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水患成災,前瞻預算打水漂
今年7月底至8月上旬的一場西南氣流加上盧碧颱風帶來的豪雨,對中南部造成嚴重淹水(經濟部水利署稱為「0806水災」)及農損。許多民眾不禁懷疑,蔡政府在前瞻計畫中投下了2508億元的治水預算,為什麼對水資源的管理,績效還是這麼差?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和經濟財政組,24日聯合舉辦「氣候變遷水患成災 前瞻打水漂?》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為台灣的治水把脈。
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首先帶領與會者為日前勘災時落水的高雄桃源區代表謝宜真祈福,希望失蹤近2週的她最終能平安歸來。接著陳宜民指出,從7月份德國萊茵河水患以及中國大陸鄭州水災,到0806水災重創南台灣,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災害,已一再重複發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否能夠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是一個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前內政部長、現任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以「總合治水策略與實踐」為題,進行了15分鐘的專題演講。呼應陳宜民前述提醒,李鴻源直言「風調雨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旱澇交錯已成常態,他甚至預言,未來人類將會陷水資源的搶奪大戰,而台灣已經不可再建水庫、清汙效果也有限,台灣將不斷遭遇淹水、缺水問題,該怎麼辦?李鴻源表示,過去以工程技術治水、相信「人定勝天」的這種理念已經過時了,必須從國土規畫和都市設計這種上位思考,對治水進行透水、吸水和保水的三合一規畫。
此外,治水必須以跨領域對話、跨部會整合、中央與地方以及公私部門之間合作的方式進行,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李鴻源以過去因地層下陷問題與雲嘉一帶農漁民馬拉松式的溝通為例指出,他體悟到解決地層下陷問題之前,必須先幫助農漁民設想生計問題的解決之道。李鴻源認為,政府必須更聰明,才有辦法面對多變的氣候、解決問題,而政府要變得聰明,前提是人民要更聰明,知道如何要求並監督政府。
李鴻源並補充,協助台中市政府與東海大學合作,共同整治東大溪的過程,是很美好的公私部門合作經驗。雖然這個計畫不算太大,但卻呈現了多元的成果,不但是水質整治工程,也呈現了環境人文、生態恢復、水質改善及環境教育等多個面向和層次,甚至幫助東海大學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的「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獲得全台私校排名第一的佳績。
國民黨立法委員謝衣鳳表示,過去10年來,政府在區域河流整治計畫中,已完成了110萬公尺的排水路整治,其中,台南有20萬公尺、嘉義縣14萬公尺、屏東是13萬公尺,是水路整治的前3名,但這次0806卻仍然淹得很嚴重,因為降雨量實在太大。由此也令人省思,前瞻建設水環境計畫的滾動式調整時間,必須縮短,如此才能根據環境現況,及時提出改進之道。
謝衣鳳並指出,海埔地整治等所清出來的大量海砂,政府應該要妥善運用。
前環保署長、台大地質系退休教授魏國彥回應指出,位於高雄小港大林浦海岸的南星計畫,當年就是運用海砂填海造陸,可惜後來沒有繼續下去。
魏國彥以知名歷史學者陳寅恪的詩「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指出,就一個地質學者而言,許多環境的問題其實早就了然於心,因為研究地質就是探索大自然的歷史,所以知道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樣的建設、不該做什麼樣的建設。魏國彥認為,台灣防災治水要趨吉避兇,就要將地質因素納入;他呼籲:治水、防災、選線(施工路線的選擇)的工程設計,「要延攬地質人才加入!」
前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胡思聰提醒,目前許多工程施工時所參考的數據和係數,不但已歷經4、50年沒有修改,且往往是西方所訂,恐怕已經不符合目前變化快速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再加上許多地方人口密集、人類活動頻繁,當初的規畫設計早已無法適用,例如為1萬戶設計的排水系統,如今卻有好幾萬戶居住其間,那麼這個系統當然就難以處理排水的問題,一定要及時修正,否則就會出問題。
即將在今年11月到英國格拉斯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大會(COP26)的立法委員陳以信指出,眾所周知,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國都正全力降低溫室氣體,台灣也訂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然而,蔡政府的 執行態度卻相當消極。例如,按《溫管法》規定,政府早應於2019年制定的第2期管制目標,但目前仍渺無蹤影;應於今年6月份提出的溫室氣體國家報告,目前已過了2個月,蔡政府也迄未提出。
