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388 靚聲推介:
近日聽了這張新發行的SACD:Gary Moore《Still Got the Blues》專輯,碟內第四首Still Got the Blues可以說是Gary Moore的代表作,這首歌曲不止好有味道,而且音效也相當之好,這種結他的聲音,可以觸動心霏,加上Gary Moore的憂怨的歌聲,還有不知道是不是SACD的加持,這首歌曲絕對可以用作試音之選!
聽了這首使我感動的大碟,我自然想了解多一點Gary Moore的事蹟,之後找到了一篇相當詳盡的資料,是來自台灣的【獨立評論】,作者黃怡的一篇文稿,我覺得相當詳細,亦可以使大家更加了解這位結他高手Gary Moore的逸事,所以我引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最後,這張SACD是我近期一聽再聽,所以一定要與大家分享!
----------------------------------
藝文
Gary Moore──我的吉他在空中哭泣
作者 黃怡
蓋瑞摩爾(Gary Moore,1952~2011)逝世已6年了,這些年來,他在流行音樂界的聲望不減反增,從youtube連綿不絕的上傳,無論是單曲或專輯,錄音室灌製或現場錄影,以及閱聽者的熱烈反應,大有凌駕Eric Clapton,成為藍調搖滾吉他王的架勢。
摩爾是聽Eric Clapton長大的,記得John Mayall and the Bluesbreakers嗎?晚近的藍調搖滾迷,很少不是聽該樂團中Clapton的吉他主奏,才開始知道實心吉他如何結合藍調與搖滾。酸民常認為Clapton從不敢與Moore同台演出,Clapton倒一向淡定,只說:「Moore彈奏速度實在太快了,我哪裡跟得上他呀!」這是真話,即使Moore不是流行樂壇最正點的吉他手,至少也是最快的吉他手之一,雖然Moore常強調,快是炫技,只是為了帶給歌迷緊張與刺激,他個人滿喜歡聽Roy Buchanan的慢板藍調吉他。
Moore與 Clapton的歌迷特別喜歡比一比兩人的功力,不比吉他,也要比比歌喉。但歌喉是天生的,要比,只能比感情與技巧,Moore去世那年的5月,Clapton唱起Moore的Still Got the Blues,以鋼弦吉他伴唱,配上單純的電子琴聲做背景音樂,雖不如Moore的原唱那麼扣人心弦,卻還是很有味道。不過,Moore做為一個歌者,過了中年嗓音越渾厚,與他的吉他聲兩相唱和,效果越見不凡,這是歌迷普遍的定論。
事實上,彈奏吉他起家的Moore,自己組樂團時是因為找不到適當的主唱,才勉強唱起歌來。剛開始他也唱一點搖滾,「我討厭死了唱搖滾,後來走藍調搖滾路線,我才越來越喜歡唱歌。」他說,「我往往把曲子的主調降下來,因為我吉他不彈主旋律部分,歌唱本身成了主旋律,我再以吉他部分的變化來應和,這樣有趣多了。」
感謝啟發他的Phil Lynott
有些樂評家認為,Moore的吉他聲線不僅性感,簡直是淫蕩,才會那麼顛倒眾生。Moore的歌迷應該會十分同意這點。他的彈唱風格,若從8歲最初彈奏的那把吉他算起,整整花了將近30年,直到1990年他自作、自彈、自唱的Still Got the Blues問世,才大致建立。
Moore生於1952年4月4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人,有一個哥哥、三個姊妹,父母嚴重失和,連累他也提早輟學,15、16歲就到了都柏林,想成為一個音樂家,一年之後父母離婚,北愛暴亂,他無家可回,決定浪跡天涯。1969年加入名為Skid Row的合唱團之後,他認識了人生第一個貴人 Phil Lynott(1949~1986)。Lynott高高瘦瘦帥帥,黑白混血兒,魅力百分百,是個色鬼,據Moore說:「你絕不能把女朋友留給他照顧,幾分鐘都不行。」
Lynott像媽媽般的照顧Moore,早起燒飯給他吃,介紹這個、那個給Moore,開啟了Moore包括吃中國菜在內的各方面味蕾。初進入樂壇的Moore,由於年紀小,大家覺得他是憨憨的鄉巴佬,只把他當成琴藝高超的小弟弟看待,唯有Lynnot認他是音樂上的同道,願意與他同甘共苦,一起成長。Moore在Skid Raw待了2年(1968~1970),樂團嘗試各種搖滾樂風,從放克到重金屬,例如Night of Warm Witch,這是Moore第一個正式的音樂學校,但有很多樂迷認為,團員中只有Moore的彈奏可聽,其他人的演出簡直一塌糊塗。
