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山還沒介紹完~
八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裡(11月份),光是第一條斜坡,就拍了兩個多小時,那個時候與我的客戶慢活欣賞這裡的每一個角落,假想她是鄉下的女學生~ 還跟當地的柴犬與老奶奶聊天,那一天,一個小小的美山我們都沒走完,回程的最後一班公車就來了。
去年帶家人來到這裡(4月份),我們終於走完了山村落,ㄇ字型的小村落,我們也是花了三四個小時,因為每一處都讓我們很想仔細觀賞!還記得在下山的公車上,我們一起驚嘆:
「美山的時間是仙境的時間,跟凡間的時間感完全不同!」
今年來到這裡是盛夏(8月份),氣氛完全不同,以往在我印象裡幽靜高冷的美山,變得相當活潑。(也許是向日葵的關係)(也許是跟團隊大家一起來的關係)
對於美山有不同的情感,覺得再來幾次都不會膩,我更希望下一次是在這裡待上兩天一夜。
美山近年來觀光客盛行
八年前我來的時候,只有公車可以上山,並且要換車三四次,車上只有寥寥幾位日本老人家。去年來的時候,多了幾班大型觀光車輛,下車的時候不免多了集體吵雜聲。(但還好這種觀光團都鳥獸散很快就離開)
這裡就真的是山上居民的住家,每棟茅草屋裡頭都有住戶,所以要很小心不要誤闖別人家裡與觸碰私人物品。
我想美山的居民心情應該是很複雜的。
網路有一篇介紹的非常詳細的文章,裡面提到一段會長的話,很感動。
保存会的中野貞一會長回望當時的決定,直指:
「看到老年化的現狀,產生了聚落30年後就或許會消失的危機感。我不知道成為重傳建地區會否是我們的救命稻草,但我想只要有人來到我們的聚落,就會有人可藉此為生。我們就是在這樣動搖的情況下決定成為重傳建地區。」
出自:https://stealingdaylight.com/miyama-part2/
茅草屋在以前是「不富裕」的代表,因為沒有錢使用屋瓦,近代開始被重視、保留。
文化遺跡需要金費維持,參與觀光重建對居民來說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大家一起當個可愛的觀光客吧💕
如果可以在這裡好好待上一天的話,很建議可以仔細地欣賞每個角落,參觀美山資料館然後好好的閱讀茅草屋歷史與居民的生活文化。
#GPinkyoto #kyoto #kyototravel #japan
#gpphotolab
#雞與花環照相館
#京都團 #京都 #勘景 #美山 #美山町
274公車回程 在 Travel with Winny 一起跟昀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墨西哥】離開靠著安地斯山脈的波哥大,飛了三個小時抵達炎熱的墨西哥海邊度假都市 Cancun 坎昆🏖️ 一下飛機就被 81% 的濕氣給嚇到,想到接下來的十個禮拜只會越來越熱,就感到害怕😅
話說好久沒有這麼開心的買到 “正版” 車票了😂 原本一出境就要往直接跟墨西哥最大的客運公司 ADO 買到市區的票,沒想到居然櫃檯沒有人😐 周圍的人員除了搖頭,不然就是要向你推銷計程車與送到府的 shuttle(共程車?)
眼看時間已經過了晚上八點半🕗 在又餓又累又不想太晚到住宿的狀況下,我們願意花每人 NT$260 搭乘共乘離開機場🚗 明明上面上說回程有打六折,照理說來回應該是大約 NT$416。沒想到那個女的居然快速打計算機,算出兩人大約NT$1040😑 本來已經挑出信用卡了💳 但一看數字不對,就連我們的旅館名字也都寫錯🤔 好吧... 就算今晚成功把我們送到住宿,也不能保證回程真的會來接我們!而且當我開始指出數字不對時,那女人都不理我... 於是我拉著 York 的手就走了😑
到機場外面看到四周外面一片昏暗🌃 這才想起某外國背包客寫說:“沿著機場建築走就可以找到公車站”... 於是我們向出口右邊的戶外閘門前進,詢問警衛 ADO Bus 在那裡?他說直直走就好了。好笑的是在閘門外面有兩位拿著 ADO 牌子的人叫賣,我跟 York 後來一直討論他們是不是真的🤔 畢竟如果是真的話,那警衛應該就會直接叫我們跟他們買了吧?
