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沒想到也過一年了呢!
咖啡到底怎麼喝?
隨著咖啡的推廣再加上咖啡本質上的演進,越來越多人懂得去咖啡館點一杯對他們來說是精品的手沖咖啡。點了杯咖啡,菜單上說是精品咖啡,價格收個百來元甚至是幾百多一杯
但這手沖精品咖啡肯定只能是阿拉比卡品種,非阿拉比卡的是毒藥,喝了一定會吐。產地的話藍山,柯納早已不流行,曼巴!? 你在開玩笑嗎
XXX藝妓才好,原生種,第幾批次最好,競標微微批次,微微微批次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超級神豆,不只是豆子要好,還得標上莊園,處理廠,處理法。最好名字不能太短,那個只標著非洲美洲亞洲都去死,這樣寫才標準--真南美洲哥倫比亞共和國 聖徒阿里歐 Finca Santuario 愛情不是靈藥是毒藥 NO.78微量批此,半日曬水洗處理法
只寫產區哪行,不夠專業,再標個風味描述肯定心滿意足,心安理得,不管新手老手皆大歡喜,管它上面是烏梅,酸梅,覆盆莓,藍莓,草莓,野草莓,蔓越莓,小紅莓,最後附上風味輪肯定圖文並茂,創作俱佳可以給87分不能在高了。反正寫就是有,沒有就是你鼻塞,感冒,心情不好,舌頭爛喝不到。
設備一定要好,磨豆機不管鬼齒,平刀,錐刀,平錐刀,非平刀非錐刀都好,越大台越好,用上NEXT G,小富士,NICE CUT,那叫簡樸,用大飛馬,大富士,大KALITA,那叫識相,如果是EK那才叫誠意,單頭的不夠誠意要雙頭 ,兩頭的不夠看還要會變速才叫有禮數,最好還會打檔。如果是小飛鷹小飛馬肯定是老闆跟你開玩笑,他在嘲笑你,然後咖啡煮得不好喝肯定是用小飛鷹小飛馬關係。至於手動磨豆機不再此討論範圍內。
磨完一定要篩細粉,手工篩完一次通常還要手工再篩一次,才符合手工咖啡的品質,那個不篩細粉的肯定咖啡亂七八糟,偷用細粉是則邪魔歪道。
濾杯要好,肋骨要特殊,排氣要對才會有虹吸效應,毛細效應,重力加速度才會準確,外型要特殊,塑酯的不行,騙小孩用的,陶作木作才有大人的味道,黏土的,南美洲火山灰做得更好,品牌的話沒看過最好,m開頭,K開頭,H開頭勉強,t開頭的去死。至於聰明濾杯,那本來就死了提這幹嘛。
濾紙比較少人討論,k的h的c的都好,反正大家都喝得出有沒有濾紙味道,有就去死,有一個人說出濾紙味,肯定大家會質疑你沒有洗濾紙,哪怕你其實用的是金屬濾杯。
手沖壺要好,壺身重量要平衡,壺嘴要尖,水流要細,太小台不行,那不專業,你有看過攝影師拿手機拍照嗎?沒有吧! 不鏽鋼不夠看,銅的才保溫,最好外層還包滿滿以免失溫,然後下壺一定要光爐加熱保溫才專業,說到溫度測量,指針式的哪行,用水銀溫度計那才叫專業
煮咖啡的水也要講究,一定要背得出水的tds,要用上礦泉水,山泉水,地下水,高山湖泊水,海底深層水,太軟不行,太硬不行,用自來水的用咖啡機的水的去死。
煮的方法最好是十八道工法,刻度要準,溫度要準,咖啡豆重量要準,不能只有公克,要0.幾公克,比例要準確,一定要一比幾一比幾,下水要準確,繞圈要準確,時間要準確,煮2分三十秒跟2分三十一秒一定有差。
然後一定要悶蒸,講到悶蒸一定要澎似大海,高度超過五公分,沒膨起就去死,注水一定要の不能@,沖到邊邊就去死。
至於沖煮派別,過於高深我不會,耳聞斷水法,不斷水法,斷一次法,斷五次法,金澤法,點滴法,手動攪拌法,電動攪拌法,神棍派,外來派,自在派,沖中間派,沖硬幣大小派,沖邊邊派都好,反正一定要講得出萃取理論,金杯理論,最好拿出神器tds測量儀,符合標準才能入口,要不然就去死,這杯是垃圾。
喝的時候一定要啜吸,沒這動作就是外行,吸入口一定要8.7cc然後發出87分貝,不能在高才叫高手,啜吸高手,通常啜吸高手會自備湯匙,金湯匙。
至於喝完後,這杯到底好不好喝,別人說的算
--THE END
其實說那麼多只是想說,喝咖啡可以認真,可以專業,也可以輕鬆自在舒服暢快,太認真就不是在喝咖啡了,然後喝咖啡別人云亦云,別過於專牛角尖,多喝多看找自己要的一杯才是。
「46法 小飛馬」的推薦目錄: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王獅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Re: [單品]請問大家手沖粉水比- 看板Coffee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關於Tetsu Kasuya的四六沖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Vvcafe- 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s post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粕谷哲的Hario Switch 沖法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大亂鬥真有趣(小富士、c40、1Z K) - 咖啡板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Coffee - 大亂鬥真有趣(小富士、c40、1Z 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小飛馬美式刻度的推薦,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46法 小飛馬 在 小飛馬美式刻度的推薦,MOBILE01、PTT 的評價
