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10 美國的氣象專業證照】
在美國的氣象局官網上,可以清楚看到氣象產業有哪些,如何明確化政府的功能,而不是政府全面做,讓氣象這個領域只有官方獨佔。
https://www.weather.gov/about/weather-enterprise
而且在官網或是民間組織中,都可以主動介紹,有哪些是民間的產業,在開放的美國,大大小小的氣象公司超過數千家以上。
美國針對氣象產業發展的態度是以自由不限制為原則,氣象資料完全免費提供,無論你是否為氣象產業的業者、無論你是否為美國公民,幾乎可以說皆無限制,也沒有相關法律限制發佈天氣資訊的範圍,因此偶而會出現民間和政府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差很大的情況,不過卻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因為市場機制會進行淘汰,氣象資訊誇大不實或準確度不高者,將受到公眾的輿論壓力,久而久之就失去市場了。
美國氣象學會(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也有類似核可氣象顧問證照的制度(Certified Consulting Meteorologist, CCM),以其給氣象播報的Certified Broadcast Meteorologist Program (CBM) 雖然僅是一種資格上的證書,視為在工作上可被認可的一種資格,但卻可以一方面鼓勵更多人從事天氣預報服務,另一方面也提升民眾對氣象專業的辨識度,例如美國知名有線電視台CNN的氣象團隊,就有多名氣象主播通過此認證。近年來美國民間氣象產業規模發展成熟,民間氣象從業人口有將近一萬人,並且已陸續成立國家氣象產業人員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Industrial Meteorologists, NCIM) 及美國天氣及氣候產業協會(American
Weather and Climate Industry Association)。
官方與民間從業人員的競爭衝突,在美國也不是沒有,從原本的競爭關係轉為合作夥伴並非完全無痛的過程。然而相關產業協會常常會和政府溝通協商,甚至常常聯名投書給政府,以定義各自的職責、定位,以尋求新的合作方式,達到新的平衡。
早期關於美國氣象產業發展,可參閱 Fair Weather: Effective Partnerships in Weather and
Climate Services (2003)。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9 WMO世界氣象組織的概念】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81212886988/?d=n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8 歐洲 挪威】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78489506988/?d=n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7 歐洲 斯洛伐克】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
posts/10158575528631988/?d=n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6 氣象資料的阻礙】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8573227241988?__tn__=-R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 亞洲-JWA】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8571851956988?__tn__=-R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4 歐洲-英國】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8568716776988?__tn__=-R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3 澳洲篇】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8566070891988?__tn__=-R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2 韓國篇】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8562760376988?__tn__=-R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1 日本篇】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8562718451988?__tn__=-R
(決定用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從這裡可以看出開放資料下,有很多新的公私協力新型態,會創造多贏的環境。也請大家給我鼓勵與意見,我希望這樣可以衍生出一本新書)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的推薦目錄: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佛羅倫斯颶風逼近促使美南沿岸超過百萬居民緊急撤退避災,大氣科學家一致警告:氣候變遷造成熱帶風暴的威脅性與日俱增!(09/11~12/2018 Indepentent、CNN、PBS Newshour)
正當美國東南部大西洋沿岸四個州這兩天以來,因為四級強烈颶風佛羅倫斯(Hurricane Florence)迫近,紛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各州政府下令強制沿岸地區居民撤離,受到緊急撤離命令影響的人數高達百萬人以上(請參見所附上的CCNN 與 PBS Newshour 的颶風佛羅倫斯特別報導新聞影片)。
不同科學研究機構的大氣科學家們,近期也不約而同地透過各自的研究報告,針對為何颶風所帶來的損害程度與威脅性越來越嚴重,提出有扎實科學憑據的解釋。
