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已八年 日環團:傷害持續只是災民「隱形化」了!! (04/19/2019 芋傳媒)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日本環團「地球之友」秘書長滿田夏花 19 日受邀來台演講,指出已經發生 8 年的福島核災,目前除了仍有無法解決的輻射污染、承受著健康傷害與威脅,且尚有為數眾多的避難者面臨貧窮,且失去了故鄉、與大自然的關係,也因為被迫改變生活,喪失為生方法與生存價值。「千萬要記取福島核災的教訓」,因此滿田夏花再次懇切提醒世人必須廢核。
滿田夏花表示,日本政府與肇事的東京電力公司一直刻意讓外界認為福島已經恢復原狀,甚至喊出「2020 年避難者人數歸零」,逐漸中止對避難者的支援。然而這些民眾其實只是「隱形化」、「被消失」了。
離家離土 核災「關連死」2267人
滿田夏花指出,福島核災 8 年後,的確空間輻射劑量呈現下降,「避難指示區域」也因此一個接一個解除,但土壤裡所含有的輻射污染物質會漸漸沈澱並且附著在土壤中,這些污染物質很難處理,當地的居民大多是住在山區,習慣摘山菜或是摘野菇,為生方式也多是利用大自然的農林漁業,因此生活方式與人際連結都因此斷裂了。因此,雖非直接因輻射傷亡,但是遭判定為核災「關連死」的,高達 2267 人。
目前為止,福島縣仍有 4 萬名以上的居民在外避難,雖然比起 2012 年的 16.5 萬人已經減少。但滿田夏花指出,積極想要回家的,多是不習慣離家的老年人,但年輕人顧及較多,尤其是顧慮子女健康的年輕父母,有不少避難指示區以外的自主避難者,但這些避難者卻有很大比例面臨嚴峻與辛苦的生活。
滿田指出,目前還有 4 千名福島居民在東京都避難,但是離開了既有的事業後,他們大多只能打工或兼職,因此大約兩成的家庭月收入不到 10 萬日幣,更有一半以上月收入不到 20 萬日幣,這樣的收入是不夠在東京好好生活的。
這些避難者,面對的是為了讓他們盡早回福島,官方逐漸片面中止各項災民救助。內心還承擔著失去故鄉、經濟壓力、家庭分離等痛苦,然而社會大眾卻不理解,甚至家人也不理解,為何都 8 年了還要避難,到底還要避難到何時?
避難該不該?統計報告:患病率比預估多數十倍
滿田指出,這些避難者的擔憂並非只是過慮,2015 年福島縣縣民健康調查委員會期中報告稱,「福島居民的患病率比預估多了數十倍」。2018 年 12 月的統計數據,福島的 4 萬名 18 歲以下孩童,有 206 名檢查罹患或疑似甲狀腺癌,其中已有 104 人確診,但對照福島縣 2010 年紀錄,甲狀腺癌患病率,是 40 萬學童中裡面只有 2.0 人。
日本民間更逐漸發現,初期受曝者遭到隱蔽,部分避難者雖然在初期測得了身體表面有 10 萬cpm(每分鐘計數)的輻射,但卻沒有獲得任何證明文件,後續即便甲狀腺癌發病,也無法證明與受曝有關。
滿田指出,目前日本仍對輻射污水、除污土的處理束手無策。政府提出輻射污水放流海洋、2200 萬平方公尺的除污土要重新拿去當公共工程的底層墊土,都遭到民眾激烈反對。而善後處理費用的評估不斷上升,目前日本政府估算要花 21.5 兆日圓,但民間試算認為最高得花 81 兆日圓。
核電最貴 更不是因應氣候變遷良方
滿田強調,核電絕非便宜,更不是氣候變遷的最佳對策。大規模集中型的核電,反而促成電力需求持續成長,國民電力上癮,甚至抵銷節能減碳的進度,且目前因海水昇溫,使用海水冷卻機組的效果不好,北歐已經為此發生多次停機。還有暴潮、颱風等極端氣候,都在衝擊核電廠的安全問題。再者,核廢料無法處理,正是最大的問題。
「以核能來因應氣候變遷是錯誤的。」滿田提出日本歷年發電量與碳排的數據,指出福島核災後,日本減少核電的使用後,碳排也因此下降。滿田認為,這是因為核災後國民重視節能減碳、轉向使用綠能所致。滿田指出,核災後幾年,民眾有共識夏天要少用電,明顯可以發現,東京夜晚的照明、販賣機、電梯都盡力少用,目前雖沒有如當時這麼積極,但當時產業跟居家做的改變。例如汰換節能設備與已經養成的習慣,都還是持續的產生效果。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aronews.tw/2019/04/19/315648/
日本環團「地球之友」秘書長滿田夏花 4月19 日受邀來台演講內容的完整網路直播影片請由此連結進入觀看:
【重磅講座】來自日本地球之友的理事 滿田夏花 將跟大家分享日本目前的能源政策以及福島後的情況
https://www.facebook.com/gcaa.org.tw/videos/811139495911616/
♡
cpm工程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廣告投放
自從新加坡電商大會回來後, 說真的挑起了我心中很不服輸的個性.
