啲咩?」嘉嘉媽媽捉緊Yumi的手肘,像溺水的人死命抓著漂過的浮木一樣。
⠀⠀
Yumi看著她浮腫通紅的雙眼,猶疑了片刻,最終搖了搖頭。
⠀⠀
「嗯……兩位請保重。」一個剛剛到來的伯伯走到Yumi和嘉嘉母親身旁,Yumi一眼就認出他是輝叔,是她和嘉嘉中學附近小食店的老闆,她們放學時幾乎每天都到那裡消磨時間,一人一串燒賣魚蛋就坐兩三個小時,輝叔也從來不趕她們,就算畢業後她們偶爾也會回去坐坐。
⠀⠀
「輝叔,你有心喇,仲特登過嚟。」Yumi向嘉嘉母親介紹:「我同嘉嘉以前成日去輝叔鋪頭玩,佢睇住我哋大㗎。」
⠀⠀
輝叔不好意思地搓著手道:「以前你同嘉嘉成日陪我個仔玩,係佢話一定要嚟。」
⠀⠀
在輝叔身後,站了一個大胖子,他呆呆地望著靈堂中央嘉嘉的照片,因為剛才爬了前門那道小斜坡還喘著氣,額上不斷冒出豆大的汗珠來,成人的體型卻穿著一身鮮艷的卡通人物T-shirt,只是那卡通的臉卻被滿身肉撐得變了形。
⠀⠀
「我有叫佢要著沉色啲,咁先尊重場合,但佢點都唔肯換衫,你知我個仔佢……」輝叔欲言又止。
⠀⠀
Yumi輕輕扶著輝叔的手肘點點頭,示意他不必介意。
⠀⠀
Yumi走到輝叔身後,輕聲對輝叔的兒子說:「康仔,多謝你過嚟送嘉嘉。」
⠀⠀⠀⠀
康仔把視線從嘉嘉的照片中移向面前的Yumi,看了幾秒後原本木無表情的臉突然起了怒意,向Yumi臉上啐了一口濃痰,Yumi因過度驚嚇而不懂反應,倒是輝叔馬上上前喝罵著拉開兒子,沒多少人的靈堂一下子亂了起來。
⠀⠀
輝叔連拉帶扯地把康仔帶出了靈堂,又急忙折返向Yumi道歉:「真係對唔住,好對唔住,我唔知佢發咩神經,可能因為嘉嘉臨走嗰晚嚟搵過康仔,我又忙緊舖頭啲嘢冇理佢哋,都唔知佢哋傾咗咩,之後就發生咗嗰件事喇……對康仔嚟講係好大打擊,你唔好怪佢,我代佢講聲唔好意思……」
⠀⠀
輝叔難為情地離開了,Yumi呆站原地,用了全身的力氣才可以阻止自己哭出聲來。
⠀⠀
***
⠀⠀
昨天從靈堂回來後,Yumi一夜未眠,她在IG上載了一張和嘉嘉的合照,Caption是「我很想你。在另一個世界的你還好嗎?」留言者眾多,全都是粉絲的關切慰問。
⠀⠀
嘉嘉去世後,Yumi的情緒墮進了深淵,朋友緣向來極差的她無從傾訴,如今這些like數和留言成了她這段日子以來最大的安慰。
⠀⠀
她翻箱倒篋,把自己和嘉嘉的回憶當成一頓解穢酒,逐道逐道菜端上檯面。
⠀⠀
在一個裝滿嘉嘉寫給她的聖誕卡片和上課時偷偷互傳信紙的盒子裡,她找到一張陳年的貼紙相,那時候的她們還是留著厚厚瀏海的中學生,Yumi把貼紙相上載到IG,Caption是「沒有你,我只剩下一半」。
⠀⠀
在芸芸的慰問中,有一個留言令Yumi非常不爽:「沉醉在悲傷有害,希望你盡快走出陰霾,加油。」
⠀⠀
Yumi整夜未睡,在疲倦與悲傷中煎熬中未及細想就回覆道:「你最好的朋友死了嗎?你有甚麼資格對我說教?一聲加油很廉價,留來給你自己用吧!」
⠀⠀
送出回應沒多久,Yumi就有點後悔了,這樣回罵粉絲實在有損形象,而且對方說到底都是好意,只是口氣有點煩人而已。她正想刪掉留言,卻發現有很多人讚好她的回應,還有一大堆人湧進來替她抱不平。
⠀⠀
「自以為是!就係有你呢種人,先令到啲有抑鬱症嘅人更辛苦!」
⠀⠀
「有啲同理心啦!唔出聲冇人話你啞㗎!」
⠀⠀
「加你老母咩加油!最憎你呢啲正能量偽善L!」
⠀⠀
當Yumi再按進去那留言者的帳戶時,發現對方已經把帳號停用了。原本Yumi還擔心自己理虧,可是看見那麼多人為自己撐腰,就頓時覺得這種人還是應該受點教訓。
⠀⠀
此時Yumi收到一個direct message:「記得我嗎?I am so sorry for your loss. 有需要的話,可以找我幫忙。」
⠀⠀
Yumi記得這是在領養活動中認識的心理醫生Alfred,而她每夜惡夢連連,也許真的需要一點幫助。
⠀⠀
***
⠀⠀
Yumi坐在Alfred的診療室裡,單座沙發像個巨大而柔軟的懷抱,讓她整個人窩進去不想再站起來。
⠀⠀
「我知你係公眾人物,所以我想你知道,你喺呢度講嘅所有嘢都會絕對保密,你可以放心。」Alfred在Yumi面前放下一杯熱洋金菊茶,不徐不疾地說道。
⠀⠀
Yumi拿起馬克杯暖著雙手:「嘉嘉係我最好嘅朋友,佢死咗之後,我覺得好自責,每一晚都發惡夢……」
⠀⠀
「我明白你嘅心情,你覺得難過,同時又感到不解,但你要記住,嘉嘉離開,係自己嘅選擇,與任何人都無關。你只係需要時間去接受,但唔使驚,因為我會陪你一齊面對。」
⠀⠀
「你係唔係對個個病人都咁溫柔?」
⠀⠀
Alfred又露出他那陽光笑容道:「我唔係當你係病人,我當你係我朋友。」
⠀⠀
面談了一個小時,當走出Alfred的診所時,Yumi的確感到壓在心上的石頭減輕了一點點。
⠀⠀
在回家的路上,她自拍了一張照片,上載到IG:「回家中……今日終於去睇心理醫生……I miss you…」