Moore離開Skid Row之後,1973年自組樂團,推出Grinding Stone,這是Moore歌迷必須珍藏的唱片,當時Moore才21歲,已展現不凡的氣勢。然後他三度進出Lynott組的Thin Lizzy,和Lynott共創的佳績如Waiting for an Alibi、Out in the Field,都是搖滾經典之作。
Lynott以主唱的身份組團,後來才學了貝斯及作曲,Thin Lizzy是少數被歐美樂迷承認的愛爾蘭搖滾樂團,Lynott去世後,他的雕像立在都柏林市中心Grafton Street街頭,可見受擁戴的程度。Lynott的白人媽媽未婚生子,黑人父親屢向她求婚未果,但一直有供給這對母子贍養費,Lynott由外婆照顧,從小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他是事業有成之後才嗑藥成癮,最後母親發現他染上海洛因癮,逼他進療養院做勒戒,幾天之後,突然身體狀況直轉而下,死於多重器官衰竭。
Moore談起這段經過,不禁黯然,「雖然他誰的話都聽不進去,至少我力勸過他。當時Lynott的兩個女孩還很小,我問他,難道不想看到她們長大成人嗎?他會謝謝我,然後依舊我行我素。」1985年冬天,Moore和當時的妻子去外地探望岳父岳母,有人告訴他Lynott病重,沒想到,第二年的1月4日就死了,才36歲。
Moore回想當年,說好幾天過後才承認Lynott真的走了,「我從來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卻真的必須以酒澆愁,在一家酒吧裡,有人播放我們樂團的歌,一個傢伙走過來說『請節哀』。我回到家,不禁放聲大哭,痛苦極了。」
2005年8月20日,都柏林市為Lynott銅像揭幕,他的媽媽來到現場,過去Thin Lizzy的老戰友幾乎全數到齊,晚上以演唱會向Lynott致敬(見Gary Moore & Friends one night in Dublin:A Tribute to Phil Lynott)。這場演唱會是Moore促成的,他找來待過Thin Lizzy的三位主吉他手,加上他自己,本來Thin Lizzy就以雙主吉他手聞名,Moore與其他三人分別搭配,唱了10首他們的暢銷名曲。可以看得出來的是,Moore的實力遠在三人之上,當時他已如日中天,許多樂迷甚至認為,他是全球最頂尖的電吉他手。
有意思的是,這個演唱會的前後經過有個紀錄片,片中Lynott老友們講述他的舊事,說他文質彬彬,待人接物顯出教養良好,思想上比較不像是個rocker,而像是個知識份子,尤其對愛爾蘭的歷史了解得鉅細靡遺,是他們每個人的啟發者。不過其中有一人說,Lynott的音樂偶像是Jimi Hendrix、Elvis、Janis Joplin和Brian Jones,這四人個個早死,而且死因都和藥癮有關,也難怪Lynott會步上他們的後塵,提前向閻王爺報到了。
尋找自己的聲音
Moore很早就曉得自己和Lynott不一樣,他對女人不是那麼有興趣,對藥物也是,如果酒不包括在內的話。搖滾樂吉他手必須全神貫注,指板上的音符很容易閃失,藥物上癮,絕對無法勝任主吉他手;而且吉他像是重型武器,像機關槍,需要一個控制力強大的人,才能讓它為自己所用。Moore在演奏搖滾樂時,必須是個小心翼翼的戰士;閒下來時,他神經還緊繃著,酒這時是最好的朋友。
他右臉頰到下巴的一道長疤,據說是酒後打架,醒來時都想不起來怎麼受傷的。
1974年,Moore加入了英國鼓手Jon Hiseman的 Colosseum(1975~1978),是個fusion樂團,即興意味很重,融合了爵士、放克、藍調等,這是1960年代興起的樂風,較偏爵士的例如Mile Davis、Chick Corea,偏搖滾的如Frank Zappa、Caravan、Soft Machine、Spirit等,Colosseum也算是其中佼佼者,既然志在做實驗性的音樂,當然很難兼顧市場。
「比較起來,Thin Lizzy像是打爛戰,大家想到哪裡做到哪裡,起床、喝個爛醉、上台演出等等,相反的,Colosseum的成員很嚴肅,很團結,很專業。」Moore說,「我跟他們在一起的3年,大家搭著迷你巴士,到處住便宜旅館,就為了可以跟歌迷演奏我們想演奏的音樂,不是為了錢。然而很幸運,還是有唱片公司願意幫我們灌唱。」
