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中國政府連續實施一些管制政策以後,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許多都出現重挫,我想這應該會嚇退不少美國投資資金,投資中國,需要面對更多的政治變數。」
高盛集團指出,由於中國全面的監管打擊,已經造成一些客戶恐慌,懷疑進軍中國股市變得太過危險,高盛策略師Kinger Lau和Timothy Moe指出,近期客戶經常在論及中國股票時,提到「不具備可投資性 (Uninvestable)」,中國官方對個別行業的「極端監管」,不太可能擴大到所有企業,但監管逆風仍將影響股票的估值框架,因此也將中國離岸股市的建議,由「增持」降至「中性」,中國和香港股票仍處於動盪,雖然周四強彈,但周五又見賣壓,港股午後恒生科技指數跌幅一度擴大至5%,此後跌幅才又減至4%左右,高盛將現在的投資者情緒與2015年的市場拋售進行了對比,當時中國A股暴跌超過40%,市場最終恢復信心,資金流量在1年後超過了先前的高點。但就當前來看,高盛認為,如果假設拋售已經結束,則為時過早。
儘管下調了中國離岸股市,但對A股,高盛則維持「增持」評級,認為A股可受益於下半年寬鬆的財政政策。此外,A股指數也更容易受到政府支持的行業的影響,中國監管烏雲罩頂、前幾日衝擊美國掛牌的中概股慘崩,但隨著中國北京高層出面安撫,美國的中概股又上演絕地大反彈。最新統計顯示,中概股重挫之際,散戶是主要出手接刀的族群。相較之下,明星基金經理人Cathie Wood旗下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手上的中國股市則幾乎全賣光。
Business Insider、Zero Hedge、Barron`s報導,Vanda Research指出,中概股下殺期間,散戶一直在買進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蔚來公司(NIO Limited)、小鵬汽車(XPeng Inc.),以及商務巨擘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散戶本週買進的前六大個股中,涵蓋了以上三家中國企業,其中蔚來至少吸金1.05億美元。這些個股的買進額,逼近冠軍蘋果(Apple Inc.),以及超微(AMD)和特斯拉(Tesla Inc.)。
Vanda報告稱,散戶上週買股金額寫下歷史新高後,本週原本沒甚麼動作,但一等美股因中國疑慮下跌,逢低買盤隨即湧現,散戶買進蔚來、小鵬之際,機構投資者卻因擔憂中國北京接下來恐瞄準蒐集了大量客戶資料的電動車製造商,決定大舉拋售。因中國監管行動股價崩潰的個股,本週一(7月26日)共計吸引2.39億美元的散戶資金,相當於散戶整體買股金額的14%。
受到逢低買進策略的帶動,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na)最新分析顯示,S&P500如今只要花上2.6天,就會從多達兩個標準差的跌勢中復原,創1928年以來最快紀錄,ARK新興主動型ETF (ARK Innovation ETF,代號為ARKK.US),截至28日為止的中國股市部位幾乎都已出清光,目前僅剩100萬美元的貝殼找房(KE Holdings),ARKK 2月對中概股的資金配置比例還多達8%,方舟過去幾週隨即大舉出脫中國企業股票。
方舟每日公布的交易資料顯示,旗下數檔主動管理型基金,27日再度大幅減碼中國企業股票,遭砍部位包括騰訊(TCEHY)、平安好醫生(1833.HK)、拚多多(PDD)、京東(JD)、美團-W (3690.HK)、看準(KZ)及比亞迪(BYDDY),Wood 7月稍早曾表示,中國股票正在進行「估值重置」(valuation reset),預測其股價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受壓抑。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90689?exp=a&fbclid=IwAR3_d38V25gZrt0kuOJ_1HHEw_jpBoKZtnXBJ9ekCPqk_6cGWoquaJAKWD8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33092