陳以信呼籲蔡政府儘速依規提出,不然在COP26上要報告什麼?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賜賢,在書面報告中指出,探討此次0806水災中,高雄發生洪災的主要問題在於,過度注重水質的整治,卻忽略了上游洪峰流量的削減及下游潮汐頂拖的問題,也就是說,主政者偏重親水景觀綠化、易於討好民眾的表面功夫甚於防洪排水處理的基本功。
他建議,考量都市流域治理時,必須在區域的防洪排水和流域對策下更多功夫,並且要師法自然的流量分擔策略,將流域的降雨根據不同都市土壤利用情況所流出的洪水量,做流域分配量處理。
國政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在座談會的結論中指出,對照4、5月間,台中、苗栗等縣市才因缺水問題,被迫實施「供5停2」措施,影響民生、農耕用水,8月竟發生大淹水,看來缺水、淹水已交錯而至。他認為,應重新評估政府的治水能力;其次,應儘速拉高下水道建設比率;第3,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發生率大幅升高,政府治水相關的參考年限也要進行修正。例如,過去10年、20年才會出現的大雨、豪雨、強降雨等,現在可能1、2年就出現一次,因此防洪治水的規畫和設施標準,也必須跟進調整。
cop26結論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小組 (#IPCC) 在近日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距離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間隔了八年。這份長達3000頁的AR6報告,乃是由234名科學家協力撰寫,檢視了超過1萬4千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後所提出的。
綠盟統整這份報告以下幾個重點:
🔴 人類導致氣候危機已殆無疑義
長久以來,有許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仍然不願面對「氣候變遷是人類造成」的事實,這次IPCC的AR6報告則徹底敲醒了仍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們。
#極端氣候 的主要肇因,是人類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來到了200萬年以來的最高濃度,甲烷的濃度也達到80萬年新高。
AR6報告指出,從1990年代以來的冰川融化、北極海冰層減少的現象,有高達90%的可能性是來自人類行為所致。報告結論更指出,「毫無疑問,人類使大氣、海洋和陸地暖化(It is unequivocal that human influence has warmed the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 極端氣候已經來臨,「明天過後」就是現在
自從1970年代以來,極端氣候已越來越頻繁,這50年中以來的升溫超過了過往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段,過去五年更是1850年以來最熱的五年。此刻全球均溫與跟1850年代相比,已經升溫了1.07度。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00年以來最快,科學家也在世界各地觀察到越來越頻繁的熱浪、災難性降雨、乾旱,以及海洋酸化等。
報告也指出,原本每十年才會發生1次的極端高溫事件,在升溫1度的此刻,頻率已提升到每十年發生2.8次,原本「五十年一遇」的事件,現在頻率則提高為約五十年5次。倘若升溫持續且來到4度,那麼「十年一遇」的高溫將成為「每年一遇」,此外包括旱災、水災,也都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種種證據顯示:電影《明天過後》裡的末日景象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氣候危機下的極端氣候如野火、熱浪、旱災、水災、颶風等,早已經在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傷害。
🔴 抑制升溫1.5度目標日益急迫,但仍然有可能
本次IPCC報告的路徑預測採用「共享經濟路徑(Share Social-economy Pathway, #SSP)」,根據未來GDP、人口成長與都市化程度的不同,IPCC報告中共列出了SSP1到SSP5的五種情境。
不論在何種情境之下,在未來20年內,地球升溫都將突破1.5C。倘若我們的經濟仍持續地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驅力,那麼SSP5情境下的升溫甚至會在世紀末來到4.4度。
在諸多情境之中,強調教育普及、人口成長趨緩、低物質消費成長、化石燃料轉移的「永續性路徑」SSP1,是最有可能抑制升溫的路徑。SSP1-1.9情境,雖然同樣會在2040年前達到1.5升溫,但也有機會可以在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
🔴 快速大量減少排放,達成淨零碳排,是唯一出路
雖然此次IPCC報告的結論不容樂觀,五個預估情境都會在2040年前突破升溫1.5度的大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已經毫無希望,更不代表我們束手無策。