但Moore並不覺得與Colosseum的合作,使他得到充份發揮。「從他們那裡離開之後,有時單飛,有時再回到Thin Lizzy,我常常感到,自己的適應能力似乎有些太好,好的讓自己四分五裂,不曉得哪個方向才是我應該努力的,而我的歌迷也應該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這樣變來變去,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下週我會跑去彈爵士吉他了嗎?」
逐漸的,Moore在不工作的時候,或在後台,總是彈奏著藍調,有人就說:「你彈得滿像回事了,該去灌張藍調唱片……」這話說中了Moore的心事,為什麼他鍾意的都是藍調歌手,很少搖滾歌手呢?例如Jimi Hendrix、Roy Buchanan、Peter Green等,為什麼這些人那麼吸引他?
來自Roy Buchanan技法的影響
先說說Roy Buchanan(1939~1988)吧。這位早年演奏時總是穿著一件土土的花格西裝褲,上身隨意搭配的先生,可是包括Moore在內許多樂壇名吉他手在技法方面的導師,也是至今仍受到電子吉他界無限尊崇的吉他手。他那把1953年型的Fender Telecaster,在他的操弄之下,可以發出幾十種聲音。早年,他從模仿Jimi Hendrix和Chuck Berry的歌起家,後來他的音樂類型頗多,有恬靜的Sweet Dreams,也有狂野怪異的You Are Not Alone。
從早期Buchanan灌製的唱片,便知道他絕對是個自由自在的音樂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吉他聲裡,能夠演奏吉他,就是他每天最大的快樂。熟悉他的人說,他平常幾乎是不笑的,除了彈奏班鳩琴他會笑之外,很少看到他展露歡顏,他這時笑,是因為他雖然吉他彈得出神入化,卻完全無法掌握班鳩,他在笑自己笨。
「吉他已攝其魂魄」,很多朋友這麼形容Buchanan,這位來自美國阿肯薩州、在加州長大的音樂家,父親是農場契約工兼當地五旬節教會牧師,由於教友中黑人比例不小,他很早就迷上靈歌。他和Moore一樣,14、15歲便開始以彈唱為生,有時跟團伴奏,有時脫團做個人秀;他也幾乎和Moore一樣待人慷慨且溫和,只在對音樂有要求時,才會發點小脾氣。不一樣的是Moore比較開朗自信,Buchanan則內向自卑,縱然已成吉他高手,因家計繁重,近30歲還想改行做理髮師。
1971年是Buchanan的轉運年,美國公共電視製做了《世界最頂尖的無名吉他手》(The Best Unknown Guitarist in the World)紀錄片,引來披頭四John Lenon和鄉村歌王Merle Haggard的讚歎,也為Buchanan贏來寶麗金唱片公司的一紙合同,那年他已32歲。自此到他48歲去世,出了13張專輯和3張現場錄音。基於他的「存貨甚豐」,去世後又出了17張專輯。
雖然Buchanan有好幾張金唱片,算是成名的吉他手,卻承認每次上台都還緊張得很,並不是大家看見他那樣的悠閒自在。聊到外傳1969年滾石合唱團曾找他去替代Brian Jones,他說確有其事,但他有自知之明:「I don't feel like a Rolling Stone, I don't look like a Rolling Stone, I don't think like a Rolling Stone.」並說,最危險的就是人人都誇你為世界第一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世界第一。
有一次人家問Buchanan,請他評量一下幾個他的年輕崇拜者(大概意指Jeff Beck或 Gary Moore),他只回答:「彈得快又好是一回事,但演奏總是還要回到歌曲的基本面,看看你究竟想表現什麼。你有辦法,就表現得出來,這時無論你被別人如何評價,你都自知是成功了。」
Buchanan有6個小孩,本來是個愛家護子的父親,然而成名讓他必須不斷的上路做巡迴演出,經年累月下來,習慣性嗜酒腐蝕著他的肉體,有時表演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恍神。他最後一場演出,是1988年8月7日在康州新海文,因為酒醉砸鍋,他還信誓旦旦一定要戒酒,可是8月14日又因酒後鬧事被捕,地點是維州的Fairfox郡,他被送進警局的牢房,第二天早上,守衛發現他以自己的襯衫上吊自殺了。
