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證券市場情緒已經比一季以前好很多了,但是大部分的投資人和金融機構,對於短線的局勢態度還是相對悲觀,市場上普遍還是認為美股價格超過應有價值了。」
儘管美股近期上漲,英國投資研究機構TS Lombard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Dumas表示:「市場基本上是在權衡2021年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Dumas仍警告投資者,在尚未充分了解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損失之前,應保持對美股看空,他形容投資者在近期美股漲勢中搶著獲利,就像是「吸毒」一般,忽略了基本面的因素,最終恐大失所望,市場一般估計2021年的S&P500企業收益將較2019年有所成長,且將回到長期的成長趨勢上,但Dumas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就TS Lombard的預測,2021年的獲利數字可能較2019年水平下降近20%,即使是以最樂觀的獲利多頭看法,本益比也已接近1999至2000年的科技泡沫高峰。本益比為投資人密切關注的指標,是指股票的當前股價除以每股獲利。
Dumas在6月中發佈的TS Lombard報告曾警告,投資者對明年獲利反彈的希望將事與願違,在我們的預測中,這是從悲慘的Q1、Q2衰退中經濟復甦的直接結果,這樣的觀點已被聯準會等經濟預測機構廣泛認同,但投資者卻忽略了這點,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美股表現似乎已與經濟基本面脫節,自3月23日觸及年度低點以來,S&P500已反彈近32%。
曾精準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的Dumas指出,股票當前的估值不符合實際現況,考量到疫情仍在各地竄起,必須要有1個極端利多因素,美股的上漲水平才會合理,就醫學面而言,像是今年可能會出現的疫苗,或能成為美股上漲的動力,但在Dumas看來,現階段不太可能會有疫苗出現,若沒有上述的實質利多因素,獲利將令人失望,股市將被打回原形。
公司內部人賣股常被視為重大的利空,因為這些內部人士,無疑是最了解公司狀況的人,其次是增售股票的公司,他們狂賣股也不利股價走高。但在今年第2季,這樣的「常識」並不存在,高盛策略師Mark Wilson指出,今年第2季美國企業增發新股113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新高,雖然是「危險信號」,卻沒有阻擋股市走高。S&P500全季大漲20%,創1998年以後最佳的單季表現,以全球股市來看,6月份股票發行將超過5月份所創的最新紀錄,近7週內,供應總規模超過2300億美元的股票,而市場也發揮強大的承受能力,接下如此巨大的供應量。
在疫情延燒全球之下,上市公司急需現金,而隨著股市自3月由底部快速回升,上市公司發現並掌握往絕佳的增發股票及減持水位的機會,與這一景象一致的發展是,散戶快速搶進市場進行短線交易,而一些公司基於聯準會購買債券,以低成本發債,不僅上市公司在此一趨勢下獲利,對銀行來說,這些交易也稍微彌補因IPO及併購活動放緩,所帶來的業務損失。
這些異象的根源終究起於聯準會,聯準會釋放了數兆美元的流動性,並購買公司債券及ETF。目前,在一些最大的公司債ETF中,聯準會已經躍升為前五大持有者,疫情導致全球封鎖,航空需求銳減,如今美國境內確診病例激增,面對日益不穩定的局勢,美國財政部表示,他們已經與美國五家主要航空公司敲定貸款協議,以幫助航空業度過新冠肺炎造成的衝擊,這項援助屬於「紓困法案」(CARES Act) 援助計畫的一環。
財政部在聲明中指出,美國航空 (AAL-US) 、Frontier Airlines、夏威夷航空 (HA-US)、SkyWest Airlines 和 Spirit Airlines 均已同意貸款條件並簽署同意書,然而並未透露具體金額和條款,美國財長Steven Mnuchi表示,與其他航空公司的談判仍在進行中。
航空業目前正面臨第二波疫情的考驗,美國COVID-19新增確診病例於本週創下歷史新高,若疫情持續在夏季蔓延,美國境內旅遊需求可能放緩,航空業將流失其目前復甦的動力來源,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數據顯示,通過檢查站的旅客吞吐量已從4月份的低點急劇回升,該數字在過去7天中有5天達到60萬,遠高於4月份的低點,當時每天只有不到10萬人次,然而航運需求仍比去年的水平下降75%以上,去年同期每天有250萬遊客。數據顯示,過去的幾週,旅客成長率已經放緩,這表明航運需求可能趨於穩定。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13922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01481?exp=a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01003?exp=a
Search