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歌劇院推廣文第三篇:同情的罪]
你會對身患絕症的人說出真相嗎?——
台中歌劇院:《同情的罪》
時間:6/8(五)19:30、6/9(六)14:30、6/10(日)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立即購票:https://goo.gl/L61EXH
.
這就是《同情的罪》裡男主角的困境,事實上我們都有機會遇到這種事情。
故事是這樣的: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
男主角認識了一位腿上有麻痺症的千金小姐。
她的父親將她視為掌上明珠,但是因為經歷了太多次復健、治療法都宣告無效
千金小姐已經不抱希望了,幾乎絕望的父親因此拜託男主角
希望男主角能向醫生打探小姐真實的情況。
.
醫生既粗魯又無禮,告訴男主角現今沒有方法可以救治她的病
但是在最近的醫學期刊上似乎已經出現了成功治療麻痺症的案例,已經去要詳細資料了
不過醫生也叮囑:但是目前這希望很渺茫,所以還不能讓他們知道。
.
男主角不曉得要怎樣和哀戚的老人開口。一回到宿舍門口
發現老人竟然在雨中等他等到半夜,主角看著搖搖欲墜的老人
......脫口就把這個成功的案例告訴了他。
.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在二戰爆發前夕
寫下這篇一戰爆發前夕的故事,本身其實就帶有某種反思的意義。
事實上「同情」只是其中之一,身為輝煌舊時代的軍官,男主角渾身散發著各種天真爛漫的特質----
相信尊嚴、忠誠、虔信,不忍看到他人受苦,事實上就是那個時代所有人的縮影
.
軍人們背起背包、戴起鋼盔,堅信自己為了正義和上帝而戰
因為戰爭距離遙遠,所以就被當時的歐洲人賦予一種浪漫的英雄色彩
他們看到的戰爭其實是教科書和美術館裡的戰爭: 騎兵穿著顯眼戎裝進行廝殺
致命的一槍總是擊中心臟、壯烈犧牲的畫面
而全軍則在嘹亮的凱歌中勝利前進,只有極少數人大聲疾呼、卻無人聽見
.
就在一戰爆發前,茨威格遇到一位見證過普奧戰爭的年老女士
她撕開喉嚨、朝著茨威格大喊:「為什麼你們年輕人仍然無動於衷呢?
打仗和你們關係最大!你們要團結起來、你們要起來反抗!」
最後她說:「形勢從來沒有這樣壞過,戰爭機器已經在運轉。」
.
後來在寫完《同情的罪》時,二戰已經即將爆發
他看見那時的群眾已不再像上次那麼心潮澎湃,而是沈默地接受國家召喚。
因為他們已經看過太多生離死別,就像《同情的心》中那名醫生一樣
.
醫生和男主角的對話,其實很像一二戰前夕的兩個人在對話
乍看之下醫生雖然很粗俗無禮、對老人的痛苦焦慮根本無動於衷
但是他總是默默的嘗試最新的辦法,從來沒有放棄救治千金的希望。
在給那對父女希望這方面上也非常克制,在男主角把成功案例脫口而出後
醫生嘆了口氣,說了一句我覺得至今都還受用的話:
.
「同情就像嗎啡,起初對痛苦的確有幫助,但如果不知道停止的界線,它就會變成最可怕的毒物;
同情的癮和嗎啡的癮都會越來越大、永無止盡,
總有一天要對他說『不行』,但那時候他的痛苦就會不堪想像。」
.
然而儘管有醫生的諄諄告誡,男主角每次只要看見老人焦急盼望的臉
就仍然只能繼續編織美麗的謊言
一開始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起因於他不忍他人受苦的高貴情操
但其實到最後他也發現,真正染上同情癮的人不是那對父女、而是自己
.
在編織夢境的時候,他感受到自己有種被需要的感覺
他感到自己的言語注入了老人的身體裡,讓他身體再次硬朗、眼神發光
周圍所有人都歡迎他的到來,而有錢老人給他的報酬更是多到難以計量
終於到最後一次爆發,終於釀成完全無法挽回的悲劇。
.
事實上,《同情的罪》揭露的那種善惡之間的模糊性
一直到現代都還適用。在我們很多人心中,黑與白中間總是界線分明
但其實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真心覺得這篇劇目非常精彩,相信在茨威格鋪陳的緊湊劇情中
觀眾絕對能看見這個奧地利最知名作家,努力想要傳達的一個信息----
.
通往地獄的路總是善意鋪成的。
#同情的罪 #BewareOfPity #賽門麥克伯尼 #SimonMcBurney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SchaubühneBerlin #史蒂芬茨威格 #改編自焦灼之心 #亞洲首演只在臺中 #合拍劇團 #Complicité #耿一偉 #NTT戲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ewareofpity 在 Beware of Pity | Interview with Stefan Zweig experts | Complicit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 Complicite & Schaubühne Berlin co-production Beware of Pity Adapted from the book by Stefan Zweig Directed by Simon McBurney Watch thi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