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0 不要再看排名選公司了!矽谷薪水談判實戰心法
延續上一集大獲好評的 Square 工作四年甘苦談,這週讓我們繼續職涯分享系列,聊聊如何選到不會讓自己後悔的公司和大家非常關心的如何談薪水,以及 Kenji 與 Robinhood、Facebook 以及 Stripe 等矽谷科技公司談判的實戰經驗分享!
本集節目由 Phase 贊助播出
Phase 是一款專業數位設計工具,讓 UX 團隊不用再經歷繁複的寫程式流程,就能為網站和應用程式創建互動式介面,已經吸引 Airbnb、Amazon、Uber 和 Twitch 等全球知名企業註冊,以及 Palm Drive Capital 等國際創投高達上億台幣的投資。Phase 正在台灣擴張產品開發團隊,招募職位請參考 Phase.com/join
還沒加入矽谷輕鬆談專屬 Slack 空間的快來喔!https://bit.ly/3vMov7m
#Phase #Negotiation #Career #FAANG #FLAG #Culture #HaseebQureshi #AlwaysNegotiate #談薪水 #Podcast #JustKiddingTech #矽谷輕鬆談
---
#Podcast傳送門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2wizvzO
Spotify ➡️ https://spoti.fi/3aeP9KY
Google Podcasts ➡️ https://bit.ly/2vureZq
其他平台 ➡️ https://anchor.fm/jktech
faang薪水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在美國臉書工作的日子,得到 offer 後及工作後的體驗
(連結是有照片的圖文網址版)
Hi Brian,
I just left you a message. I have some fantastic news for you. We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n offer. Congratulations and great work! Call me when you are free to discuss the specifics.
大概在 2 年半前,收到這封來自臉書總部 recruiter 的信。當下有點不敢相信,我「還是」得到 Facebook 的工程師 offer 了!如果你有看我之前和阿雅的直播,就會知道我 2015 年中請朋友幫忙內推 Facebook ,但早上內推完、下午就被拒絕了。
在 2016 年底時,我再次挑戰 Facebook, 這次經過更充分的準備、終於通過層層難關。但收到 offer 的當下,感覺還是超級不真實的──
畢竟 Facebook 是矽谷無數人都想加入的一級公司 FAANG ( 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 之一,尤其在工程師領域,競爭更可說「來自世界各地」都不為過。我在面試前已知道上的機率很低,結果卻能如願以償,當下真是欣喜若狂!
現在兩年半過去,對這份工作有了更多的體會和觀察,在此透過文章,陸續分享給大家:
從拿到 Offer 開始說起:
確認要加入 Facebook 後,我收到了公司系統的制式信件──主要要簽合約、填寫個人資料,同時也要做背景調查、犯罪紀錄調查等等。填寫完成後幾天(應該是稽核完了一切正常),又收到準備 onboarding 的資料,讓我填寫進入公司後想要的 email 名稱等資料、以及「我想要的設備」。
在臉書和矽谷許多企業,每個員工入職時都會配發一台筆電及一隻手機。 筆電可以自由選擇要 11、13、15 吋螢幕大小 的 Windows 或 Mac;手機則可以選擇最新或上一代的 iPhone 、Samsung Galaxy 或 Google Pixel;連欲搭配的門號,也可以自 AT&T 或 Verizon 中任選。
加入公司的第一及第二天,是所有新進人員的訓練:臉書在全球不同地區,只要是同梯加入的員工,都會在這兩天一起參與訓練──主要訓練內容是介紹公司的文化、價值,並且當場發給我們當初選擇的設備,並幫助我們一開始的內部系統設定。
6 ~ 12 週的工程師訓練,結束後再「選組」
