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祆教、摩尼教——唐代三夷教你能分清嗎? | 知史現場
隋唐時期,不少外國商旅紛紛來到中國貿易、學習、定居,他們除了帶來異域文化外,也帶來了宗教。這些宗教傳入中國後,不但沒有被打壓,反而受到唐王朝的認可和保護,興盛一時。當中就以唐代三夷教最為興盛,分別是景教,祆教,和摩尼教。有趣的是,這三個宗教都是從波斯一帶傳來。
景教,就是基督教中的聶斯脫里派。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Nestorius)於公元428-431年之間創立,一開始是在波斯建立教會。在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一位波斯傳教士阿羅本(Alopen Abraham)來到長安,當時唐室十分歡迎外國人來到中國,唐太宗甚至派出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迎接阿羅本,並親自接見阿羅本。聽過阿羅本闡述來意後,十分尊重他們,並資助他們在長安義寧坊修建寺院。唐高宗更奉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
祆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是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也曾經是波斯的國教。不過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是「拜火教」這個名稱,因為他們的信徒會在火前禱告。西域不少國家都信奉祆教,公元658年,唐在粟特地區設立羈縻州府和康居都督府,唐朝成為粟特各國的宗主國,粟特商人從絲綢之路將祆教帶入中原,不少地方還建有祆祠以備「胡商祈福」。
最後,摩尼教的情況比較複雜,不過大家可能會熟悉金庸筆下的明教,摩尼教正是其前身。摩尼教是在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Mānī)所創立。摩尼教吸收了基督教和佛教概念,並將自己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摩尼教逐漸在安西都護府傳播,並在武周時期,逐步傳入中國。要說唐代三夷教聲勢最大的,肯定要數摩尼教。安史之亂後,摩尼教藉助回鶻的勢力在中原發展,在唐代宗、唐憲宗年間,全國各地都是摩尼教寺,不少皇室高層對摩尼教禮待有加。
不過,唐代三夷教在會昌滅佛期間遭受嚴重打擊。當時唐武宗下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規定西京長安只能保留四座寺廟,東京洛陽留兩座寺,其餘節度使的首府留一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三夷教的信眾四散。當中摩尼教因大量信徒奔逃南方,轉而在民間秘密流傳,歷經五代兩宋仍不衰。
#知史 #知史現場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唐代 #唐代三夷教 #景教 #祆教 #摩尼教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estorius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離開 Cappadocia,我們來到另外一個在土耳其一定會去的景點:Ephesus。
我們剛剛提到景教,也就是 Nestorian Christianity。他的創始人 Nestorius在 Ephesus 大公會議遭到整肅,從此他的學說在歐洲成為異端,但卻發展到伊朗、甚至中國。
這次會議由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召開,目的就是解決 Nestorius 與另外一派 Cyril of Alexandria 之間嚴重的分歧。
我們之前提到,分歧點是:到底耶穌是人還是神?
這個問題的延伸就是:
到底瑪麗亞是耶穌的生母(Christotokos, Birth Giver of Christ)、
還是神的生母(Theotokos, Birth Giver of God)。
我們今天都知道,耶穌是神、而且是三位一體(記得我們介紹衣索比亞與捷克嗎?)。這說法就是在這次會議定下來的。
會議的地點是 Nestorius 對手 Cyril of Alexandria 選擇的,因為 Ephesus 就是尊奉聖母瑪麗亞的大本營,Cyril 如此就有主場優勢。
這可能就會讓大家聯想到 Ephesus 山上有間小屋:House of Mary,據說是瑪麗亞晚年的居所;
而附近的「許願牆」據說非常靈驗。
(見最後兩張照片)
不過會議具體的場所是瑪麗亞教堂(Church of Mary),位於 Ephesus 遺址之內,並不是十九世紀發現的瑪麗之家。
Ephesus 遺址是土耳其旅遊的重頭戲,我們之後再介紹。
Cyril 有了主場優勢,加上 Nestorius 的徒眾在開幕之後沒有立刻出席,使得會議一開始就宣布 Nestorius 為異端。
但是後來 Nestorius 一派到場,形勢180度大轉,Cyril 成了異端,遭到狄奧多西逮捕。
Cyril 逃跑之後,買通狄奧多西的近臣,並且派出暴民圍困皇宮。
年邁的狄奧多西拗不過,只好流放 Nestorius。
可以說 Cyril 搞出了一個基督教歷史上的太陽花運動,徹底改變基督教的神主牌。
