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有氧?哪種訓練方式最好】
「聽說中風後可以練重訓?大重量可以治百病」
「跑步會吃掉肌肉?但我覺得因為跑步讓我身體變得更舒服」
最近不管在治療師、教練圈,都在討論相關的議題。也有朋友或學生問我的看法。先說結論,我認為「各種專業、訓練、治療等,就是因爲對他有需求、它的獨特性,因此而存在」,因此,沒有哪種訓練方式最好、也沒有哪顆藥可以治百病,「不同的階段,需要的東西不同;不同的疾病,有適合的藥物及對應方式」,我認為現在缺少的,不是誰比誰厲害,哪個方式最好,而是,「怎麼讓不同需求的人,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
1. 每個專業跟訓練方式都是獨一無二,沒有誰能取代誰
「有氧訓練好,還是大重量訓練好」
這就像是在問「騎機車好,還是開車好」,不同人、時間、經濟考量、距離等都是考量範圍,因此,對於一位馬拉松選手,有氧訓練的比重較高,但不代表重量訓練不重要,只是花費較少的時間在上面,因為彼此都有獨一無二的好處,透過有氧訓練增加最大攝氧量、肌肉的微血管密度等;透過大重量訓練增進發力率、跑步經濟性、減少運動傷害等。
2. 結合不同專業及方法,達成近乎完美的結果
「不管是腦中風後、糖尿病都可以做重訓」
當病患狀況是穩定、且具足夠基本能力的,我認同。前提是負責重量訓練的人,要能分辨「有沒有風險、狀況是不是穩定」,或先經這方面的專家確認過。目前教導重量訓練的多為不同背景的教練、體育科班畢業,坦白說,當我看到教練在幫學生壓脊椎,我都會怕怕的。
「確立自己的能力界線,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例如開始帶一位中風的阿伯重訓,發現訓練時他的膝蓋沒有辦法伸到最直,怎麼判斷他是『柔軟度不足』還是『痙攣(spasticity)』;或者,一位糖尿病的年輕女性在做完最後一組深蹲,覺得很累、嘴唇稍微發白,是因為『訓練強度足夠』還是『已經低血糖(hypoglycemia)』,然後倒地了,要怎麼處理。
上述的例子,其實只要有經過醫療人員評估、給予建議,都可以讓學生更安心地訓練。神經外科醫師確定腦部沒有再出血、物理治療師確定動作控制能力足夠、營養師確定飲食對血糖的影響。
「不同專業、方法的結合,就像一手同花順一樣,每張牌都比Ace小,但只要花色對、順序對,還是能勝過四張Ace」
3. 只要能改善「他」的問題,就是好的方法
剛從醫院實習完,我曾覺得自己很厲害,不管是五十肩、腳踝扭傷、長期膝蓋痛、腰痛,我只要用一雙手調整肌肉、關節等(又稱徒手治療),就可以處理好所有的問題。但很快地,沒能「畢業(出院)」的病患越來越多,儘管老師想教我其他治療方式,我還是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
我們習慣用自己最厲害的武器,去做每件事情,但是有些盲點,就是要從別人的專業跟角度才能看得到,「當別人手上拿著鑰匙就可以打開門,我們不需要堅持拿槌子硬要把所敲爛」
現在,當我有處理一段時間沒好的病患、教了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的學生,我就轉介給不同人,不管是防護員、教練、骨科醫師、疼痛科醫師、其他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營養師、身心學專家。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如果信仰能讓人度過生命的難關、緩解疼痛,為什麼不?
4. 結論
近期看到有這樣的討論,我其實覺得蠻好的。因為有彼此都有對自己訓練或治療的信念,也有可能是開創現今科學或研究還沒有的新方法。只是在嘗試新的方式,也要小心翼翼,先考量跟排除掉想得到的風險。就像疫苗一樣,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需要很多實驗來排除副作用跟風險。
目前不管是重訓界、運動產業沒有像疫情那麼急迫,如果能「排除掉既知的風險」其實並不困難,就是專業合作、充實自己的能力、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不同的觀點,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提醒自己,如果哪天我也沒做到上面我說的,請我的好朋友們打醒我。
也謝謝不同專業的朋友們:
讓關係.歷久彌新 -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
鐘英華 (Yinghua Chung)
疼痛醫師:楊琢琪|Pain Doctor: Cho-Chi Yang M.D.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練健康
Bob Cheng
郭環棻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知己|琴床聲動所
彎槓訓練營 Bar-bend Strength Center
曾子桓(幾丸)- 肌力與體能教練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粉專我標記不到)
#專業分工 #重量訓練 #有氧訓練 #跑步 #大重量訓練 #物理治療師 #運動防護師 #醫師 #諮商心理師 #教練 #營養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weighttraining #aerobicexercise #running #resistancetraining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doctor #coach #strengthandconditioningspecialist #nutritionist #dientitian #psychologis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風後的手指痙攣性spasticity 持續數年 通常 沒有改變現狀 每天在那邊扳手指 每天手上塞一個彈性球掌心雷 隔天再去針灸 合骨透勞宮 靈骨加大白 ... 最好的呈現 就是 現在就是最好的狀況 將來... 食指無法大動 想通太極拳的 單鞭 右吊手 想通太極拳的 按...
spasticity 在 吱吱復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風動作恢復階段,你在哪一期呢?
常聽到治療師跟你說你的患側動作在第幾期,那是什麼意思呢?