⠀⠀
Yumi的IG有三萬多個追蹤者,在人人都可以成為KOL的年代,這個數字頂多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反倒是嘉嘉自殺的新聞出來之後,她的IG觸及率前所未有的高,例如剛剛上載的帖文,已迅速得到過千個讚好及留言,有些更是平日甚少來往的模特兒同業,都紛紛來留言示好。
⠀⠀
angelafafa:「Hey sis,出嚟飲杯手工咖啡?Always by your side xoxo」
⠀⠀
meiyee_g:「心痛你……」
⠀⠀
hongsiu1314:「太重情義的人,總是受傷的那個。」
⠀⠀
coco_hkmodel:「阿mi,聽到嘉嘉嘅事真係好shocked,仲記得上次同你一齊拍嗰個廣告,嘉嘉真係一個好sweet嘅女仔,RIP! 」
⠀⠀
seve7nchun:「係唔係miss心理醫生?哈哈」
⠀⠀
kityounme:「八婆!點解你唔覆我?」
⠀⠀
雖然Yumi一向認為一個成功的KOL,有兩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一是粉絲,二是haters,只有同時擁有兩者,才是真正成功的指標。
⠀⠀
不過此刻她身心俱疲,沒有餘力去應付這種瘋瘋癲癲的留言,於是把心一橫將kityounme給封鎖了。
⠀⠀
才不過五分鐘路程,待她回到家後,就收到了一個全新帳號回覆她剛才那張自拍的direct message:
⠀⠀
444Forever_mine:「你做咩block咗我?我話你知,你係block唔晒㗎。」
⠀⠀
下一個訊息是一張Google Maps的街景圖,相片正是Yumi剛才自拍的位置。
⠀⠀
而再下一個訊息是:「原來你住呢度。」
⠀⠀
Yumi搞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是被變態盯上了嗎?對方怎麼會找到她的地址?還未冷靜下來,她就收到另一個私訊,遠比剛才的訊息更讓她毛骨悚然。
⠀⠀
Kaka0527:「I miss you too.」
⠀⠀
而Kaka0527,是嘉嘉的IG帳號。
⠀⠀
**************
試閱後喜歡的話請到Patreon看連載:https://www.patreon.com/chanfan
⠀⠀
MeWe:https://mewe.com/p/chanfanwrit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noyingchan
「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當您在Instagram 封鎖用戶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封鎖求解😂 - 閒聊板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封锁对方还看的到吗? 对方知道吗? 聊天记录怎么办?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被封鎖傳訊息對方看得到嗎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被封鎖傳訊息對方看得到嗎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被封鎖傳訊息對方看得到嗎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被封鎖傳訊息對方看得到嗎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問題] 封鎖對方ig 還收的到訊息?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臉書被盜怎麼辦?── 如何取回被盜的Facebook 帳號教學文 的評價
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Q九月份主題:新英雄,找了阿中部長拍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時尚照片
迷因力量借用這些卓越照片,加上陳時中的名言,獻上不一樣的阿中部長
陳時中就是今年的驚嘆號,這一年陳時中的不朽金句,都是因回應敵人的攻擊而生
親中勢力拿著中國人小明攻擊陳時中,陳時中正氣回擊:「不選台灣,自己承擔」
面對柯文哲的抹黑找碴嘲弄,陳時中說:「我們的敵人不是人,我們的敵人是病毒」
