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寫呢啲]股災點算好!今日唔自吹自擂,雖然隻Amazon都新高,但其他好多都跌得急。先講港股,再講美股。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7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但分別講之前,早就話你知舊年4月開始至到今年呢年幾,易玩到不得了。我Patreon亦係8月搞。我本人當然經歷過股災,都話2008年輸咗100萬(港紙,唔係越南盾),但好多舊年先訂嘅讀者未必經歷過,好景係唔會每日常在嘅(「四樓有四仔」段clip應該整NFT啦),旺電都唔會。
港股嘅,一仆一碌。點解?唔知喎。固然可以又講中國政府,但打滴滴都係幾日前嘅事,況且非科技股照跌,八成股票都跌,仲要2000億成交。到底係乜事?Patreon會講(但其實,都冇乜咩特別事)
星期四跌800點後,年初至今升幅都蒸發(咁咋?老奉賺錢?)。高位跌咗4000點,都13%,幾係嘢。咁可以點?文中都有講。
但,其中一個方法,當然係轉戰美股。你冇訂Patreon我都話埋你知,唔係叫你全部沽晒啲港股,而係一早你就應該分散。佣金貴?開戶煩?時差?全部都唔係理由。
至於美股嘛,實情有乜好討論?即使話道指開市跌500點(收市收窄一半咁滯),都不過係1.5%,有乜好討論?聽講早兩日標指納指先新高喎。
但見到嘅係,債息係咁跌,說好嘅加息縮表呢?同時,星期四晚出嘅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數字又相當差。咁啱Economist封面都講全球經濟fault lines。於是乎,個主調,在兩三個星期間,就由驚過熱驚加人工通脹加息收水,變成驚經濟冇力,死未。咁應對?都係文中講
好啦,每日一圖,兩個。第一話你知,今年上半年股市真係好勁。我講環球,唔只係美股(咁世上除咗美股港股仲有其他市場的)。100年嚟,今年上半年排第7。但更好玩嘅係,Patreon入面話你知,另外嗰6次,之後發生乜事。
第二個,睇題都知,美股對上一次有5%調整,已經係舊年大選之前,至今266日。等等等調整,等到幾時?你望下個市升咗幾多?如果你要等10%嘅,更加係由舊年3月尾見底後都冇,好多股票升咗幾個開。你為咗貪小便宜係都要等跌10%,錯失咗幾多升幅?升三倍後跌10%你覺得好抵買?
兩篇Good Read嘅,第一篇講Facebook都踩入Creator Economy(留意同原本嘅Social Network KOL有啲唔同),之前Twitter買咗間newsletter公司,Facebook就自己搞一檔Bulletin,擺明係抄/撼Substack Patreon 之類。有趣係,不能話你想寫就寫,係要佢邀請你。咁你話開頭試水溫兼名人效應兼餓飢行銷,可能。但你可以留意埋佢搵乜人—或者話,留意下佢冇搵乜人。文入面解
第二篇嘅,個個事後望都話早知有買乜乜乜。甚至你唔使揀股,過去十年你任何位買美股ETF都贏到笑。但點解咁少人做得到?因為中途好多人會嚇你,震你走。但嗰啲友有冇skin in the game?定係只係不停咁做末日論,今季唔爆下季爆,今年唔爆下年爆。好肯定嘅係,股災後,有投資嘅人,都仲係富有過從來唔投資嘅人。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7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conomist newsletter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 留意時間。台蘋唔出紙版,東方報得仲快過蘋果自己!果然日夜mon 實。你的敵人比你更了解你!
TLDR:媒體撚人包。其實邊有得做?紙媒冇人睇事少,但網媒嘅記者一樣會走佬。Why join the Navy when you can be pirate?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1. 又,我在香港每日買三份實體報紙(不包括蘋果,但有網上訂)。在台灣都係同一習慣:分別係 台灣蘋果,聯合報,中國時報(請屌)
2. 台蘋賣到20蚊台幣,台灣人叫晒救命。但你諗下香港報紙賣10蚊,而兩地人工差距往往唔止一個開(雖然有時不能咁計啦,你去台灣「喝茶」唔會香港一半價錢)。況且,台灣報紙少好多嘢睇,香港報紙厚好多。而反正後來蘋果有 凍新聞 有埋啲鹹濕示意圖(圖or 老母嗰啲), 台灣人都好受落的。
3. 反而你聯合報 中國時報10蚊台幣一份,我就只係見過阿叔會買,同埋我(都係阿叔)
4. 咁反正大家都知,報紙靠賣紙就死得,印一份蝕一份,都係靠廣告。所以又難怪台灣報紙少嘢睇。
5. 咁講完量,我地最好唔好講質添。蘋果aside,台灣報紙啲質素真係得啖笑。直接啲講,啲記者質素真係笑能死人。相比之下香港啲記者真係十分專業。
6. 咁我唔怕開名,我仲做台灣公司時,有一劑我阿頭(台灣佬)彈咗個台灣經濟日報女記者嚟訪問我。咁當然係唔靚嘅阿嬋啦,唔使咁多性幻想。咁但,唏,訪問嘛唔係叫你去夜總會選妃,尊重下人地專業好。 好呀,睇下有幾撚專業?