這份報告雖然沒有針對未來的能源配比有多著墨,但毫無疑義地,全世界都需要大量且快速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份報告強調,「倘若不進行立即性、快速與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量,那麼要守住升溫1.5度甚至是2度的目標,將困難重重」。
此刻的暖化趨勢是由過去人類活動所排放的 #溫室氣體 累積所造成,雖然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程度仍然決定了未來的升溫趨勢。就如同SSP1永續路徑所呈現的,一個致力於更為公平的永續發展、#淘汰化石燃料 的情境,即使仍未能阻止地球在2040年前升溫1.5度,但最終能夠幫助我們達到世紀末抑制升溫的目標。
🔴 當冬季漸暖,台灣升溫已1.6度
報告中也指出,在東南亞區域觀察到日益增多的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上述這些現象,台灣的民眾也絕對不陌生,過去一年來我們除了迎來史上最高溫,更遭遇了極為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亮起了紅燈,嚴重衝擊農業與農民生計。此外,不下雨則已,一下雨便豪雨成災。
根據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氣象局、台師大地球科學系、國家災防中心所共同發布的資料,台灣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之間上升了1.6度,且台灣的冬天長度已由90天縮減至20到40天,夏天長度則是延長至120天到150天。
假如升溫趨勢延續,在碳排最高的SSP5路徑下,台灣在本世紀末的升溫將來到3.8度,且增加48天的36度以上極端高溫天數,世紀末的夏天將長達210,而冬天的天數更將在2060年後歸零。此外,颱風數量將可能在世紀末減少55%,但強颱比例提升50%。
🔴 氣候危機進行式,沒有人是局外人
種種證據皆顯示,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台灣毫無置身事外的本錢與藉口。
自從去年開始,各界紛紛提出修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呼籲,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內的眾多環保團體,也已與立法委員洪申翰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的草案,幾乎所有主要在野黨也都各自提出相對應的版本,甚至連產業部門也都呼籲加速修法,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時宣示「淨零排放也是台灣的目標」。這顯示「強化台灣氣候治理政策」已經是跨政黨乃至於跨公私部門的共識。
在此難得的高度社會共識之下,綠盟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以利民間氣候法版本以及各黨團修法版本可以盡速在立法院審議與通過。今年年底在英國舉行的巴黎協定締約國大會 #COP26,我們希望台灣可以帶著一部具有明確 #2050淨零排放目標、完善治理架構、有效管制工具與調適策略的氣候變遷行動法共襄盛舉,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承諾與決心。
cop26結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707新加坡聯合早報
*【世衛建議採用羅氏和賽諾菲藥物降低冠病死亡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治療冠病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時採用羅氏關節炎藥物Actemra和賽諾菲藥物Kevzara,並與皮質類固醇一起使用,以降低其死亡風險。資料顯示,約1萬1000名冠病患者使用羅氏(Roche)藥物Actemra和賽諾菲(Sanofi)藥物Kevzara後,死亡風險有所降低。評估治療方法的世衛組織小組的結論是,使用此類白細胞介素-6拮抗劑(interleukin-6 antagonists)可阻斷炎症,“降低死亡風險和對呼吸機的需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7-1165754
*【最後階段解封日期下週一決定 英將取消戴口罩等規定 敦促個人承擔防疫責任】
英國右翼媒體對解封決定表示歡迎,但反對黨認為政府太快宣佈全面解封。科學家也擔心,如果Delta變種病毒繼續肆虐或是出現新毒株,醫療體系可能不勝負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07-1165684
*【韓新增病例再超過1000起 專家:或爆發第四波大流行】
韓國首爾和周邊地區的冠病疫情出現反彈,截至昨天傍晚6時,韓國18小時內新增病例超過1000起,時隔半年再次過千。專家認為,韓國疫情或爆發第四波大流行,呼籲防疫當局緊急上調防疫級別。韓國防疫當局表示,在首都圈,年輕人常到的酒店等密集設施不斷出現疫情;而且,傳播力強的Delta變種病毒導致的感染病例一周內增加了150名左右,疫情明顯呈現出擴散趨勢。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07-1165685
*【雪梨封鎖措施將再延長一周】
澳洲媒體報導,澳州最大城市雪梨為期兩周的封鎖措施將再延長一個星期,希望以此遏制傳染性更強的Delta變種冠病病毒。目前,這座城市正在應對今年來最嚴重的疫情,三周前出現一起確診病例後,這個感染群的累計確診人數現已超過330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7-1165769