因為跟很多人外國人聊過之後, 發現其實我能力不比其他人差, 但是因為市場的差異, 導致我們在台灣, 做得比別人辛苦, 比別人用心, 但是做出來的數字卻連別人的1/5都不到.
所以回來之後, 二話不說基本上就是閉關. 每天早上10am起床, 除了三餐跟一天不到5場的傳說之外, 基本上就是在電腦前坐到晚上2am
回來後的前兩天, 完全在研究Shopify, 付了錢, 裝了10個app左右, 弄了個優化過的佈景, 改了一些程式碼, 把放棄購物車的追單流程, 交叉銷售, 加購, 產品上架, 運費設定, 金物流等等, 兩天內通通給他搞定, 當然也要謝謝我外國朋友, 耐心的回答我一堆很智障的問題. 搞定後我上了一個系列的產品跟一兩個台灣跑得不錯的品, 就開始研究市場投放的部分了.
以前廣告投放只需要針對單一國家, 做起來真的不難. 照著簡單的步驟把廣告設定好, 只要文案, 素材, 頁面跟產品不要太爛, 大致上都跑得動. 可是這次說真的一開始我非常的迷惘. 就算看著我朋友的廣告帳號我也不太確定要怎麼開始. 因為這次不是一個國家了, 是直接全世界開始投, 代表說如果我選錯國家, 或是選錯興趣, 設定錯, 很容易全盤都倒. 而興趣隨便選一個都是幾千萬的大小. 選錯的失敗率真的很高. 其實最怕的是因為選錯興趣導致一個可能很有潛力的產品被忽略.
Moco大該也看到我很迷惘, 他就一直跟我說反正投下去就對了, 不要想太多. 反正就拿300萬出來燒, 他不相信燒完後燒不出個結論. 後來想一想, 煩也沒有用, 跑就對了.
我基本上就照著我的一些想法開始弄. 我弄得非常節制, 畢竟燒自己的錢總是會有點猶豫. 四天下來花了就大該3萬左右. 基本上我就是個爛品王, 我上架的那一系列產品得到了一堆讚跟分享, 但是完全跑不動,0單, 這邊大該噴了1萬5收場.
另外1萬5跑的是一支台灣跑得很好的產品. 結果1萬5, 也只轉了大該5000塊錢的單進來. 而且前面幾單都是美國, 其實看到美國單, 讓我非常沮喪. 因為美國那邊的CPM, 一開始是150美左右, 跑了三天也才降下來到$60美. 而且這是一支CTR 10%的素材. 所以我知道就算有單, 這個也放不太大, 因為CPM實在太貴.
不過1萬5投放完, 也稍微有點心得了. 我後來決定把廣告全部停掉, 好好的把該過濾的國家都過濾掉, 留下了一些數據上我覺得可以的國家, 同時把台灣買過我們產品的一萬多筆名單, 做了一個全球的lookalike. 在台灣時, 我會1%~10%全做, 全跑, 但是全球的做出來, 1%就1800萬人了, 想一想就只做3%就好. 因為我不想在網站還沒徹底優化好的時候, 花太多錢去跑這1億8千萬人.
幾天跑下來, 稍微調整優化後, 昨天已經打平, 今天花2500, 已經轉了6000回來. 跑幾天如果穩定的話就要直接開大跟他拼了.
這邊有幾個蠻有趣的重點.
大部份有獲利的營業額都是非美國的國家來的. 目前收集到的國家有美國, 英國, 澳洲, 以色列, 德國跟新加坡. 美國就是賠錢, 繼續跑下去說真的可能300萬燒完都不會有啥結果. $50美的CPM配上1.xx的CPC. 一堆做美國夢的朋友, 真的要突破這市場的話, 可能得準備個最少1000萬左右來燒吧. 目前我是打算先把所有可以做得動的國家都先做起來, 整個網站的漏斗跟加購架設起來, 最後再來嘗試美國. 那個CPM我真的沒有勇氣去放大.
美國市場我初估客單價必須要台幣最少$1800以上, 然後貨物+物流成本不能超過600, 才有可能做得下去. 靠單品單價基本上很難, 得拿真功夫出來做產品結合, 還有網站流程上的優化來提高客單價才有辦法.