陳珮琪又再拿小明謾罵,陳時中:「我身上掛滿了箭靶,也歡迎大家來射」
前陣子普篩幫天下圍攻陳時中,拿各國普篩實例質疑,陳時中冷靜回應:「做得好的人為何要學失敗的人?」
被記者問:你請政風處調查彰化普篩,導致好感度下降有何感想
陳時中:我不是來當明星,做好事比好感度更重要
這不是時勢造英雄,是戰勝了險峻瘟疫時勢,才被發現欽佩的英雄
當然英雄不只阿中部長一位,還有防疫指揮中心,各部會,所有防疫人員,醫療人員,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做好個人防疫的你我
人人都是新英雄
陳時中可以成為最亮眼的一位,是因為他把柯已遺忘的這句話做到最好:"心存善意,盡力而為"
從柯文哲到韓國瑜,網紅素人政治的民粹型政治人物,已證明這些只為聲量而活的網紅政客,是最恐怖的當代現象
而陳時中正好在這亂世,向台灣示範了一個專業的,非民粹的,技術的,有良知的,有承擔的,不為了好感也不畏抹黑的政治人物與部會首長,該是怎樣的領導與為官風範
謝謝所有守住台灣,讓台灣在2020安然無事的老前輩,中生代,年輕人
你們是令台灣人感謝欽佩的新英雄!
(圖來自GQ,版權歸於GQ)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https://reurl.cc/WLXy8L
===================================================================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過去近半年間,陳時中顯然是個不會做官樣文章的非典型部長,他堅持科學證據,社會溝通時溫柔、充滿耐心,但是在全民防疫的中央統一上,態度又堅如磐石。特別是國際疫情兇猛多變,防疫措施必須滾動式調整,每一次變動就會帶來更多爭議聲浪,阿中部長多次自嘲:「身上掛滿箭靶,歡迎大家來射!」台灣媒體習慣造神卻又樂於落井下石,自然一直炒作「順時中」「逆時中」話題。群眾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誰是誰非,陳時中自己卻很清楚,不論是很「順」或很「逆」都不是社會之福,所以這位鐵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吝於道歉!雖然現在離疫情結束還太早,但是當前台灣實在做得不差。我們專訪阿中部長了解在全世界的Covid-19大災難時,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的民族性在當中又起了什麼關鍵作用?阿中部長的智慧,是台灣人的福氣,更值得男人學習。
關於台灣這些日子以來的抗疫成就,政府都會歸因於SARS的慘痛教訓而超前部署,而面對國際的連連稱讚,被忽視多年的台灣多少有些好久不見的驕傲。問題是,有多少人習慣這種驕傲?然而疫情始終無法結束,8月起全球又開始淪陷。台灣始終在驕傲與焦慮間搖擺,大家司空見慣的政黨算計照常發生,以至於我們得目睹社會每天上演「看見黑影就開槍」的八點檔戲碼。在這樣的滿城風雨、瞬息劇變的壓力鍋裡,防疫指揮官阿中部長不斷面臨考驗。
回歸這次防疫的基本面,陳時中堅持的政策,與國際做法不同之處在於:入境是否要普篩?最支持普篩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4/13公衛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就提出:「篩檢是運用公共衛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基本原理來預防疾病。」阿中部長則是堅持先居家隔離14天,有症狀再篩檢。後者考量的是節省醫療資源,還有避免篩檢出現偽陰性的衝擊,因為就人性而言,以為自己是陰性當然忍不住趴趴走,造成防疫的鬆懈與缺口。這個比率有多高呢?8月中CNN引用的研究數據顯示,即使當前最精確的PCR篩檢都會因為採樣的時間、採樣方式正確與否,出現2~29%偽陰性的機率。
不論這兩派孰是孰非,民間對其他防疫措施也還有不同意見,現在要斷定都還太早,但是陳時中參與決策又是政策執行者,在風風雨雨中至少立場不曾搖擺。在當前台灣情況還是相對樂觀之際,我們特別專訪阿中部長,了解他一路以來抱著什麼想法與理念,支撐他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GQ: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台灣表現相對較好,部長做為一個防疫指揮官與決策參與者,有什麼心得呢?