臉書的非工程師員工,通常一般兩天訓練完就會直接到組上開始工作了。而工程師們在第二天訓練結束後,則會被 mentor 「認領」,準備專屬工程師的訓練。
在臉書,工程師們會有 6 — 12 週的 engineering bootcamp 。在這段期間,頗有點像是回到大學的感覺:我們會依照自己的專業與需求,選修不同的課程;同時也會在沒上課的期間,實作各個組(臉書有不同工作分組如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Oculus 、Messenger⋯⋯等 )給 bootcamp 工程師做的 task 。
這些 task 從簡單的幾行 code 小改動,到寫一個新的大功能都有,且都是真實產品的工作。比如說我改動一個網頁上的顯示,程式碼部署後幾個小時,這變動就會呈現在全球 20 多億用戶面前。
而等到 bootcamp 結束後,工程師再來選擇進入其中一個組(部門)正式開始工作。
對新加入臉書的工程師來說,藉由實地和不同組的人員一起工作,能夠了解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工作習慣,適合加入什麼組──同時這段期間,也是各組經理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優秀工程師加入自己團隊的時機。通常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可能會有多達 20—30 個經理想要招攬。一般來說,大家都會很謹慎的選擇組別,畢竟決定加入一個組後,公司期望你至少要待一年才可以換組。
和矽谷其他公司相比,臉書的工程師在入職後才選組,是一項別具特色的「自由」,但同時也是個「甜蜜的負擔」:新同事間最常見的煩惱,就是猶豫到底要加入「工作內容是自己很有興趣」的組,還是「組員人相處起來超愉快」的組?──當然,每個選擇都可能會在幾個月後後悔,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個人認為,能夠「先入職、再選組」,是臉書吸引優秀工程師們的一個優勢。因藉由實際工作及相處,能夠減少訊息不對稱,避免實際上線後才發現彼此不適合。這對公司來說也是好的──大家工作、合作起來開心,才會有好的產出。
矽谷通勤日常──幾乎每個灣區城市,都有接駁車接送
隨著越來越多人移入舊金山灣區,整個矽谷的交通狀況是越來越糟;我們公司的停車場也經常大爆滿停不下。因此為了鼓勵員工搭乘接駁車,公司在灣區幾乎各個城市,現在都設有接駁車的站,上車後也有 wifi 可以使用。
我住在東灣(East Bay),也是每天搭乘 shuttle 上下班──雖然時間比我自己開車還要久,但至少大塞車時比較沒壓力,可以聽聽 podcast 或做其他的事情。
吃在臉書:「進公司一年胖 15 磅」的傳說
臉書總部園區的整體辦公環境,算是矽谷企業中很不錯的。舉例來說,公司的食堂「們」,會供應免費的早、中、晚餐──早晚餐只有較大的食堂會提供食物,午餐則有堪稱琳瑯滿目的各式選擇。
早餐會提供各式季節水果、美式早餐、優格、麵包、也有中式的粥等;喝的部分則有柳橙汁或是 smoothie 可以選擇。如果有時間的話,大家也可以利用已經調好的鬆餅粉替自己做份鬆餅;週五的早餐則會有煙燻鮭魚,算是一週的 highlight。
如果錯過了早餐時間,辦公室的每層樓都有廚房,廚房中有提供 cereal 及香蕉、蘋果等基本水果讓大家可以充飢。
午餐的選擇除了大的食堂外,還有一些小的食堂,像是麵食、 BBQ、 印度菜、越南三明治、墨西哥式、美式漢堡、 pizza 、或是沙拉⋯⋯等等。由於選項眾多,大家中午吃飯時間一到,就會打開內部使用的 app ,來查看午餐菜單有些什麼東西好吃。現在如果是提供熱門的日式、中式或韓式午餐的食堂,通常都會大爆滿,要排很久的隊才吃得到飯⋯⋯。
為了讓員工不會因為「太餓沒有創造力」,公司的廚房也隨時備有各式零食及咖啡、茶及提神飲料等,目前比較特別的零食,是連來自日本的 Pocky 都有。因為吃實在太方便、又有太多的選擇,入職時就聽過一個有趣的傳言:有人戲稱進臉書工作一年,平均會胖 15 磅 (6.8 公斤)。
健身課、電玩間,各式設備應有盡有──但未必有時間享用
要避免「傳說成真」的話,當然要靠運動了:公司內部就有健身房,提供一些健身器材。同時每天每個時段也都有不同的健身課程,從瑜珈、有氧運動到皮拉提斯都有。現在比較熱門的課程,也是常常爆滿。如果不想在公司運動的話,也可以自費上小班的課程、或是請教練一對一來教你──公司每年補助 720 美元(約新台幣 22.6 K ),讓大家花在健身或運動相關的支出上。
