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多啲•識多啲 X 運動社會學】 🏆歐國盃,一個搞👤,定一齊搞🫂?
【‘Sports Mega-events’ 大型運動項目】
大型活動有三個主要特質 (Roche, 2000):
1. Dramatic character 戲劇性特質 🎭
2. Mass popular appeal 吸引大量群眾🏟️
3.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擁有國際重要性🌎
Roche 亦提出,在社會學中,大型活動在現代社會中是多元化 (multidimensional)、 閾限(liminal)、劃時代 (landmark) 的。
—————————
【一齊攪歐國盃🍻】
即使受疫情影響,歐國盃都能夠喺2021年舉辦,相信好多球迷都好興奮有波睇。但大家又知唔知道呢個世界第三大體育盛事,喺60年嚟第一次由11個城市一齊舉辦,參賽隊伍更由16隊增至24隊! UEFA 話採用呢個模式可以將比賽帶得更貼近球迷,所以可以令更多人投入喺 Sporting Mega Event (SME)。
不過,呢個決定亦都可以歸因於運動專業化同商業化,令SMEs 嘅開支同規模加大,從而令國家對SMEs 嘅主辦權嘅興趣減少,SMEs 嘅模式可能亦要因此而轉變。
呢一種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嘅模式喺前所未見,亦都極巨爭議性。所以全世界都好關注協辦大型體育賽事究竟行唔行得通。
—————————
【協辦歐國盃嘅好處💰】
因為所有賽事都能夠喺現存場館舉行,去中心化嘅舉辦模式能夠減輕單個舉辦城市嘅財政壓力,減低國家財政負擔。國家唔需要動用資金去建造新場館,減少大白象工程嘅出現。一直以來,舉辦SMEs 往往都會引起大量市民不滿,因為市民會認為政府應該解決民生問題,而唔喺用喺舉辦大型賽事。而去中心化嘅舉辦模式就能大大減輕開支,另市民對SMEs 無咁反感。
其次,基於SMEs 規模龐大,所以往往都由國力強勁嘅國家舉辦。協辦就可以令小國都參與到舉辦比賽嘅過程,透過舉辦比賽去展示國家特色。除此之外,國與國之間嘅連繫可以從活動的品牌同官方標誌中顯示,協辦賽事可以建立歐洲人對歐洲嘅身份認同,加強國與國之間嘅連結。
—————————
【協辦歐國盃嘅壞處💣】
首先,比賽氣氛會相應降低。比賽分散舉行會令比球迷入場意欲下降,同時令球員感受不到大型賽事應有氣氛。比利時中場 Kevin De Bruyne 就曾對去中心化嘅舉辦模式進行批評,認為協辦歐國盃令到整件事太過商業化,喺對足球同比賽嘅一種侮辱。
其次,亦會增加交通複雜性。由不同城市協辦歐國盃會增加賽程嘅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主要歸因於城市與城市間嘅地理距離十分巨大,令到球迷計劃行程時十分困難。而且,歐國盃喺夏季舉行,機票價格上升,從而令球迷開支加大。
====================================
💬想體你點諗:唔知大家覺得日後嘅大型運動賽事,諸如奧運同亞運,可唔可由多個一個國家舉辦?
====================================
❤️各位運動人喜歡內容嘅請追蹤、按讚、分享同收藏!
====================================
#體多啲識多啲 #歐洲國家盃 #運動社會學 #大型運動項目 #協辦歐國盃 #PEEducation #DSEPE #文憑試 #補習 #高中體育選修科 #體育人並肩同行
====================================
參考資料📖
Lee Ludvigsen, J. A. (2021). Mega-events, expansion and prospects: Perceptions of Euro 2020 and its 12-country hosting format. 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 14695405211026045.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研究】三年前籌備成立香港研究學院時,我跟呂大樂教授都想到,要推動香港研究,應有一套系列叢書,就香港研究主要領域,提供中英雙語讀本,中文版要普及到本地社會,英文版要面向國際社會。但談何容易呢?今時今日學術界講求工廠式生產,人人集中投稿期刊快靚正,難以說服學者寫書(仲要寫埋中文);而要找到國際出版社就更難,而沒有國際出版社背書,又陷入更難找作者的惡性循環。
幸運地,三年後我們終於突破了這個困局:《香港研究讀本系列》的英文版,已確定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中文版本也差不多敲定,將由一間本地大學出版社負責。首批讀本包括《香港歷史》、《香港流行文化》和《香港政治》,力爭在2018年底出版,緊接還有《香港社會》、《香港傳媒》、《香港公共財政》、《香港英語文學》等等。自己香港自己研究,請支持這套由香港人寫的香港讀本。
Three years ago when we prepared to set up the Academy of Hong Kong Studies, Prof. Lui Tai-lok and I thought about developing a bilingual book series dedicated to Hong Kong Studies hoping that the Chinese versions should target local community while the English versions should suit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wever, in today's academia every scholar is under tremendous publication pressure and usually focuses on publishing journal articles.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onvince scholars to write books (not to say writing a Chinese version as well), it is also equally difficult to get the support of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Fortunately, three years later we have finally made the breakthrough: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Kong Studies Reader Series" will be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 while the Chinese versions are almost confirmed to be published by a local university press. The first batch of readers under this book series will include "Hong Kong History", "Hong Kong Popular Culture" and "Hong Kong Politics", to be followed by "Hong Kong Society", "Hong Kong Media", "Hong Kong Public Finance" and "Hong Kong Anglophone Literature", etc. This is a reader series to be written by Hongkongese, please support us.