cathie group 在 元大期貨招財鈴-方昭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股收盤:美股三連跌,科技股低開高走
昨晚美股連續三個交易日全線小幅收跌。美聯儲會議紀要暗示正在可能就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展開辯論。
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美聯儲官員可能在某個時候對討論調整大規模購債步伐持開放態度。
📌美股連跌三日,華爾街分析師稱市場缺乏催化劑
美股大盤連續第三日收跌,美聯儲表示經濟復甦前維持寬鬆政策,但也暗示將開始討論削減購債規模。
美聯儲不可能永遠站在一邊。危險在於投資者真的開始認為它滯後於市場,然後擔心恐慌反應來得太晚。
📌美聯儲鬆口?暗示如果經濟復甦,或考慮收緊政策
北京時間20日凌晨,美聯儲發佈了4月FOMC議息政策會議的紀要文件,投資者一直迫切希望從中找到有關美聯儲對通脹上升的看法以及何時開始縮減購債的線索。
紀要顯示,官員們對美國經濟復甦持謹慎樂觀態度,一些官員表示,他們對在某些時候討論縮減購債規模持開放態度。美聯儲官員在會議上對通貨膨脹基本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這是暫時的。
美聯儲會議紀要公佈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高2個基點至1.674%。美股三大股指短線走低。交易員提高了對美聯儲加息預期,預計到2022年末,美聯儲可能加息約20個基點。
📌ARK木頭姐:堅信比特幣未來會漲至50萬美元
昨天比特幣大幅下跌,其市值一度蒸發了5000億美元。ARK女神Cathie Wood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她仍然預計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50萬美元。
我們經歷了像現在這樣的自我反省和對模型的苛求,我們的信念也一樣堅定。馬斯克對比特幣看法的迅速轉變可能是由貝萊德等機構股東的抵製造成的。一旦可再生能源被納入比特幣採礦技術,馬斯克會回來的。當市場變得非常情緒化時,你永遠不知道底部在哪裏。我認為我們正處於最好的抄底階段。無論什麼資產,現在都是買入的好時機。
-ARK女神Cathie Wood
📌網紅燕麥奶Oatly發行價設在區間頂端,估值百億美元
瑞典燕麥奶生產商$Oatly Group AB(OTLY.US)$將美國IPO發行價定在每份ADS 17美元——位於發行價指導區間15-17美元的頂端,該公司計劃通過美國IPO募資超過14億美元,17美元的發行價使Oatly估值約為100億美元。
定價區間的高端對Oatly來説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因為由於對通脹的擔憂,成長型公司已經越來越不受待見,上週至少有三家公司因股市波動而推遲了IPO。
去年7月,Oatly宣佈以2億美元的價格將10%的股權出售給一些名人和黑石集團,當時估值達到20億美元。
美國線下消費復甦,塔吉特、TJX實體店銷售激增
隨着疫苗的分發,美國人正重新回到實體店購物。$塔吉特(TGT.US)$、$TJX公司(TJX.US)$表示,春季銷售強勁,線下實體店客流量大幅增加。
本週早些時候,$家得寶(HD.US)$、$梅西百貨(M.US)$等其他全國性連鎖店也發佈了類似的強勁業績。
📌比特幣再現過山車行情,馬斯克或是始作俑者
美東時間週三,比特幣一度跌至3萬美元。比特幣的極端波動導致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中斷,併成為華爾街熱議話題。此次比特幣遭遇過山車行情的始作俑者是特斯拉CEO馬斯克。
上週,在他宣佈$特斯拉(TSLA.US)$不接受比特幣付款後,比特幣價格隨即暴跌,後來當他説該公司沒有計劃出售所持比特幣後,比特幣又重獲生機。昨日馬斯克似乎通過推文暗示特斯拉沒有打算加入殺跌隊伍,並在推特上使用表情符號表示特斯拉「Strong Hold」。
隨着比特幣和相關資產已成長為金融市場的較大部分,它們也受到了全球監管機構的越來越多的審查,這也可能是暴跌的一大影響因素。
📌思科警告供應短缺或將影響利潤率,盤後跌近6%