因為公司園區佔地很大,如果要去不同建築開會,走路可能動輒要10—30 分鐘以上,這時候大家會騎公司提供的腳踏車,也有園區內的 shuttle 可以乘坐。
另外,公司內也設有健康中心,我們可以預約在公司內看病、看牙齒;如果要郵寄包裹,已經自行印好標籤的話公司也有地方收件,讓你可以省得跑郵局或是 Fedex。甚至如果要剪頭髮,公司內也有髮廊。總之這林林總總的一切設施,都是希望幫助員工減少日常雜事要消耗的時間精力,讓員工更有效率完成要做的事。
說到這裏,臉書的矽谷總部,最有名的參觀地點有二:「甜點店」及「電玩間」。
「甜點店」裡面有提供冰淇淋、frozen yogurt 、各式烘培甜點及糖果⋯⋯當然一切也都是免費的。每天中餐飯後,常可見到外部參觀訪客會聚集在甜點店吃飯後甜點,等待的隊伍也是無敵長。
而「電玩間」則是有各種大型遊戲機、跳舞機等。據說它的起源是一開始有位員工在 eBay 上買了一台電玩機台放到公司,公司沒有特別說什麼,於是後來就有更多人買了放到公司。公司目前提供場地,但都是員工自願來維護這些遊戲機的。「電玩間」很好玩,不過現在大部分情況好像都是員工帶訪客來玩,自己倒是上班太忙,反而沒時間來玩。
各式福利
臉書員工,一年有 21 天的給薪假期(PTO)。當然,這在搶才若渴的矽谷企業中,並不是最高的──目前有些公司,甚至號稱實施「無限假期」的政策。
但其實老實說,我比較喜歡有白紙黑字的規定,畢竟「無限假期」不可能真的「無限」,大家最後反而要猜或測試「公司能忍受的邊界」在哪裏。另外如果我們要請假的話,內部請假系統是不需要主管批准的。(當然禮貌上比較多天的假期,我還是會先和主管溝通;但如果只是一兩天,系統線上請完假後就好了)
公司也提供新手爸媽,在小孩出生後一年內可以放 87 天( 4.5 個月)的育嬰假,薪水在放假期間是全薪。目前科技公司應該只有 Netflix (一年)、 Twitter (5.5 個月)比臉書長。最近公司又改變政策:由於加州政府規定媽媽在產後應有 6 或 8 週的 disability leave (看是自然產或是破腹產)讓媽媽恢復,原本公司的 87 天,是包含這些加州規定的 leave 的,但最近把這 disability leave 排除在外── 所以現在於臉書總部工作的媽媽們,可以從預產期前 4 週開始放,產後先放 6 或 8 週的加州 disability leave 、再放 87 天的公司育嬰假。長度最多可以到 29.5 週,算是讓媽媽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在家陪小孩及從產後恢復。
年度 3 大活動
公司一年有 3 個大型活動, 4 月底的週日有 “Take your kid to work day” 「帶小孩到公司玩」; 8 月有「夏季派對」;而 12 月則有「年終派對」。
「帶小孩到公司玩」一般是在上班日,但因為公司員工已經太多了,所以得在週日舉辦。公司佈置了許多讓小朋友可以玩樂的設施,同時也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小朋友能了解爸媽上班的地方。
8 月份的夏日派對,去年租了一個 convention center,並且租了許多遊樂設施讓大家玩樂。因為是免費的,所以大家可以盡情的玩各種像是投籃遊戲、射飛鏢、或是坐摩天輪,這個活動也是讓大家可以帶家人及小孩一起參與。
12 月的年終派對,每個員工就只能帶一位成人一起參加──大家會穿正式服裝,在各式不同主題的區域吃吃喝喝及跳舞, 這個活動會在每年聖誕節前舉辦,慰勞大家一年的辛勞。
除了全公司的活動外,每個組在每一個季度,也通常都會有 team boding 的活動,讓組員有工作外的時間可以一起培養感情。常見的 team bonding 活動像是去賽車 (go kart)、密室逃脫、做手工藝、laser tag 等等都有。
「開放文化」:祖克柏直接和你Q&A
除了這些有形的福利之外,個人觀察在臉書,最值得一提的無形資產是 “ Be Open ” 的公司文化:
例如,所有正職工程師在入職後,都可以看到所有的內部文件及程式碼(但當然要簽保密協定,相關資訊不得對外任意揭露);如果你有興趣參加任何內部會議,大家通常也都很歡迎你旁聽。
另外在每週, CEO 馬克都會在總部舉辦一小時對全部員工的 Q&A ── 如果你有問題想要直接問他,請記得早點到,坐到靠近提問麥克風的地方。我入職時也有參加,還問了馬克一個關於選擇如何組別的問題呢!
