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万亿美元!韩国2020年GDP公布,被广东省超越板上钉钉】
近日,韩国经济部官网的一片文章中透漏了2020年GDP总量,大约为1.58万亿美元。
这篇文章体现了韩国一贯的民族风格,提到,2020年G7国家的GDP平均大约为5.4万亿美元,是韩国的3倍以上,然而韩国个体从业者超过600万,占所有产业的比重高达25.1%,而G7国家则仅有13.7%。
韩国人认为,虽然韩国的GDP规模只有G7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个体户所占比重却更高,是他们的2倍。
相比2019年,韩国GDP超过1.64万亿美元,由于疫情和汇率的双重影响,2020年仅有1.58万亿美元,依旧处于下滑状态;并且我国广东省的GDP数据已经公布,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算的话则达到1.61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2020年韩国GDP已经被我国第一经济强省广东反超,我国另一个经济强省江苏突破10万亿也是板上钉钉,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几年也能反超韩国。
不知道韩国人作何感想?
g7 gdp占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6/03 Bloomberg重點摘要
<美洲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敦促警方"強硬"處理種族抗議 不諱言支持使用更多武力解決抗爭
五角大廈證實調派更多陸軍士兵進駐大華府區 24小時內1600名士兵移動至首都基地待命
川普揚言動用現役部隊處理種族抗爭 軍方將領避談且建議由國民兵負責國內執法
紐約警民在曼哈頓大橋上的對峙最終化解 警方允許民眾從布魯克林那端下橋
白宮旁拉法葉公園抗議人潮遭警方強力驅散 華盛頓郵報:用的是化學噴劑和塑膠子彈
川普到訪聖約翰聖公會教堂的舉動 天主教華府教區主教批"應受譴責"
因種族暴亂事件被逮人數 全美總計至少9300人
密蘇里州佛格森市在全美種族議題擴散之際 選出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市長
周一出現軍方直升機在華府空中低飛 大華府國民兵將調查派軍機升空的正當性
芝加哥市長稱將加速改革警察系統 90天內針對訓練、警察身心健康以及招募提出革新計劃
華納音樂承諾設立1億美元基金支持社會正義及音樂產業 種族暴亂以來最大一筆企業捐款
丹佛警察推特發圖文"來場暴動吧" 遭丹佛警局以違反警署社群媒體政策為由開除
協助弱勢國家度過疫情衝擊 G7財長會議宣布暫時免除貧窮國家的償債至2020年底或更久
川普推特稱北卡羅萊納州的防疫禁令 "迫使"共和黨將另尋他處舉辦八月的全國黨代表大會
<歐洲新聞>
英國首相強森指佛洛伊德之死"令人震驚" 稱美國人抗議有理但呼籲保持和平冷靜
教宗嚴重關切 "我們不能容忍種族仇恨"
巴黎兩萬人示威傳零星衝突 警方下令驅散
瑞典首席傳染病學家承認當初的軟防疫造成太多死亡 確實"錯了"
英相強森宣布將做出史上最大移民制度改革 讓將近300萬香港人有機會申請英國公民
英國正以普通的止痛劑做實驗 測試是否能避免新冠病毒患者避免呼吸功能衰竭
歐洲央行周四利率會議 料將在"彈藥"用盡之前擴大貨幣寬鬆計劃
個人消費及投資驟減 瑞士第一季GDP萎縮2.6%創數十年來新低
法國政府去函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 要求檢討一篇有關奎寧治療新冠病患所使用的數據
歐盟尋求分攤藥廠開發新冠疫苗的負擔 以便保住未來取得疫苗的管道
奧地利解除所有的邊境禁令 唯獨與義大利的邊境仍維持管制
德國擬自6月15日起解除旅遊禁令 允許民眾自由進出申根國家與英國
<亞非中東新聞>
中國未批准美籍航空公司擴大營運 美國交通部警告將禁止所有中國航班飛往美國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之死 在肯亞和奈及利亞也掀起大規模抗議
匯豐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王冬勝 首位公開表示支持港版國安法的跨國金融機構高階主管
英國怡和洋行加入商業界行列 表態支持港版國安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批評美國"雙重標準" 強硬處理自己國內抗議卻支持香港暴力抗爭
美國揚言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 香港財政司陳茂波稱中國人民銀行有足夠美元存底供香港周轉
兩個月前預估赤字不超過3% 印尼財長如今稱財政赤字在GDP占比恐上修到6.34%
澳洲第一季GDP比前季萎縮0.3%為2011年來首見季度負成長 結束近30年來的經濟擴張
南非高等法院裁定官方的新冠防疫措施"違憲"且"無效" 限期兩周內更正
中國與新加坡達成雙邊協議 將放寬兩國商務客差旅往來的禁令
g7 gdp占比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能補給專欄》綠能假新聞第二話:離岸風電創造2萬個工作機會攏係假?(01/14/2019 芋傳媒)
每當政府要發展一個新產業的時候,會端出的牛肉不外乎就是會吸引多少投資額、有多少產值、可以貢獻多少 GDP、以及能創造多少個就業機會,離岸風電也不例外。而最近大家在吵,到底政府說的 2 萬個就業機會是真是假,筆者嘗試著以其他國家的評估和統計結果,來討論這個議題。
國際評估:離岸風電產業就業人次 7-25 人/MW
根據國際經濟發展委員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cil)2013 年的整理,歐洲與美國對離岸風電產業創造就業人次的預估不一,可能依國家或地區的條件不同而變化,平均下來每 MW 的就業人數從 7-25 人不等。