*【以色列:輝瑞防冠病有效性下降 但預防重症仍高度有效】
以色列報告,在預防冠病感染及有症狀感染上,輝瑞-BioNTech疫苗有效性有所下降,不過,在預防重症方面,這疫苗仍然高度有效。以色列衛生部說,自6月6日以來,在防止冠病感染及有症狀感染上,輝瑞疫苗的有效性降至64%,但在預防住院和患上重症上,輝瑞疫苗的有效性達93%。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07-1165688
*【拜登強調Delta變種病毒正在美國未接種疫苗人群中傳播】
美國總統拜登鼓勵尚未接種冠病疫苗的美國人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廣泛傳播、傳染性極強的Delta變種冠病病毒。拜登6日告訴記者,到本週末,美國將有1億6000萬人完成冠病疫苗接種,但他強調,人民還不能放鬆警戒,因為Delta變種病毒正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傳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7-1165755
*【冠病疫情惡化印尼緊急從外國進口氧氣 新加坡支援1萬台制氧機】
印尼疫情急劇惡化,每日新病例可能激增至4萬甚至更多,醫療資源越發吃緊,尤其是醫用氧氣急缺進一步惡化。印尼向新加坡及中國求援後,新加坡準備支援1萬台制氧機,印尼也將向馬國等鄰國進口氧氣應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07-1165678
*【慕尤丁:馬國疫苗接種 單日首次超過30萬劑】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說,通過國家復甦計畫,馬國的單日接種冠病疫苗,前日首次破30萬劑,成功實現單日接種超過30萬劑疫苗的目標。他在臉書發佈影片說,7月5日的疫苗接種量為31萬3761劑,使接種疫苗的人數達到932萬零476人,其中658萬5000人或占人口的20.2%為接種首劑疫苗,以及273萬5000人或占人口的8.4%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07-1165679
*【經濟復甦前景黯淡 泰數百萬中小企面臨倒閉】
泰國中小企業聯合會主席桑猜6月向政府提交了建議書,要求加大對小商家的支持。他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說:“這波疫情比去年糟得多,數百萬商家都在苦苦掙扎。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到年底,國家將陷入危機,我們八成的業者將破產。”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07-1165681
*【菲疫苗供應中斷 馬尼拉區多市被迫暫停接種】
菲律賓首都圈的金融中心馬卡蒂市宣佈,由於冠病疫苗供應不到位,原定當天開始為防疫前線工人注射首劑疫苗的計畫無法繼續。該市政府也關閉了設在商場和學校的多個疫苗接種點。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07-1165682
*【雲南新增15本土病例 瑞麗主城區封閉管理】
根據“雲南衛健委”微信公號消息,昨天新增的本土病例中有兩例為前天(5日)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的確診病例。截至昨晚24時,雲南省現有確診病例90例,其中本土21例,境外輸入69例,無症狀感染者16例,其中本土兩例,境外輸入14例,均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07-1165772
*【越南新增1029起冠病確診病例 創單日增幅新高】
越南6日新增1029起冠病確診病例,創單日增幅新高,其中有1019起是本地傳播,另外10起則是輸入型病例,使累計確診病例增至2萬2064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6-1165624
*【研究人員:冰島四天工作制實驗成功】
研究人員指出,冰島投入四天工作制的實驗取得“壓倒性的成功”,促使許多員工縮短工時。這項實驗早從2015年就開始實施,一直持續到2019年。期間員工縮短工作時間,但獲得相同的報酬。研究人員發現,在工時縮短的情況下,這批員工的生產力保持不變,甚至有所提高。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6-1165623
*【德法中領導視訊峰會 試圖緩和歐中歧見】
愛麗舍宮說,此次峰會旨在為秋季舉行的幾場全球會議協調立場,包括在英國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和在羅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法德領導人試圖借此次峰會修復與北京的關係,因為歐盟的領導人們猛烈抨擊中國人權問題,使中歐合作面臨困難。因此,週一會議雖然涵蓋廣泛的議題,但整體重點是試圖緩和這些歧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07-1165686
*【副首相麻生:若大陸攻台 日美必須共同保衛臺灣】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公開表明,如果臺灣發生重大問題,日本和美國必須共同保衛臺灣;這是日本就兩岸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的最高級別言論之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07-1165689