另外,公司給每個主管的主要責任,是「要幫助團隊成長、移除障礙,並且充分授權」,而非上至下的命令與管理。
有了這樣的文化,凝聚出來的向心力、執行力,往往更能讓公司更有效率地完成策略和目標。
期望與壓力,也是矽谷前段班
前面看了這麼多公司提供的福利、給員工的空間等等──但也別忘了,這些無非都是希望招來頂尖人才,並且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它的另一面,正是「沒表現,就離開」的現實:一般來說,公司規定入門兩級的工程師,必須要在一定時限內升職,如果時間到了,因為能力不夠或是沒有做出足夠的貢獻而無法升等,公司請人離開也是毫不心軟。在我入職 2 年多的時間內,也親眼見到幾位同事入職半年或一年左右,因為沒有達到標準而被迫離開的。
臉書即使在已經高度競爭的矽谷,也是以步調快、壓力大聞名,一般來說要做的事情仍然比做事的人多:好處是如果你對職涯很有衝勁和想法,這裡的員工有較大機率可以做到有大影響力的專案;但如果想要進到錢多事少離家近、適合「養老」的公司,我想臉書是不適合你的。
另外工程師在公司待滿一年後,內部換組也很容易──如果你想要換組(部門),你的主管是不能阻止你的。公司的這個政策,目的是確保工程師如果和上司處得不愉快、或不滿意工作現狀的話,還有除了「直接跳槽」之外的選項。
不斷鞭策自己持續提升的環境
現在,我在這家公司工作 2 年多了。也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最近當起了新員工及組員的 mentor 。
整體而言,在這兩年多的經歷中,我見識到了一家國際一流企業,是如何吸引員工、如何讓員工快速融入公司文化及技術、如何在平日讓員工開心及有效率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見識到這樣的工作壓力確實也很大,我同時也更被逼著持續自我提升。當中自然還有許多小故事,之後再來和大家一一分享。
簡言之,這是一個讓人會有動力持續自我精進、不斷提升的工作環境。而我在公司中,也遇到許多聰明又謙遜的人,大家都很有活力、很努力地做出貢獻。我不知道別的同事是否必定有同樣的想法,但個人真的很慶幸,自己可以在臉書總部當工程師,努力讓世界更加開放及彼此連結。
你對在臉書工作還想知道什麼嗎? 歡迎留言詢問, 如果不是牽扯到內部機密的話,我會找時間回覆。
歡迎 Like 或是關注我的粉絲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及我的所見所聞。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5/ExperienceToWorkAtFB.html
faang薪水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紀念到矽谷四年:生活、工作的比較及心得
2015 年的一月,我和親愛的老婆從美國東岸那時大雪紛飛的馬里蘭州搬到陽光普照的加州灣區。時間轉眼一下就過了 4 年, 我們也從當初的灣區菜鳥,到現在大概知曉這裡的各式生活狀況、職場秘辛。 對於矽谷,大家總是有許多憧憬、幻想,當初的我也不例外,希望在這個世界科技之都能立足,並和各國高手一起競爭、合作、參與改變世界的產品。 四年後,在矽谷這個入門工程師的領域,我算是站穩腳步,小有成就,這篇是我的回顧及心得。
2015 年一月,我們從零下還在下雪的地方穿超級厚重的外套在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DCA)上飛機,我們剛下飛機就發現晚上攝氏 10 幾度的舊金山實在好溫暖,脫下了外套後, 要拿我們 2 個大行李箱、 3 個小行李箱,隨身背包、及大外套讓我們手忙腳亂了一陣子。那時要從舊金山機場坐 Uber 到定的 Airbnb 房子,我們選擇最大容量的 Uber XL, 來接我們的大叔開一台大 SUV, 在塞完我們所有的東西後幾乎沒有什麼剩下的空間了。 40 分鐘的路程,我們到了舊金山 Glen Park 附近定的房子,我們知道房東在上夜班,她 90 歲的媽媽會幫我們開門。 在按了門鈴後,過了許久,房子才出現亮光,2 樓窗戶出現一位老太太,揮手示意她知道了。 我們於是在一樓門口等著她, 等著等、大概過了將近 5 分鐘都沒有動靜,我們一度懷疑老太太怎麼了, 正要打電話給房東時,老太太才步履蹣跚的到門口來開門,原來她只是因為走路很慢,但並沒有出什麼事。 當我們走到 3 樓的房間時,發現房間內放一張床和一個小桌子就沒有什麼空位了,我們的行李根本就放不進房間裡。 只能先拿貴重及那晚需要的東西,剩下的先暫時放在他們的車庫裡。
