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三十日,是加拿大的橘衣日(Orange Shirt Day)。
這是個很年輕的紀念日,2013年才成立。
這是加拿大特有的節日,不放假,不慶祝,
它如同台灣人所熟悉的228,
是個正視歷史和懺悔的日子。
加拿大有一段欺壓原住民的黑歷史。
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Canadian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是專門為原住民設立的學校。
學校創建的理念和目的,
是為了幫助原住民兒童能融入加拿大的社會,
並成為有教育背景和投票權的公民。
初衷或許是美意,但委任執行的基督教教會,將寄宿學校的目的加以調整,以抹煞原住民文化、語言和信仰為主要目的,以強迫原住民孩童融入加拿大主流文化。
加拿大創建至今不過153年,
而最後一間寄宿學校是在1996年關閉,
該系統施行了126年。
其間造成六千多名學童在就學期間死亡。
強制將孩童與家庭分離、禁止使用原住民語言、抹煞文化、體罰、性虐待,並以歸化為加拿大公民的美其名,
強制剝奪原住民身分⋯⋯這些都是寄宿學校的原罪。
寄宿學校生還者(Residential School survivors)稱之為文化大屠殺(Cultural Genocide)和種族大屠殺(ethnocide)。
認知錯誤後,總理每年都會公開向原住民道歉,
總理Justin Trudeau也將與原住民和解(reconciliations),
做為他在職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
有沒有達成或是進展是另一回事。
那這和橘衣有什麼關係?
故事發生在七零年代,一個名叫菲莉絲(Phyllis Jack Webstad)的六歲小女孩要入學了。
她是寄宿學校的三代的學生,
她的媽媽和祖母都各自在孩童時代就讀過同一所學校,各十年。
菲莉絲的祖母非常注重儀容,
她不容許任何人因對原住民的偏見,
而任意踐踏她們的尊嚴。
所以只要她們需要進城,
祖母總是會把她們打扮地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
那天也不例外。
祖母在菲莉絲臨行前,
給她套上了一件全新的、亮眼的橘色ㄒ恤。
菲莉絲非常喜歡這件橘色上衣,
她依依不捨地道別了家人,上了前往學校的車。
然後在進入學校大門後幾分鐘內,
被校方人員粗魯地把她的私人物品連帶身上的衣物全部扒光。
當她被要求換上統一素色的制服時,
她覺得自己不再特別,她不再擁有身分。
菲莉絲再也沒見過那件她心愛的橘色上衣。
2013年,成年的菲莉絲在一次寄宿學校紀念同學會上分享了她的故事,她穿著不一樣的橘色上衣,
闡述著那件祖母給她的,卻被奪走的橘色上衣。
從此,每到九月中下旬,加拿大人就會開始互相提醒:「30日要記得穿橘色的衣服唷!」,
用來警惕「Every Child Matters」的一日。
過去歷史所造成的傷痛,如今已無法抹滅。
而現存的我們能做到的,只能盡力從這些歷史中學習領悟,
避免錯誤再次發生✨
#everychildmatters
#小魔頭與貓媽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