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意代表要在質詢臺上扮成美少女戰士?】
在民主化進程只有短短三十餘年的臺灣,議會殿堂裡,時常出現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比如民意代表大玩cosplay,或者在質詢臺上唱黃梅調、演布袋戲,甚至是把兩層樓高的特洛伊木馬直接丟到議場當中……種種光怪陸離,族繁不及備載。
不過,議會裡的這些怪象,究竟是怎麼冒出來的?民代搞這些花招,真的只會有負面效果嗎?
知名的政治評論者周偉航在2018年一本用對話體寫成的著作裡,談到了臺灣「民代作秀」的現象與結構: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搞呢?自從臺灣媒體開放以來,在議場作秀就是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方式,不管是最早期的在立院打架,或者是拿很大一片的圖文板子當道具來問政,或是加一些表演的橋段,都是希望媒體能多拍他們。」
「為什麼呢?縣市議會大概有五十個上下的議員,他們總質詢要好幾天,甚至長達一個禮拜,大多數的問政都非常無聊,記者們會嘗試在這之中想辦法挑出幾則能做大的內容,也就是讓他能做出一節大概三到五分鐘的電視新聞,或者是能拍幾張照片放在報紙市政版或是地方新聞版。一方面是讓新聞不至於太枯燥,也可以讓議員曝光,讓選民覺得他有在做事。」
「不過這樣秀的人很多,但一整天下來,被選中的人可能只有兩、三個,為了搶鎂光燈,為了搶鏡頭,議員們會出奇制勝。所以啊,欸,至少你知道有個人在唱黃梅調,其實還有更多的人也在唱歌,卻完全沒有任何新聞曝光的,完全是白唱,像個傻子一樣。至少黃梅調還有人笑。」
「所以議員們之所以會這樣惡搞,跟媒體生態有直接的關係,也跟我們人類面對資訊時的直覺反應有關。就算我們原本是很認真看待政治的,但碰到這種很蠢的事件,還是會注意一下。因為我們人總是會被新奇、好笑、愚蠢的事情吸引。」
「另一種可能,是當敵對政黨的人在這樣秀的時候,你更會去注意,來強化心中對他們的批判和反對。像那個問柯文哲肚臍英文怎麼唸的,就是被柯文哲的粉絲傳播放大的。但因為你會看,收視率就會變高,記者和作秀的人並不會刻意去區分這是敵對收視或友善收視,只要看到收視飆高,知名度上升,就會一直這樣搞下去。」
「就像你們年輕人現在不看電視新聞,主要是看youtube,這些youtube影片之所以能抓住你的目光,都是因為它新奇、好笑、愚蠢、暴力啊,你也不見得是因為認同才看的,有時是因為否定才看,所以公關業界常說,沒有好或壞的點擊,只有很多或很少的點擊。」
「有些人會認為應該把這些作秀的用選票淘汰掉,之後大家就不敢這樣惡搞了。可是我必須反問一點,如果議員不作秀的話,你會知道他的存在嗎?」
「他如果認真問政,媒體會報嗎?通常不會,因為很無聊啊。就算媒體報了,你會注意看嗎?雖然他問政非常認真詳細,也是你很關心的議題,但看完整個報導,你通常還是不會注意到問的人是誰,因為你注意的是議題而不是人。所以認真的政治人物可能不會在新聞影片中出現,頂多是以文字帶到名字的方式出現在新聞內容裡面。更大的問題是,如果你問政問得很深入,就算記者想辦法簡化了,多數民眾也是看不懂。為什麼會看不懂呢?因為弊案或失敗政策,又或是一些有問題的預算,這些都是有意為惡的公務員拚了老命把問題隱藏在文字和數字之中,因此要把問題抓出來,本來就不會是件簡單的事,必須繞來繞去,耗費許多心思。這過程很難簡單說明,民眾如果看不懂,通常就會直接跳過。」
「那種像狗仔隊拍到的,可以『一刀斃命』,能一拳打爆人家的弊案,其實非常罕見。老實說,大多數開記者會打弊案的,也是作秀成分居多,不是真的弊案,只是他喊很大聲,讓你誤以為那是弊案而已。」
「所以啊,問題到頭來還是回歸『什麼樣的選民就會選出什麼樣的民意代表』。他會有這麼誇張的表現,就是因為大家愛看,看了之後又愛投給他們。」
「那該怎麼解決呢?呼籲不要投給這種人嗎?這種想法太天真,太理想主義了。比較中間的解決方案,是請你在所有作秀的人裡面挑選一個比較有在問政的傢伙吧,就是在爛雞蛋裡面挑一顆稍微好一點的。這樣大家作秀之餘,多少也會認真問一些有料的東西,不是只是秀而已。」
近年來出版了多本「政治學普及」著作的周偉航,在這本書裡選擇了較罕見的對話體。他設定了兩個進入政黨實習的年輕人,向四個不同層級的政治人物進行提問,並藉由談話過程,羅列社會大眾對於政治的普遍疑問,再把這些問題一一分析拆解。
按照作者的說法,這本書的宗旨是要談論「普通人看不見」的政治細節,也就是真實的政治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運轉,或者被操作。從中央到地方,從選舉到執政,若想要更進一步地認識當前臺灣的政治生態,這應該會是相當不錯的一本入門書喔!
