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apitalism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資本主義救星】中文預告Saving Capitalism Trailer Netflix 的評價
- 關於capitalism中文 在 戰勝不平等、經濟停滯與政治動盪的全新市場設計 - Pinterest 的評價
capitalism中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capitalism中文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資本主義的神話還會繼續嗎─《低端中國》作者羅谷專訪】
《低端中國》作者羅谷(Dexter Roberts)說,最先發明「低端人口」這個字眼的其實是中國政府。最近幾年北京政府急著把「低端人口」趕出城市,但支撐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讓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得以成為世界工廠的主力,絕對是「低端人口」。這些大多數來自貧困地區的農民工,為何在城市打拚半輩子還 翻不了身?犧牲這些人的權益,習近平高唱的「雙循環」可以實現嗎?
派駐中國二十多年的《彭博商業週刊》資深記者羅谷(Dexter Roberts)為他的新書(中文書名:低端中國)取名為《The Myth of Chinese Capitalism: The Worker, the Factory, and the Future》,他說,其實有關於中國的神話(迷思)還挺多的… 歡迎收聽這一集我們對作者羅谷的越洋專訪。
(精彩節目內容 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
#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
#低端人口
#全面脫貧
#農民工
#低端中國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88/id/125558
capitalism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apitalism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apitalism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apitalism中文 在 戰勝不平等、經濟停滯與政治動盪的全新市場設計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激進市場:戰勝不平等、經濟停滯與政治動盪的全新市場設計,原文名稱:Radical Markets: Uproot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for a Just Society,語言:繁體中文 ... ... <看更多>
capitalism中文 在 【資本主義救星】中文預告Saving Capitalism Trailer Netflix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