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互聯網、物聯網及自駕技術的迅速發展,車用顯示器的資通訊整合力,正引領汽車產業邁入智慧座艙時代。🚗🚗🚗...
因應全球車載曲面顯示器市場需求,經濟部技術處透過研發固本專案,支持臺灣自動化工程服務大廠盟立自動化開發車載曲面玻璃製程設備,並由工研院協同盟立開發獨家「車載3D曲面儀表玻璃量測技術」,大幅將每小時1片的檢測速度,提升至每小時20片,可匹配產能進行全檢,確保100%的出貨良率,成為進軍全球車載3D曲面玻璃供應鏈的利器。✨
#車載曲面玻璃
#車用顯示器
#科技專案
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01_content&SiteID=1&MmmID=1036276263153520257&MGID=110072911334792021
3d量測技術 在 EE Times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羅德史瓦茲寬能隙半導體電源設計測試技術研討會
3月17日R&S將在台北舉辦技術研討會, 現場將安排電路模擬及EMI Debugging與情境展示!
隨著寬能隙半導體(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的發展,MOSFET 與 IGBT 的測試也跟著電壓的開關速率提高。其中備受矚目的雙脈衝測試 (Double-Pulse Testing),此方式利用巧妙的電路結構去檢測功率器件的瞬態開關特性、吸收電路的設計、短路特性等實際表現。
本次活動中,R&S將邀請北科大黃明熙教授提供電源轉換器之損失分析及量測技術的深入解析,同時邀請聯合大學江炫樟教授介紹研發設計不可或缺的電路模擬與治具搭配;並由R&S Asia專家分享寬能隙半導體的雙脈衝測試需要考量的量測細節,將其所得的資訊充分反映實際應用的情況;產品研發過程中,為取得正確的量測結果,如何選擇合適的探棒,為本次重要議題之一,本次活動也將探討如何藉由EMI Debugging在各階段減少因產品開發錯誤所致的損失及縮短上市時間。
座位有限, 限時限量免費報名由此進!
https://www.rohde-schwarz.taipei/Class/View.html?item=Cj8GNg%3D%3D&utm_source=EET&utm_medium=ema
3d量測技術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研院首推CES虛擬展示館 AI、機器人、數位醫療受關注
2021年01月11日 15:36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11)日宣布,全數位化展出的CES 2021即將在美國時間1月11日登場,今年工研院因應疫情,首度以虛擬展示館參加CES 2021數位展,發表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三大熱門技術主題,提供全新直覺式線上觀賞12項創新技術3D影像,吸引數十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
1.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以獨創的AI演算法針對環境、電池劣化、駕駛行為等動態變化對電池資訊做即時校正,直到電池組汰役前均可準確電池劣化程度以及剩餘里程,更可幫助電池平衡等控制策略提升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安全性與汰役再利用的價值。
2.類人雙臂機器人的仿生手掌
擁有仿生手掌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拿書、名片、手機、或寶特瓶,連彈電子琴都可以,而且擁有兩隻七軸手臂,單臂總重15 kg、荷重比0.3、重現性0.02mm,動作靈活自由,提供類人作業能力,能從事多元工作。
3.UVC LED流動水殺菌模組
利用UVC紫外光具有殺菌的功能,透過特殊的機構設計,讓UVC紫外光對流過的水作殺菌,除菌率可達99.9%以上,模組並利用LED可高速開關特性,以水流動感應啟動,可省下約50%用電量,具啟動時間快、耗電量低、壽命長、無汞、尺寸小的特點。
4.心臟守護貼「全球第一台非侵入式守護心臟儀器」
可非侵入性測量肺動脈血流速、血液輸出量、心輸出量與心跳,評估人體血循環與心血管狀況,安全、快速、準確,還可以監測心房震顫並加以預防,具備微小化、高感度、低功耗的特色,可長時間監測收集心血管資料,讓醫護人員掌握健康狀況。
5.智慧感知照護衣
結合耐水洗導電紡織品與奈秒脈衝近場感測技術(NPNS),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量測的限制,以非接觸式微型低功率雷達即時感測心率、呼吸等生理數據,可應用在長者健康照護、醫療管理,減低醫護人力負擔。
6.iDarlingWeaR嬰幼兒智慧照護裝置
獲CES 2021 Innovation Awards,毋須接觸嬰幼兒身體或皮膚,將裝置穿戴在其身上,便可即時偵測並記錄嬰幼兒之心跳與呼吸,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嬰幼兒生理資訊,傳送到父母或照護者的行動裝置,隨時掌握嬰幼兒生理狀況,讓爸媽方便照顧嬰幼兒。
7.心照護穿戴裝置iCardioGuard
整合「複合式生理感測」及「心血管與心理狀態分析演算軟體」,透過直接量測胸口、經由心跳帶、運用電極貼片或結合智慧衣等方式量測,只需3秒鐘,就能即時偵測並紀錄心跳與呼吸;再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生理資訊,傳送到行動裝置,經由App即時了解身體狀態。
8.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全台第一台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包括重量350克、長度16公分,成功縮小超音波儀器,不需要任何線路就能操作,內建鋰電池,可連續使用1至1.5小時,並透過Wi-Fi可即時傳輸到手持裝置觀看,可依據情況搭配不同的超音波探頭,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弭平偏鄉醫療差距。
9.睡眠學習技術
WiFi Radar感測技術以非接觸的方式,運用低功率的電波偵測使用者的睡眠狀態與品質 ,當偵測人體進入深睡期後,透過設備播放白天學習資料,刺激大腦海馬迴將短期記憶轉化至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可應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狀態的偵測,可協助阿茲海默失智症早期診斷。
10.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 膚質檢測新利器
「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是以非侵入式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即時呈現皮膚組織的斷層結構影像,提供表皮與真皮層交界面皺褶程度、膠原蛋白密度、血管形態、毛囊狀況等膚質型態資訊,能夠看到皮下2毫米皮膚組織狀況,解密皮下膚質快又精準,為保養品功效提供科學實證。
11.腰椎X光片智慧量測技術
運用「深度學習」和「影像處理演算法」定位出X光影像中各節脊椎的位置,透過各定位點精算出腰椎節X光影像關鍵參數,包括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等五十二個維度之量測物理量,及各椎節滑脫之異常偵測。
1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診斷輔助分析系統
目前唯一可偵測四種主要的視網膜病徵,並清楚標示位置的AI判讀技術,可有效輔助醫師針對病變嚴重程度的判讀,結合醫師專業知識與人工智慧分析的人腦與AI雙腦協作,更有效率協助非眼科醫師進行糖尿病眼底影像的細微病變判讀,提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五個級別的分類模型。
附圖:▲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睡眠學習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amp/amp_news.php?news_id=1896175&from=m.facebook.com&fbclid=IwAR3aiI_5KpctoXYjTJtC-AQ30s7eukvA-KZexe_vHusnqDiq1aDSgfCft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