臨床上治療師們會使用布朗斯壯Brunnstrom階段來溝通患側的動作狀態,布朗斯壯根據患側肌肉的肌肉張力與動作控制能力分為六個階段。
其中,肌肉張力也就是患側肌肉反射收縮的程度,較低會感受到肢體癱軟,高張則是會感到緊繃影響到動作表現。
不過肌肉張力是潛意識控制的,因此近代治療都是關注於提升患側肌肉的動作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己做出動作,且只要持續訓練動作控制,也能有效改善張力的影響。
第一期:初期患側換呈現癱軟狀態,也無法使力做出動作
第二期:肌肉張力開始出現,摸起來仍偏軟,偶而會出現非自主的動作
第三期:肌肉張力最緊繃的時期,做動作的時候一動就會多關節一起動(偕同動作),沒辦法各別控制
第四期:肌肉張力開始降低,可以開始做出更多動作,但仍有點費力
第五期:肌肉張力影響越少,各關節間可互相協調做出更多複雜的動作
第六期:些許動作才會感受到筋肉緊繃感,雖然速度稍慢但所有動作都可以做到
以上就是中風患側動作恢復的階段,關於各階段的訓練重點,建議詢問專業的治療師,安排適合的介入計畫,才能有效讓復健效率事半功倍唷!
如果想知道更多腦中風訓練的方式,可以參考我們即1/21上市的新書
《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會有更多在家可以實際訓練的動作唷!
🎬博客來:
https://reurl.cc/a5vNvY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L0d70X
🎬誠品:
https://reurl.cc/NX6Zre
🎬金石堂:
https://reurl.cc/YW6jjX
#中風 #復健 #中風復健 #職能治療 #物理治療 #職能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Li, S., & Francisco, G. E. (2015). 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9, 192.
spasticity 在 吱吱復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風動作恢復階段,你在哪一期呢?
常聽到治療師跟你說你的患側動作在第幾期,那是什麼意思呢?
臨床上治療師們會使用布朗斯壯Brunnstrom階段來溝通患側的動作狀態,布朗斯壯根據患側肌肉的肌肉張力與動作控制能力分為六個階段。
其中,肌肉張力也就是患側肌肉反射收縮的程度,較低會感受到肢體癱軟,高張則是會感到緊繃影響到動作表現。
不過肌肉張力是潛意識控制的,因此近代治療都是關注於提升患側肌肉的動作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己做出動作,且只要持續訓練動作控制,也能有效改善張力的影響。
第一期:初期患側換呈現癱軟狀態,也無法使力做出動作
第二期:肌肉張力開始出現,摸起來仍偏軟,偶而會出現非自主的動作
第三期:肌肉張力最緊繃的時期,做動作的時候一動就會多關節一起動(偕同動作),沒辦法各別控制
第四期:肌肉張力開始降低,可以開始做出更多動作,但仍有點費力
第五期:肌肉張力影響越少,各關節間可互相協調做出更多複雜的動作
第六期:些許動作才會感受到筋肉緊繃感,雖然速度稍慢但所有動作都可以做到
以上就是中風患側動作恢復的階段,關於各階段的訓練重點,建議詢問專業的治療師,安排適合的介入計畫,才能有效讓復健效率事半功倍唷!
#中風 #復健 #中風復健 #職能治療 #物理治療 #職能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Li, S., & Francisco, G. E. (2015). 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9, 192.
spasticit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風後的手指痙攣性spasticity
持續數年 通常 沒有改變現狀
每天在那邊扳手指
每天手上塞一個彈性球掌心雷
隔天再去針灸 合骨透勞宮 靈骨加大白 ...
最好的呈現 就是 現在就是最好的狀況 將來...
食指無法大動
想通太極拳的 單鞭 右吊手
想通太極拳的 按
方法如此簡單
但卻如此之難
太極是 平衡的
平衡 在手指與手指之間
平衡 在手指與整個身體之間
多出那一點點的力 就不平衡了
輕中風的手指 沒辦法恢復功能
恰恰是因為多出力
而不是因為沒有力而攣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GJ8pZgYxn8/hqdefault.jpg)
spasticit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風後的手指痙攣性spasticity
就是一鍋 煮不熟的米+煮過焦的飯混在一起
手指無力+手指過度用力握拳 在一個手掌上同時發生
太極拳的單鞭右吊手
輕中風 碰到長條柱狀物 就要在柱狀物上打太極拳
要搶著當 管委會主委
每天一早 就拿一條抹布去 把樓梯的扶手
讓中風的那手 握住
從樓下擦到樓上 有20層樓 就擦20層樓
主委一年任期 卸任之前
輕中風早就好了
每天握擦大樓扶手 每天移動
成就太極球體
更本沒必要去打幹細胞 PRP 頭皮針
坐復康巴士 每天去復健 是沒必要的
復健一年不會好 接下來10年
手一定也是spasticity臥拳不會好的
只要搶著當 管委會主委 先說好 主委只擦扶手
一年就好了
在扶手上 打太極拳 就是這招 主委專用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EmT0wGtYCI/hqdefault.jpg)
spasticity 在 Spasticity – Causes, Symptoms and Treatments - American ... 的相關結果
Spasticity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muscles stiffen or tighten, preventing normal fluid movement. The muscles remain contracted and resist being stretched, thus ... ... <看更多>
spasticity 在 痙攣(spasticity) - 小小整理網站Smallcollation 的相關結果
痙攣(spasticity) ... 1. 痙攣是一種身體動作系統的疾病,尤其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某些肌肉持續性收縮,這些收縮造成肌肉僵硬或緊繃,有時候對行走、動作或說話會產生 ... ... <看更多>
spasticity 在 肌肉痙攣治療,中風康復,復康, spasticity, stroke - 譚焯坤醫務 ... 的相關結果
什麽是肌肉痙攣(Spasticity)? · 1. 照顧者為患者清潔亦倍感吃力,往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拉開屈曲了的關節進行清洗、換尿片和穿衣等的工作。 · 2. 每當看到患者面上痛楚的表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