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膝的運動介入怎麼做比較好呢
髕骨肌腱病變(Patellar tendinopathy)又稱跳躍膝(Jumper's knee)
通常是因為反覆的跳躍落地動作、錯誤的落地姿勢、不良的活動度blah blah blah
痛的位置都在膝蓋骨下緣
伸直壓會痛、彎也痛、蹲也痛、坐太久也在痛
超過20%的運動員、在籃球排球運動員甚至超過40%曾經有或現在有這樣的玻璃膝蓋
最煩的是它很難完全恢復
常常以為它好了
等你又開始當跳跳虎的時候它又回來Say I am back
然後選手生涯就會帶著老人膝蓋一起努力真的有夠煩燥
曾經的我身為菜雞防護員時認為跳躍膝也沒什麼
建議選手多多放鬆肌肉、拉拉筋、滾滾筒就沒事了
但你會發現這樣的建議對他們沒什麼幫助
再來我多念了一點書上了一些課變得比較厲害一點
知道練練離心更能夠讓肌肉在延展的狀態下出力
有助於增加肌腱的彈性、又可以增加肌肉的長度真是一舉兩得
但又發現選手痛到無法執行
看了文獻才發現我怎麼這麼傻
所以
這篇文章提供治療師或防護員
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訓練方式來介入
會有更好的效果
但我都建議長期沒有痊癒的肌腱炎
還是先找復健科或骨科醫師掃一下超音波
看看發炎的嚴重程度或是有沒有鈣化點
如果有鈣化點或是小骨刺怎麼樣訓練都會痛都會發炎
真的有的話用震波治療效果很好可以考慮看看
其他的知識大家自己參考圖片中的資訊囉~
參考資料:
Lim, H. Y., & Wong, S. H. (2018). Effects of isometric, eccentric, or heavy slow resistance exercises on pain and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patellar tendin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iotherap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3(4), e1721.
Cook, J. L., & Purdam, C. R. (2014). 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tendinopathy in competing athlete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8(7), 506-509.
Rio, Ebonie, et al. "Isometric exercise induces analgesia and reduces inhibition in patellar tendinopathy."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9.19 (2015): 1277-1283.
#物理治療師PT
#運動防護員AT
#長庚運動醫學
#實證醫學Evidence_based_medicine
#跳躍膝
#Patellar_tendinopathy
#膝蓋好人生就是彩色的
eccentric醫學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醫學】~ 肌肉痠痛
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一整天的登山活動,仍可能造成肌肉痠痛,更何況是長天數的行程;所以要減少及預防登山時的肌肉痠痛,以避免影響後面的行程,就是很重要的課題了。
一般而言,肌肉痠痛又可以分為兩種來討論:
A. 急性肌肉痠痛
多數出現在運動當下或剛結束時,產生的原因多為高強度的運動所造成的乳酸堆積,若強度超過肌肉負荷,還可能合併抽筋等症狀。處理的方法也很單純,就是「降低運動強度」,例如:爬山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走慢一點、背輕一點,當下的症狀就可以緩解。但如果出現抽筋的情況,就要配合拉筋及放鬆肌肉的處置。
然而,要避免之後再出現急性肌肉痠痛的情況,就要從平常的訓練做起,特別是肌力及肌耐力的練習,當肌肉更強健,產生急性肌肉痠痛的比例就會下降,即便出現,也能很快緩解。
B. 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這就是山友口中常提到的「鐵腿」。
一般出現在活動結束後的12-24小時左右,持續3-5天不等,嚴重一點,可能會到一週。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肌肉纖維的細微創傷(micro-trauma)」,身體為了加速修復,使得週遭組織產生發炎反應所致。
研究中指出,肌肉在執行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後,最容易造成DOMS。
先題外話談一下肌肉的三種收縮模式:
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縮短,目的是「產生力量」,例如:抬起大腿。
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用力但長度不變,就是撐住不動的動作,目的在「維持力量」。
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用力但被拉長,主要目的在「控制力量」,例如:下山時股四頭肌的動作,要HOLD住大腿,又要伸長找到適當踩點。
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討論一下要如何預防DOMS:
1. 按摩(Massage)
在一篇2017年的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發現,在激烈的鍛煉後,於24、48,或72小時接受按摩的受試者,較沒有接受按摩的受試者,疼痛不適的情況有顯著改善。其中又以運動後48小時,進行按摩的效果最好。
在山下,如果你是沒朋友幫忙按摩,或是想省點錢的,也可用泡棉滾筒協助放鬆肌筋膜,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如果你在山上,也可以拿出你的圓柱型水壺當成滾筒使用,或是使用登山杖有泡棉包覆的部位,像桿麵棍一樣,來放鬆你一天緊繃的肌群。
※ 文獻出處:
Guo, Jianmin, et al. "Massage alleviates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after strenuous exerci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8 (2017): 747.