#香港研究學院 #香港研究讀本系列 #自己香港自己研究 #Hongkongstudies
-----------------------------------
Follow me in social media
-----------------------------------
1. Facebook:facebook.com/brianfonghk
2. Instagram:instagram.com/brianfonghk
3. Twitter:twitter.com/brianfonghk
4. Medium:medium.com/@brianfonghk
5. Google+:goo.gl/XN1oVC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在 朱珍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推 大推 推薦」
P.S.~原影片經網友指正,畫面有部分錯誤,經修正後重新上傳。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臺灣杯具】台灣光復得來不易!8分鐘看"八年"抗戰!
72年前的今天台灣光復
標誌著日本殖民統治的結束
同時象徵著中國抗戰勝利 收復台灣
你可能會問:中國抗戰關我P事?
台灣當時是日本的一部分
根本沒有參與抗日
我們應該紀念"終戰",而不是抗戰勝利
但...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讓我們重新檢視這段歷史
8分鐘帶你看臺灣得來不易的光復是怎麼發生的!
#臺灣杯具 #台灣光復 #日據
#七七事變 #八年抗戰 #十四年抗戰 #還在抗戰 #中國抗戰
#課綱 #教改 #台灣史
#八田與一 #磯田謙雄
#講終戰可恥 #你阿祖不會放過你
#我才是真正愛台灣啦
#你才賣台你全家賣台
身為有血有肉的台灣人
我們必須了解歷史的全貌
認清誰是同胞、誰是敵人
檢視侵略者的罪惡
體會受難者的悲痛
才能以史為鑒 面向未來!
【參考資料】
《台海》雜誌,2014,第98期。
《光華》雜誌,1995,第20卷11期。
王建朗、曾景忠,2007,《抗日戰爭(1937-1945)》,《中國近代通史》第九卷,張海鵬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丘秀芷主編,2014,《破碎山河誰來補?-台灣抗日先賢先烈傳》,台北:台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吳相湘,1973,《第二次中日戰爭史》,台灣:綜合月刊社。
沈予,2005,《日本大陸政策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武月星、林治波、林華、劉友于編著,1987,《盧溝橋事變風雲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徐勇,1993,《征服之夢-日本侵華戰略》,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放,1982,《盧溝風雲-宋哲元傳》,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陳豐祥,1992 ,《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台北:金禾出版社。
楊奎松,2007,《內戰與危機(1927-1937)》,《中國近代通史》第八卷,張海鵬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楊毅周主編,2015,《台灣抗日人物傳》,北京:華藝出版社。
謝文賢著,蔡杏元繪,2015,《呼嚕嚕,呼叫磯田謙雄──臺中白冷圳的故事》,台中: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陳淑容、柳書琴,2013,〈抵抗與宣傳:嘉南大圳事業論述的文本縫隙〉,《台灣文學學報》第23期,頁175-206。
蔡龍保,2007,〈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以土木技師為例〉,《興大歷史學報》第19期,頁309-390。
財團法人紀念八田與一文化藝術基金會,2013,《八田技師遇難記と烏山頭水庫建壩軼事》。
臧運祜,2006,〈“興亞院”與戰時日本的“東亞新秩序”〉,《日本學刊》2006年第二期,頁129-138。
Yoshihisa Amae, 2015, “A Japanese Engineer Who Became a Taiwanese Deity: Postcolonial Representations of Hatta Yoichi.” 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Vol. 1, No. 1, pp. 33-51.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在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的相關結果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TJPC) is a peer-reviewed journal and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Popular Culture Association. The popular culture ... ... <看更多>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在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JPC) is a peer-reviewed academic journal that publishes academic essays on all aspects of popular or mass culture. ... <看更多>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在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 Wiley Online Library 的相關結果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Edited By: Novotny Lawrence. Impact factor (2021):0.275.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2): 42/43 (Cultural Studie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