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曾經寫過這個故事,今天再加 修正內容一點重PO一次
台東和越戰的關係~
今天我來和大家說一個台東和越南之間有關聯的故事
話說民國58年美軍打越戰( 50年前),打到節節敗退,於是出動了當時最有威力的戰略轟炸機B52,在北越戰場上進行地毯式的轟炸
B52轟炸機雖然厲害,但也需要後勤補給與維修,於是美軍找了一個在東南亞中離越南最近,也很理想的基地來做,後來美軍相中當時與美國友好的我們,因為那B52翅膀很長,不是隨便一個機場者可以降落,在台東的志航基地地型非常的適合,於是美軍在此擴建了原有的空軍基地,使它適合做B52的降落場地,而原來從迦路蘭那附近遷到這裡的石川部落阿美族的住民們,又再次被請到現在的磚穾廠那附近去定居(就是現在的現址),而這段石川部落的紀念石碑上有寫了一些大概。
在當時,台東的百姓大家也耳聞美軍將在志航基地停泊美軍軍機,於是也紛紛在街上開起了一些酒吧, 聽說當時己開了7間了,等待美軍的到來, 打算做美軍的生意。無奈過沒有多久,美軍越戰戰敗,後來除了一些軍事武器留給我們之外,並沒有如預期在台東這裡維修B52。而台東市區己林立的酒吧也紛紛的關門,後來只剩下一家在中華路的酒吧僅存(叫Amigo Club,後來這家又已搬到附近中正路的巷子的二樓)
這些資料是我在警察局外事課上班時看到的部分內容,另一部分是聽外事老前輩說的,還有一部分是我去查戶口時得知的~~
題外話是當時美軍在台時,協助處理外國人相關的涉外案件不只有外事警察,還有外事憲兵,當警察能在外事單位,是一件很高尚又專業的工作,因為加給幾乎和當時的薪水一樣高(NT800~1000左右),我還記得我的一個學長叫陳英雄的,他就是從外事憲兵轉任外事警察的!
另外當時的外事其實也不好做,因為只要一個小事處理不好,就引發二國的外交事件
像劉自然事件,就是他當時他不知怎麼跑到美軍的住家去,後來被開槍打死( 美國法律有一個堡壘原則的關係,),但當時駐台美軍並不受我國司法管轄,而美國的軍事法庭竟判決該開槍的美軍無罪,引起當時社會輿論的不滿,最後竟是連當時的台北市中華路上的美國駐台大使館都被燒了,引發更大的反美事端,搞到政府不得不重整情治系統,後來才成立了警備總部~(我是不是說多了)
我之所以知道這段是因為那是我碩士論文的田調,窩在警察大學圖書館裡面1個禮拜才找到的 ~
以上閒閒沒事和大家說書講古一下
#台東地方事
b52越戰 在 楊典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反美嗎?又解列美軍在台中史蹟!?】
【高北加壓站、輸油管、油堤out!】
中美共同防禦時期現存八處美軍史蹟僅登錄2處
文化局把文化資產「化整為零」?
✅前情提要:
1966年美軍C130運輸機進駐清泉崗機場,#支援越戰,當年在清水山上興建七座油庫儲油槽,大楊油庫及其相關設施在越戰期間,提供美軍充足的後勤補給資源,具體見證越戰及美軍協防台灣的歷史意義,#台中清水清泉崗機場成為美軍越戰中繼站的史蹟,除了機場內部設施外,當時美軍油輪在高美濕地外海,把油料經過經過油堤、高北加壓站、客庄坑口公輸油管、海風南清宮輸油管到大楊油庫,提供駐守清泉崗機場美軍B52轟炸機使用,這些史蹟都還存在現場,幾年前地方文史團體將這些景點規劃成「跟著油管去旅行」大楊油庫美軍史蹟的深度旅遊路線,引起許多文資愛好者前來尋幽探訪。
#文化資產保存法 的定義,史蹟是指歷史事件所定著而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所定著之空間及附屬設施。文化景觀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問題現象:
根據文化局的文資審議會議記錄,高北加壓站、海風里南清宮外露油管在9月18日的文資審議 #已經解除文化資產列冊,加上107年美軍舊油堤解除列冊、客庄坑口宮廟前輸油管未列入文資審查,使得整條完整油管史蹟,被文資委員切割審查後 #只剩大楊油庫一處
✅問題癥結:
這些史蹟幾乎都是位於公有地,這條油管史蹟的真實性與文化價值,以及建築方式與美軍太平洋總部在亞洲地區興建房舍相似,是全台唯一僅存美軍後勤設施,地方民眾時在不了解為什麼會被解列,萬一遭受不可逆破壞怎麼辦?