當前全球芯片短缺,加密貨幣發燒友和遊戲玩家之間的芯片搶奪戰也在持續。
$思科(CSCO.US)$2021財年第三財季業績顯示,收入128億美元,市場預期125.63億美元,上年同期119.83億美元。淨利潤29億美元,每股盈利0.68美元,市場預期0.68美元,上年同期0.65美元。公司預計第四財季收入增長6%至8%。
思科表示,整個製造業許多部門都感到供應鏈緊張的局面,這也導致原材料價格和成本增加,將影響到本季度的利潤率。受此消息影響,思科盤後股價跌近6%。
以上是今日國外財經新聞,祝福各位投資朋友們投資順利💰
#元大期貨方昭齡
#元大期貨招財鈴
#期貨股票交易專業顧問
#全方位金融專業顧問
#做您專屬的投資顧問
cathie group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未來很多中低技術性的工作,很可能會被日益進步的自動化取代,中高階技術人才需求會持續增加,中低階工作還是會有需求,但薪水拉不上去,因為人力成本太高的,乾脆就用自動化取代就好,這個趨勢其實也不是剛開始,只是疫情後又加快速度了。」
方舟投資創辦人Cathie Wood針對當今的市場投資策略提到,未來人們要擔心的是人工智慧(AI)。事實上機器部署速度正在加速,除了美國,日本和亞洲國家的企業正使用比以往更多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減少人與人接觸,而這將成為長期趨勢,隨著基本工資不斷提升,加上人工智慧訓練成本大幅降低,企業將更積極採用AI取代人力,她觀察到美國運輸業與餐飲業已加速導入無人技術,即使疫情結束,這些趨勢也不會逆轉,許多人將成為永久失業的一群。
一種會快速取代人力的技術是原本在工廠使用的自主移動機器人。醫療電子產品製造商Omron在疫情間開始出售原本自家工廠使用的貨運搬運機器人,Omron表示已在20多個國家銷售機器人,其中一半在亞太地區,包括中國、韓國、印尼、泰國、越南和印度,新加坡機器人製造商SESTO Robotics執行長Ang Chor Chen提到,以往在工廠搬運與物流業使用的自動行動機器人,未來將不再局限於工廠車間,新應用包括餐飲業送餐機器人、飯店業消毒機器人等都會出現龐大的市場需求。
日經新聞觀察在日本已經有連鎖餐飲業加速採用送餐機器人,這類機器人使用AI計算最短路徑,一次行動可將餐點從廚房送到3張桌子。生產這種機器人的公司Japan System Project於2020年3月開始在日本銷售,客戶主要來自餐廳和工廠,每台售價為200萬日圓,2020年5月詢問度就增加一倍。
另外一家生產服務機器人的公司SoftBank Robotics表示,使用服務機器人,餐廳只需要原本一半的服務人員。疫情期間,東京許多飯店配備機器人為中國武漢肺炎症狀的旅客提供服務。市場研究機構Fuji Keizai Group估計,到2025年,用於購買服務機器人的金額將從2019年的1.9兆日圓增加到4.6兆日圓。
2020年日本郵政還在東京街頭實驗機器人送郵件的可行性。日本郵政說,「大流行改變人們的觀念,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為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長期以來所做的工作。」南韓也在加速採用,LG計劃推出具有消毒功能的機器人,鎖定酒店、零售、企業和教育市場,SESTO Robotics估計,2019年全球自動行動機器人市場規模為380億美元,2026年將達到1,455億美元。其中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在2020年為141億美元,2027年將由於疫情大流行而增長三倍以上,達到509億美元。而全球清潔和消毒機器人市場的收入到2027年將達到83億美元。
這場疫情讓AI取代人類工作的進程恐怕又加快一步。日本非營利組織RobiZy表示這場流行病將讓社會迫切需要機器人,直言「社會正處於轉折點,並將發生巨大變化。」與Cathie Wood的說法一致,Flippy是Miso Robotics公司為企業廚房打造的機器人,專門處理危險、繁瑣且注重時間的烹飪,例如翻轉漢堡、炸雞、切菜等,換而言之,就是做餐廳中工資最低的工作,Miso Robotics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機器人能在速食生產線上像人類一樣幹活,並且讓成本比最低工資還低,最初Flippy的價格並不便宜,一台需要10萬美元,但由於硬體成本迅速降低,2020年它的價格已經降至不到1萬美元,且很快會有更便宜且更節省空間的型號登場。