而這份整理也指出,在歐美最廣為引用的基礎是 2009 年歐洲風能協會(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的研究。根據歐洲風能協會在 2009 年的報告,風電(未區分陸域或離岸,但離岸風電的就業可能會稍高)設置,每 MW 可創造 15.1 個工作機會,分別是風機製造(直接 7.5/間接 5)、安裝(1.2)、其他(1.3)等,以及後續還有因應風場運維產生的就業機會,累計到 2007 年歐洲在風電產業的就業人數已超過 15 萬人。這不只包含「直接」貢獻就機會的風場開發及建造工程、供應鏈製造業,還涵蓋顧問、研究機構、大專院校、金融服務等「間接」的就業。
政府喊出 20,000 個就業機會,以數字來看約是 3.6 人/MW,相較上述預估或統計數字,還算是穩健保守。
2 萬個工作機會?重點是本土產業的建立
風電產業的就業主要貢獻在哪一塊呢?根據歐洲風能協會的同一份報告,風電產業的就業人數中,製造業共佔了將近 60%(風機製造 37% + 零組件製造 22%),由此可知,是製造業佔了大宗。蓋風場不只是把風機架起來、海纜牽上岸來賣電而已,背後還會牽涉到一連串的製造產業。
發展離岸風電產業,除了乾淨的能源,要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的方式,就是建立本地製造產業。台灣的遴選風場需承諾經濟部工業局的「產業關聯方案」,也就是俗稱的國產化責任,正是朝「把製造業留在台灣」的方向努力,透過在地化的方式,來創造就業機會。
歐洲國家案例:本土製造業確實影響就業人數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情況。根據英國 Renewable Energy Association 2018 年的報告,在英國的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
乍聽之下台灣的 5.5GW 所創造就業人數跟英國的 6.8GW 帶來的效益相當,這是因為,兩國產業在地化要求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英國產業「自製率」(UK Content )定義是:「風場擁有者與英國境內供應商(可為外商)所訂立合約的相關支出占比」。英國對於風場自製率要求較寬鬆,2017 年計算的結果大約是 32%,歐洲風電產業有許多製造業的工廠、工作機會都在丹麥、德國。若看看德國的數字,德國在 2017 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有 5.2GW,就業人數就有 27,100 人,其中不少便是得利於製造業。丹麥是個人口約只有 570 萬的小國,不過目前共有 33,000 人服務於風電產業(未區分陸域 + 離岸),佔私部門工作人口的 2.3%,而風能產業出口值佔總出口的 3.9%。丹麥小國可以在歐洲風電產業撐起一片天,成為傲視全球的風電大國,便是製造業立大功。
提升工作數量之外 質量也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產業帶來的好處,除了就業上的「數量」提升之外,「質量」的改變,是從數字上不容易看到的。
台灣在一些各種製造業上原本就有一定投入,發展離岸風電產業,這其中部分行業可能在原本的基礎上生產新產品,像是電力設備、風機零組件等, 或是傳統產業(鋼鐵、港灣、金屬、材料等)的轉型,所。像是中鋼成立了興達海基,來生產架設風機的水下基礎。過去台灣有港灣工程,未來可以進一步朝海事工程發展,還有金融、顧問、法律行業的觸角延伸更廣。
換個角度來看,台灣許多產業的發展都已出現瓶頸,離岸風電也提供既有產業更多創新的發展路徑,把既有的生產線、人力以及資金投入到離岸風電,也許因為這樣,實質新增就業人數沒有預期得多,但對於降低失業率,還是有很大的貢獻。
亞太尚未形成成熟的離岸風電聚落,2025 年前,可能還是有許多產品需依賴國外進口,但是要改變未來,現在必須要開始。若希望 5.5GW 的離岸風電可以帶來更大的產業效益,除了在既有產業基礎上透過技術合作、來台設廠帶來轉型、升級之外,更重要的是台灣要取得在亞洲發展風電的先機,爭取關鍵製造業進駐台灣的機會。若台灣成功的打下風電產業基礎,除了國內的風場,未來更可進一步爭取其他國家的訂單,這才是發展本土產業、兩萬個工作機會的重點所在。
參考資料:
❯ Offshore: Windenergiegewinnung auf See
❯ Highest Employment Level in the Danish Wind Industry since 2008
❯ Offshore wind investment, policies and job creation- Review of key findings for G7 ministerial meetings
❯ CREATING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Analysis of the Offshore Wind Energy Industry
❯ EWEA Wind at Work 2009
❯ UK Offshore Wind Industry Reveals Ambitious 2030 Vision
❯ Skills and Labour Requirements of the UK Offshore Wind Industry 2018-2032
❯ REview 2018: Concern as British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growth begins to cool
❯ The Economic Value of Offshore Wind Benefits to the UK of Supporting the Industry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aronews.tw/2019/01/14/227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