陳時中:我覺得在這次防疫過程中,非常需要分層負責與分工,任何層級的領導者基本上就是要有收集資料的能力,然後進行邏輯分析,用專業來判斷與決策。每個人的判斷與決策方式都不同,因此必須靠科學、醫療專業來把關。另一個做決策的重要因素是同理心,不只是要做出決策,還要判斷這樣的決定會對不同類的人產生什麼影響,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有同理心的。做完決定後,在與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時,適度表達我的專業判斷,以及進行未來相關政策,我相信這是比較順暢的方式。
GQ:我們全球各國家版本在新品牌宣言上,特別強調當前性別平等的國際趨勢。而很多國際上報導都顯示,全球防疫模範國領導人多為女性,部長對這樣的狀況有什麼看法?
陳時中:防疫是一個長期抗戰,很難說女性領導一定比較成功。但我的觀察是女性比男性多一些細心、耐心,女性領導者有了這兩種特質,決策之後態度也很堅毅,願意好好地執行。很多國家產生混亂,就是後者出了問題。觀察其他國家的情況,我發現控制疫情的關鍵是政策不能混亂與搖擺。其實很多方式都能成功,問題是施政者夠不夠堅定。
GQ:我們換個角度來問,很多狀況出乎意外嚴重的國家,領導人大多是非常傳統的硬漢派男人,部長有什麼感想呢?
陳時中:其實也不能那麼刻板地判定,例如我們看到瑞典是根據科學依據決定不封鎖也不隔離,只柔性勸說要保持安全距離。這種方式是基於不認為疫苗會很快研發出來、又有效,因此在希望不傷害經濟的前提下,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社區免疫、群體免疫。一開始看起來實施不錯,施政也沒有搖擺,但是後來才發現代價比他們想像中嚴重,一開始也低估了死亡率與感染率。相對之下,台灣對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生產有信心,因為有以前長期經驗做為根據。當我們對治療方式與疫苗有信心,認為一兩年內有成果,決策就不一樣,在等待疫苗上市前,就努力防止社區傳播與降低傷害。
至於巴西,其實各個省區有不同的做法,只是其總統不積極推動防疫,他就是不服天,要跟自然對抗。這樣的經驗讓我更覺得,人類處在自然變異裡面必須要謙卑,學會順勢而為。
GQ:這次防疫,台灣全民很快就順應政府呼籲,習慣戴上口罩生活,但是這種改變,歐美從領導人到民眾似乎都反應不及,部長怎麼看兩者的差異?
陳時中:從生活習慣來看,歐美地區長期認定戴口罩是弱者表現,特別是美國人,很在意強弱者之差。這是歷史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祖先是拓荒者,要跟環境抗爭,要展現強者姿態。而在歷史上,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海洋國家,同樣要征服海洋,顯示自己很Powerful。相對之下,台灣一直處在外來政權的領導下,我們傾向更謙卑一點,不認為自己可以對抗自然,自然在民族性上比較能順應不利的情況,做出改變以利生存。
GQ:這次台灣超前部署,持續針對疫情預測提出應變之道,但恐懼是人之常情,部長會害怕嗎?