46法 小飛馬 在 關於Tetsu Kasuya的四六沖法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平常都是針對不同豆子控制悶蒸的時間,用粉的粗細控制流速,然後不斷水一沖到底。 又多學一招,明天開始就換46沖法試試,感謝分享。 ... <看更多>
46法 小飛馬 在 Vvcafe- 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s po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研磨度:小富士#3.5 (小飛馬#4.5) 粉水比:咖啡粉30克,總給水450克=1:15 水溫:90度 - ✏️沖法: (1)先悶蒸60克水,等待30秒 悶蒸過後直接內圈給水,範圍約10塊 ... ... <看更多>
46法 小飛馬 在 Re: [單品]請問大家手沖粉水比- 看板Coffe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個真的是很重要卻常常被問的問題
雖然自己踏入咖啡領域沒有很久
但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我建議先模仿幾個網路名人的手沖方法 (粉水比、手法)
比如說一些已經得名的選手
2016世界咖啡沖煮師大賽冠軍 - 粕谷哲的4:6咖啡沖煮理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6v19pIqVs&feature=youtu.be&app=desktop
先懂得他們為什麼這樣沖,再調整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或是不調整,沿用也沒差,自己喜歡喝就好)
我自己沖煮1-2份的時候,喜歡用 1 : 13.3,粉偏粗 (小飛馬6-7)
用不斷水的方式沖煮
這樣通常不會有什麼地雷
但如果遇到那種可可調性比較明顯、或是有點苦的豆子
可以用粕谷哲的方法,整體會變得很均衡喔
不斷水-->風味集中
斷水-->風味較鬆散
最重要的是「不要積水」,不積水一切都很美好,一旦積水就會過萃
在假設濾杯中心是市中心,那麼在「郊區」的時間不要太久,就不容易積水
方法、器具很多
簡單來說咖啡就是一個錢坑啊,先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
然後慢慢存錢,慢慢進階就好 ^^
※ 引述《mechtec (小豆)》之銘言:
: 常常入門者都會問這個問題
: 這已經是FAQ了
: 我在手沖基礎課程教學時
: 都會做一件事
: 例如注水量固定(假設是300g)、粗細固定、水溫固定
: 沖煮模式也固定(悶蒸後就一注到底,然後流完)
: 但粉量分成3-5種不同的粉量
: 例如12g 15g 18g 21g 24g
: 請學員按照所教的模式沖出來
: (當然,前提是學員的拿壺、繞圈的穩定度都練好了
: 不然根本不知道差異來源是我們設定的,還是學員穩定度問題)
: 然後大家喝喝看
: 去感受一下不同粉水比下
: 咖啡的酸甜苦的感受
: 一般而言
: 水多(或粉少),酸甜苦會拉開,但同時強度感受會降低
: 整體變成平淡
: 水少(或粉多),則酸甜苦會過度集中,反而造成無法辨識
: 但是,因為每個人對於酸甜苦的感受不同,喜好也不同
: 因此,大家常常選出來的,不一定是同一杯
: 這是很正常的
: 請記得:咖啡沒有SOP
: 每個人對咖啡的喜好不同
: 才會造成咖啡的『個性』
: (BTW,所以,真正的手沖教學,一定都是長時間的
: 每一項變因都至少要磨1-2小時)
: 若瞭解上面我所說的
: 再想一想
: 你如果找到你喜好的酸甜苦分布
: 是不是你在沖不同豆子,隨著粗細、水溫、甚至要不要流完、水柱大小...
: 都會造成你的粉水比都不同
: 如果你找到你在某一支豆子的粉水比
: 你要記全部注水量,還是只記流到下壺的量
: 是不是都沒關係?
: 因為,這是你自己的粉水比例
: 不是老師教的,不是網路影片教的
: 為什麼還要在意人家怎麼做?
: 給你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180.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39084203.A.8F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