否則今天我們拜讀耶穌,就認為他是人與神以意志結合的綜合體,也就甚至影響到對三位一體這個學說的認同。
(以上僅敘述歷史,無意做任何宗教理論討論。)
nestorius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我們在Cappadocia的最後一天。
除了地上奇景,這兒還有地下,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去Cappadocia跟團旅遊的話,都應該會有這個項目。
我們今天先說這座地下城,接著說與它相關的「景教」。
這座地下城可以容納兩萬人居住幾個月沒有問題。
它具有巧妙設計的防衛體系,例如層層的反鎖門。
可想而知,是為了避難,而在進入地下城避難之前,所有的生活用品例如紅酒等,都一應俱全。
這個地下城是大約在公元一千年左右、伊斯蘭教徒為了躲避拜占庭帝國的追殺而建設,後者是基督教。
之後地下城成為不同群體躲避統治者之用,一直到二十世紀初還繼續。
我們在最後附上拜占庭帝國的地圖。大家可以看到,帝國一直延伸到亞美尼亞、據有土耳其全境。
不過基督教的傳播就不止限於拜占庭帝國的版圖,它一直往東延伸,而到達中國。
我說的不是現代,而是唐代。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就是記載當時基督教流行中國的狀況。
不過這個流行到中國的基督教可不是一般的基督教。它是Nestorian教派。
Nestorian教派是公元五世紀由Nestorius創立。Nestorius當時是拜占庭的主教。作為首都主教的學說,照理說應該是正統。
但奇怪、在政治上司空見慣的事發生了……
Nestorius認為人性與神性在耶穌身上合而為一,靠的是意志。
人性是人性、神性是神性,而不是本然的一體。
在今天的基督教義,耶穌顯然是神性與人性一體的、是不分軒輊的。
但是這個議題在Nestorius的時代卻是兩派嚴重的分歧。
他本來想調和兩種極端的見解,也就是今天唯一接受的人性神性合一論(Hypostatic union)、以及另外一個極端:神性、人性雙元論。
但是他的調和想法有個致命傷:否定耶穌是完完全全的神。
果然亞力山卓的牧首就發動攻勢。
公元431年基督教舉行大公會議,他從首都主教的地位被打成異端。
而這次重要會議的地點也是土耳其必去的景點:Ephesus。
Nestorius雖然被整肅而死,但死後第一年的公元451年,基督教開始形成支持他學說的力量。
這股力量在伊朗成為大宗,並且與我們所認為的伊朗宗教 – 拜火教大體和平相處。
在公元六世紀的時候,Nestorianism遍及今天的地中海東岸、伊拉克、阿拉伯半島、伊朗、阿富汗、裏海沿岸、巴基斯坦、甚至印度。
公元635年,「景教」,也就是Nestorian Christianity傳入中國。當時正是中國最國際化、國勢最強的唐太宗政權。
如此在中國繁榮了兩百年,並且在781年樹立了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武宗滅佛,同時也禁絕除了道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唐武宗死後佛教復興,但是景教就此在中國一蹶不振。
而在原本景教流行的其他地區如中亞,因為伊斯蘭教的興起,加上黑死病等原因,也就慢慢失去信徒了。
(本文僅陳述歷史,無意做任何神學辯論。
有人將Nestorius翻譯為拜占庭的「牧首」。這是對東正教主教的稱呼。但這是不對的,因為當時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並沒有分家。)
nestorius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nestorius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nestorius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nestorius 在 Nestorius | Biography, Beliefs, Heresy, & Facts - Encyclopedia ... 的相關結果
Nestorius, (born 4th century ce, Germanicia, Syria Euphratensis, Asia Minor [now Maras, Turkey]—died c. 451, Panopolis, Egypt), early bishop of ... ... <看更多>
nestorius 在 CATHOLIC ENCYCLOPEDIA: Nestorius and Nestorianism 的相關結果
Nestorius was a disciple of the school of Antioch, and his Christology was essentially that of Diodorus of Tarsus and Theodore of Mopsuestia, both Cilician ... ... <看更多>
nestorius 在 Nestorius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Nestorius was the Archbishop of Constantinople from 10 April 428 to August 431. A Christian theologian, several of his teachings in the fields of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