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智能電話和社交媒體的年代,喜歡食好西的我已是「相機食先」,狂熱程度會用相機拍照再沖曬,還會寫低tasting note收藏;當時高級餐廳除媒體採訪外一般都禁止拍照,也許侍應見我是個傻大姐,對飲食充滿熱情,令我成為一個例外。
喜歡吃,更喜歡煮,看到別人吃得開心,滿足感是不能言喻。記得做model時曾因為有一個月工作太忙而未能下廚,心情極度低落,那時我才知道下廚是我快樂的來源。喜歡看cooking show,也常常翻開相薄研究擺盤,自己下廚時也會模仿一下,可能大學修讀藝術,對美學有獨特觸覺,加上累積不少下廚經驗,便膽粗粗走到香港三星米芝蓮餐廳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見工做廚,但餐廳經理說我零經驗,連menu上的法文也不懂讀,要我先學習跟容人溝通,就從帶位做起,當時人工好像只有一萬三千元。
做帶位要負責落booking、將侍應記低客人的要求入guest record、出confirmation、也會聯絡到供應商,閒談間廚師們更會跟我分享煮食心得;當時一星期有兩日我會在落場後走到法國文化協會學法文,緊接晚上再上班,生活忙卻充實。在Robuchon短短工作四個月卻獲益良多,為之後經營Ta Pantry私房菜奠下基礎。
一間餐廳最忌是沒有winning dish,慶幸當時Ta Pantry有兩個:鵝肝蒸蛋,海膽意粉;經營了半年私房菜,生意是不錯,卻發現自己很多不足,因此再自薦到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法國餐廳 Amber 跟名廚 Richard Ekkebus學師。從小到大我都是異類,沒有團體生活,與professional kitchen緣起於一次在Amber上cooking class,看到廚房出單,廚師們的拼勁,那種節奏和氣氛令我深深愛上廚房。某次聽food talk碰到Richard,我跟他分享已展開私房菜工作卻有感不足,他立即安排我到Amber工作,還幫我計劃學習歷程,要我先在甜品部從低做起;當時甜品部一位十分豪氣的女廚師還叫我盡情copy;當我打算放棄用pastry bag,另一位廚師迫我學懂,我說想學開生蠔,Richard讓我放題式開蠔;還能親嚐食法國抵港1000蚊 1kg 的士多啤梨,我是幸運的一位。後來工作太忙,去Amber學師的時間越來越少,不敢埋station,但我個性冷靜、好記性又夠手定,所以擔當砌盤,又是另一種學習。
那時的我入手了不少名廚的cook book,某天Amber一位廚師跟我說 “Be careful not to lose yourself” 不論待人處事、工作,還是育兒上,這句說話到今天依然受用。
#長文慎入
#一切從帶位開始
#EstherSham
#TaPantryPrivateKitchen
@tapantry_private_kitche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