*周偉航,《人渣干政:人渣文本帶你前進臺灣政壇第一線,坐擁海景第一排》,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
-
作者: Emery的歷史角落
-
【本月關鍵字:#拚選舉】☞http://bit.ly/Piann-suan-ki
【現在就加入故事人暢讀內容】:☞http://bit.ly/storian
#月繳方案啟動 #每月只要一百元
emery英文名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會有「寫作的實踐」這門課?】
前臺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曾在一篇題名為〈寫作與寫作教育〉( https://ppt.cc/fvsjkx )的文章當中,談到他對「作文」這個詞彙的感受與想法:
「『作文』一詞,中國很早就有,更普遍的說法也許是『做文章』、『做文字』,跟英文 composition 的意思相當吻合。我覺得,就寫作的學習而言,這個詞語可能會產生誤導,帶來錯誤的暗示。『書寫』或『寫作』應該是比較適合的表述。我的意思是,『作文』的概念給人一種感覺,寫作只是為了『做出文章』。我們的寫作教育好像就有點這樣的味道。如果寫作被看成是為做出文章而作文,容易導致文章虛假、誇大,文章主要的作用往往變成是裝飾或辯解。如果真的這樣,文章倒不如不做。」
這篇文章的後半部份,還提示了三個關於寫作的具體看法,分別是「#求真求實,#描述為主」,「#注意思考與寫作的聯結」以及「#培養整合能力」。換句話說,寫作應該要反映真實的經驗與觀察,要表達出個人的思考與看法。寫作的過程,同時能夠訓練我們蒐集、整理與消化資訊,並且設計文章的結構,將自己的一切所知所想適切地安排在文章當中。
遺憾的是:過去的作文課,並不重視這些處理事實、思考事理的技藝。傳統的國文教育,似乎更注重學生的修辭技巧、詞彙的多樣性、乃至於引經據典的能力。即便上了大學,人文科系裡也很少見到這樣的一門課,能夠教大家透過寫作,將我們所學習到的種種知識,清晰地表述出來。
我們需要一門寫作課。這堂課不重視你的形容詞是否用的漂亮,也不在乎三隻小豬究竟算不算一句成語。這堂課關心的是我們如何具體而有邏輯地陳述事實、表達意見,並且告訴我們如何破除「知識的詛咒」,使一篇文章真正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橋樑。
作為一個知識型內容網站,寫作的技藝,是我們持續不斷在探究的事情。在「#非虛構寫作」、「#故事性寫作」逐漸受到重視的年代裡,也有越來越多的相關課程與書籍,試圖形構理論,傳承經驗。理論與經驗,當然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我們同時相信:寫作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實作練習當中逐次檢討,逐步磨練。「寫作的實踐」沒有辦法告訴你關於寫作的黃金法則或生產公式,但我們可以幫助你將腦海裡的想法形諸文字,在題材選擇、資料蒐集、寫作策略等各個環節裡與你進行面對面的討論,並幫助你學習以編輯的眼光仔細審視自己的作品。
這會是一門在寫作當中學習寫作的課程。如果你也厭倦了那些講究章句詞藻的華麗文章,而真正想要以文字的力量把握世界的真實,那麼,和我們一起寫作吧!
〖故事夏季課程〗Let’s Write!故事寫作的實戰訓練(兩日連續課程)
▎時間:9/7(六)、9/29(日) 10:00-17:30
【兩日連續課程,不接受單場報名】
▎講者:陳韋聿Emery(「故事」網站撰述委員)
何昱泓(「故事」社群經理,每日一冷主編)
▎地點:松菸口1樓活動空間(松山文化創意園區製菸工廠南向1樓)
▎票價:兩場共 2400 元
▎購票由此去:http://t.cn/Ai86qKYf
▎名額:20人
emery英文名 在 【英文名字推薦】11個最好聽的中性英文名字!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hapters. View all ; Noel. 0:38 ; Casey. 1:20 ; Emoryl Emery. 1:41 ; Rowan. 2: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