7. 佢問埋啲嘢低能,算數。夾硬將自己啲話迫落我度要我認同(我諗起《三國無双》嘅林雪:「你同唔同意?」)。好正常。但我最不能忍受嘅係,佢老味佢拎個Excel 叫我幫佢填(即係你報紙會見到,由美術出嗰啲圖,例如咩內銀業績比較,香港樓價每月轉變之類嗰啲)。
8. 我十分婉轉地,轉達個意思畀佢:仆你個街,我出埋你份糧丫不如(雖然我都唔多恨)。
9. 咁呀台嬸都好婉轉咁(唏台灣人嘛,台灣最美的風景便是人)話我知,唏,唔填咪唔填咯,唔使咁惡,香港人真係冇禮貌。
10. 其實由第一分鐘我都唔想理佢,但老細踢落嚟,我又唔知會唔會係老細啲情婦之類。但心諗老細都讀過下書 又四四正正,應該啲品味冇咁差。於是直接同老細講,喂,個阿嬋廢架喎。咁老細都至少表面支持我,仲email串咗個阿嬋幾句。「會唔會返摩鐵跪坡璃我就唔知啦」
11. 事實,以上現象人人皆知,死症,你推我我推你。但總之,讀者唔肯畀錢(似乎讀者又話啲報紙垃圾),報紙根本請唔到啲正常嘅人。請到嘅,當然都係靠廣告商養。咁所以七八成嘅文都係「業配文」。而反正讀者又係照睇。而根本好多記者係自己跑埋業務跑埋廣告嘅,呃埋一大堆化妝品呀 嘢食呀 戲飛呀大有人在。
12. 咁反正讀者又冇乜所謂,新一代一早WFC,老一代都WFC。我都係當睇廣告雜誌,睇下邊度有新餐廳咁。或者同時睇下啲台灣人嘅各式怪論。最Q記得嗰時體育版真係日撚日都係兩版甚至四版林書豪。係每一日,every 北京 single day.就算佢冇波打甚至傷咗,都有其他花邊新聞。由佢老母到佢老校,乜都有得講。
13. Anyway,都係必然之路了。其實蘋果(一仔 in general)已經好勁,好似有百幾兩百萬付費訂戶。想話你知,國際上都冇幾多份報紙有咁數量,Financial Times都得100萬人咋!咩Economist 嗰啲 50萬人左右。New York Times咪有700萬人咯,但人地仲平過蘋果。
14. 全部面對嘅問題,唔止係咩紙媒已死(樓上嘅都全部變晒網上科水訂)。而係,你稍為有啲食力嘅記者,自己楝支旗開檔,自媒體算數啦。真的,一大堆都搞SubStack 搞 Patreon。讀者係睇篇文嘛,唔係睇你New York Times個嘜頭。人人自媒體,碎片化啦,分眾傳媒
15. 我係記者做得好做得幾年有人脈嘅,使乜靠你份糧?自己搞個Newsletter啦.仲要聽你班中文打字都唔識嘅冷氣房老屎忽教我點點點 然後自己出去飯局應酬指點江山?