陳時中:我的工作之一其實是要降低社會的恐慌。就像口罩缺貨時大家當然都很害怕,就要努力宣導,告訴人民政府要怎麼處理,對政府有相當的信任感,才會配合政府積極的行為。但是對我而言,每天情勢都在不斷改變,我盡量讓自己戒慎恐懼。恐懼是免不了,就是戒慎。當每天都面對很多不可知時,我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這些不可知的情況,只能集中心力在可以解決問題的行動上。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疫情大爆發,但是從根本去思考,恐懼是來自於擔憂做的準備夠不夠。這點就要多看國外封城或解封後發生的變化,思考他們的問題出在何處,接著問自己會怎樣因應。
GQ:部長有因此做噩夢嗎?
陳時中:我的個性不會花太多時間擔憂目前無法解決問題。我能夠很安心去睡,因為我有方法去面對疫情,這不是說保證一定可以解決,就是把團隊最大智慧化去規劃,把認為最可能解決的因應方案想清楚。
GQ:這段時間有那麼多反對或唱衰的聲音,部長如何面對?
陳時中:有些人會說不要管這種雜音,不要被干擾。但是我會非常認真去聽他們講話,仔細檢視我的政策與他們建議的扞格,以及當中的優劣差異。如果對方跟我講一件事情,我都不聽,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麼當我想跟他溝通時,他怎麼會聽得進去?對方跟我講任何事情,我都知道他們講過什麼,也仔細去想過,當對方感受到我仔細想過,也重視他們的意見,雙方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權衡基礎,也比較能聽得進去我講什麼,而不是互相攻擊,這對我們社會耗損太大了。
GQ:這段時間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
陳時中: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走上寶瓶星號,宣布大家都可以回家,全場的歡呼,讓我覺得自己為大家盡了一些心力。當時努力想讓乘客安全健康地回到台灣,讓大家知道政府跟他們在一起,不要擔憂。還有武漢包機回來,乘客飛機下來的那一刻,我也覺得很震撼。
GQ:傳統上男性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部長怎麼看待自己也做了這樣的抉擇?
陳時中:我犧牲很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我心裡沒有遺憾,因為我太太支持我。夫妻之所以是夫妻,正是她看得到我想要的,也了解了。
GQ:我們很好奇部長怎麼看待當代男人該有的樣子?
陳時中:我想現在男人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對待女性的方式,以及夫妻相處。男性對女性要多一些尊重,打從心裡尊重,不是純粹照顧,而是尊重她是個有想法的個體。我太太是個大提琴家,對我影響很大。國慶晚會時,邀請函上面是寫部長與部長夫人,我太太抱怨難道她沒有名字嗎?所以我就跟相關人士反映。
我從兩個兒子身上看到新一代男人其實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我的大兒子也是個醫生,很愛老婆又疼小孩,願意花很多時間帶小孩,比我更重視跟小孩子的溝通,雖然我覺得自己以前算做得不錯了。二兒子學設計,他比我更熱情,也更願意替別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很好。
GQ:最後想問部長從牙醫到成為部長、抗疫指揮官,為什麼人生會有這樣的改變,又有什麼樣的心得呢?