大氣科學家們一致警告: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效應下,已經造成熱帶風暴移動的速度越來越緩慢,研究報告指出在過去70年間,熱帶風暴的移動速度平均來說減緩了10%之譜,這使得熱帶風暴有更充裕的時間在日益溫暖的海洋表層汲取更多的熱能,蓄積更巨大的風雨能量,隨之而來的就是這樣的風暴所能造成的破壞力也越來越猛烈。
一份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大氣科學家James Kossin 在今年六月份刊登於科學期刊自然(Journal 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由於人為的空氣污染所造成的暖化現象使得地球兩極的氣溫越來越溫暖,這使得地球南、北極和赤道之間的溫差變小,這樣一來也連帶地改變了兩極和赤道之間地區的大氣壓力,並且減緩了原本在赤道與兩極之間來回環流的氣流的移動速度,而這些環流於赤道與兩極間的氣流,就是牽動風暴的推手。
這些日益趨緩的環動氣流不但會造成熱帶風暴移動速度減緩,它們也會讓高氣壓徘徊、停滯不動,今年夏季歐洲英國等地所遭遇的嚴重熱浪侵襲就是肇因於此。
James Kossin 的研究報告也呼應了美國氣象學會(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在去年所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 該研究分析檢驗了從2004年開始,22個侵襲美國的大西洋颶風的從頭到尾的移動路徑,報告的結論指出,接下來人類所將遭遇到的風暴將會移動的更加緩慢,它們對人類所造成最嚴重的威脅來自於強烈猛爆的降雨量。
” 緩慢移動的風暴代表它們會沿途徘徊的更久,強風暴雨只要在一地多滯留個幾小時,造成建築物毀損的機率就會明顯增加“ James Kossin 向NPR採訪記者表示,“你會遭遇更多的降雨量,你會遭遇更多的風損,你還會面臨更多的暴潮與海水倒灌,因為移動較為緩慢的風暴經常會在它行進路線的前端形成更加強大的暴潮水牆。所以我們將面臨三重複合威脅。”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科學家們今年五月份在科學期刊地球的將來(Journal Earth's Future)刊出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去年夏季橫掃美國東南部數州,造成嚴重傷亡與鉅額災損的強烈颶風哈維(Hurricane Harvey)之所以會如此的具破壞力,是因為當時哈維通過美國東南部瀕臨的墨西哥灣時,該區域海洋表面的溫度是異乎尋常溫暖的攝氏30度高溫。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氣候科學家 Kevin Trenberth 解釋他所觀察到的異常現象,“破紀錄的海洋表層溫度不但增加了使得哈為颶風變得更持久以及更強烈所需的能量,它也大大增加了哈維颶風登陸後所夾帶的致災性降雨量。”
哈維在撲向美南德州的途徑中,不但從930英里寬(約折合1,500公里)的墨西哥灣區汲取熱能,它的強風掠過海洋表面時,透過水氣蒸發作用也同時汲取了因異於尋常的溫熱海洋表面而蒸發的水氣,大大強化了它所能挾帶的降雨量。
“其影響所及就是比較溫暖的海洋使得颶風變得更加強烈以及肆孽時間更持久的風險增加了許多。”
透過科學家們研究近年來“超級風暴(super-storms)” 諸如哈維颶風以及即將登陸美國大陸的佛羅倫斯颶風,所呈現出來的實際科學證據,讓大氣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不斷疾呼要更加重視防範全球暖化效應造成日益頻繁,和規模日趨強大的極端氣候現象,以及全力降低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大幅消減造成暖化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無論源自燃燒化石燃料為動力的汽、機車等運輸工具、發電廠或是航空器等等的呼籲更加具有說服力。
★★ 原始文章、影像來源:
Hurricane Florence: How climate change is increasing the threat from tropical storms (09/12/2018 Indepenten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hurricane-climate-change-in…
CNN Special Report : New video of Hurricane Florence’s massive eyewall (09/11/2018 C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vIRTyATEg
PBS Special Report : ‘This storm is a monster’: Carolinas brace for Hurricane Florence (09/11/2018 PBS Newhou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I6SLGwJAE
♡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颶風、#颱風、#風災、#水災、#責任編輯KC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報告將氣候變化與一些嚴重的天氣事件聯繫起來
Report Links Climate Change with Some Severe Weather Events
華盛頓——美國氣象學會通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9月29日發表題為《從氣候角度分析2013年極端天氣事件》(Explaining Extreme Events of 2013 from a Climate Perspective)的報告,調查了2013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各種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起因。
這份報告分析了2013年在四大洲發生的16起極端天氣事件的原因。這份報告的4位主編中有3位是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科學家。
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使命是了解並預測地球環境的種種變化,以及保護並管理海岸和海洋資源。管理局在世界範圍內從事並支援一系列科學研究。
這份報告研究了5起熱浪現象,併發現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主要是由於燃燒化石燃料——顯然增加了這類事件的強度及發生的可能性。