Moore雖承襲了很多Buchanan的吉他技法,兩者的真正不同,在於Moore上台後絕對為了觀眾賣力演出,而Buchanan常說,他演奏多是為了給自己聽的,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滿足,雖然在他生涯末期,變得比較能夠與觀眾互動,但是他與他的吉他之間有一種極其神秘且私密的關係,在他表演時,觀眾永遠感覺得到。
雖然Moore與Buchanan一樣,都不是那種常常通宵達旦開趴的藝人,即使現場演出及唱片銷路表現耀眼,他們生活仍一如常人,但他們承受的精神壓力迥異於常人。娛樂業是競爭白熱化的行業,尤其藍調搖滾是比較特殊的樂種,觀眾對音樂本身的要求更高,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Peter Green的致命吸引力
Buchanan與Moore兩人的精神向度不同,Buchanan是對內深掘,Moore是朝外展開;前者追求返璞歸真的美感,後者嘗試建構華麗的情感戲劇;前者大方保留音樂的不足缺憾,後者力圖羅織音樂的完整敘事。Moore不公開認Buchanan為他的老師,是有原因的,因為他不認同音樂只是個人靈魂的養料,而是必須能夠與眾人產生身心共鳴的一種實質力量,他希望觀眾能瘋狂、沸騰起來,所以特別痛恨在那種觀眾無法站起來舞動的場合表演。
相反的,Moore承認自少年時代便受到Peter Green吸引,白人吉他樂手中,可能唯有Green真正捉住了藍調搖滾的精髓。Moore曾出過一張專輯獻給Peter Green(Blues For Greeny,1995),他在Green的吉他聲中發現一種溫柔的安慰,Green無論唱歌或彈奏,都令人有滴水能夠穿石的感覺,只要你聽過一次,永遠不可能忘懷,Moore對這種精神境界心嚮往之。這張專輯中,Moore使用的就是當年Green以1,000元美金廉讓給Moore的'59 Les Paul,有別於Moore的其他專輯,他以相當含蓄的演奏法,模仿Green的演奏法,來表現Green的作品。
Green比Moore大6歲,是個英國倫敦東區長大的吉他手,Moore第一次聽到他演唱是在貝爾法斯特一家小酒館,Moore當時才14歲。當然不只Moore為Green著迷,這個猶太小子才氣縱橫,除了給自己的合唱團Fleetwood Mac寫了無數歌之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Santana聞名世界的Black Magic Woman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Green出道時被John Mayall帶到他的Bluesbreakers合唱團,頂替Eric Clapton留下的吉他手缺,並預言他的成就會超過Clapton。起先,尤其是Fleetwood Mac氣勢當好時,不知多少人都唱過他寫的歌。然而Green在1971年沾上毒品LSD後,不出3、4年便報銷了,例如Heavey Heart、No Way Out等歌,都可以看出藥物的影響。
1970年代中期,Peter Green常常陷入昏睡,也不時發生譫妄的情形,醫生診斷他因吸食LSD導致精神分裂症狀,他足足在勒戒單位待了2年,才「乾淨」的回到流行音樂界。他算是幸運,雖沒有東山再起,直到今天仍活躍於藍調搖滾界,也不時參與巡迴演出。
Green的吉他琴聲依然美麗動人,繼續保有B.B.King常盛讚他的「甜滋滋」的味道,而且,現在他的「迷幻」是清醒的。人不可能有兩個人生,實相的人生仍值得期待與經歷。他變成一個胖胖的、笑容可掬的70歲老頭兒,接受訪問時常答非所問,聽他嘴裡唱著:「Give me back my freedom.」時,你會哀傷的想到,這是一個我們務必珍惜的、劫後餘生的人。他的悲劇成了我們的享受。
倒是Moore在2011年死了,2月6日,他和女友到西班牙一個海灘渡假,半夜死於心肌梗塞,時年58歲。他吃了一頓安安靜靜的晚餐,兩人還去沙灘上散散步,回到旅館;半夜4點,他女友感到Moore好像很不對勁,曾試著給他做按摩。死後的檢驗證實,Moore不僅是「喝多了」,他死時身上有0.38%酒精,是酒駕限制的5倍含量,通常,人體內酒精含量在0.4%至0.5%便足以致命。