2. 冷水浸泡(Cold Water Immersion)
其實這是一個運動界常用來恢復肌肉疲勞的方法,在2016年還有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的文章,得到一個很好記的結論,我稱它是「11-15法則」。
「浸泡的水溫為11~15 °C ,時長為11~15分鐘,效果最好。」
所以每次爬山快結束,只要有高山溪流可泡,為了隔天不要太累,都會下水泡一泡。
最後加註警語,如果你有心血管或其他慢性疾病,突然泡到冷水中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血壓急遽波動等問題,還是要小心。
※ 文獻出處:
Machado, Aryane Flauzino, et al. "Can water temperature and immersion time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cold water immersion on muscle sore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icine 46.4 (2016): 503-514.
3. 使用壓力服裝(Compression clothing)
這相關的研究超多,以目前看到的實驗資料,這些壓力性服飾,可以讓運動後的恢復期比較舒服,但不能提升運動表現。
(所以你如果只是想變強,那就好好練,不會因為一件衣服就提升攻擊力⋯⋯如果是想減少運動後的痠痛不適,那就可以考慮投資。)
〖小結〗
在追求突破時,難免會有些痠痛的情況;要注意事前的預防以及事後的舒緩,避免因為累積的疲勞,造成穩定度不佳,進而產生運動傷害。
當肌肉痠痛的情況,經過休息及其他主動式復原的方法,仍超過7天未緩解,則建議就醫評估,是否有其他軟組織的傷害,例如:韌帶/肌腱的拉傷或撕裂傷。
祝大家登山不鐵腿⋯⋯
eccentric醫學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肌力評估專家(Strength Assessment Specialist, SAS)授證課程,正式啟動!】
很榮幸受到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邀請,開設這次的授證課程!把【肌力評估】成為一個專業,讓目前在健康促進、運動醫學,還有運動表現提升領域工作的夥伴們,有更強大的工具、武器!
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們一起來學習
主辦單位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課程特色
本課程為國內首創,結合了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實務操作,學員在上完課程後可將觀念與方法應用在不同族群、不同場域,提升自我職場競爭力。主要特色如下。
【自身專業能力再進化】
運動教練、肌力與體能/體適能教練、運動傷害防護、物理治療等運動醫學相關專業,皆需要客觀、準確的肌力評估來佐證專業的執行成效。全面性理解各種俱有科學佐證的肌力評估方式,有助於區隔與同業間的差異,提升自身專業價值。
【課程內容傳遞的是重要觀念、不是器材操作能力】
本課程的價值在於帶領學員理解各種肌力檢測的原理、使用時機、測驗目的,透過不同檢測器材的介紹,學員在課程結束後能有效運用原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武器(測驗方式)。
【跟上國際趨勢,搭起科學研究與實務間的橋樑】
本研習課程將會介紹目前國際間最常使用的肌力評估方式,包含測力板、槓鈴速度測試、離心肌力等器材,建立起學員對於國際間肌力評估的認識,與世界同步接軌。
課程宗旨
【肌力】是人類產生力量、抵抗外力的能力。除了運動員對於肌力有極致的需求外,銀髮族生活品質的提升、一般民眾的身體適能、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乃至亞健康族群、青少年和孩童的健康議題,神經肌肉系統能展現出的【肌力表現】都是關鍵。
在資訊快速傳播的今日,社會大眾逐漸瞭解肌力對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評估【肌力的進步】,卻是複雜、需要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專業。雖然增加重量或是阻力是肌力提升最直觀的呈現,等長肌力、向心/離心肌力、發力率(產生力量的速率)、甚至是功率(爆發力)、跳躍高度等,都能夠作為不同肌力特質的重要指標,為了提升相關從業人員在肌力評估上的專業知能,提升不同族群在肌力測量的普及性,本協會特別邀請國立體育大學江杰穎副教授,研製開發【肌力評估專家(Strength Assessment Specialist, SAS) 】授證課程。