陳時中:其實我一直很想多做一點事,參與公共事務來影響台灣。剛開始不是那麼擅長,要做很多功課,又缺乏溝通經驗,就像當上牙醫公會理事長後,覺得牙醫的健保計算方式,對於國家健保制度的影響很大,因此跳進去面對挑戰、參與改變,後來當了政府官員,在推動解決少子化、長照2.0或是現在的Covid-19,其實都是想做一些改變。
許多人會問我,在推動政策時面對不少政治對抗,會不會很痛苦?老實說,我的挫折感不多,我覺得真正辛苦的,常常是想不出一個完整解決的方案。我擁有行政資源,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對社會有正面的整體影響。我沒辦法保證一開始提出的方案一定可以改善我們的處境,但是透過不斷溝通與理解時,會讓政策的成功機率更高。我是個很願意修正自己決策的人,不會是下了命令就一定要推,比傳統做法多一些彈性,發現自己有錯時,當下立刻調整,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GQ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qtaiwan/
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Q九月份主題:新英雄,找了阿中部長拍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時尚照片
迷因力量借用這些卓越照片,加上陳時中的名言,獻上不一樣的阿中部長
陳時中就是今年的驚嘆號,這一年陳時中的不朽金句,都是因回應敵人的攻擊而生
親中勢力拿著中國人小明攻擊陳時中,陳時中正氣回擊:「不選台灣,自己承擔」
面對柯文哲的抹黑找碴嘲弄,陳時中說:「我們的敵人不是人,我們的敵人是病毒」
陳珮琪又再拿小明謾罵,陳時中:「我身上掛滿了箭靶,也歡迎大家來射」
前陣子普篩幫天下圍攻陳時中,拿各國普篩實例質疑,陳時中冷靜回應:「做得好的人為何要學失敗的人?」
被記者問:你請政風處調查彰化普篩,導致好感度下降有何感想
陳時中:我不是來當明星,做好事比好感度更重要
這不是時勢造英雄,是戰勝了險峻瘟疫時勢,才被發現欽佩的英雄
當然英雄不只阿中部長一位,還有防疫指揮中心,各部會,所有防疫人員,醫療人員,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做好個人防疫的你我
人人都是新英雄
陳時中可以成為最亮眼的一位,是因為他把柯已遺忘的這句話做到最好:"心存善意,盡力而為"
從柯文哲到韓國瑜,網紅素人政治的民粹型政治人物,已證明這些只為聲量而活的網紅政客,是最恐怖的當代現象
而陳時中正好在這亂世,向台灣示範了一個專業的,非民粹的,技術的,有良知的,有承擔的,不為了好感也不畏抹黑的政治人物與部會首長,該是怎樣的領導與為官風範
謝謝所有守住台灣,讓台灣在2020安然無事的老前輩,中生代,年輕人
你們是令台灣人感謝欽佩的新英雄!
(圖來自GQ,版權歸於GQ)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https://reurl.cc/WLXy8L
===================================================================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過去近半年間,陳時中顯然是個不會做官樣文章的非典型部長,他堅持科學證據,社會溝通時溫柔、充滿耐心,但是在全民防疫的中央統一上,態度又堅如磐石。特別是國際疫情兇猛多變,防疫措施必須滾動式調整,每一次變動就會帶來更多爭議聲浪,阿中部長多次自嘲:「身上掛滿箭靶,歡迎大家來射!」台灣媒體習慣造神卻又樂於落井下石,自然一直炒作「順時中」「逆時中」話題。群眾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誰是誰非,陳時中自己卻很清楚,不論是很「順」或很「逆」都不是社會之福,所以這位鐵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吝於道歉!雖然現在離疫情結束還太早,但是當前台灣實在做得不差。我們專訪阿中部長了解在全世界的Covid-19大災難時,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的民族性在當中又起了什麼關鍵作用?阿中部長的智慧,是台灣人的福氣,更值得男人學習。
關於台灣這些日子以來的抗疫成就,政府都會歸因於SARS的慘痛教訓而超前部署,而面對國際的連連稱讚,被忽視多年的台灣多少有些好久不見的驕傲。問題是,有多少人習慣這種驕傲?然而疫情始終無法結束,8月起全球又開始淪陷。台灣始終在驕傲與焦慮間搖擺,大家司空見慣的政黨算計照常發生,以至於我們得目睹社會每天上演「看見黑影就開槍」的八點檔戲碼。在這樣的滿城風雨、瞬息劇變的壓力鍋裡,防疫指揮官阿中部長不斷面臨考驗。
回歸這次防疫的基本面,陳時中堅持的政策,與國際做法不同之處在於:入境是否要普篩?最支持普篩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4/13公衛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就提出:「篩檢是運用公共衛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基本原理來預防疾病。」阿中部長則是堅持先居家隔離14天,有症狀再篩檢。後者考量的是節省醫療資源,還有避免篩檢出現偽陰性的衝擊,因為就人性而言,以為自己是陰性當然忍不住趴趴走,造成防疫的鬆懈與缺口。這個比率有多高呢?8月中CNN引用的研究數據顯示,即使當前最精確的PCR篩檢都會因為採樣的時間、採樣方式正確與否,出現2~29%偽陰性的機率。
不論這兩派孰是孰非,民間對其他防疫措施也還有不同意見,現在要斷定都還太早,但是陳時中參與決策又是政策執行者,在風風雨雨中至少立場不曾搖擺。在當前台灣情況還是相對樂觀之際,我們特別專訪阿中部長,了解他一路以來抱著什麼想法與理念,支撐他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GQ: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台灣表現相對較好,部長做為一個防疫指揮官與決策參與者,有什麼心得呢?
