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著TMSA的直播練習,
首次嘗試了禪柔,
平均從各種面向做脊椎的動作,
感覺很好、也蠻舒服🌚🌝
禪柔有點像皮拉提斯、Barre、瑜珈…
訓練就是這樣😆不同的練習卻又有相似之處!
看到不同觀點、多加嘗試,
再內化融合又能帶給學生新的練習☺️
線上其實很多資源可以進修,
無論是免費、付費、自身的專業或非專業也都是很好的體驗資源,
這段期間也是買了兩個TMSA的進修課程(關於伸展以及肌動學),
蜜蜂也開始線上英語、參加應諾吉的研習課程💪🏻
以往進修最擔心不能請假,
現在在家可以好好練習、吃飯、睡覺、研習,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錢不夠用,
昨天又差點想東想西 想到失眠🥲
矛盾的心理,
想解禁 但現在情勢也不那麼穩定,
想復工 又怕復工沒有學生,
只能做好自己、開源節流了!
一起加油,希望這段難受的時光儘早渡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tmsa」的推薦目錄:
- 關於tmsa 在 阿酸教練跑跳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msa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msa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ms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ms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ms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msa 在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的評價
- 關於tmsa 在 TMSA: Science - Wisdom - Peace - YouTube 的評價
tmsa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AK 3 下肢》
學完軀幹脊椎的穩定關係後,下一個需要好好瞭解的就是下肢。
⭕ Born to Walk
人類跟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是雙足站立的動物,藉由下肢的生物力學跟肌動學關係,我們才可以好好的走路跟跑步。
而下肢的每一個動作的產生都是有功能性的,舉步態為例。
步態中的髖膝踝三關節連動:
✅ 承重期 loading response
髖屈 內收 內轉
膝屈 膝內轉 (小腿內轉)
足背屈 外展 外翻 (旋前)
✅ 推進期 terminal stance
髖伸 外展 外轉
膝伸 膝外轉 (小腿外轉)
足蹠屈 內收 內翻 (旋後)
以上任何一個動作無法協調的做出,都會讓下肢動作失能。
之前的文章講過,步態是最高級的基本動作,有好的步態才有好的延伸訓練動作,而重點還是來自如何好好穩定動作中的骨盆。
臀肌失憶?
髖夾擊?
腿後肌閉鎖延長?
髕骨外翻?
拇趾外翻?
以上當然會跟局部的肌肉張力有關係,但最終都還是要回到骨盆的動態穩定去評估跟抽絲剝繭。
而一個好的步態練習,其實就是最好的下肢矯正訓練啊。
「瞭解下肢,就瞭解步態,瞭解步態,就瞭解下肢。」
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bak
#tmsa
#kensyogalife
tmsa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筋膜與評估為起點全人軟組織調整手法》
✅ Tensegrity 身體是一個張拉整合體
傳統解剖學告訴我們,身體有600多條肌肉,但現代新的研究卻告訴我們,人體只有一條肌肉,被裝在600多個袋子裡。
而那些袋子形成的網絡,就是筋膜 ,這些軟組織形成張拉整合體,維持整個身體的張力跟穩定。
身體的張力是互相影響又密不可分的,有時候我們一直專注在不舒服的地方,往往很容易讓我們忽略真正的產生問題的根源,頭痛醫腳有時候真的還很管用。
✅ 回到根本與眼睛所見,不被名詞限制
在這堂全人評估的課程裡,我們也重新由肌動學跟生物力學的角度去分析各種慣性造成的體態差異以及代償模式,所謂forward head,sway back,上交叉下交叉,甚至各類的脊椎側彎的原形都只是一種方便的分類,最終我們還是必須拋開既定的模組,不能以模組硬套用在學生上,而是從根本去分析動作,這樣才能真正看見身體的全貌。
✅ 完美的平衡不存在,一切都是相對
不平衡的產生,有可能是先天造成,但也很有可能是後天造成,身體心臟都沒有長在中間了,我們也通常是右撇子或左撇子,如果一些特定的運動更是單邊旋轉的模式。
所以人都是不平衡的,追求完美的平衡不一定是好事,重點是能否覺察到不平衡,然後在合理範圍內的不平衡中找到平衡。
不過有時候我們自己的不平衡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平衡,我們也比較難自我察覺,這時候我就連結到瑜伽的練習了,因為透過相對多面向的練習,我們更有機會去“覺察”身體的不平衡,而瑜伽練習的本身也就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 回歸筋膜的特性
筋膜不但有傳遞張力跟維持穩定的機械性特性,同時也有非常豐富的本體感覺受器,而徒手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改變筋膜層與層之間的滑動,改變基質的成分以及改變感覺受器的作用模式。這些概念也跟前陣子上的 Anatomy Train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不謀而合。
而當透過整體全面的調整讓身體回顧到較平衡的狀態,身體自然會慢慢修復到比較好的狀態。
✅ 簡單就很好用
老師也一直強調不要記手法,去感覺軟組織的回饋,然後用自己相對順手的方法做就很好了。
其實也上過不同課看過不同的手法,但老師教得相對輕柔,像揉麵團一般的勁道,主要是要鬆開層與層間的沾黏。
而我跟我同組partner都不是常用徒手技巧的人,但即使我跟partner是素人,但我們互相操作的時候都發現這些手法的容錯率還真的相對高,幫助身體放鬆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我想如果是訓練有素的PT或身體調理工作者來學應該收穫更大。
當然,調整後能夠搭配正確的訓練會更好,所以能利用課堂上學到的評估觀念,套用到我的教學練習才是我主要的目標,當然順便也學了一些簡單的手法來豐富工具箱。
「正因為我們人是一體的,所以處理或練習的觀念有時也必須更加全面整體,才能真正產生本質上的轉變。」
6月還有台北場,8月有高雄場哦。
#魔性之手的課程
#一不小心會睡著的概念
#TMSA
#OMSA
#kensyogalife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tms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ms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ms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tmsa 在 TMSA: Science - Wisdom - Peace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We are lifelong learners with big hearts. As our motto "Science - Wisdom - Peace" signifies, we seek knowledge, pursue wisdom, ... ... <看更多>
tmsa 在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www.tmsa-taiwan.com/class_page. php?id=116 (有申請物理治療學分) -- 開課時間: 2023/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