課程概要
兩天的課程以學科、檢測操作術科兩種形式穿插進行,
內容包含:
【肌力特質介紹:從健康促進到運動表現提升】
本單元將針對肌力檢測相關研究提出的各種肌力特質逐一介紹,除了檢測方式和檢測儀器使用外,也將針對當前重要議題討論,如:速度依循(Velocity-Based Training, VBT)、離心過負荷(Eccentric Overload, EO),並以肌力檢測應用在不同族群(代謝症候群、孩童青少年、運動員)的研究與實務成果做為結束,建立學員對肌力檢測全面性的概念。
【速度依循(VBT)在預估最大肌力與阻力訓練課程之應用】
VBT是測量訓練時槓鈴在向心階段速度的方式,透過VBT相關研究成果的整理,學員可學習如何透過VBT的概念應用在肌力訓練課程。第二個部分將會實際以VBT的方式進行預估最大肌力的實作,並且解釋使用時機和限制。
【測力板在動態肌力、等長肌力測試之理論與實務】
測力板是近年在運動訓練領域快速崛起的測量工具,有別於過去在實驗室中使用造價昂貴的測力板,課程中將介紹最近在國際間商用且較經濟的廠牌和使用場域。課程將會帶領學員認識透過測力板測量出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與時間之交互關係圖(Force-time curve),解釋與訓練、傷害的關聯性,同時讓學員體驗各種動態與等長肌力的實際測試。
【測力板在離心肌力測試之理論與實務】
延續上一個單元的概念,本單元將介紹離心肌力(Eccentric strength)的訓練方式,包含近期相當熱門的飛輪慣性式阻力(Flywheel inertial resistance training)離心勾(Eccentric hook) 以及可變式阻力(Variable resistance training)等方式,並且透過測力板之量測評估離心階段時的肌力表現。
研習日程表 3/21~22 兩天 9:00AM~5:00PM
3/21
9:00~10:00 肌力檢測:過去、現在、未來
10:00~12:00 速度依循(Velocity-based) 在肌力評估與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30~2:30 測力板(Force Plate)在健康、骨骼肌肉復健與運動表現領域之應用
2:30~5:00 測力板實務操作:動態肌力評估
3/22
9:00~10:00 離心肌力(Eccentric Strength) 在肌力評估與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0:00~12:00 測力板實務操作:上、下肢等長肌力評估
1:30~2:30 如何設計完整的肌力評估流程:從規劃、執行到回饋
2:30~5:00 測力板實務操作:離心肌力評估
活動日期
2020/3/21~22 (六、日)兩天 9:00AM~5:00PM
課程地點
新五泰國民運動中心技擊教室(新北市泰山區全興路167號)
報名費用
*一般報名:每人16,000元
*雙人以上團報價:每人15,000元
*名額限制 : 25人
* 課程須滿20人以上開課,若未滿20人,由主辦單位決定課程是否延期或取消 (課程取消將會全額退費)
匯款資訊
匯款帳戶:第一銀行 汐科分行 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
銀行代號:007 匯款帳號:24610003836
【需先繳費才能報名】
【需先繳費才能報名】
【需先繳費才能報名】
【協會於一週內會通知是否報名成功,如報名人數超過,則以繳費順序為參考依據】
授證講師 江杰穎 博士
現職: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
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競技運動表現博士
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 奧運訓練基地 研究助理
國立體育大學籃球隊、柔道隊肌力與體能教練
富邦勇士、國泰女籃運動科學暨體能計劃主持人
中華女籃 肌力與體能教練
2016里約奧運運動科學委員
美國職籃NBA肌力與體能訓練/運動科學見習
【這只是預告!明天(2/14) 早上10:30 開始報名】
【這只是預告!明天(2/14) 早上10:30 開始報名】
【請關注臺灣運動科學健康促進協會粉絲頁】
期待與你們碰面!
eccentric醫學 在 Healthlink - 什麼是離心運動(Eccentric Exercis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肌肉生理學:離心訓練(Eccentric training) 1 | Gymbeginner 健身入門. 於抗阻力訓練中,健身訓練者通常會較為著重向心收縮(concentric motion)來訓練目標肌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