陳時中:我覺得在這次防疫過程中,非常需要分層負責與分工,任何層級的領導者基本上就是要有收集資料的能力,然後進行邏輯分析,用專業來判斷與決策。每個人的判斷與決策方式都不同,因此必須靠科學、醫療專業來把關。另一個做決策的重要因素是同理心,不只是要做出決策,還要判斷這樣的決定會對不同類的人產生什麼影響,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有同理心的。做完決定後,在與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時,適度表達我的專業判斷,以及進行未來相關政策,我相信這是比較順暢的方式。
GQ:我們全球各國家版本在新品牌宣言上,特別強調當前性別平等的國際趨勢。而很多國際上報導都顯示,全球防疫模範國領導人多為女性,部長對這樣的狀況有什麼看法?
陳時中:防疫是一個長期抗戰,很難說女性領導一定比較成功。但我的觀察是女性比男性多一些細心、耐心,女性領導者有了這兩種特質,決策之後態度也很堅毅,願意好好地執行。很多國家產生混亂,就是後者出了問題。觀察其他國家的情況,我發現控制疫情的關鍵是政策不能混亂與搖擺。其實很多方式都能成功,問題是施政者夠不夠堅定。
GQ:我們換個角度來問,很多狀況出乎意外嚴重的國家,領導人大多是非常傳統的硬漢派男人,部長有什麼感想呢?
陳時中:其實也不能那麼刻板地判定,例如我們看到瑞典是根據科學依據決定不封鎖也不隔離,只柔性勸說要保持安全距離。這種方式是基於不認為疫苗會很快研發出來、又有效,因此在希望不傷害經濟的前提下,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社區免疫、群體免疫。一開始看起來實施不錯,施政也沒有搖擺,但是後來才發現代價比他們想像中嚴重,一開始也低估了死亡率與感染率。相對之下,台灣對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生產有信心,因為有以前長期經驗做為根據。當我們對治療方式與疫苗有信心,認為一兩年內有成果,決策就不一樣,在等待疫苗上市前,就努力防止社區傳播與降低傷害。
至於巴西,其實各個省區有不同的做法,只是其總統不積極推動防疫,他就是不服天,要跟自然對抗。這樣的經驗讓我更覺得,人類處在自然變異裡面必須要謙卑,學會順勢而為。
GQ:這次防疫,台灣全民很快就順應政府呼籲,習慣戴上口罩生活,但是這種改變,歐美從領導人到民眾似乎都反應不及,部長怎麼看兩者的差異?
陳時中:從生活習慣來看,歐美地區長期認定戴口罩是弱者表現,特別是美國人,很在意強弱者之差。這是歷史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祖先是拓荒者,要跟環境抗爭,要展現強者姿態。而在歷史上,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海洋國家,同樣要征服海洋,顯示自己很Powerful。相對之下,台灣一直處在外來政權的領導下,我們傾向更謙卑一點,不認為自己可以對抗自然,自然在民族性上比較能順應不利的情況,做出改變以利生存。
GQ:這次台灣超前部署,持續針對疫情預測提出應變之道,但恐懼是人之常情,部長會害怕嗎?
陳時中:我的工作之一其實是要降低社會的恐慌。就像口罩缺貨時大家當然都很害怕,就要努力宣導,告訴人民政府要怎麼處理,對政府有相當的信任感,才會配合政府積極的行為。但是對我而言,每天情勢都在不斷改變,我盡量讓自己戒慎恐懼。恐懼是免不了,就是戒慎。當每天都面對很多不可知時,我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這些不可知的情況,只能集中心力在可以解決問題的行動上。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疫情大爆發,但是從根本去思考,恐懼是來自於擔憂做的準備夠不夠。這點就要多看國外封城或解封後發生的變化,思考他們的問題出在何處,接著問自己會怎樣因應。
GQ:部長有因此做噩夢嗎?