Moore下葬於英國Sussex的瑪格麗特教堂墓園,喪禮只有少數親友參加;他結過一次婚,共生下3個孩子,2個兒子是前妻生的,女兒是他同居了11年的女友生的。他的經紀人發布消息後,全世界的大報都刊出過消息,連台灣都不例外。
沒有人知道他為何要喝下那麼多酒,事實上,我們對Gary Moore的生活所知不多,他是個非常著重隱私的人。或許他冷硬的臉龐只是一張面具,面具下是個異常柔軟脆弱的男人,唯有他的吉他、他的藍調搖滾,足以負載他易感的魂魄。
以上文稿原文可按以下連結: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5/article/5558
Gary Moore - Still Got The Blues (Live):
https://youtu.be/4O_YMLDvvnw
#Lee388
#GaryMoore
#StillGotTheBlue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Jason Pian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學習彈彈鋼琴吧 Discover the new way to learn piano ► https://go.flowkey.com/jasonpiano 加入會員 Jason Piano member https://goo.gl/JzDChh 聽更多Jason Piano流行鋼琴音樂...
「eric clapton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A ROOM MOD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三十萬年老虎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Jason Pian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郭偉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心得]武道館看Eric Clapton演唱會- 看板Japan_Travel 的評價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有正式這個名稱的大概就是Eric... - 文茜的Sofa Music (fans) 的評價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eric clapton兒子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eric clapton兒子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eric clapton台灣 在 【DT:午休時間|Lunch Break】EP.6 陶喆聊黑膠“這首歌注定 ... 的評價
eric clapton台灣 在 A ROOM MOD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à ROOM MODEL®
把美式搖滾與美味漢堡推向全世界—Hard Rock Cafe
熱,躲在冷氣房裡,把Hard Rock團Guns N' Roses的音樂開到最大聲,再大口咬下漢堡薯條啜一口可樂,隨著燥熱的鼓點搖曳,整個就是讓人心情大好又紓壓。將影響全世界的現代文化—搖滾樂與美式食物結合的非常純熟的便是跨國飲食集團—Hard Rock Cafe
誕生於美食荒漠的美味餐廳
Hard Rock Cafe始於1971年,由居住在英國倫敦的兩名美國青年Peter Morton和Issac Tigrett共同創辦。他們熱愛音樂及家鄉隨意休閒的氛圍,在食物乏味單調的英國尤其思念漢堡等高熱量的邪惡美食。兩人從The Doors樂團的一張專輯封面上的「Hard Rock Cafe」字眼作為自己的店名,在倫敦海德公園著手開創了第一家Hard Rock Cafe。
透過與樂手有關的樂器、服裝、相片等宣揚搖滾樂精神
