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我們看了這麼多醜陋的畫面,是時候來看一些優美的東西,給自己一點正能量。
香港盾徽 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 (Hong Kong Armorial Bearing)
歷史故事:
香港日治時期 (1942-1945) ,身處赤柱集中營的郵政司榮鍾士 (E. I. Wynne-Jones) 設計了一個香港盾徽,並於戰後的1947年提交時任港督楊慕琦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作考慮。可是楊慕琦並無意更改徽號,故沒有接納這個設計,最後不了了之。
直至1958年,港督柏立基 (Sir Robert Brown BLACK) 重新審視盾徽,並由副輔政司韓美洵 (Mr. G.C Hamilton) 及地政測量處總繪圖員W.E. Jones繪畫草圖,再交由英國紋章院修改。
英國紋章院修改後,行政局和英國政府分別於1958年9月和10月通過了設計。
1959年1月21日女皇簽署英廷委任狀 (Royal Warrant),頒佈盾徽的設計樣式。3月7日,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皇訪港,在伊利沙伯醫院的奠基儀式中,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將盾徽授予香港,並刊於政府憲報。7月27日,港府正式以此作為旗幟設計樣式,取代「阿群帶路圖」,直至1997年6月30日。
盾徽設計:
• 最下方的基座 (Compartment) 是一座島嶼,它圍上了象徵海水的波紋,代表香港島。
• 島嶼上有一條飄帶 (Banderole),飄帶上寫着「HONG KONG」。
• 飄帶上方,盾徽的正中是一塊盾牌 (Escutcheon)。該盾牌是整個盾徽的主體,盾牌內的下方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式帆船,反映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上方的海戰金冠 (Naval crown),寓意皇家海軍 (Royal Navy) 和英國商船隊 (Merchant Navy) 與香港的聯繫;而盾牌內上、下之間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則用作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保衛戰。
• 盾牌左右兩方的扶盾 (Supporter),分別繪有一隻代表英國、頭戴皇冠的獅子,以及一條代表大清國的龍作為盾牌的護盾獸。兩者扶着盾牌互相對望。
• 盾牌上方的冠飾 (Helmet) 部份繪有一隻頭戴皇冠,手持珍珠,面向盾徽左方的小獅子,而那顆珍珠寓意香港為「東方之珠」。
#hongkong #bearing #coatofarms #盾徽 #東方之珠
crown coat of arms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日,我們與世上的文明國家一同紀念「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將我們與文明世界的聯繫與記憶保留、延續。
今日,讓我們將自己香港的歷史記憶延續,重溫一下在1997年7月1日前,當我們香港仍與文明世界站在一起時,我們那個既莊嚴又優雅的徽號 - 香港盾徽。
香港盾徽 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 (Hong Kong Armorial Bearing)
歷史故事:
香港日治時期 (1942-1945) ,身處赤柱集中營的郵政司榮鍾士 (E. I. Wynne-Jones) 設計了一個香港盾徽,並於戰後的1947年提交時任港督楊慕琦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作考慮。可是楊慕琦並無意更改徽號,故沒有接納這個設計,最後不了了之。
直至1958年,港督柏立基 (Sir Robert Brown BLACK) 重新審視盾徽,並由副輔政司韓美洵 (Mr. G.C Hamilton) 及地政測量處總繪圖員W.E. Jones繪畫草圖,再交由英國紋章院修改。
英國紋章院修改後,行政局和英國政府分別於1958年9月和10月通過了設計。
1959年1月21日女皇簽署英廷委任狀 (Royal Warrant),頒佈盾徽的設計樣式。3月7日,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皇訪港,在伊利沙伯醫院的奠基儀式中,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將盾徽授予香港,並刊於政府憲報。7月27日,港府正式以此作為旗幟設計樣式,取代「阿群帶路圖」,直至1997年6月30日。
盾徽設計:
• 最下方的基座 (Compartment) 是一座島嶼,它圍上了象徵海水的波紋,代表香港島。
• 島嶼上有一條飄帶 (Banderole),飄帶上寫着「HONG KONG」。
• 飄帶上方,盾徽的正中是一塊盾牌 (Escutcheon)。該盾牌是整個盾徽的主體,盾牌內的下方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式帆船,反映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上方的海戰金冠 (Naval crown),寓意皇家海軍 (Royal Navy) 和英國商船隊 (Merchant Navy) 與香港的聯繫;而盾牌內上、下之間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則用作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保衛戰。
• 盾牌左右兩方的扶盾 (Supporter),分別繪有一隻代表英國、頭戴皇冠的獅子,以及一條代表大清國的龍作為盾牌的護盾獸。兩者扶着盾牌互相對望。
• 盾牌上方的冠飾 (Helmet) 部份繪有一隻頭戴皇冠,手持珍珠,面向盾徽左方的小獅子,而那顆珍珠寓意香港為「東方之珠」。
#hongkong #bearing #coatofarms #盾徽 #東方之珠
crown coat of arms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提提大家,本星期五(1月26日)是香港開埠177年紀念日。
Please remember that this friday is the 177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 established.
香港盾徽 Coat of arms of Hong Kong (Hong Kong Armorial Bearing)
歷史故事:
香港日治時期 (1942-1945) ,身處赤柱集中營的郵政司榮鍾士 (E. I. Wynne-Jones) 設計了一個香港盾徽,並於戰後的1947年提交時任港督楊慕琦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作考慮。可是楊慕琦並無意更改徽號,故沒有接納這個設計,最後不了了之。
直至1958年,港督柏立基 (Sir Robert Brown BLACK) 重新審視盾徽,並由副輔政司韓美洵 (Mr. G.C Hamilton) 及地政測量處總繪圖員W.E. Jones繪畫草圖,再交由英國紋章院修改。
英國紋章院修改後,行政局和英國政府分別於1958年9月和10月通過了設計。
1959年1月21日女皇簽署英廷委任狀 (Royal Warrant),頒佈盾徽的設計樣式。3月7日,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皇訪港,在伊利沙伯醫院的奠基儀式中,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將盾徽授予香港,並刊於政府憲報。7月27日,港府正式以此作為旗幟設計樣式,取代「阿群帶路圖」,直至1997年6月30日。
盾徽設計:
• 最下方的基座 (Compartment) 是一座島嶼,它圍上了象徵海水的波紋,代表香港島。
• 島嶼上有一條飄帶 (Banderole),飄帶上寫着「HONG KONG」。
• 飄帶上方,盾徽的正中是一塊盾牌 (Escutcheon)。該盾牌是整個盾徽的主體,盾牌內的下方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式帆船,反映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上方的海戰金冠 (Naval crown),寓意皇家海軍 (Royal Navy) 和英國商船隊 (Merchant Navy) 與香港的聯繫;而盾牌內上、下之間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則用作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保衛戰。
• 盾牌左右兩方的扶盾 (Supporter),分別繪有一隻代表英國、頭戴皇冠的獅子,以及一條代表大清國的龍作為盾牌的護盾獸。兩者扶着盾牌互相對望。
• 盾牌上方的冠飾 (Helmet) 部份繪有一隻頭戴皇冠,手持珍珠,面向盾徽左方的小獅子,而那顆珍珠寓意香港為「東方之珠」。
#hongkong #bearing #coatofarms #盾徽 #東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