國外的興趣差異非常明顯. 台灣因為市場小人口少, 很多時候在做興趣針對的時候, 重疊率真的非常高, 所以通常一隻素材, 無論興趣選了什麼, 跑起來效果其實都差不多. 可是當市場一大, 受眾人數一多的時候, 興趣上的差異就非常明顯.
兩個不同, 但是差異性不大的興趣比如說鯨魚跟鯊魚, CTR可以差到快4%, 所以興趣上的測試就變得非常重要. 選錯興趣, 就真的準備撇海. 還有一點就是不同國家對不同興趣的反應也是不一樣, 這部分怎麼拿捏就吃點經驗了.
好像大該就這樣, 過去幾天學到的就是這麼多. 細節我也真的懶得講, 太多了.
還有我最後還是想要提一樣東西, 這東西這幾年來我一直不斷在提. 可是我覺得真的看懂的人不多. 今天, 我們在台灣, 優勢真的超級他媽無敵有夠大.
今天美國人, 加拿大人, 捷克人, 澳洲人, 英國人, 他們要做電商, 產品工廠基本上87%離不開大陸.. 這幾天跟我朋友們相處, 他們遇到的問題之多, 瓶頸之大, 真的不是你可以想像的.
比如說他們找供應商, 只能在英文網站上找. 而今天很多很有潛力的產品, 很多時候這些英文網站上是完全沒有的. 在產品的趨勢上, 很多時候外國人只能吃到中後期, 除非他們自己發明, 開模
很多有經驗的外國人知道這點, 所以會親自飛來亞洲看展. 跟他們逛了廣交會, 不難發現, 很多攤位看他們外國人, 報價的時候根本就是兩倍在報, 還有MOQ了, 廠商跟他們報MOQ 3000, 我去找只要200. 然後中國寄出去的東西, 託運號在追蹤時, 出來的還是中文...
更別說在大陸想要找倉儲, 物流, 產品QC等等. 說真的這些對懂中文的人來說, 很雜, 但是真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很多東西真的就是幾千塊機票飛一趟就搞定. 而對他們來說, 根本就是一連串的噩夢.
連我朋友們都覺得台灣是亞洲最適合當跳板的國家, 甚至連香港都不如. 因為台灣整體, 在[網路]這一塊上的成長還有發展, 在亞洲真的是很前衛的. (網路創業, 網路工程師的程度, 網路媒體投放等等) 香港還是比較偏向金融業, 而以[商]來說, 香港還是以購物商城還有實體為主. 說真的仔細想想我好像沒遇過做電商的香港人??
反正就說到這邊了. 有沒有心去執行真的看的就是個人. 我也真的不想跟龐統一樣, 永遠都說著一樣的東西, 說到後來就跟廢話一樣, 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 不過說真的, 如果你看到這篇, 也真的在執行中, 拜託趕快來敲我, 因為現階段我真的太需要可以交流的戰友. 但是如果你敲我只是要找我幫你做, 拜託離我遠一點, 不要來浪費時間. 因為有太多人私訊就是要合作. 腦子什麼都沒有就只想賺錢, 一問三不知, 行銷沒做過, 廣告沒下過, 有的連網站都沒有, 問做過什麼然後幹你他媽的什麼都沒嘗試過, 投了3000塊廣告沒單就放棄, 手上幾個自以為很利害的產品然後整天春秋大夢. 這種的拜託不要來.
大該就這樣, 隨手亂寫, 近期會持續閉關到外國朋友離開為止. 下面附上一張美國CPM截圖請各位笑納.