餐廳一開張便生意興榮,常客包括不少著名樂團:披頭四、滾石、齊柏林飛船等。1979年的某一天,吉他之神Eric Clapton用一把吉他佔住他最喜歡的位子,讓餐廳開始蒐集並在店內陳列搖滾紀念品,擁有的搖滾收藏數量居全球之冠。結合美式食物、搖滾樂、紀念品的經營模式,開啟Hard Rock Cafe的商業帝國版圖,至今在全球有100多間餐廳、20多間酒店、10多間賭場。
最專業的搖滾樂迷
Hard Rock Cafe非常用心包裝世界各地店內的搖滾樂氣氛,招牌形狀是巨大的電吉他,推開電吉他造型的門把,一進入餐廳就會被鬧翻天的音樂感染,牆上是歷代音樂巨星的相片、樂器擺設,從Eric Clapton用過的一把吉他開始,Hard Rock Cafe勤勉的蒐集每年發生在搖滾樂史上的重要事件,將搖滾巨星碰過的物品、樂器、演出服等等蒐藏個仔細,放置在世界各地的餐廳及飯店的陳列架上,讓樂迷們去瞻仰。到了夜晚,還有Live Band演出,可以完整沈浸在Hard Rock Cafe創造的搖滾氛圍。Hard Rock集團也主辦過不少音樂節及音樂表演,在倫敦創始店旁有個神秘地窖,藏有搖滾史上的無價之寶:貓王、約翰藍儂、吉米漢醉克斯穿過的服裝、彈過的吉他(最貴的一把吉他相當於一棟房子)
最值得收藏的周邊商品
各家Hard Rock Cafe餐廳內的紀念品店販售以不同國家、城市為主題的夾克、T恤、紀念章(pin)、杯子等,吸引世界各地的樂迷們收藏。台灣也曾在1992年及1994年分別在台北、台中各開一家分店,但後來都陸續結束營業,因此Hard Rock Cafe—Taipei、Taichung的T-Shirt便是格外珍貴的絕版品。
如果你有特殊的Hard Rock Cafe收藏、或是有趣的Hard Rock Cafe經歷也可以分享給我們,讓我這個宵夜只有麥當勞吃的人羨慕到死噢
-
Vintage Culture and Esthetic
#ARoomModelWeekendColumn
eric clapton台灣 在 三十萬年老虎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早上發生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音樂界的偉人B.B. King與世長辭。享年89歲。
B.B. King之所以偉大早已不在於他賣了多少CD或有多少銷受量。而是他如何影響一個文化。這位藍調音樂的代名詞影響著無數的人與音樂型態。
相信沒有他,不會有現在的Eric Clapton,Beatles的George Harrison、Jimi Hendrix、Jeff Beck等世界級吉他手。
而你所聽到的搖滾樂與爵士樂甚至流行樂也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的樣貌。
我不知道如果沒有他音樂在現今會有怎樣的呈現,只知道他給音樂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熱力。
讓人發現不只有歌者可以表達歌曲的情感,原來吉他也是有生命力的。他是為稻草人植入心臟的人!
而身在台灣聽著音樂的我們都該知道這位用吉他唱歌的人!
謝謝你!改變音樂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r_eIgP0tI
eric clapton台灣 在 Jason Pian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來學習彈彈鋼琴吧 Discover the new way to learn piano ►
https://go.flowkey.com/jasonpiano
加入會員 Jason Piano member
https://goo.gl/JzDChh
聽更多Jason Piano流行鋼琴音樂
http://goo.gl/CJGIck
Jason Piano第二頻道訂閱連結 https://goo.gl/jWTjwW
FB ►http://goo.gl/nnGWzk
IG ►https://goo.gl/m5zQu8
Weibo ►http://goo.gl/Bs0oZm
eric clapton台灣 在 郭偉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經典名曲 總是有一個經典前奏, 前奏是由 可倫老師 編曲,後來交由我接手完成!