我們繼續沿著機場建築物走,來到了出境大廳。這裡超級明亮,跟抵達大廳完全不同😐 我們朝寫著 「no entry」 的閘門前進,問下個警衛ADO Bus 在那裡?他居然把閘門打開讓我們進去... 到這個時候我已經覺得一般遊客怎麼可能成功買到票啊... 整個難度超高😑
繼續前進還是看到一堆計程車司機叫賣,突然右側出現許多小店面。招牌沒有亮燈的 ADO Bus 終於出現了😍 雖然他們的公車二十分鐘一班,而且一班才三十幾個位置,訂滿了就要等下一班... 我們很不幸的需要等到10.10pm才有位置😓 但至少安全,而且每人才NT$120😆 就這樣我們成功的抵達坎昆的旅館✌️ 這篇純粹屬於紀錄,我再考慮要不要寫進部落格中。不過如果沒有親自體驗,根本不會想到公車票那麼難買啊!!! #墨西哥 #坎昆 #背包客蜜月日記
================
🌏 FB最近觸擊率持續下降,所以請把 #TravelwithWinny 設定成「搶先看」才不會錯過精彩旅程😉
📚 請支持 Winny 新書👉 http://goo.gl/RYPSTp
📷 追蹤 IG @travelwithwinny
💻 部落格 www.travelwithwinny
🎥 YouTube 頻道👉 https://goo.gl/xjR1eD
274公車回程 在 流浪者日誌-Bikepacking dia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浪者日誌”
2018/2/23 金曜日 05:40
雖然連續走了兩天三本滝,看了不少美景,但我內心還是掛記著沒有成行的上高地,就在我放棄希望之時,藤江桑來告訴我同事相馬桑明天要自己開車去走上高地,我一聽當然是去找同事問問看能不能帶上我,同事一口答應後我們又約了另一個雷鳥的常客Ian桑,三人成行。原本是打算六七點出發,但是同事考量到天氣問題打算五點半出發,問我O不OK,為了美景我當然是沒有問題。
清晨,我被走廊的腳步聲吵醒,看了看手機時間是誤點,我才驚覺我的鬧鐘設錯時間,打開門看到已經在餐廳吃早餐的Ian桑,還好有他,不然我肯定睡過頭。喜歡泡湯的Ian桑四點半就起來先泡湯了XDD。坐上相馬桑的車我們驅車前往上高地入口,看著微亮的天空,我彷彿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
封山祭之後的上高地無法開車進去,車子無法進入,要進入上高地只能從釜隧道開始步行。由於隧道口無法停車,參加健行團應該是會派車到隧道口接送,或者搭乘公車到隧道口下車。但由於我們是自行開車前往,只能把車子停在距離隧道兩公里外的坂巻溫泉在走路過去,車子停妥,各自整理包包準備上路。
從巻坂温泉走到釜隧道的國道158號是一條沿著河谷而建的道路,這條河谷座落在燒岳山腳下,燒岳是座火山,大正池就是以前山岳噴發所產生的堰塞湖,因此沿路都可以看到冒著煙的溫泉從岩壁中流出,在河谷中流動。我看著河谷中的野溪溫泉,真的好想找幾個好夥伴想辦法下降到河邊泡泡。我們這行人雖然是臨時組隊,對彼此的經歷並不了解,但一上路我就感受到隊友都是練家子,腳程頗快,沒一會兒我們就抵達上高地的入口釜隧道。這時候大夥暖身也暖的差不多了,我和相馬桑在入口處調整一下衣服,我脫掉了羽絨外套,換上化纖外套繼續戰。
進入釜隧道,還要再走半小時才會正式進入上高地,聽藤江桑說以前隧道但是沒有燈的,要帶著頭燈在裡面走,現在有燈了,少了點神秘感。我原本也是很期待可以體驗一下從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出去時看到整片的雪山的震撼感,看來現在是無法了。不知道是不是覺得隧道太無聊,Ian彷彿開了加速器在隧道裡面急速前進,雖然我跟的滿背大汗,但是這正合我意,隧道裡面的確沒有什麼好玩的。在Ian桑的帶領下,這兩段加起來接近四公里的路,我們應該走沒五十分鐘就走完了吧。
穿過陰暗的隧道,眼前是我夏天時坐車來過的道路,一樣的景色,但卻從群青變作雪白。我抬頭望向遠方,一層白雲覆蓋山頭,我內心感到一絲失望,我安慰自己說:『總是會有這樣的日子,即便看不到高山,白色的上高地也是很美。我時間還很多,下次再來吧。』但我其實依稀感覺到我能來上高地的機會不多,畢竟來到這兩個半月,我也才來了這一次。我拖著略顯沈重的腳步想要追上走在前面的相馬桑和Ian桑,突然,我聽到了前方傳來的歡呼,抬頭一看,出現在轉角後方的是雪白的穗高連峰,雖然還是有一點雲霧在山頂,但更顯得飄渺虛幻,遠離塵囂。啊~~太美了,這一切真的是太美了,我的腳步再度輕快。
這幾天沒有下什麼雪藤江桑跟我們說應該不用帶雪鞋,的確,來到大正池,步道上的積雪都已經被前人踩硬,一般登山鞋也能輕鬆地在上面行走,雖然沒有必要,但我還是假掰的抓上釘爪,感覺比較專業。我們大步往河童橋前進想要拍下山河美景,可惜約莫三十分鐘後灰雲就把山巒掩蓋了。。。即便如此,在前往河童橋的路上還是有不少驚奇,我在路上發現了超大的靈芝還有喝了田代池甘甜的池水,這應該是人滿為患的夏天無法體驗的事,如果被人看到可能還會被拍照上傳FB社團接受公審,可怕的是這邊夏天台灣人比日本人還多。
一路美景相伴之下來到有名的河童橋,我們在這邊意思意思的拍了幾張照片。此時,一位大哥朝我們走了過來,大哥在工地工作,每年封山後他就是他進來的時間。這邊的旅館都是利用冬天沒有客人的時候整修。大哥不知道在這邊做了多少年,他用滄桑得口吻說:『現在這段期間上高地大部分是陰天,不知道為何一堆人跑進來?』我們一聽就知道遇到高人,立馬向他請教上去上高地的最好時機,大哥又說:『只有在高氣壓在上高地正上空的時候才會出現晴天,那個時候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大家都會看著美景工作。而這樣的天時在每年十二月十號到十二月二十號最多。』相馬桑和Ian桑都說今年十二月還要再來,而我,十二月的時候會在哪邊呢?我不知道。。。
由於天氣看起來沒有好轉的跡象,我們決定就此掉頭,回程的路由我領隊,我是個很不喜歡走回程的人,不論是騎車還是走路,因此我用我最快的步伐希望能儘早回到停車場。路上我不時回頭看看我的夥伴是否跟得上,而我的夥伴也用行動告訴我不用擔心。就這樣,我們再次穿越隧道,回到塵世。最後用溫泉劃下這趟旅行的句點。
#流浪者日誌
#雷鳥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