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食堂🇩🇪: 德國啤酒節]
德國啤酒節 Oktoberfest 享譽全球,每年數以百萬計遊客湧到慕尼黑「朝聖」,它不光是喝啤酒,還包括巡遊、園遊會、音樂表演等等節目。德國人對有著五百年歷史、規範啤酒生產的《純淨法》 (Reinheitsgebot) 引以為榮,遵從《純淨法》釀啤酒是優質的等號。圖左 2010 年郵票紀念啤酒節二百週年,圖右是 2014 年紀念《純淨法》五百週年。
*PS 香港現正舉行「快活谷啤酒節」
#德國 #Oktoberfest #啤酒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einheitsgebot」的推薦目錄: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萬國郵政 Simon's Stamps Internation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German Purity Law - Reinheitsgebo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The Reinheitsgebot beer purity law first introduced in Bavaria 的評價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Bar卦啤酒霞- 歷史文化系列-- Reinheitsgebot 巴伐利亞純釀法令 的評價
- 關於reinheitsgebot 在 Reinheitsgebot | Elaboracion de cerveza, Cerveza ... - Pinterest 的評價
reinheitsgebot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微冷 臺灣啤酒中的「米」
夏日炎炎,無論是一人獨飲,或邀明月,或是和三五好友吃熱炒,都相當適合來杯啤酒。不過,你知道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臺灣啤酒除了大麥跟啤酒花以外,還有個意想不到的成分嗎?
它就是磯永吉1922年時在臺灣培植出的蓬萊米。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麥芽、啤酒花、酵母跟水,巴伐利亞甚至在1516年通過啤酒的專法──《德國啤酒純釀法令》(Reinheitsgebot),規定啤酒只能有上述這四種原料。不過,許多地方還是會根據盛產的農作物,用來當作釀酒的輔助原料,比如美國可能會加玉米,非洲添加高粱。
臺灣釀造啤酒的歷史源自日治時期,1919年高砂麥酒會社是臺灣第一座啤酒廠。臺灣啤酒最早以德國為師,德式全麥釀造的淺色拉格,風味較為濃郁。
蓬萊米進入臺灣啤酒的時代尚須考證,網路上有兩個說法。
一個提到「臺灣曾經一度遭遇稻米生產過剩,當時臺灣啤酒屬於國營企業,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便指示臺灣啤酒採用蓬萊米釀造,以便平穩米價,幫助農民度過難關」。[1]另一個則是說「1961年,臺酒的前身「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聘請德國技師來臺,改良啤酒釀造技術,並自德國引進最新的釀酒設備。還在釀造過程中加入國產蓬萊米,為苦澀的啤酒捎來一抹稻米的甘甜」[2]
只是,這兩種說法目前好像沒看到更確切的資料。
最接近第一種說法的敘述「蔣經國指示臺灣啤酒採用蓬萊米釀造」的說法可能是1974年時行政院長蔣經國曾指示臺灣省政府,將因雨而發芽的部分稻穀,由公賣局全部收購,用來釀酒,以減輕農民的損失。不過無法確定用來釀什麼酒,是否包含啤酒。1982年時,蔣經國擔任總統時,由於稻米外銷受阻,因此要求公賣局以釀酒原料收購。
雖然無法確切了解臺灣啤酒添加蓬萊米的歷史可以往上追溯到什麼時候,不過在1975年時,公賣局技術人員接受訪問時曾提到製造啤酒時會用18%的蓬萊米,其他82%是大麥,只有少量的啤酒花。至少知道在那時候,蓬萊米就已經是臺灣啤酒的原料之一;2003年,台灣菸酒又研發出的金牌台灣啤酒,它的蓬萊米占比又比一般台啤還要高,另外加上芳香型的啤酒花釀造,讓它香氣更強烈。誰都沒想到,當初的蓬萊米會在若干年後,從此影響了臺灣啤酒,從原來德系拉格的風味,走出了屬於臺灣本土的特色。
reinheitsgebot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冷 臺灣啤酒中的「米」
夏日炎炎,無論是一人獨飲,或邀明月,或是和三五好友吃熱炒,都相當適合來杯啤酒。不過,你知道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臺灣啤酒除了大麥跟啤酒花以外,還有個意想不到的成分嗎?
它就是磯永吉1922年時在臺灣培植出的蓬萊米。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麥芽、啤酒花、酵母跟水,巴伐利亞甚至在1516年通過啤酒的專法──《德國啤酒純釀法令》(Reinheitsgebot),規定啤酒只能有上述這四種原料。不過,許多地方還是會根據盛產的農作物,用來當作釀酒的輔助原料,比如美國可能會加玉米,非洲添加高粱。
臺灣釀造啤酒的歷史源自日治時期,1919年高砂麥酒會社是臺灣第一座啤酒廠。臺灣啤酒最早以德國為師,德式全麥釀造的淺色拉格,風味較為濃郁。
蓬萊米進入臺灣啤酒的時代尚須考證,網路上有兩個說法。
一個提到「臺灣曾經一度遭遇稻米生產過剩,當時臺灣啤酒屬於國營企業,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便指示臺灣啤酒採用蓬萊米釀造,以便平穩米價,幫助農民度過難關」。[1]另一個則是說「1961年,臺酒的前身「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聘請德國技師來臺,改良啤酒釀造技術,並自德國引進最新的釀酒設備。還在釀造過程中加入國產蓬萊米,為苦澀的啤酒捎來一抹稻米的甘甜」[2]
只是,這兩種說法目前好像沒看到更確切的資料。
最接近第一種說法的敘述「蔣經國指示臺灣啤酒採用蓬萊米釀造」的說法可能是1974年時行政院長蔣經國曾指示臺灣省政府,將因雨而發芽的部分稻穀,由公賣局全部收購,用來釀酒,以減輕農民的損失。不過無法確定用來釀什麼酒,是否包含啤酒。1982年時,蔣經國擔任總統時,由於稻米外銷受阻,因此要求公賣局以釀酒原料收購。
雖然無法確切了解臺灣啤酒添加蓬萊米的歷史可以往上追溯到什麼時候,不過在1975年時,公賣局技術人員接受訪問時曾提到製造啤酒時會用18%的蓬萊米,其他82%是大麥,只有少量的啤酒花。至少知道在那時候,蓬萊米就已經是臺灣啤酒的原料之一;2003年,台灣菸酒又研發出的金牌台灣啤酒,它的蓬萊米占比又比一般台啤還要高,另外加上芳香型的啤酒花釀造,讓它香氣更強烈。誰都沒想到,當初的蓬萊米會在若干年後,從此影響了臺灣啤酒,從原來德系拉格的風味,走出了屬於臺灣本土的特色。
reinheitsgebot 在 The Reinheitsgebot beer purity law first introduced in Bavari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In an effort to avoid price inflation, the Reinheitsgebot consequently limited brewers to only use barley while wheat and rye were ... ... <看更多>
reinheitsgebot 在 Bar卦啤酒霞- 歷史文化系列-- Reinheitsgebot 巴伐利亞純釀法令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歷史文化系列-- Reinheitsgebot 巴伐利亞純釀法令-- . . 德國在1516年所頒布的巴伐利亞純釀法令,嚴格規定只能使用麥芽、啤酒花、酵母、水等原料釀造啤酒, ... ... <看更多>
reinheitsgebot 在 German Purity Law - Reinheitsgebot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In this video,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German Purity Law - Reinheitsgebot. This law enforces brewers to use just water, barle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