16. 你以前媒體嘅玩法,綑縛嘛。你問老啲嘅傳媒人都知,專欄副刊,甚至再以前金庸寫武俠小說,可以賣好多紙。問題係,我明明就買明報睇 陶傑 伊沙貝,以前就屈你睇埋林燕妮張小嫻, 而家我直接課金畀陶傑咪得 (當然又會令個社會更加圍爐,但後話)
17. 我個Patreon都類似係Newsletter,基本上人人都知,係想學/抄 Matt Levine嘅,當然我唔係記者。
18. 有機會寫(但N咁多篇文我都冇寫),Substack而家直頭玩到唔止Newsletter,直頭做Sections(https://bityl.co/6q2s). 即係我成份嘢上又得,你散叫亦得。我搞個小企鵝出版同盟,叫利世民 嚟寫政治經濟,叫高山道 嚟寫體育,叫尹思哲 嚟寫Start Up,然後叫我寫….. 「是但啦」。一樣得。唔使輪流寫喎,又唔係Patreon bundling一齊寫。而係任你全餐或散叫都得。喂,咁即係直頭等於自己搞一份報紙啦喎! 你諗下以前係幾咁難?而家?真係一晚就搞到。「而呢個正係我一路叫利世民搞嘅嘢」「佢之前都搞過啲類似嘅嘢,行得太早,而家Substack幾個掣搞掂啦」
19. 都係有啲廢,但成日講啲乜tech 物tech,好多行業同十年廿年前仲係差不多。反而媒體先係轉得最勁嘅。
20. 而我話你知,好多人係Substack都未撚聽過。網友至撚醒。
21. 係呀,離晒題呀。但唔係咁嘅題點呃到你入嚟?我出篇文寫「媒體生態分析」你會唔會入嚟睇?點解媒體變標題黨?因為讀者鍾意咯。咁當然我唔係特登嘅,我都唔係咁計算嘅人,但寫下寫下,咪自然去咗第樣嘢。
22. Last but not least,in case 有人問,背景當然係小朋友相。但唔係我嘅小朋友。朋友嘅相啫。而我電話係off notification的,人生美滿之路。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economist newsletter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超聯夭折]美資仲唔走佬?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快補兩句:嫌之前篇文(https://fbook.cc/3OtT)太長又冇乜組織嘅(的確,但同歐聯差不多,咁多年都係咁,你咪又係咁睇,「有冇更好選擇丫」),睇呢篇,短好多,清楚啲。唔講前因,只講後果,做定大預言家,到時記得大師冇點你,you heard it first from Ivan。
1. 當好似歷史題咁,遠因,近因,導火線。歐超聯固然反映咗歐聯或歐洲足球咁多年積落嘅好多矛盾,而疫情下好多球會莫財,亦令佢地更加想去做呢個魔鬼交易,同歐足協反枱,甚至畀球迷鬧。
2. 但背後仲有一個好重要嘅因素:美國佬。
3. 固然足球「商業化」咗好多年,但真正走上國際(即係,美國)視線,都係近幾年嘅事。證據唔少,但例如你睇Financial Times Economist 之類,都係近幾年先多咗好多體育報導,甚至FT搞咗個Newsletter
4. 英超已經有唔少球會係美資班主,意大利嘅AC米蘭亦都係(我偏見覺得正因為咁AC米蘭先有份做永續創會,亦令我覺得非常搞笑,完全係圍威喂自己洋基鄉里有計傾),另外基金其實直頭想買起成個意甲(好似未傾成),德甲都有人傾。我理解今次「新和聯勝」嘅最大推手,正係美資班主嘅幾間會。背後出錢(借住先咋)利誘各球會嘅,亦係美資銀行JP Morgan.一入嚟就有錢派喎,幾好
5. 留意,至少在呢刻,再講一次,買球會絶對係幾搵笨嘅生意,冇乜錢賺,轉手亦不見得拎到幾多錢。球員身價水漲船高,但球會就好似唔係。當中皇馬巴塞收入少過維他奶呢啲故事,講過多次。
6. 咁但存在即合理,啲班主買波搞波,嚟嚟去去都係嗰啲原因:富豪屎忽痕當玩具玩啦(華倫西亞?),保平安啦(車路士?),中東油國洗白啦,班主買影響力啦,之類,一般都唔係為咗好賺錢(當然,唔好不停要佢注資)
7. 之但係,近年嘅美資,似乎就唔係諗以上嘅嘢,係真係諗賺錢走嘅。點搞呢?開頭以為都係冇乜想像力嘅,在美國推多啲人睇波啦,賣多啲波衫啦,引進美式(?)管理文化啦之類。
8. 近年都見到啲尾巴開始露出嚟,就係將你歐洲呢啲體育,「美式化」,變到NBA NFL咁,集體談判,大聯盟,唔使天價轉會,冇降班,薪酬上限,保護班主。
9. 亦講過,弔詭嘅係,呢種咁「左膠」嘅玩法,先係最保護班主。歐洲嘅法玩反而似資本主義。矛盾?不。你諗下「完美嘅資本主義」下,競爭無處不在,大家都只能食一個好低嘅利潤,其實同而家歐洲足球生態差不多。反而你有保護,好似俄羅斯墨西哥啲寡頭,咪搵得多錢。唔好以為「資本主義就班主富貴」。
10. 結果,似乎明顯係功敗垂成,計錯數,或者高估咗自己嘅能力,低估咗歐洲足協嘅實力,乜都好。呢鑊嘢輸到直一直,固然歐洲足協繼續會畀人鬧,亦可能會有啲到喉唔到肺嘅改革,但已經係另一回事,同美國佬無關
11. 下一步點做?當然係,走人。
12. 既然顛覆呢個制度不果,發財大計計唔成,我亦睇唔到未來幾年有可能重推,咁正路當然係想走人了。
13. 只不過,邊個接手先?美資用一個「賺到錢」嘅價去買,仲要係pre 疫情價,而家大家知「賺唔到錢」,後疫情價,仲要明知你想走,當然壓價。就睇美資肯唔肯平價蝕本走了
14. 所以結論:美資點都會想走,但走唔走得甩係另一回事。至於可以見到嘅,就係啲球價估值進一步跌。而應該冇乜新嘅美資會敢入場。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