✅建請市府:
從清泉崗到大楊油庫、高美濕地的油管路線兼具史蹟與文化景觀的意涵,這是海線民眾的共同歷史記憶,台中市政府有責任將其列入文化資產保護,建議未來市府對於解除文資列冊與文資身份案件,應公開一段期間徵詢市民意見,廣納各方建言與資料,之後再依法進行文資審議,才不會造成未來的遺憾。
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同一時期,在台中市區也有美軍宿舍與招待所保存至今,包括大雅區美軍宿舍、西區台銀美軍宿舍、美軍招待所(聯勤招待所),其中也只有大雅區美軍宿舍登錄歷史建築,這些宿舍招待所與大楊油庫油館史蹟都是中美共同防禦時期的史蹟建物,都是老台中人的共同記憶,希望市府可以再進一步調查研究,而不是以切割式文資審議,化整為零來消滅美軍在台中市的設施與建築,莫讓台中成為沒有歷史的城市。
✅市府回應:
#副市長令狐榮達 表示,台中市與美國的歷史關係,從1953年副總統尼克森蒞臨台中東海大學動土典禮,1966年美軍C130運輸機進駐清泉崗機場支援越戰,留下來的包括大楊油庫相關重要史蹟,都應該做好保存,提供民眾參觀了解。
#文化局長張大春 表示,我們遵重文化資產審議結果,但是對於能夠保存保留的部分,我們也可以搬到大楊油庫附近做展示,而觀光旅遊局已經移撥高北加壓站,未來能夠打造深度旅遊的亮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023004124-260405?chdtv
b52越戰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VietnamInsider
#越南人物誌
#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亞洲人
大家都知道阿姆斯壯是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太空人
那有人知道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亞洲人是誰嗎?
1980年7月23日,太空人范遵(Phạm Tuân)與蘇聯太空人Viktor Vassilyevich Gorbatko 搭乘太空船聯合37號,完成進入宇宙的飛行任務。而他,也成為第一位飛上太空的越南人和亞洲人,並且代表越南青年完成胡志明主席、黨、國家和人民的夢想寄託。
【40年前飛上太空的契機】
1978-1979年,蘇聯想邀請越南參加國際宇宙計畫Intercosmos;蘇聯要透過這個計畫,向其他非社會主義的國家展現國力; 而剛好越南取得越戰的勝利後,也想要對外展現實力,其中包括科學技術、科學產業等等。
雖然當時日子不好過,但當時的越南政府下定決心要告訴世界越南不是只會打仗,還擁有晉身成為科技先進國家的潛力,包括航太科技。
【篩選飛官的嚴格過程與考驗】
雖然當時有很多越南飛官達到參加Intercosmos計畫的門檻,但依舊必須經過6到7個月的篩選過程,包含體能、識別能力、宇宙知識的考驗,才能真正符合飛上太空的標準。
在越南經過第一階段的考驗後,篩選出4名飛官前往蘇聯接受第二輪的篩選,其中包括Nguyễn Văn Cốc、Bùi Thanh Liêm、Nguyễn Văn Kháng ,還有范遵。
4名飛官在莫斯科中央軍隊醫院經過1個月的身體檢查,並由蘇聯國家科學會議宣佈測驗結果,當時的4個人都很緊張。結果最後是范遵跟Bùi Thanh Liêm通過測驗。
之後這2個人便在蘇聯宇宙中心受訓了16個月,但一直到了飛行任務的前3天,范遵才知道自己是真正執行任務的飛官,並且必須和另一名蘇聯太空人,Viktor Vassilyevich Gorbatko一起進行大量的事前準備工作,包括檢查進入太空後要完成的任務,以及安排每個任務的先後順序。
【升空前夕的任務準備】
起飛前的2個小時,雖然出意外的機率不高,但范遵依然感到忐忑不安,但這種不安感很快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受過的訓練以及飛行團隊的滿腔信心。
與范遵一起飛行的Viktor Vassilyevich Gorbatko,是蘇聯21位第一批飛上太空的太空人。在與范遵出任務之前,他曾上過太空2次,經驗相當豐富。
1980年7月23日河內時間1點33分,范遵跟Gorbatko搭乘著太空船聯合37號,於蘇聯機場Baikonur順利升空。攜帶著越南國旗,他們的名字正式烙印在太空旅行的地圖上。
【范遵對航太科技產業的期許】
雖然越南人才濟濟,但仍需有具體的戰略計劃,與國際深入合作,學習他國的科技、技術,並將航太科技的成就應用在製造業、國防科技等等。
【范遵生平簡歷】
1947年出生於太平省。
1965加入越南空軍。
1972年成為第ㄧ名擊落美國轟炸機B52的飛行員。
1980年成為第一名取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外國人。
1982年從加加林空軍學校畢業。
2000年獲得忠誠軍銜,在直屬國防部的工業總局擔任總局長。
2007年退休。
資料來源:VietnamNet
圖片來源:infonet 、Vietna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