Miso Robotics還推出訂閱制,每月2,000美元就可以僱一台機器人在後廚幫忙,相當於每小時的用工成本只要約3美元。同樣的工作若僱傭真人員工,根據餐廳的營業時間和不同地區的最低工資,每月需要支出4,000到10,000美元,何況機器人永遠不用請病假,只要你願意,它可以24×7小時運轉,目前Flippy已經在道奇體育場和連鎖店CaliBurger投入使用,或許美國人不久以後就能在各種速食店吃到由機器人製作的漢堡了,說不定勞動力成本降低後,食物的價格也能更便宜,Flippy有望解決餐飲業長期以來人手不足的困擾,消費者對速食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但較低的薪資導致美國餐飲業離職率居高不下,每年超過100%。
如今電機發動機和感測器技術都得到了改善,成本也大為降低,Flippy等機器人既便宜又可靠,還能在正常環境下工作,這才引起了人們的焦慮乃至恐慌,不只是餐廳工作人員,自動化對工作職缺的侵襲是全方位的,而且來得比想像中快一些,貝恩諮詢公司2018年發布的報告《勞動力 2030》就因探討了自動化對社會環境的衝擊而備受關注,到2030年,自動化的普及將減少當前20%-25%的工作職缺,也就是說有4,000萬人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這還只是在美國。
更糟糕的是,即便保住飯碗的員工,工資的增長也會慢得多,例如餐廳採用自動點餐機和線上點餐系統,其成本可能低於專門僱傭服務員,因此若服務生的工資保持在該水平以下,就不用擔心就業問題,只不過工資漲幅就變得極其有限。JL Warren Capital的報告指出,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低於其加州工廠,原因是上海的勞動力成本低於全自動化產業的成本。
未來幾十年中,大約80%的工人或受到工資增長停滯或失業的影響,而且Flippy的例子已告訴我們,自動化的成本只會越來越低,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的爆發,也讓許多原本依賴人力的行業看到或重新思考自動化的必要性,機器人除了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外,也能在病毒面前無所畏懼。在提倡「非接觸」的大環境下,我們也能看到機器人在送餐、消毒、體溫等場景的應用。
當然,自動化給就業帶來的也不全是壞消息,機器人消除舊有工作,但新的技術也意味著新的就業機會,就像電腦讓成打字員退出歷史舞台的同時,也創造出軟體開發者、電腦技術人員等新的職業一樣,自動化的普及勢必會讓機器維護人員的需求迅速擴大,AI 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後,「數據標註師」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好在,低技術勞動力被機器取代大概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總還有機會向其他勞動力密集的領域轉移,餐廳的工作沒了,還可以去送外賣、快遞,總不至於所有人在一夜之間都丟掉飯碗,自動化技術侵占勞動力市場不是AI出現後才有的現象,美國1900到1940年的農業自動化使數百萬農民失業,就被視為大蕭條的誘因之一,在那一時期出現的商業洗碗機,更是威脅要消滅整個後場工作,歷史彷彿進入了新的輪迴,但和上個世紀相比,如今技術變革的步伐顯然越來越快,留給人們適應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https://technews.tw/2020/03/25/robot-labor-is-indeed-getting-cheaper/
https://technews.tw/2021/02/18/robots-deploy-faster-will-replace-human-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