我們搬到舊金山之前,在馬里蘭的 Rockville 租一個 one bedroom 採光不錯的電梯公寓, 850 square feet 包水電, 一個月的租金是 $1350, 而舊金山我們租的房間是一間獨立的房子裡 4 個房間中的一間,大概只有 200 square feet,要和另外一個房間共用廁所,而整個家住了 9 個人加 3 隻狗,一個月的租金是 $1700。 我們知道舊金山的房價及房租很高,要找短期租房的更是困難,所以也只能摸摸鼻子,住在一個不是那麼舒服的地方。希望一切在我上完 3 個月的程式密集班(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後就可以穩定下來。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有大概幾天的空檔,那時候 Uber 和 Lyft 剛推出共乘服務, Uber Pool 或 Lyft Line 只要 $5 就可以讓你搭車到舊金山任何地方, 而且還可以帶一個人。而舊金山的公車系統 Muni, 一個人的基本票價是 $2.25, 而且你要到的地方可能要換很多次車多花很多錢。 那時候的演算法可能還沒有很完善,我們常常上車後,司機到我們的目的地前也沒有接到共乘的人,所以和一般票價的 Uber/Lyft 沒什麼差別。 我們第一次覺得在矽谷可以嘗試新產品真是好棒!
2015 年初的舊金山不太冷,白天有到攝氏 20 多度,我們出門去 Dolores Park 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穿著短袖加一個薄外套,對於在東岸生活了幾年的我們,真的很享受能在冬天公園裡曬曬太陽。
而灣區的餐廳選擇很多、不管是中式、日式、或是哪種料理,我們都可以找到沒有太貴,但就很好吃的,當然我們知道和洛杉磯 LA 的美食可能還是有差距,但我們真的很感動灣區的食物選擇及品質。
在舊金山市區上課時,我覺得最不能忍受的是 Market Street 附近的遊民,有時候一個轉彎,你就看到整條街 30~40個遊民聚集在要走的路上。 因為聽到了不少被遊民謾罵、甚至毆打的案例,通常我都會繞路而行。 但舊金山遊民數量實在太多,路上常常有許多遊民的排泄物,走路真的要很小心。 到 2019 年的現在,每次去舊金山我們還是覺得要經過遊民附近是很可怕的經驗。
那時候我每天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在學習,要回家的路上沒什麼人,從上課到 Bart 車站 5 分鐘,及從 Glen Park 車站走回家的 15 分鐘,我每天都很害怕被搶劫或是襲擊,我會多帶一個備用錢包放一些小錢,並穿著慢跑鞋,想說希望如果真的遇上了,就把備用錢包丟到反方向、拔腿就跑,好在到搬離開舊金山時都平安沒有遇到。
矽谷的工作機會很多,以軟體工程師來說,大中小公司面試的重點不太一樣,大公司著重演算法、資料結構、 system design、小公司著重實際經驗及所要的技能是否能立即使用。 2015 年的時候,大家提到想進的夢想公司是 FLAG , FLAG 是 Facebook、 LinkedIn、 Google 這 3 間公司、A 有人說是為了順口加的,有人說是 Apple , 有人說是 Amazon。 FLG 都是相對年輕的公司、公司福利待遇類似、公司有提供三餐等等,是眾多畢業生想加入的公司。 到現在比較多人在講的是 FAANG (Facebook, Apple, Amazon, Netflix and Google), 到去年下半年前,這幾家公司的過去幾年股票漲很多, 讓投資人或是工作申請者趨之若鶩。