使用 pukanala K1 soprano 21吋 ukulele 錄製 原曲Eric Clapton(ukulele編曲 郭偉建)
eric clapton台灣 在 有正式這個名稱的大概就是Eric... - 文茜的Sofa Music (fan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Eric Clapton,Jeff ... 台灣島嶼,突然成為世界共同認知可能的戰爭熱地。 #我們和世界突然那麼靠近,近 ... ... <看更多>
eric clapton台灣 在 【DT:午休時間|Lunch Break】EP.6 陶喆聊黑膠“這首歌注定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 今天繼續介紹我的兩大偶像:吉他之神 Eric Clapton ... 唱片老闆眼中的 台灣 黑膠. 政大新聞實驗室•49K views · 8:41. Go to ... ... <看更多>
eric clapton台灣 在 [心得]武道館看Eric Clapton演唱會- 看板Japan_Trave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若不是這一趟說什麼也要衝Eric Clapton東京武道館的演唱會
我真的不知道聽一場演唱會是如此享受的事
相比較之下,在臺灣聽演唱會真的是一件花錢找自己麻煩的事
更別提這票價還不便宜,從幾百元的到幾千元的我都聽過
我只想說這中間票價的差距並沒有帶來該有的享受水準
雖然我也不是個什麼職業樂評還什麼音樂人
但是日本不管在軟硬體或者是工作人員素質上
都已經不是天與地的差別而已了
1.動線:
從九段下的一號出口出來,馬上就可以看到招牌指著武道館怎麼走,走進去
延路上都有工作人員拿擴音器在引導(雖然我聽不懂),也有人拿著紙牌告訴
你要買官方商品或是去排隊要走哪邊,一目了然很清楚,連我完全不懂日文
都知道要做什麼。
在台灣,在哪邊排隊你還要用猜的或是看大伙隊伍排在哪,好運一點的有告示
跟你說在哪邊排,但是完全不會有什麼工作人員在引導或指揮的,或是工作人員自顧
自的聊天,好像還沒開唱前都不是他們的事一樣。
2.工作人員:
隨便一眼望去大概就有個5、60名的工作人員,人手非常的充足,各司其職
在入場前的15分鐘就在階梯上一字排開準備,七點一到非常準時放人入場,
進武道館看演唱會的人很多,可是行進很順暢,因為負責查核撕票的約有15-20人
你是哪個口的也標示得很清楚,不用怕繞錯路。
臺灣就頂多幾個工讀或志工,更慘的是還可能一問三不知,但人員素質不佳最根本
原因在於主辦方cost down,只想用少少的錢使用人力,且事前的教育完全沒有,所
以現場的工讀生之類的能幫你解決什麼事我還真不曉得。
3.音場:
為什麼人家的人聲、和聲、吉他、KB、貝斯、鼓都能完美融合在一起又能夠分別聽
出來,但是在臺灣聽到的不是所有樂器糊成一團,不然就是吉他高頻轟炸到你耳鳴
人家的大螢幕播的是高畫質,臺灣的還可以看得出一格一格。
最後我還是要罵臺灣的主辦方,會讓臺灣演唱會看得這麼痛苦的罪魁禍首
若是真的缺乏經驗那也就算了,偏偏很多是一錯再錯的事,就算要吸取經驗
鄰近的日本不就做了最好的示範了嗎?
還不是就為了要讓利益最大化所以就把成本拼命壓縮嗎?
連帶搞得請來的工讀生素質也不怎麼好,還有看搖滾演唱會叫你要坐下的咧
如果是辦在ATT Show Box就更有意思了
你有看過在演唱會開演前叫人家爬十多層樓的嗎?(雖然標示是七樓,但是百貨公司
挑高特別高)
爬到汗流浹背得聽演唱會,這真是臺灣一項大創舉
最後就是在台灣辦演唱會的都特別的有委屈,禁不起人家的批評
再不然就是相應不理,反正我收了錢我管你這麼多
還會抱怨自己辦得好辛苦,為了臺灣音樂未來要撐下去等等狗屁話...
啊...去年說要請某A團的現在跑路的那個就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以後我寧可飛日本一年看一到二次這樣高品質的演唱會
也不願意花更多的票錢換來不到30分的演唱會
--
Sent from my Nokia 33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222.99
※ 編輯: mansonrock 來自: 118.169.222.99 (02/24 23:03)
※ 編輯: mansonrock 來自: 118.169.222.99 (02/24 23: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