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與父親蔡啟芳一起參加台大醫院記者會,分享蔡爸接受肺臟移植後的心路歷程,在接到可移植電話前,父親在台大醫院加護病房躺了1個多月,肺部功能只剩32%,在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團隊的帶領下接受肺臟移植後,目前肺部功能已經恢復90%,非常感謝台大醫院這段時間的照顧。
回想當時我人在行程過程中接到醫院通知,有器官捐贈者,當下就得決定要不要移植,心想父親在加護病房已1個多月了,且狀況不好,連喘氣都極度困難,越來越消瘦。我想到真有這個機會接受肺部移植,能夠延續生命「這是天上掉下來、無法想像的」,就立馬答應。
手術歷經10幾個小時,蔡爸在恢復室醒來後沒有任何不適感,恢復後到現在還能出門走走,我還是要再次感謝台大醫院團隊高明的醫術,成功執行Type IV DCD 肺移植手術,術後也給予病患最好的醫療照護!
#謝謝台大醫院的照顧
#肺移植手術順利成功
#平安健康是最好的事
dcd器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器官捐贈是東西方世界多年以不同角度、觀點切入,不停討論的醫學、倫理話題之一。器官捐贈涉及的層面、限制與問題非常廣,《生死交接:一個器官移植醫師的筆記》一書中都有一一提及,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器官移植團隊內心的各種掙扎以及所有無法輕易外顯的無助與不安。他們的職責是要找到器捐者與受捐者間的最大利益,但是情況並不會都如預期的順暢與美好。
「如果DCD(註)的患者必死無疑,我們何不在他們還插著管、麻醉的情況下,摘取他們的器官?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這些患者在維生器拔除之前,定義上仍是活著的。他們也許有即將死亡的不治之症,或有不可逆的傷害,但他們依然活著。」這段書中的情境,讓我不停思考一個問題:人到底怎樣才算真正活著?勉強以呼吸器維持儀器螢幕上最基本的數字,還是你和家人都有生活品質地活著?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今天若撇開患者還清醒前的器官捐贈意願,醫療團隊沒有辦法逼迫家屬要放下,交出還可以讓他人受惠的器官,但是若在狀況許可下,換成是你,你願意在有限的時間下,做出讓你所愛的人,以更美好的方式繼續活下去的決定嗎?「出於必要,移植是一種催化劑,促使社會對生命、死亡及區們生死界線的感受,做出更深切的定義。」書中是這麼說的。
你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最好的答案,但是我相信在各種思辨的過程中,你我都會更加認識生命。
(註: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好書推薦
#器官捐贈
#器捐
dcd器官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天在Youtube直播了公視戲劇 生死接線員The Coordinators 前兩集的劇評,簡介了器官移植以及劇中案例相關知識,影片請看這邊:https://youtu.be/P2uYdrNnGqY
除了直播影片中所提的捐贈方式,還有一種器捐方式為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簡稱DCD),這種方式一樣不經腦死判定,而且可以捐器官+組織,佔器捐中較小的比例,可看這篇說明: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5&sid=47&page=1
#生死接線員 #器官移植協調師 #追劇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