陳時中:我的個性不會花太多時間擔憂目前無法解決問題。我能夠很安心去睡,因為我有方法去面對疫情,這不是說保證一定可以解決,就是把團隊最大智慧化去規劃,把認為最可能解決的因應方案想清楚。
GQ:這段時間有那麼多反對或唱衰的聲音,部長如何面對?
陳時中:有些人會說不要管這種雜音,不要被干擾。但是我會非常認真去聽他們講話,仔細檢視我的政策與他們建議的扞格,以及當中的優劣差異。如果對方跟我講一件事情,我都不聽,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麼當我想跟他溝通時,他怎麼會聽得進去?對方跟我講任何事情,我都知道他們講過什麼,也仔細去想過,當對方感受到我仔細想過,也重視他們的意見,雙方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權衡基礎,也比較能聽得進去我講什麼,而不是互相攻擊,這對我們社會耗損太大了。
GQ:這段時間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
陳時中: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走上寶瓶星號,宣布大家都可以回家,全場的歡呼,讓我覺得自己為大家盡了一些心力。當時努力想讓乘客安全健康地回到台灣,讓大家知道政府跟他們在一起,不要擔憂。還有武漢包機回來,乘客飛機下來的那一刻,我也覺得很震撼。
GQ:傳統上男性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部長怎麼看待自己也做了這樣的抉擇?
陳時中:我犧牲很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我心裡沒有遺憾,因為我太太支持我。夫妻之所以是夫妻,正是她看得到我想要的,也了解了。
GQ:我們很好奇部長怎麼看待當代男人該有的樣子?
陳時中:我想現在男人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對待女性的方式,以及夫妻相處。男性對女性要多一些尊重,打從心裡尊重,不是純粹照顧,而是尊重她是個有想法的個體。我太太是個大提琴家,對我影響很大。國慶晚會時,邀請函上面是寫部長與部長夫人,我太太抱怨難道她沒有名字嗎?所以我就跟相關人士反映。
我從兩個兒子身上看到新一代男人其實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我的大兒子也是個醫生,很愛老婆又疼小孩,願意花很多時間帶小孩,比我更重視跟小孩子的溝通,雖然我覺得自己以前算做得不錯了。二兒子學設計,他比我更熱情,也更願意替別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很好。
GQ:最後想問部長從牙醫到成為部長、抗疫指揮官,為什麼人生會有這樣的改變,又有什麼樣的心得呢?
陳時中:其實我一直很想多做一點事,參與公共事務來影響台灣。剛開始不是那麼擅長,要做很多功課,又缺乏溝通經驗,就像當上牙醫公會理事長後,覺得牙醫的健保計算方式,對於國家健保制度的影響很大,因此跳進去面對挑戰、參與改變,後來當了政府官員,在推動解決少子化、長照2.0或是現在的Covid-19,其實都是想做一些改變。
許多人會問我,在推動政策時面對不少政治對抗,會不會很痛苦?老實說,我的挫折感不多,我覺得真正辛苦的,常常是想不出一個完整解決的方案。我擁有行政資源,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對社會有正面的整體影響。我沒辦法保證一開始提出的方案一定可以改善我們的處境,但是透過不斷溝通與理解時,會讓政策的成功機率更高。我是個很願意修正自己決策的人,不會是下了命令就一定要推,比傳統做法多一些彈性,發現自己有錯時,當下立刻調整,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GQ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qtaiwan/
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封鎖求解😂 - 閒聊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有爬了很多文但我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清楚希望大家幫我解答一下~~ ①我封鎖對方,他還能傳訊息給我嗎?還是他傳了我也不會收到? (因為我發現我封鎖 ... ... <看更多>
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IG封锁对方还看的到吗? 对方知道吗? 聊天记录怎么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IG封锁对方还看 的到吗? 对方 知道吗? 聊天记录怎么办?| Instagram 封锁对方 的常见问答订阅我的频道以便学习更多相关资讯: ... ... <看更多>
ig封鎖對方還看得到嗎 在 當您在Instagram 封鎖用戶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封鎖 用戶後,您和對方的訊息串仍會保留在Direct 收件匣,但您無法傳訊息給對方。 · 如果您和您封鎖的對象皆加入同一個群組訊息,便會顯示訊息對話方塊,詢問您要留在群組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