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斯基摩到共享陽光
文:薯伯伯
記得第二次剛到拉薩之時,正值冬季,遇上加拿大大鄉里遊客 Sam,問他喜歡西藏甚麼,他說︰「喜歡拉薩的冬天,夠暖和!」大家都笑了,像是聽笑話一樣。當時我特別怕冷,在拉薩過冬,總覺難受,乾脆在淘寶買個太空衣睡袋,在拉薩冬季晚上,穿得像個愛斯基摩人一樣,去吃蘭州牛肉拉麵。記得一位西藏好友,還跟我說:「你夏天已經穿得這麼厚,那你冬天要寄甚麼啊?」那時說起冬天,就覺不好受。
為甚麼有些人怕冷,有些人耐冷?我後來讀了《Becoming the Iceman》(變成雪撈人),書寫得甚爛,編輯工作沒有做好,話題重重複複,極為沉悶,但書中提及荷蘭人 Wim Hof,穿著短褲跑上珠峰,雖然未能登頂,但也成功到了 7000 公尺之地。書中提到,我們從小到大都注重保暖,總覺寒冷是害,但其實我們應該學習接受冷感。其中一些訓練,洗冷水澡,洗冰塊浴,遇冷時注意呼吸頻率,冥想等。
後來又讀到《The Bliss of Inner Fire》(拙火之樂),書中提到藏傳佛教的修煉,叫拙火定——就是呼吸、打坐、觀想,提升體溫。修煉拙火的人,會在嚴冬之時舉行烘衣物比賽,即下半身泡在河裡,上半身露出水面,把濕透的衣服貼在身上,用身體發出的拙火把衣物烘乾,一晚乾衣最多者勝出。我沒有師父教路,不敢隨便自行練拙火,擔心走火入魔,但學著書中提及的呼吸方法,不提宗教意念,身體居然真會暖起來。
這幾年在拉薩,夏季到冬日,幾乎每天也用冷水洗澡,穿件單薄上衣、短褲加涼鞋。有朋友一直都懷疑,這身衣服,能否支持到冬天。到了冬天,有時外邊攝氏零下 3 度,我還是這身打扮。走到街上,總有陌生的藏人驚訝地叫︰「Aw, ke-gi min-du-geh?」(哎,不冷嗎?)我總說︰「Ke-gi min-du!」(不冷!)其實也不是完全不冷,更準確來說,我儘量把感覺抽離,我知道這叫冷感,但已不再害怕,因為冷,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我們遇冷時,應先問自己,這種冷感有害嗎?零下40度,當然要穿長褲、棄涼鞋,但如果零上20度,還是穿得全身羽絨,就過份保暖了。穿得少的另一好處,以前去旅行收拾衣服,總佔幾公斤,現在幾件單薄 T 恤加短褲,加起來幾百克,真正做個 minimalist。
說起來也真神奇,我曾經那麼怕冷,找了幾本書,了解靠意念及呼吸升溫的概念,居然挺享受冬天的冷鋒,真是知識改變命運啊!
照片一: 2016 年 11 月時,與一班香港朋友去羊卓雍措湖,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照片中人的衣著差別。
照片二:朋友摸著我,說:「佢個身真係好暖喎!」🤣
照片三:2011 年冬季時經常穿的太空衣睡袋(Selk Bag),穿得誇張,但當時晚上不穿這個,冷得不舒服。
拙火定的相關資料︰
《拙火之樂》中文版︰https://goo.gl/6AUy8Q
《圖解藏密拙火禪修法》︰https://goo.gl/xzQGeC
《The Bliss of Inner Fire》:https://goo.gl/U3ghgw
Tibetan Buddhist Monks Meditation and Science. Tummo meditation: https://goo.gl/Wam6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