不過,這份報告在研究旱災和暴風雨等其他天氣事件時發現識別人類活動的影響的難度更大。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對這類事件的影響並不明晰,説明自然因素起到了更顯著的作用。
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主任托馬斯‧卡爾(Thomas Karl)指出:“這份年度報告為一個日益增強的科研領域做出了貢獻,有助於各個社區、企業和國家了解自然及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變化的種種影響。這方面的科研工作仍然困難重重,但這份報告為決策人士提供的環境資訊是無價的,而且這種需求越來越強。”
當多個科研團隊利用獨立的方式方法得出類似的結論時,人們對於氣候變化在任何一個天氣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愈發肯定。
在利用現有的科學手段無法確定地識別出人類對一個天氣事件的影響時,這顯示出無法將人類的作用與自然氣候變異區分開來。
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的斯蒂芬妮‧赫林(Stephanie Herring)是這份報告的主編。她説:“有多項研究分析同一起極端事件以確定可能對此産生影響的根本性因素,這具有極大的科研價值。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不僅增加了我們對造成極端事件的因素的了解,而且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
關鍵性結論:
‧3項對美國乾旱現象的獨立研究分析了太平洋海面溫度及大氣擾動,沒有發現證明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對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正在出現的降雨匱乏産生影響的確鑿證據。
‧一項利用單一模型分析科羅拉多州(Colorado)在工業化前及在當今的降雨事件的研究預估,再發生連續5天的極端降雨事件的可能性降低,原因是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不過,這項研究指出需要有利用更多的模型進行的科研工作。
1月9日,在澳大利亞昆士蘭(Queensland)的澳大利亞蝙蝠治療中心(Australian Bat Clinic),15隻遭受高溫的小狐蝠正在等候喂食。有數千隻澳大利亞蝙蝠在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一個年份中死於酷暑。
‧2013年,美國季節性的極端降雨事件主要是自然變異造成的,但有些證據顯示人類對氣候的影響增加了發生這類極端事件的可能性。
‧2013年10月,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遭受暴風雪的侵襲,這是在初秋時節發生的一場異乎尋常的暴風雪,但就大氣壓力而言並不是史無前例的。
‧5項獨立研究利用多個全球性氣候模型都得出結論認為,人類的影響增大了2013年澳大利亞創紀錄的天氣事件的可能性及強度。
‧有關紐西蘭的模型顯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氣象條件使2013年更有可能發生乾旱。
‧日本、南韓和中國在2013年都經歷了炎熱的夏天。有關這些天氣事件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導致這類熱浪現象更有可能發生。
‧隨著季風性大氣環流於6月提早到來,在印度北方發生的強烈降雨是一起百年不遇的事件。不過,有關6月份降雨量的觀測及模擬數據的分析顯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增大了發生這類事件的可能性。
‧有關英國春季極度寒冷的研究顯示,一種極端的、自然形成的北大西洋濤動(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是主要因素,而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所導致的長期變暖已使出現這種嚴寒天氣的可能性降低了30倍。
‧除北大西洋海面溫度的自然變化外,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對於西歐地區2013年夏季的炎熱、乾燥起到了顯著作用。
‧2013年冬季是南部歐洲降雨量第二大的冬季。儘管出現了這種極端降雨事件,但通過模擬研究沒有找到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的證據。
‧通過基於模擬和觀測的分析,沒有發現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提高了2013年春季在多瑙河(Danube)上游及易北河(Elbe)盆地出現的強降雨的可能性的證據。
‧2013年10月侵襲德國北部及丹麥南部的凱瑞斯蒂安旋風(Cyclone Christian)是在近幾十年增強了風暴強度的年代際變化的一部分。
‧儘管2013年1月至6月的比利牛斯山脈(Pyrenees)降雪是一個罕見的天氣事件,但分析多套數據後得出的結論認為,自然氣候變異是導致該事件的一個主因。
這份報告的編輯除赫林之外,還有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的馬丁‧赫爾林(Martin Hoerling),該局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的托馬斯‧彼得森(Thomas Peterson)以及英國氣象辦公室哈德利中心(UK Met Office Hadley Centre)的彼得‧斯托特(Peter Stott)。這份報告是由來自14個國家的92名科學家撰寫的。
English: http://iipdigital.ait.org.tw/…/article/2014/09/201409293090…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在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 首頁|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on the atmospheric and related oceanic a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