#找戰友
cpm工程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四月份的F8大會16項議題搶先看
各位冰友好。四月的F8大會要來了。如果你沒有要去美國現場看的話,建議各位也一定要申請一個線上與會的帳號。我猜今年應該又有很多新花樣會出現,各方方面面的技術門檻也會相對提高。
很多市場分析已經預告,VR將會是本屆F8大會的重點。沒錯。這是今年十六個大項目中的其中一項。我想要比較詳細的來向各位冰友們翻譯一下今年整個F8大會的概況,其中又以「媒體與出版商」這個領域為主要。希望這樣的訊息服務,能與各位一起教學相長,訊息交流,互有所得。
今年16項議題(topic)包括:
廣告與變現(ADS & MONETIZATION)
跨平台與強化App使用行為的洞察報告(ANALYTICS)
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成果(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攝影機/相機效果與運用(CAMERA)
工程與開放程式(ENGINEERING & OPEN SOURCE)
臉書平台:認識臉書各項產品並如何利用臉書平台作為電商(FACEBOOK PLATFORM)
臉書遊戲室原生遊戲與遊戲直播(GAMES)
綜合項目:隱私與個人帳戶(GENERAL)
市場成長與行銷:案例簡介(GROWTH)
INSTAGRAM(軟體):更快連結人群與商業運用
媒體與出版商(MEDIA & PUBLISHERS)
即時通(MESSENGER):新產品
研究報告(RESEARCH)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影片敘事,遊戲與社群
WHATSAPP(軟體)
WORKPLACE(軟體)
項目很多。那就講講板子上的同道們所關心的「媒體與出版商」項目吧。
這個領域的第一場演講,是產品長(Chief Product Officer) Chris Cox。他去年在F8大會上展示了全球首款整合 Facebook 直播功能的消費型攝影機 Mevo。順帶一提,這款東西,詹太太的詹先生買了。用過的冰友們應該知道這款產品有其長處與弱點。但我認為只要掌握要點,適當使用,基本上還是利大於弊的,只要避開弱點使用就好。Chris Cox今年要講的是「媒體在臉書上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從社群學到了哪些事。」(the role media plays on Facebook and what we're learning from our community.)既然這是一個開宗明義的題目,可見「臉書與媒體的關係」有多麽重要。在這一題中,我猜,可能更多的人關心的是「如何防止媒體散佈虛假新聞/消息」的解決方案吧。
第二題,講的就是「在臉書上的未來影音」(The Future of Video on Facebook)。這一點是我個人很期待的。顯然「影音」這個關鍵字,仍然是臉書本身以及臉書與媒體出版商關係的核心鏈結。在大會議程中,臉書甚至直言,在連結人際關係角色上,影音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Video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nnecting people)顯然,如何促使人們不斷地分享影音,仍會是臉書發展的核心支柱之一。
第三題,「動態牆的新玩意兒」(What's New with News Feed)。臉書將會在動態牆上有更多給予媒體出版商的發揮空間。由此可見經營動態牆也將會更倚重媒體出版商提供的源源不絕內容。但我更關心的是,如何防止用戶喜愛的珍貴內容不會在動態牆的「時間洪流」上嘩啦啦被洗掉留不住。
第四題,是創新的說故事方式與媒體體驗(Innovative Storytelling and Media Experiences)。講述這一題的,是主掌新聞夥伴(Head of News Partnerships)主管Campbell Brown。我相信基於「打擊虛假消息」的宣示,這種新的說故事方式,應該是往增強「真實感」,優化使用者體驗感的重要策略。
第五題,裡面有一些專門留給電視台的空間,因為這一題叫做「解開娛樂與體育產業的價值」
(Unlocking Value for the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dustries),而且也只有在這一題裡,直接指「電視」(TV networks)。當然,這一題裡不止電視,還包括電影公司,藝人,運動員,以及體育產業,體育頻道等。關於這一題的內容,我的想法是,Facebook去年從電視當切入點,算是成功的完畢了他們的階段性任務,並且成功的收割了新聞業。顯然,接下來,對他們來說,下一個要收割的對象是體育與娛樂事業。有些冰友可能還記得,之前我曾經提到過,Facebook有過與體育頻道合作的念頭,但是後來卡關。這次臉書提出的方案能不能引發體育產業的信任與投入,以及是否有任何體育產業頻道在F8期間,高調地宣示加入臉書陣營成為盟友,是非常值得觀察的指標。
第六題,也是臉書的「招募時間」,因為主題叫做「幫助媒體與出版商們達成商業目標」(Helping Publishers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臉書說,要幫助媒體夥伴們實現內容變現,無論是在臉書上或是他們的自家領域( help our media partners monetize their content, both on Facebook and on their own properties.)。個人認為,重點是最後一句「on their own properties」。這句話基本上直接回應了過去兩年來市場的兩大陣營正反辯論:臉書吸走了流量,但是能不能幫你(出版商)導流獲利。顯然,這次臉書說,好吧,你既然靠著我,那我也讓你在你自家賺錢好了,這聽起來有些「我吃了大部分的肉現在你也喝點湯吧」的味道XDDDD。
以上就是今年F8大會的主要六個題目。但說到最後一個,我倒是有些小小想法。星期一發生的國道車禍慘劇,在為死難者祈禱安息,為傷者祈求早日康復之後,我們往媒體經營面想一想,看看各個新聞媒體的臉書,凡是在關鍵時間點開了直播的,都賺到了不少流量。幾個百萬的觸及,瀏覽次等等等。但是這些有換成媒體經營者口袋裡紮實的真金白銀嗎?有位前輩是這樣跟我說的,「你看看今天這些流量,就算換成賤價的CPM,賣賣banner,換來的銀子,也夠付燒一天CDN的錢了。」
國道車禍慘劇,在為死難者祈禱安息,為傷者祈求早日康復。也希望在今年的F8大會之後,媒體出版商,真的能從Facebook賺到真金白銀。
最後,別忘了去申請線上會議的帳號。
cpm工程 在 第二节关键路线法(CPM)(1) 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进度控制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