我 2015 年在找工作時,我主要要靠自己及朋友內推來申請職缺。 我開始在 SolarCity 工作之後, 不時的信箱或是 LinkedIn 就會收到 recruiter 寄信,詢問有沒有興趣去了解他們的公司或是面試。 而我加入 Facebook 之後, recruiter 們寄來的信就更多了。 在矽谷,1 年半 到 2 年換一個工作是很正常的, 文章像是 Employees Who Stay In Companies Longer Than Two Years Get Paid 50% Less, Why you should switch jobs every 2 to 3 years to boost your earnings 都鼓勵著大家時常去就業市場上看看自己的行情。 而前幾年許多獨角獸公司的擴張,大舉砸錢找人才, 也讓 FAANG 公司許多員工流向像是 Uber、 Airbnb、Dropbox、Pinterest、 Snapchat、Slack 等公司。
因為工作機會多,許多朋友也早就、或是後來搬到矽谷發展, 參加朋友們之間的活動, 讓我也認識許多在不同科技公司的朋友們。 在矽谷這裡, 可能認識的 3 個人就有 2 個是在科技公司工作。 軟體工程師是佔最大的比例、而 Product Manager 、Designer 等科技公司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有不少人。 相對來說, 其他地區的職業傾向沒有像矽谷這裡這麼傾向科技業。
美國的產假在已開發國家中是很落後的, 但加州的父母福利在美國各州還算是還不錯的, 加州規定懷孕的媽媽在產前 4 週可以開始請 maternity leave, 產後有 12 週的 paid maternity leave 。 爸爸也有在小孩出生到一歲前的 6 週 leave。 而科技公司為了讓員工有小孩時無後顧之憂, 也會加碼提高爸媽在家照顧嬰兒時間, 最高的 Netflix 可以提供到一年的帶薪產假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親身看到請一年假的 Netflix 同事),這篇文章提供了矽谷各大科技公司的產假福利時間 Netflix parents get a paid year off and Amazon pays for spouses’ parental leave。我所在的 Facebook 是不論是爸爸或媽媽都可以請 17週的產假,公司及部門也都會盡量鼓勵大家在小孩一歲前把這個假放完,多在家陪小孩。
在生活壓力上,矽谷的工作壓力也還是蠻大的, 你的同事及朋友們,大家都是聰明人,也賭上一切在這裡努力求生。 每個人真的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中表現及爭取。 因為矽谷灣區蓋的房子數目跟不上人搬進來的速度, 房價飛漲, 100萬美金在矽谷只能在沒有那麼好地區學區買 60 年以上屋齡的小小的老房子。 相比之下, 馬里蘭最好學區 Potomac 10, 10, 10 的房子,有著可大 2、3 倍的室內室外空間及較新的屋齡, 許多也不到 100 萬美金。 有許多有小孩家庭的人, 因為受不了房價及學區, 紛紛搬離矽谷, 其中, 蠻多人選擇搬到西雅圖, 我一年半前寫的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提到了西雅圖的崛起及人才的流動,我最近也剛好有同事調到西雅圖,薪水不變的情況下,因為不用繳交華盛頓州的收入稅、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每個月可以用的稅後收入增加許多,除了冬天下雨多了些之外,生活過的很開心。
我知道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缺點, 我很感激來灣區矽谷的一切體驗, 對我來說,矽谷願意接受一個半路出家的我, 讓我有機會證明我自己, 這裡的氣候、食物、福利、及各種機會,都是很多地方沒有的。 上一個 4 年,我過的很精彩,希望下一個在矽谷的 4 年能更加適應、綻放光芒。
你的矽谷經驗或者你的美國經驗是怎麼樣呢? 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分享。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1/4YearInSilliconVall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