*【微博董事長和一中國國企擬將微博私有化】
消息人士透露,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社群媒體公司微博董事長曹國偉和中國一家國有投資者計畫將微博私有化。該消息推動微博股價週二大漲了50%。消息人士說,該交易對公司的估值至少達到200億美元,並為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的退出提供方便,也讓微博最終在中國重新上市以達到更高的估值。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07-1165775
*【中國發射天鏈一號05星 第一代中繼衛星收官】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太報”消息,天鏈一號05星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是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的第四顆裝備星,其使命是維持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的完整性,保證系統的覆蓋率和服務能力不下降;為航天器使用者和相關平臺等其他使用者提供資料中繼、測控資訊傳輸和測定軌服務。至此,中國第一代數據中繼系列衛星收官。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07-1165771
*【全球最大十座城市中國占兩席】
這份報告將城市的定義延伸至“城市地區”。這意味著,城市人口不僅包括市區人口,還包括城市周邊地區的居民。全球最大的十座城市擁有約2.33 億人口。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本東京,擁有3750 萬人口;大阪則以1920萬人口排在第10。印度首都新德里以2850萬人口成為全球第二大城市,經濟中心孟買以2000 萬人口排名世界第七。中國也有兩座城市進入前10榜單,金融大都市上海以2560萬人口排名世界第三,首都北京則以1960 萬人口排在第八。排名第九的是孟加拉首都達卡,擁有1950萬居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06-1165468
*【亞當斯在紐約市市長民主黨初選勝出】
美國紐約市市長民主黨初選結果終於塵埃落定。經過一番激烈競爭,主打減少犯罪和恢復都市生活品質的布魯克林區區長亞當斯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勝出。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週二(6日)晚公佈的計票結果,現年60歲的亞當斯(Eric Adams)以1個百分點擊敗了他的強勁對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7-1165774
*【美國敦促中國和私營部門加強參與G20凍結償債行動】
美國敦促中國和私營部門更多地參與二十國集團(G20)對遭受冠病疫情重創的低收入國家的暫停償債行動,以及一個重組債務的共同框架。美國財政部一高級官員週二(6日)表示,華盛頓對擴大G20和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達成的債務處理共同框架持開放態度。擴大後的框架將不僅僅包括低收入國家,也將包括小島嶼國家、脆弱國家,甚至一些債務負擔較高的中低收入國家。G20財政官員將於7月9日及10日在威尼斯舉行會議,以評估債務問題進展狀況。眼下,對於一場迫在眉睫的債務危機的擔憂正與日俱增。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07-1165758
*【靜岡泥石流已過72小時 確認四死24人下落不明】
7月6日上午,日本靜岡縣熱海市伊豆山區泥石流災害“黃金72小時”搶救期已過,但1000多人組成的搜尋隊伍仍繼續在災害現場搜尋活口。在三天的營救工作中,確認四人喪生,到昨天仍有24人下落不明。除了人命傷亡,有130多棟建築遭摧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07-1165690
cop26結論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香港網站's po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OP26 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未承諾淘汰化石燃料協議「軟弱」但意味燃煤時代步向完結】COP26峰會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 ... Morgan表示:「協議結論軟弱、溫和,但重要嘅係, ... <看更多>
cop26結論 在 COP26結論:最樂觀估算本世紀末全球增溫1 8°C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比預定時間延長一天才取得共識得以閉幕的 COP26 ,各方有褒有貶。雖然出爐了《格拉斯哥氣候盟約》(Glasgow Climate Pact),成為史上第一次提及化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